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本章备课说明一、本章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2.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3.结合生活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4.结合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2022年版课标中添加了“在地图上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描述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描述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教师课上可适当补充。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地理和怎样学习地理,地图是本章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2022年版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地图作为工具出现,并贯串整个课程,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更突出了它的工具性、应用性,让学生在生活中带着实际问题查阅地图、利用地图,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运用导航软件规划交通路线和交通换乘情况,体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教学内容主要为学生学习地理做准备,引导学生认识地理,运用地理工具学习地理,进而热爱地理。本章共有两节内容:1.“我们身边的地理”,教材从解开地理之“谜”开始,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以及我们身边美好的环境。2.“我们怎样学地理”,从“学会使用地图”“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学会开展地理考察”四个方面,介绍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以引导学生规范、科学地学习地理。三、本章学情分析地图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学生对于地图并不陌生,大部分在生活中使用过地图,但对于生活中很熟悉的地图与地理学科之间还没有建立起联系,对于地图作为地理学科和认识世界的工具的认知几乎为零。课程标准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而对地图的认识和使用是掌握地理实践技能与方法的关键。因此,设立地图单元专题,从学生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地图与生活、地理、认识世界之间的关系,增强认知,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我们怎样学地理设计说明本节课按照绘制地图、认识地图到运用地图(地图的选择、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的设计逻辑,帮助学生感受地图在地理学习、日常生活、生产建设、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性。同时,总结学习地理的方法,用多种方法学好地理。学习目标1.了解地图的制作过程和主要种类,知道地图的三要素。(地理实践力)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量算两点间的实地距离,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3.根据需求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地理实践力)4.结合生活实际,描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综合思维)5.结合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地理实践力)6.结合实例,说明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学会观察和思考地理问题,并逐渐养成在户外观察自然现象的良好习惯。(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重点难点重点: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量算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3.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难点:1.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2.比例尺的计算和实际应用。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作图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二、学习任务教学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根据不同的需要,人们绘制了不同的地图。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绘制的学校平面图,在小组内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小组内讲解。 从学生自己绘制的作品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方向 教师:观察自己所绘制的平面图,学校大门画在了什么方向 学生:通过观察,有的学生画了指向标,有的学生的图上没有表示方向的标志。 教师:阅读教材,说出判读地图方向的方法。 学生1:普通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教师:一般来说,地平面上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学生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 教师:在指向标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呢 学生3:将地图旋转,使指向标的箭头向上,这样就可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惯例来确定方向。 教师:在室外看地图时,怎样确定方向呢 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回答问题。 学生: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这样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教师:在北半球野外,假如你迷路了,用哪些方法确定方向呢 阅读教材第9页“确定地平面的方向”。 学生1:指南针定向。将指南针平放,一般情况下磁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教师补充:在手机可以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手机中的指南针确定方向。 学生2:北极星定向。在夜空中找到北极星,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学生3:太阳定向。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通过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学校平面图,激发学生思考并阐述地图“三要素”及判读方法。 学生4:房屋定向。一般门朝南开。 学生5:树木定向。通常朝南的一侧树叶茂盛,色泽鲜艳,树皮光滑;朝北的一侧则相反。同时,朝北的树干上可能有青苔。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间隔大的为南侧,小的为北侧。 学生6:积雪定向。山坡上的积雪南坡比北坡融化得快一些,沟里的积雪北侧比南侧融化得快一些。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补充利用卫星导航系统确定方向定位更准确。 2.比例尺 教师: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请同学们写出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学生: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教师补充:提醒比例尺单位要统一,分子是图上距离,分母是实地距离,实地距离用米或千米表示,图上距离用厘米表示。1千米=100 000厘米。 学生:纠错,巩固。 教师:比例尺可以用三种方式表示(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页相关内容,并完成下表。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甲1∶300 000乙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0千米丙 学生:完成后小组内展示。 教师:请同学们比较表中三个比例尺的大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 1组:我们组把三个比例尺都化成数字式。甲:1∶300 000,乙:1∶25 000 000,丙:1∶2 000 000。比例尺分子都是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即甲>丙>乙。 2组:我们组把三个比例尺都化成文字式。甲: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千米,乙: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0千米,丙: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千米。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越小(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即比例尺的分母)。即甲>丙>乙。 教师:完成教材第12页活动1,填写下列表格。 北京及其附近地图中国地图表示范围大小表示内容详细比例尺大小总结:相同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图中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图中的内容越简单。 3.图例和注记 教师:在校园平面图中找出表示教学楼、操场等设施的符号,就是图例。标注在图上的“教学楼”“操场”等文字,还有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叫作注记。 学生:教材第11页图1—28“地图上常见的图例”,熟悉地图上常见的图例。修改学校平面图,没有标注图例和注记的标注上。 教师补充:一幅完整的地图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过渡: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在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它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学生:阅读教材12页内容,了解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电子地图(数字地图、遥感图像)等。 教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组完成教材第15页探究与实践“学会正确使用地图”三个任务,了解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根据课件内容描述数字地图的特点,举例说明它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教师总结:数字地图具备缩放、迅速查找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定位、导航、城市管理(智能交通)、个人出行、资源调查(分析遥感图像划定矿区范围)、灾害监测(借助遥感图像及时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等方面。 教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1:旅游及探险时用于个人导航,查看自己所在的位置等。 学生2:应用于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管理等行业领域。 通过练习完成后的交流展示,让学生能够加深印象,在交流讨论中丰富自身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阅读与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地图的种类,会根据需求选择地图。 认识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服务。1.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教师: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同学们知道通过什么途径获取地理信息吗 学生:从电视或广播的新闻、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节目、各种报刊、阅读地理书籍、 访问互联网站,通过参观、调查等活动。 总结:电视、广播、图书、互联网、参观、调查、旅游等。 2.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教师:学习地理不仅要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还要通过对比、分析与综合等方法,探究它们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要善于提出地理问题,敢于对某些地理结论提出疑问。 学生:提出一个地理问题且自己解答。如为什么有的地方一年会有四季的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的)为什么会发生火山、地震 (板块运动引起的)等等。 3.学会开展地理考察 教师:“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只在课堂上学习地理是远远不够的。地理考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一种方法,大家在旅行过程中看到的日月星辰、青山绿水、飞鸟走兽等都是地理知识的组成部分。阅读教材,总结在地理考察中需要准备的物品,以及在考察过程中学习的技能。 学生:地理考察的途径多种多样,进行地理考察时,我们要准备好地图、笔记本、指南针、望远镜、相机等工具,学习并掌握一般的地理观察、摄影、素描、标本制作等技能。 通过阅读、实践等方法认识学习地理的方法。三、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会使用地图,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学会开展地理考察等。五、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节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