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觉醒年代》毛泽东雨中奔跑的片段
觉醒年代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图片、史料,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以及《新青年杂志》的发表。
2.通过探究史料,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初步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3.通过学各阶层挽救民族危亡的历程,感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农民阶层: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近代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
特点:曲折
坚持不懈
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鲁迅《呐喊》
鲁迅
如果将中国比喻为一个病人,你是一个医生,根据鲁迅弃医从文材料,诊断一下中国最大的病症在哪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背景
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鲁迅
自主学习
请阅读教材P56-57的内容,完成表格的填写。
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
时间
标志性事件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人物扫描:蔡元培,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在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聘请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得北京大学不仅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府,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主要阵地之一)
蔡元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男女平等、男女同校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鲁迅
内容一:揭露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病症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学习任务:阅读材料,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德先生
赛先生
民主
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陈独秀
病症
医生
旧道德
旧文化
口号
内容二:提倡民主与科学
胡适:近来一位朋友邀我做行政秘书,我不愿从政,请黄侃先生用文言文帮我写一份电文。
黄侃: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用白话文可以“干不了,谢谢”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胡适
内容三:倡导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材料一:1920年9月4日刘半农创作《教我如何不想她》,推广了“她”字的使用。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目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目光。...啊,西天还有些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材料二 : 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学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材料三 :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四 :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探究学习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少年强,则国强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诗歌颂中国
全体同学起立,诵读《少年中国说》
小结
新文化运动
背景
时间
代表人物
阵地
口号
兴起
内容
意义
牛刀小试
(2020北部湾经济区8题)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这一社会进步主要得益于(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第一次国共合作
2.(2023包头)在《新青年》的推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拉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B.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B
D
课后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觉醒年代》,并且查找资料,为你最喜欢的角色人物写一篇100字以内的介绍,在小组内分享。
谢谢聆听
敬请批评指正!教学设计
课题: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本身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的内容,本课分两个子目,子目之间呈递进趋势,脉络清晰。历经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失败,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新民主主义开端五四运动进行铺垫,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一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图片、史料,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以及《新青年杂志》的发表。
2.通过探究史料,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初步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3.通过学各阶层挽救民族危亡的历程,感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并且已有一年的学科学习经验,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性较强的学习任务。
三、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史料分析法、表格归纳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觉醒年代》视频导入 观看视频,感受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的状况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展示各阶层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 学生思考就并回答探索结果如何,并且回答?处是什么探索 联系旧的知识,并且感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中国人任然坚持不懈,感悟爱国精神。
展示鲁迅像和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 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创设情境,得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布置自主学习任务请阅读教材P56-57的内容,完成表格的填写 自主学习填写表格 提高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人物扫描:讲授介绍蔡元培简介以及他在北大创造的氛围 学生听 是学生明白北大成为阵地的原因
展示鲁迅像和狂人日记节选 学生归纳新文化运动内容一 史料分析法,提高学生概括史料的能力
展示内容一作为病症,引导学生回答 回答问题,形成知识推导图,得出第二个内容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
展示文白之争的故事 阅读故事明白白话文的优势 提高学生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
展示四则史料,布置学习任务 四个小组探究学习,请代表回答 提高学生史料分析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展示《少年中国说》诗词 学生诵读 是学生感悟时代责任,学习先辈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
小结
课堂作业 巩固本课知识的同时,完成教学评价
课后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觉醒年代》,并且查找资料,为你最喜欢的角色人物写一篇100字以内的介绍,在小组内分享。(设计意图:开放性作业,拓宽学生视野)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给学生呈现清晰脉络的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