资源简介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基础性作业】下图为2023年8月11日查询的某地天气预报,据此完成1—3题。8月12日 (周六) 8月13日 (周日) 8月14日(周一)无持续风向 南风4级 东南风4级1.8月12日的天气是( )A.晴天 B.多云 C.阴天 D.小雨2.8月13日,当地居民适宜( )A.居家休息 B.露营野餐C.晾晒衣物 D.外出锻炼3.能正确表示8月14日风向的是( )A. B. C. D.某市气象台发布大雾红色预警信号(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据此完成4—5题。4.大雾预警对应的天气符号是( )A. B. C. D.5.大雾红色预警期间,人们应( )①停止户外活动 ②务必佩戴口罩③封闭高速公路 ④开窗通风换气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拓展性作业】烟花爆竹虽绚烂,但燃放后所导致的环境质量问题也十分严重。读“2023年元旦期间淄博市空气质量状况”图,据此完成6—7题。6.空气质量指数衡量雾霾等级的重要指标,淄博市元旦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是( )A.轻度污染 B.中度污染C.重度污染 D.严重污染7.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当地空气质量的是( )A.燃煤供暖 B.绿色出行C.室外烧烤 D.燃发烟花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学会分析天气状况,是我们生活中的必备本领。读手机上某日某市的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8—10题。8.结合手机APP天气预报图,可知某市当日( )A.西南风1级 B.最低气温7 ℃C.2小时内有雨 D.晴转多云9.生活指数是指气象部门根据气象预测而发布的为居民生活提供的参考数据,某市当日应( )A.注意保暖 B.紫外线弱C.不宜洗车 D.不用带伞10.某市当日不宜洗车的原因是( )A.气温较低 B.风力较弱C.时间太晚 D.周四有雪【参考答案】1.C 2.A 3.D 4.B 5.A 6.C 7.B 8.D 9.B 10.D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基础性作业】读图,完成1—2题。1.上图为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此图反映该地( )A.最低气温出现在0时 B.气温年较差约为20 ℃C.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 D.气温日较差约为4 ℃2.据图判断此地此时可能是( )A.春末 B.夏季 C.初秋 D.冬季3.下图表示某地气温变化情况,有关该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左右B.该地可能位于北半球海洋上C.该地气温日较差约为7 ℃左右D.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7 ℃左右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寒冷的冬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万物生长的春季。2024年立春是2024年2月4日。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和长沙市气温随二十四节气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4-6题。地球公转示意图长沙市气温随二十四节气变化曲线图4.2024年立春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区间是( )① B.② C.③ D.④5.下列与“二十四节气”最相关的是(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 B.地球绕太阳公转C.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D.地球不停地自转6.立春时,长沙市的平均气温约为( )A.-3 ℃ B.0 ℃ C.3 ℃ D.5 ℃7.在某地区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中,乙、丙两地位于同一纬度,虚线表示海岸线,关于乙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 B.位于东半球C.属于陆地 D.属于海洋【拓展性作业】8.我们北方地区冬季靠暖气取暖,夏季开空调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北方的人们穿的衣服普遍厚实,夏季则相反……这说明气温对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结合生活体验并查阅资料分别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说明气温对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所产生的影响。(1)气温对服装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气温对饮食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气温对民居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气温对出行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 2.D 3.C 4.A 5.B 6.C 7.D8.本题答案并不唯一,严而有理,符合实际情况即可。(1)热带地区终年穿短袖,阿拉伯地区的居民喜欢穿白色长袍,青藏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大,藏民喜欢穿藏袍等。(2)气温会影响农业生产熟制,温度越高一年内农作物成熟次数越多,海南岛可以达到一年四熟,东北地区只能一年一熟;不同温度带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柑橘只能生活在南方……(3)北极居住冰屋;东北地区民居墙厚窗小,注重保暖,且民居内有暖气等保暖设施,南方则没有保暖设施,其建筑高大宽敞,通风透气;热带地区居住茅草屋……(4)气温会影响人们的出行,例如北方寒潮来袭就会减少出门;另外气温的不同会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中国北方冬季大多选择驾驶汽车或搭乘公交车、地铁等出行,而南方喜欢骑自行车;在寒带地区有阿拉斯加犬拉雪橇等。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基础性作业】冰城哈尔滨无疑是2024年初最火热的城市,成功用“冷资源”撬动了“热经济”。读图,回答1-2题。1.“冷资源”对应的降水形式主要是( )A.降雨 B.降雪 C.降冰雹 D.降霜2.图示现象体现了哈尔滨降水影响当地( )A.交通 B.农业 C.生活 D.军事鄱阳湖温暖湿润,物产丰饶,是我国重要的候鸟越冬地。读“鄱阳湖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3-4题。3.鄱阳湖区位于我国的( )A.湿润区——年降水量大于80 0mmB.半湿润区——年降水量介于400~800 mmC.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介于200~400 mmD.干旱区——年降水小于200 mm4.图示可知,鄱阳湖区降水特点是( )A.春夏季多雨B.冬春季多雨C.降水季节变化较小D.降水年际变化小【拓展性作业】5.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计划在校园气象站开展“气象园地丰富生活”的主题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资料一: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资料二:小吕同学用同一个雨量器,测量星期一至星期五的降水量(如下图)。(1)阅读资料,指出测量降水量需要使用的基本仪器是 和 。(2)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统称为降水,降雪时,要把漏斗和储水瓶取走,直接用 和储水筒容纳降雪。(3)根据实验结果,星期四和星期五的降水量差值为 毫米。(4)小吕发现,测量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误差。请你分享降水量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任答一点)【参考答案】1.B 2.A 3.A 4.A4.(1)雨量器;量筒(2)盛雪口(3)15(4)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基础性作业】下图为某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据图回答1-2题。某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1.造成该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不同 B.经度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2.图中①②③④地中降水最多的是( )A.④ B.③ C.② D.①【拓展性作业】3.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水稻知多少”主题探究活动。请根据文字材料及同学们的成果汇报,回答下列问题。文字材料:两宋时期,我国南方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成果汇报:世界上种植水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这里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水分充足。(1)文字材料中我国两宋时期占城稻的推广,主要解决了 灾对水稻生长的影响。(2)结合同学们的成果汇报,完成“水稻知多少”卡片。【参考答案】1.A 2.D3.(1)旱(2)①温;②湿;③高温;④一;⑤水(或水分)单元作业设计随着2024年1月5日,“中国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启幕,全国各地游客纷纷涌入哈尔滨的怀抱。一位海南的游客在旅行日记中写道:“从椰风海岛到北国的冰雪边陲,一路向北,越走越冷。都说北国的浪漫在不经意的街头,在雪天的晚上,中央大街更有一种别样的韵味……”据此,回答1-3题。1.根据下图中哈尔滨几日的天气预报,推测这位海南游客可能在哪天领略了中央大街别样的韵味( )A.1月21日B.1月22日C.1月23日D.1月24日2.关于几日的生活指数正确的是( )A.1月21日穿衣指数:建议穿薄外套B.1月22日感冒指数:天气寒冷,极易发生感冒C.1月23日洗车指数:天气较好,适合擦洗汽车D.1月24日防晒指数:加强涂抹防晒霜3.海南网友一路向北,感受到气温的变化,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因素B.纬度因素C.地形因素D.人类活动我国雨具出口数量和金额占据了世界总量的80%左右,是雨伞制造大国之一,所生产的雨具出口至世界各地,据此回答4-5题。4.以下地区中,雨具销售最多的可能是( )A.亚洲西部B.欧洲西部C.澳大利亚中部D.非洲北部5.影响不同地区雨具销售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差异B.气温差异C.降水差异D.风力差异读“某地某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完成6-7题。6.根据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可知,该地位于( )A.北半球海洋B.北半球陆地C.南半球海洋D.南半球陆地7.下面四幅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与该地相符的是( )A BC D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23年11月1日上午从我国上海出发,开启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据材料,结合南极地区气候资料图(见教材图4.27乙地),回答8-10题。8.据南极地区气候资料图分析,南极的气候特点是(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暖湿润D.酷寒干燥9.南极科考队选择11月出征的原因有( )A.此时南极地区降水少B.此时为暖季,且白昼长,气温高C.此时南极地区降水多D.此时南极地区气温最低10.据悉,截至目前,南极夏季的海冰范围,大致估算,与2015—2016年比大概减少10%,近几年南极海冰减少速度创下历史纪录。全球气候变暖是引起海冰减少的因素之一,下列活动能改善全球气候变暖的有( )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②开发新能源,减少燃煤③大力开发热带雨林,发展经济④退耕还林,植树造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项目式主题活动,进行专题研究“绘制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下面是小组同学的项目式学习内容。根据图文资料,完成各小题。项目主题:绘制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任务一 准备工作(1)同学们需要获取当地多年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数据,可通过哪些途径 。任务二 绘制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2)下表为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数据,读表可知,该地最高月气温出现在 月,降水最少出现在 月。(3)将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补全。任务三 归纳总结(4)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该地在1996年出现年295.1 mm的年降水量最低值,2021年出现了840.6的年降水量最高值,由此可以看出该地降水的年际变化 的特点,1996年时该地受降水影响可能发生 灾害。(5)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6)该地大体位于 (高、中、低)纬度的大陆 (东、西)岸地区。【参考答案】1.A【设计意图】本题通过阅读哈尔滨4日的天气预报,判断出有降雪的日期,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2.B【设计意图】本题通过识别天气符号,判断生活指数,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实践能力、区域认知以及人地协调观。3.B【设计意图】本题通过由南向北的气温变化现象,分析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4.B【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对雨具销售区域分析,考察降水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5.C【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对雨具销售区域分析,考察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以及人地协调观。6.B【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对气温的年变化分析,考察气温的变化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7.A【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判断正确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8.D【设计意图】本题通过阅读南极地区气候资料图,分析南极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9.B【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对南极地区气候特征的分析,考察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10.D【设计意图】本题通过认识南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关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形成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11.(1)上网查阅资料、到当地气象局查找资料数据、通过气象网站查阅资料(2)7;1(3)(4)大;干旱(5)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6)中;东【设计意图】本组试题通过实践活动,运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呈现各题,从情境中引发问题,再转化为解决问题的任务,突出过程性评价方式,旨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人地协调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