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4年中考生物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2024年中考生物试卷

资源简介

湖北省2024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湖北)大别山天门冬(如图)是2023年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科考队在大别山发现的新物种。科考人员对其进行了长期观察,采集了该植物的花、果实等并进行了研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上述材料,从植物分类的角度判断,大别山天门冬属于(  )
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藻类植物
2.科考队在对大别山天门冬进行物种鉴定过程中,通过形态结构初步判断后,还需提取遗传物质进一步确认。提取的遗传物质可来源于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核
【答案】1.A
2.D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被子植物;对植物进行分类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种子植物的特征、细胞核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1)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有茎、叶的分化,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植株矮小;蕨类植物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比较高大;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种子是裸露的,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A、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根据题干中图可以看出,该植物具有花和果实,所以,属于被子植物,A符合题意。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是没有花和果实,B不符合题意。
C、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有茎和叶的分化,体内没有输导组织,也没有花和果实,C不符合题意。
D、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A.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结构,还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不符合题意。
C.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所以,提取的遗传物质可来源于细胞的细胞核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2024·湖北)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款新型植物茎流传感器(如图),可直接贴附在茎秆、叶片等表面,监测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及分配情况。由此推测,该传感器可监测的植物组织是(  )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分生组织 D.营养组织
【答案】B
【知识点】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A.植物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构成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输导组织的细胞排列成管状,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故根据题干所述,监测植物体内水分的动态传输和分配过程的传感器监测的是输导组织,B符合题意。
C.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C不符合题意。
D.营养组织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基本组织,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可结合一下表格记忆:
名称 分部 细胞特点 功能
保护组织 一般都分布在植物体的表面 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而且在与空气接触的细胞壁上有着角质 对内部各种组织起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液泡大 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分生组织 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输导组织 贯穿于根、茎、叶等处 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方式相互联系 运输水、无机盐、营养物质
4.(2024·湖北)某校生物社团为给校园植物挂牌,查阅了部分植物的分类等级,记录如下表。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  )
校园植物分类等级记录表
等级 名称 门 纲 目 科 属
腊梅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樟目 腊梅科 腊梅属
樟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樟目 樟科 樟属
月季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蔷薇科 蔷薇属
樱花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蔷薇科 樱属
A.腊梅和樟 B.月季和樱花 C.樟和月季 D.腊梅和樱花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等级;对植物进行分类
【解析】【解答】A.由植物分类等级记录表可以看出,腊梅属于腊梅科,樟属于樟科,腊梅和樟属于同一目,而月季和樱花同一科,目比科单位大,亲缘关系较远,A不符合题意。
B.由植物分类等级记录表可以看出,月季属于蔷薇属,樱花属于樱属,月季与樱花属于同一科,相较而言亲缘关系较近,B符合题意。
C.由植物分类等级记录表可以看出,樟属于樟科,月季属于蔷薇科,樟和月季属于同一纲,月季和樱花同一科,纲比科单位等级大,亲缘关系较远,C不符合题意。
D.由植物分类等级记录表可以看出,腊梅属于樟目,樱花属于蔷薇目,腊梅和樱花属于同一纲,月季和樱花同一科,纲比科单位等级大,亲缘关系较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单位,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生物的分类的等级单位,明确: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
5.(2024·湖北)宋代杨万里在《闲居初夏午睡起》中写道:“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品读这句诗顿时让人有一种酸酸的感觉。图中能产生“酸酸的”感觉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以可看出:①舌是味觉的感受器,能够接受食物的刺激,包括酸味。当舌头接触到梅子时,其中的酸味感受器会被激活,产生神经冲动,A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中可以可看出:②脑干是连接脊髓和大脑的重要部分,主要控制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等,与产生“酸酸的”感觉没有直接关系,B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中可以可看出:③是大脑,大脑皮层是感觉的高级中枢,负责整合和处理来自各种感觉器官的信息,产生味觉,C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可看出:④小脑主要参与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和调节肌肉紧张等,与产生“酸酸的”感觉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①舌;②脑干;③大脑;④小脑。
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2024·湖北)食品安全是民生大计,细菌对食品的污染可能引发食源性中毒。草莓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污染而腐败变质。为开发天然防腐剂,研究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紫花苜蓿多糖(提取于豆科植物紫花苜蓿中的糖类物质)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大肠杆菌菌落生长情况
紫花苜蓿多糖浓度(mg/mL) 0 1 2 3 4
大肠杆菌菌落数   ++ + — —
注:“—”表示无菌落:“+”表示有菌落“+”越多,表示菌落数越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属于大肠杆菌细胞结构特点的是(  )
A.有成形细胞核,有叶绿体 B.无成形细胞核,有叶绿体
C.有成形细胞核,无叶绿体 D.无成形细胞核,无叶绿体
7.据实验结果分析,紫花苜蓿多糖作为草莓保鲜剂的最小浓度应为(  )
A.1mg/mL B.2mg/mL C.3mg/mL D.4mg/mL
【答案】6.D
7.C
【知识点】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细菌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细菌的结构、生物探究实验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最外层细胞壁、紧靠细胞壁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 DNA集中的区域,有的细菌还有长的鞭毛,有的在细胞壁外面还有较厚的荚膜,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2)解答此题还需要具备能从所给条数据结论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6.大肠杆菌属于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且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可见,D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D
7.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紫花苜蓿多糖浓度为1mg/mL和2mg/mL时,都有大肠杆菌菌落生长,且紫花苜蓿多糖浓度为1mg/mL时,大肠杆菌菌落数更多一些,当紫花苜蓿多糖浓度升高为3mg/mL和4mg/mL时,没有大肠杆菌菌落的生长,所以,可以推测,草莓保鲜剂的最小紫花苜蓿多糖浓度应为3mg/mL,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4·湖北)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接种水疽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当水痘流行时,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一般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疫苗或没有出过水痘的人则容易患病。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在上述材料中,水痘疫苗相当于(  )
A.抗原 B.抗体 C.抗生素 D.传染源
9.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判断,接种水痘疫苗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水痘
【答案】8.A
9.C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抗原和抗体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抗原、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只要切断传染病的流行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解答此题还需要熟记病原体和传染源的区别,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传染源是指能向外散播病原体的人或者动物。
8.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预防某种传染病的效果,因此,预防接种用的水痘疫苗,属于抗原,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接种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效果,因此,接种水痘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2024·湖北)虹鳚(wèi)是生活在某地溪流中的一种鱼,在溪流上游群体中,体色鲜艳个体的比例大于下游群体。经调查发现:①该溪流下游的水比上游深,聚集了更多虹鳚的捕食者;②捕食者更容易发现并捕食体色鲜艳的虹鳚;③雌性虹鳚更喜欢与体色鲜艳的雄性虹鳚繁殖后代。根据上述调查,关于上下游虹鳚群体中体色形成的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虹鳚体色与基因没有关系
B.虹鳚体色只由溪流深浅决定
C.体色鲜艳的虹鳚生存机会更大
D.捕食者对虹鳚的体色进行了选择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虹鳚体色属于生物的性状,性状主要由基因决定,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说法错误。
B.虹鳚体色属于性状,性状主要由基因决定,也会受环境的影响,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说法错误。
C.根据题干所述,“捕食者更容易发现并捕食体色鲜艳的虹鳚,”这说明体色鲜艳的虹鳚更难容易被天敌发现,生存机会更小,C说法错误。
D.根据题干所述,“该溪流下游的水比上游深,聚集了更多虹鳚的捕食者”,从而将体色鲜艳的虹鳚捕获,即捕食者对虹鰕的体色进行了选择,环境选择了生物,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其中,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解答此题还需要明确: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的变异有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选择是定向的,环境选择的是适应环境的个体,每种生物都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30分)
11.(2024·湖北)番茄果实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番茄红素,营养价值高。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劳动实践园地开展了栽培番茄的实践活动,活动任务如下:
(1)任务一:育苗
播种前先松土,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   。番茄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
(2)任务二:移栽
番茄苗移栽时应合理密植,保持行距50至80厘米,株距30至60厘米,这样做能保证番茄有效地进行   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学们选择在阴天傍晚进行移栽,目的是降低番茄的   作用,提高移栽成活率。
(3)任务三:田间管理
随着番茄幼苗的生长,小组同学发现植株叶片发黄,经查阅资料后推测可能是由缺氮引起。同学们决定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验中对番茄植株进行无土栽培,其中一组采用缺氮的营养液,另一组采用等量   营养液进行培养,其他条件均保持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叶片是否变黄。
(4)任务四:采摘后管理
夏季番茄收获后,为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时间,同学们在储存番茄时应适当   (填“升高”或“降低”)温度。
(5)任务五:研后拓展
温室大棚可以满足反季节番茄的栽培。从有利于番茄生长的角度考虑,在设计并建造温室大棚时,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出2条即可)。
【答案】氧气,胚根,光合,蒸腾,含氮,降低,采光好、保温等
(1)氧气;胚根
(2)光合;蒸腾
(3)含氮
(4)降低
(5)设置保温层、使用透光率高的覆盖材料(或设置通风口等)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栽培一种植物;蒸腾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所以,播种前先松土,使得土壤空隙增加,空气进入土壤,满足种子对氧气的需要。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伸长突出种皮,发育成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2)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因为合理密植可以使植物更加充分的利用阳光,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移栽的植物需要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在阴天或傍晚进行避免阳光直射,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
(3)在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要保证变量唯一,即除变量外,其他因素都必须相同且适宜,根据题干所述,本实验中含氮无机盐是变量,题干中,其中一组采用缺氮的营养液,那么,另一组则采用等量含氮的营养液,已形成对照实验。
(4)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内,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所以,果蔬类要保持新鲜度,需降低呼吸作用,低温使果蔬类细胞的代谢降低,能有效降低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时间。
(5) 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从有利于番茄生长的角度考虑,在设计并建造温室大棚时,可采取的措施有设置保温层,以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使用透光率高的覆盖材料(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设置通风口(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等。
故答案为:氧气、胚根、光合、蒸腾、含氮、降低、采光好等。
【分析】此题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熟记基础知识即可。
(1)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种子不在休眠期等。
(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伸长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在阴天或傍晚进行避免阳光直射,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移栽时根部带上土团,即带土移栽可以保护幼根,也可以提高成活率。
(4)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适当的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合理密植可以更好地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农作物时,如果过稀,使阳光照到地面,造成浪费,会减产;如果过密,植物叶片互相遮挡,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也会减产。
(5)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内,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经常通过抑制呼吸作用的原理来保存种子和保鲜水果、蔬菜,而适当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含量,可抑制呼吸作用,从而延长贮存时间。
12.(2024·湖北)健康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对于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1)2024年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日”的宣传主题是“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奶豆”中含有丰富的   ,该营养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根据该主题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如图1)判断,下列最合理的午餐食谱是   。
A.奶油饼干、烤肠、巧克力、辣条、果汁饮料
B.米饭、炸藕夹、炸鸡排、土豆烧牛肉、奶茶
C.米饭、番茄牛腩、肉沫豆腐、清炒白菜、紫菜蛋汤
D.米饭、炸薯条、炸鸡腿、酸辣土豆丝、碳酸饮料
(2)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行“阳光体育运动”,操场上随处可见同学们运动的身影。
①合理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使人体获得更多的氧气。图2中,外界氧气先从肺泡进入血液,适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有   (答出1点即可)。随后氧气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填图2中字母)。接着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最终被细胞利用。
②合理运动可促进脂肪的分解。为探究不同运动频率对体脂率(脂肪体重/体重×100%)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某初中选择体脂率相近的同学,进行随机分组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由结果可知   更有助于体脂率的降低。
不同运动频率对体脂率的影响
组别 平均体脂率(%)
低频率运动组(每周出勤1~2次) 运动前 35.83
运动后 34.57
高频率运动组(每周出勤3~5次) 运动前 35.62
运动后 31.23
注:每次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连续运动12周。
③运动产生的部分代谢废物会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为了更好地理解肾单位结构和尿液形成的过程,小军同学制作了肾单位模型(图3)。从功能方面分析,该模型能部分模拟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   作用,但不能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结构方面分析,该模型能大致体现肾单位的结构,但仍需完善,例如应体现肾小球是血管球,还应体现   (答出1点即可)。
(3)结合本题(1)(2)信息分析,提出一条健康生活的建议   。
【答案】(1)蛋白质;C
(2)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A;高频率运动;过滤;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重吸收
(3)合理膳食,荤素搭配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合理营养;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其它模型的制作
【解析】【解答】(1)图1 为平衡膳食宝塔,图2为呼吸全过程图解,A是左心房、B是左心室、C是右心房、D是右心室。
“奶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该营养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
A、奶油饼干主要为人体提供糖类、巧克力和果汁饮料主要能提供糖类,缺少蛋白质、维生素等,A不符合题意。
B、米饭、炸藕夹主要提供淀粉、炸鸡排和土豆烧牛肉主要提供蛋白质,缺乏维生素和无机盐,B不符合题意。
C、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番茄牛腩和肉沫豆腐可以提供蛋白质,清炒白菜和紫菜蛋汤可以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盐等,食谱的营养全面,是合理的午餐食谱,C符合题意。
D、米饭、炸薯条和酸辣土豆丝主要能提供淀粉和脂肪等,炸鸡腿可以提供蛋白质,缺乏维生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①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数目多,增加了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左心房是肺循环的终点,所以,进入血液中的氧气经过肺静脉到达心脏的A左心房,接着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最终被细胞利用。
②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高频率运动组的平均体脂率运动后比运动前下降明显,而低频率运动组平均体脂率运动后比运动前下降幅度较小;即高频率运动组更有助于体脂率的降低。
③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肾单位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由题干中模型可以看出:装置中有滤纸,滤纸可以对经过的无物质进行过滤,所以,该模型能部分模拟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但不能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所以,从结构方面分析,该模型能大致体现肾单位的结构,但仍需完善,比如应体现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重吸收。
(3)根据题干中信息可以得到的启示:健康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对于保持健康非常重要。我们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故答案为:(1)蛋白质、C;(2)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A、高频率运动、过滤、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重吸收;(3)合理膳食,荤素搭配
【分析】此题考查蛋白质的功能、合理膳食、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尿液的形成过程等基础内容,难度不大,需要熟记以下几点:
(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大,青少年要保证营养全面合理,尤其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量。
(2)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3) 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
(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奶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该营养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选项中,A食谱缺少蛋白质、BD食谱中无水果与蔬菜,缺少维生素和无机盐;C食谱的营养全面,是合理的午餐食谱。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① 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数目多,增加了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经过肺静脉到达心脏的A左心房。
②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高频率运动组的平均体脂率运动后比运动前下降明显,而低频率运动组平均体脂率运动后比运动前下降幅度较小;因此,高频率运动组更有助于体脂率的降低。
③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分析该模型可知:从功能方面分析,该模型能部分模拟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滤纸),但不能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结构方面分析,该模型能大致体现肾单位的结构,但仍需完善,比如应体现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重吸收(放入大小不同的颗粒或在胶管上扎若干小孔)
(3)以上信息给我们的启示是: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13.(2024·湖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经太空诱变培育出了水稻新品种“航育1号”;在2022年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轨期间,又完成了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的空间科学实验,这是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水稻种子。
材料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荣获“共和国勋章”,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水稻有高秆,也有矮秆,现用纯种高秆水稻和纯种矮秆水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由上述信息判断,水稻的生殖方式是   。在正常情况下,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则卵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经太空诱变可以培育出“航育1号”水稻新品种,是因为在太空条件下染色体中的   发生了改变。
(2)材料二中水稻的高秆和矮秆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   ;根据杂交实验中的   组可判断出矮秆是隐性性状。
(3)若控制水稻高秆、矮秆的基因分别用B、b表示,则甲组子代的基因组成是   。
【答案】(1)有性生殖;12;遗传物质
(2)相对性状;甲
(3)B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 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根据题干所述,水稻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由题干可知,在正常情况下,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因此卵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经太空诱变可以培育出“航育1号”水稻新品种,是因为在太空条件下,水稻种子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水稻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由题干可以看出,水稻的高秆和矮秆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以称为相对性状。在亲代中有的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那么没有出现的这一个性状是隐性性状。根据杂交实验中的甲组可以看出,亲代为高杆和矮杆,而在子代中,都为高杆的个体,矮杆个体没有出现,这说明矮秆是隐性性状。
(3)若控制水稻高秆、矮秆的基因分别用B、b表示,根据以上分析,高杆为显性性状,基因型为BB或Bb,矮杆为隐性性状,基因型为bb,甲组中,高杆和亲代杂交,子代都为高杆,可以推断,高杆基因型BB,矮杆基因型为bb,亲代矮杆的b基因至少有一个会传给子代,因此,甲组子代高杆基因型为Bb。
故答案为:(1)有性生殖、12、遗传物质;(2)相对性状、甲;(3)Bb。
【分析】此题考查相对性状的概念、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等基础内容,为基础题需要熟记:
(1)性状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2)生物体的性状往往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4)在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当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基因都要分开,染色体、基因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5)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也不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1)水稻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在正常情况下,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因此卵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经太空诱变可以培育出“航育1号”水稻新品种,是因为在太空条件下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2)水稻的高秆和矮秆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同样,若在亲代中有的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那么没有出现的这一个性状是隐性性状。因此,根据杂交实验中的甲组可判断出矮秆是隐性性状。
(3)若控制水稻高秆、矮秆的基因分别用B、b表示,由(2)分析可知,矮杆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bb,亲代矮杆的b基因至少有一个会传给子代,因此,甲组子代高杆基因型为Bb。
14.(2024·湖北)我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湿地资源丰富。2022年11月6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举行,正式通过了“武汉宣言”。湿地有着强大的固碳能力,在蓄洪防旱、净化水质等方面还有巨大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小军同学绘制的某湿地生态系统示意图。该湿地生产者体内的部分有机物会通过   关系转变为鱼体内的有机物。物质传递的同时也伴随着能量流动,鱼体内的有机物所含能量最终来源于   能。
(2)小军同学对图1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将鱼和鸟归为一类,螺归为另一类,小军的分类依据是   。绝大多数鸟类都善于飞行,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   (答出1点即可)。
(3)重金属是湖泊湿地环境中的常见污染物。为寻找一种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方法,研究人员利用芦苇和睡莲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单独种植和混合种植对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去除率,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最合理的种植方案是   。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是有限度的,为最终实现对该水体的净化,种植一段时间后,应对水生植物采取的措施是   ,同时兼顾不污染其他生态系统的原则,需进一步对水生植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对该湿地治理前后的生物种类调查发现,浮游植物由65种增加至146种,鱼类由55种增加至68种,鸟类由153种增加至273种。由此推测,该生态系统的自我(动)调节能力会   ,其原因是   。
【答案】(1)捕食;太阳
(2)体内是否有脊柱;身体呈流线型(长骨中空、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等言之有理即可)
(3)睡莲+芦苇;移出水体、定期更换水生植物(言之有理即可)
(4)增强;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多,生态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我)调节能力较强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富集;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对动物进行分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往往是指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暂时贮存在有机物中,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后,绿色植物所合成的有机物进入消费者体内,所以,该湿地生产者体内的部分有机物会通过捕食关系转变为鱼体内的有机物。物质传递的同时也伴随着能量流动,鱼体内的有机物所含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2)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题干中提到的鱼和鸟类体内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螺为软体动物,体内没有脊柱,所以,小军的分类依据是动物体内有无脊柱。
绝大多数鸟类都善于飞行,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双重呼吸。
(3)由图2中柱状图可以看出,芦苇+睡莲混合种植对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去除率高于芦苇和睡莲单独种植,所以,最合理的最合理的种植方案是睡莲+芦苇(混合种植)。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是有限度的,种植一段时间后,应将其移出水体并更换水生植物。
(4)根据题干所述,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鱼类、鸟类等种类数量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会增强。所以,浮游植物由65种增加至146种,鱼类由55种增加至68种,鸟类由153种增加至273种。由此推测,该生态系统的自我(动)调节能力会增强,其原因是当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多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更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我)调节能力更强。
故答案为:(1)捕食、太阳;(2)体内是否有脊柱、身体呈流线型;(3)睡莲+芦苇、移出水体、定期更换水生植物;(4)增强、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多,生态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强。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基础内容,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
(1)生态系统一般都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非生物成分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能量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化学能贮存在所固定的有机物中,所以,其他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2)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3)大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适于鸟类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鸟类体表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小飞行时的阻力;鸟类前肢变成翼,为飞行提供了前提;鸟类长骨中空,断骨愈合,既轻便又牢固;鸟类体内有气囊,气囊与肺相通,可以辅助鸟类完成双重呼吸,为鸟类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鸟类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为飞行生活提供能量。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这种能力就越弱,自我调节能力越弱。
(1)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体内的部分有机物会通过捕食关系转变为鱼体内的有机物。
能量储存在物质里面,物质传递的同时也伴随着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故鱼体内的有机物所含能量最终也来源于太阳。
(2)鱼和鸟体内都有脊柱,螺为软体动物,体内无脊柱,小军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是否有脊柱。
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覆羽、长骨中空、有喙无齿等。
(3)从图2中可以看出,混合种植对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去除率高于任何一种单独种植,因此最合理的最合理的种植方案是睡莲+芦苇(混合种植)。
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是有限度的,种植一段时间后,应将其移出水体并更换水生植物。
(4)该湿地治理后的生物种类明显增加,其自动调节能力会增强。
当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多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更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我)调节能力更强。
1 / 1湖北省2024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湖北)大别山天门冬(如图)是2023年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科考队在大别山发现的新物种。科考人员对其进行了长期观察,采集了该植物的花、果实等并进行了研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上述材料,从植物分类的角度判断,大别山天门冬属于(  )
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藻类植物
2.科考队在对大别山天门冬进行物种鉴定过程中,通过形态结构初步判断后,还需提取遗传物质进一步确认。提取的遗传物质可来源于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核
3.(2024·湖北)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款新型植物茎流传感器(如图),可直接贴附在茎秆、叶片等表面,监测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及分配情况。由此推测,该传感器可监测的植物组织是(  )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分生组织 D.营养组织
4.(2024·湖北)某校生物社团为给校园植物挂牌,查阅了部分植物的分类等级,记录如下表。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  )
校园植物分类等级记录表
等级 名称 门 纲 目 科 属
腊梅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樟目 腊梅科 腊梅属
樟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樟目 樟科 樟属
月季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蔷薇科 蔷薇属
樱花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蔷薇科 樱属
A.腊梅和樟 B.月季和樱花 C.樟和月季 D.腊梅和樱花
5.(2024·湖北)宋代杨万里在《闲居初夏午睡起》中写道:“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品读这句诗顿时让人有一种酸酸的感觉。图中能产生“酸酸的”感觉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湖北)食品安全是民生大计,细菌对食品的污染可能引发食源性中毒。草莓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污染而腐败变质。为开发天然防腐剂,研究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紫花苜蓿多糖(提取于豆科植物紫花苜蓿中的糖类物质)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大肠杆菌菌落生长情况
紫花苜蓿多糖浓度(mg/mL) 0 1 2 3 4
大肠杆菌菌落数   ++ + — —
注:“—”表示无菌落:“+”表示有菌落“+”越多,表示菌落数越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属于大肠杆菌细胞结构特点的是(  )
A.有成形细胞核,有叶绿体 B.无成形细胞核,有叶绿体
C.有成形细胞核,无叶绿体 D.无成形细胞核,无叶绿体
7.据实验结果分析,紫花苜蓿多糖作为草莓保鲜剂的最小浓度应为(  )
A.1mg/mL B.2mg/mL C.3mg/mL D.4mg/mL
(2024·湖北)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接种水疽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当水痘流行时,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一般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疫苗或没有出过水痘的人则容易患病。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在上述材料中,水痘疫苗相当于(  )
A.抗原 B.抗体 C.抗生素 D.传染源
9.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判断,接种水痘疫苗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水痘
10.(2024·湖北)虹鳚(wèi)是生活在某地溪流中的一种鱼,在溪流上游群体中,体色鲜艳个体的比例大于下游群体。经调查发现:①该溪流下游的水比上游深,聚集了更多虹鳚的捕食者;②捕食者更容易发现并捕食体色鲜艳的虹鳚;③雌性虹鳚更喜欢与体色鲜艳的雄性虹鳚繁殖后代。根据上述调查,关于上下游虹鳚群体中体色形成的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虹鳚体色与基因没有关系
B.虹鳚体色只由溪流深浅决定
C.体色鲜艳的虹鳚生存机会更大
D.捕食者对虹鳚的体色进行了选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30分)
11.(2024·湖北)番茄果实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番茄红素,营养价值高。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劳动实践园地开展了栽培番茄的实践活动,活动任务如下:
(1)任务一:育苗
播种前先松土,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   。番茄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
(2)任务二:移栽
番茄苗移栽时应合理密植,保持行距50至80厘米,株距30至60厘米,这样做能保证番茄有效地进行   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学们选择在阴天傍晚进行移栽,目的是降低番茄的   作用,提高移栽成活率。
(3)任务三:田间管理
随着番茄幼苗的生长,小组同学发现植株叶片发黄,经查阅资料后推测可能是由缺氮引起。同学们决定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验中对番茄植株进行无土栽培,其中一组采用缺氮的营养液,另一组采用等量   营养液进行培养,其他条件均保持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叶片是否变黄。
(4)任务四:采摘后管理
夏季番茄收获后,为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时间,同学们在储存番茄时应适当   (填“升高”或“降低”)温度。
(5)任务五:研后拓展
温室大棚可以满足反季节番茄的栽培。从有利于番茄生长的角度考虑,在设计并建造温室大棚时,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出2条即可)。
12.(2024·湖北)健康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对于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1)2024年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日”的宣传主题是“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奶豆”中含有丰富的   ,该营养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根据该主题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如图1)判断,下列最合理的午餐食谱是   。
A.奶油饼干、烤肠、巧克力、辣条、果汁饮料
B.米饭、炸藕夹、炸鸡排、土豆烧牛肉、奶茶
C.米饭、番茄牛腩、肉沫豆腐、清炒白菜、紫菜蛋汤
D.米饭、炸薯条、炸鸡腿、酸辣土豆丝、碳酸饮料
(2)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行“阳光体育运动”,操场上随处可见同学们运动的身影。
①合理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使人体获得更多的氧气。图2中,外界氧气先从肺泡进入血液,适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有   (答出1点即可)。随后氧气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填图2中字母)。接着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最终被细胞利用。
②合理运动可促进脂肪的分解。为探究不同运动频率对体脂率(脂肪体重/体重×100%)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某初中选择体脂率相近的同学,进行随机分组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由结果可知   更有助于体脂率的降低。
不同运动频率对体脂率的影响
组别 平均体脂率(%)
低频率运动组(每周出勤1~2次) 运动前 35.83
运动后 34.57
高频率运动组(每周出勤3~5次) 运动前 35.62
运动后 31.23
注:每次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连续运动12周。
③运动产生的部分代谢废物会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为了更好地理解肾单位结构和尿液形成的过程,小军同学制作了肾单位模型(图3)。从功能方面分析,该模型能部分模拟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   作用,但不能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结构方面分析,该模型能大致体现肾单位的结构,但仍需完善,例如应体现肾小球是血管球,还应体现   (答出1点即可)。
(3)结合本题(1)(2)信息分析,提出一条健康生活的建议   。
13.(2024·湖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经太空诱变培育出了水稻新品种“航育1号”;在2022年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轨期间,又完成了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的空间科学实验,这是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水稻种子。
材料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荣获“共和国勋章”,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水稻有高秆,也有矮秆,现用纯种高秆水稻和纯种矮秆水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由上述信息判断,水稻的生殖方式是   。在正常情况下,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则卵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经太空诱变可以培育出“航育1号”水稻新品种,是因为在太空条件下染色体中的   发生了改变。
(2)材料二中水稻的高秆和矮秆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   ;根据杂交实验中的   组可判断出矮秆是隐性性状。
(3)若控制水稻高秆、矮秆的基因分别用B、b表示,则甲组子代的基因组成是   。
14.(2024·湖北)我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湿地资源丰富。2022年11月6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举行,正式通过了“武汉宣言”。湿地有着强大的固碳能力,在蓄洪防旱、净化水质等方面还有巨大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小军同学绘制的某湿地生态系统示意图。该湿地生产者体内的部分有机物会通过   关系转变为鱼体内的有机物。物质传递的同时也伴随着能量流动,鱼体内的有机物所含能量最终来源于   能。
(2)小军同学对图1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将鱼和鸟归为一类,螺归为另一类,小军的分类依据是   。绝大多数鸟类都善于飞行,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   (答出1点即可)。
(3)重金属是湖泊湿地环境中的常见污染物。为寻找一种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方法,研究人员利用芦苇和睡莲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单独种植和混合种植对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去除率,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最合理的种植方案是   。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是有限度的,为最终实现对该水体的净化,种植一段时间后,应对水生植物采取的措施是   ,同时兼顾不污染其他生态系统的原则,需进一步对水生植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对该湿地治理前后的生物种类调查发现,浮游植物由65种增加至146种,鱼类由55种增加至68种,鸟类由153种增加至273种。由此推测,该生态系统的自我(动)调节能力会   ,其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被子植物;对植物进行分类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种子植物的特征、细胞核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1)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有茎、叶的分化,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植株矮小;蕨类植物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比较高大;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种子是裸露的,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A、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根据题干中图可以看出,该植物具有花和果实,所以,属于被子植物,A符合题意。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是没有花和果实,B不符合题意。
C、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有茎和叶的分化,体内没有输导组织,也没有花和果实,C不符合题意。
D、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A.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结构,还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不符合题意。
C.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所以,提取的遗传物质可来源于细胞的细胞核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B
【知识点】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A.植物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构成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输导组织的细胞排列成管状,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故根据题干所述,监测植物体内水分的动态传输和分配过程的传感器监测的是输导组织,B符合题意。
C.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C不符合题意。
D.营养组织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基本组织,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可结合一下表格记忆:
名称 分部 细胞特点 功能
保护组织 一般都分布在植物体的表面 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而且在与空气接触的细胞壁上有着角质 对内部各种组织起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液泡大 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分生组织 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输导组织 贯穿于根、茎、叶等处 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方式相互联系 运输水、无机盐、营养物质
4.【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等级;对植物进行分类
【解析】【解答】A.由植物分类等级记录表可以看出,腊梅属于腊梅科,樟属于樟科,腊梅和樟属于同一目,而月季和樱花同一科,目比科单位大,亲缘关系较远,A不符合题意。
B.由植物分类等级记录表可以看出,月季属于蔷薇属,樱花属于樱属,月季与樱花属于同一科,相较而言亲缘关系较近,B符合题意。
C.由植物分类等级记录表可以看出,樟属于樟科,月季属于蔷薇科,樟和月季属于同一纲,月季和樱花同一科,纲比科单位等级大,亲缘关系较远,C不符合题意。
D.由植物分类等级记录表可以看出,腊梅属于樟目,樱花属于蔷薇目,腊梅和樱花属于同一纲,月季和樱花同一科,纲比科单位等级大,亲缘关系较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单位,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生物的分类的等级单位,明确: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
5.【答案】C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以可看出:①舌是味觉的感受器,能够接受食物的刺激,包括酸味。当舌头接触到梅子时,其中的酸味感受器会被激活,产生神经冲动,A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中可以可看出:②脑干是连接脊髓和大脑的重要部分,主要控制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等,与产生“酸酸的”感觉没有直接关系,B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中可以可看出:③是大脑,大脑皮层是感觉的高级中枢,负责整合和处理来自各种感觉器官的信息,产生味觉,C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可看出:④小脑主要参与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和调节肌肉紧张等,与产生“酸酸的”感觉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①舌;②脑干;③大脑;④小脑。
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答案】6.D
7.C
【知识点】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细菌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细菌的结构、生物探究实验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最外层细胞壁、紧靠细胞壁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 DNA集中的区域,有的细菌还有长的鞭毛,有的在细胞壁外面还有较厚的荚膜,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2)解答此题还需要具备能从所给条数据结论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6.大肠杆菌属于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且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可见,D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D
7.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紫花苜蓿多糖浓度为1mg/mL和2mg/mL时,都有大肠杆菌菌落生长,且紫花苜蓿多糖浓度为1mg/mL时,大肠杆菌菌落数更多一些,当紫花苜蓿多糖浓度升高为3mg/mL和4mg/mL时,没有大肠杆菌菌落的生长,所以,可以推测,草莓保鲜剂的最小紫花苜蓿多糖浓度应为3mg/mL,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8.A
9.C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抗原和抗体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抗原、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只要切断传染病的流行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解答此题还需要熟记病原体和传染源的区别,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传染源是指能向外散播病原体的人或者动物。
8.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预防某种传染病的效果,因此,预防接种用的水痘疫苗,属于抗原,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接种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效果,因此,接种水痘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虹鳚体色属于生物的性状,性状主要由基因决定,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说法错误。
B.虹鳚体色属于性状,性状主要由基因决定,也会受环境的影响,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说法错误。
C.根据题干所述,“捕食者更容易发现并捕食体色鲜艳的虹鳚,”这说明体色鲜艳的虹鳚更难容易被天敌发现,生存机会更小,C说法错误。
D.根据题干所述,“该溪流下游的水比上游深,聚集了更多虹鳚的捕食者”,从而将体色鲜艳的虹鳚捕获,即捕食者对虹鰕的体色进行了选择,环境选择了生物,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其中,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解答此题还需要明确: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的变异有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选择是定向的,环境选择的是适应环境的个体,每种生物都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
11.【答案】氧气,胚根,光合,蒸腾,含氮,降低,采光好、保温等
(1)氧气;胚根
(2)光合;蒸腾
(3)含氮
(4)降低
(5)设置保温层、使用透光率高的覆盖材料(或设置通风口等)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栽培一种植物;蒸腾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所以,播种前先松土,使得土壤空隙增加,空气进入土壤,满足种子对氧气的需要。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伸长突出种皮,发育成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2)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因为合理密植可以使植物更加充分的利用阳光,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移栽的植物需要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在阴天或傍晚进行避免阳光直射,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
(3)在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要保证变量唯一,即除变量外,其他因素都必须相同且适宜,根据题干所述,本实验中含氮无机盐是变量,题干中,其中一组采用缺氮的营养液,那么,另一组则采用等量含氮的营养液,已形成对照实验。
(4)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内,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所以,果蔬类要保持新鲜度,需降低呼吸作用,低温使果蔬类细胞的代谢降低,能有效降低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时间。
(5) 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从有利于番茄生长的角度考虑,在设计并建造温室大棚时,可采取的措施有设置保温层,以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使用透光率高的覆盖材料(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设置通风口(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等。
故答案为:氧气、胚根、光合、蒸腾、含氮、降低、采光好等。
【分析】此题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熟记基础知识即可。
(1)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种子不在休眠期等。
(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伸长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在阴天或傍晚进行避免阳光直射,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移栽时根部带上土团,即带土移栽可以保护幼根,也可以提高成活率。
(4)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适当的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合理密植可以更好地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农作物时,如果过稀,使阳光照到地面,造成浪费,会减产;如果过密,植物叶片互相遮挡,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也会减产。
(5)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内,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经常通过抑制呼吸作用的原理来保存种子和保鲜水果、蔬菜,而适当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含量,可抑制呼吸作用,从而延长贮存时间。
12.【答案】(1)蛋白质;C
(2)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A;高频率运动;过滤;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重吸收
(3)合理膳食,荤素搭配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合理营养;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其它模型的制作
【解析】【解答】(1)图1 为平衡膳食宝塔,图2为呼吸全过程图解,A是左心房、B是左心室、C是右心房、D是右心室。
“奶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该营养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
A、奶油饼干主要为人体提供糖类、巧克力和果汁饮料主要能提供糖类,缺少蛋白质、维生素等,A不符合题意。
B、米饭、炸藕夹主要提供淀粉、炸鸡排和土豆烧牛肉主要提供蛋白质,缺乏维生素和无机盐,B不符合题意。
C、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番茄牛腩和肉沫豆腐可以提供蛋白质,清炒白菜和紫菜蛋汤可以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盐等,食谱的营养全面,是合理的午餐食谱,C符合题意。
D、米饭、炸薯条和酸辣土豆丝主要能提供淀粉和脂肪等,炸鸡腿可以提供蛋白质,缺乏维生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①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数目多,增加了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左心房是肺循环的终点,所以,进入血液中的氧气经过肺静脉到达心脏的A左心房,接着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最终被细胞利用。
②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高频率运动组的平均体脂率运动后比运动前下降明显,而低频率运动组平均体脂率运动后比运动前下降幅度较小;即高频率运动组更有助于体脂率的降低。
③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肾单位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由题干中模型可以看出:装置中有滤纸,滤纸可以对经过的无物质进行过滤,所以,该模型能部分模拟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但不能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所以,从结构方面分析,该模型能大致体现肾单位的结构,但仍需完善,比如应体现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重吸收。
(3)根据题干中信息可以得到的启示:健康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对于保持健康非常重要。我们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故答案为:(1)蛋白质、C;(2)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A、高频率运动、过滤、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重吸收;(3)合理膳食,荤素搭配
【分析】此题考查蛋白质的功能、合理膳食、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尿液的形成过程等基础内容,难度不大,需要熟记以下几点:
(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大,青少年要保证营养全面合理,尤其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量。
(2)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3) 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
(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奶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该营养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选项中,A食谱缺少蛋白质、BD食谱中无水果与蔬菜,缺少维生素和无机盐;C食谱的营养全面,是合理的午餐食谱。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① 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数目多,增加了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经过肺静脉到达心脏的A左心房。
②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高频率运动组的平均体脂率运动后比运动前下降明显,而低频率运动组平均体脂率运动后比运动前下降幅度较小;因此,高频率运动组更有助于体脂率的降低。
③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分析该模型可知:从功能方面分析,该模型能部分模拟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滤纸),但不能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结构方面分析,该模型能大致体现肾单位的结构,但仍需完善,比如应体现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重吸收(放入大小不同的颗粒或在胶管上扎若干小孔)
(3)以上信息给我们的启示是: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13.【答案】(1)有性生殖;12;遗传物质
(2)相对性状;甲
(3)B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 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根据题干所述,水稻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由题干可知,在正常情况下,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因此卵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经太空诱变可以培育出“航育1号”水稻新品种,是因为在太空条件下,水稻种子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水稻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由题干可以看出,水稻的高秆和矮秆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以称为相对性状。在亲代中有的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那么没有出现的这一个性状是隐性性状。根据杂交实验中的甲组可以看出,亲代为高杆和矮杆,而在子代中,都为高杆的个体,矮杆个体没有出现,这说明矮秆是隐性性状。
(3)若控制水稻高秆、矮秆的基因分别用B、b表示,根据以上分析,高杆为显性性状,基因型为BB或Bb,矮杆为隐性性状,基因型为bb,甲组中,高杆和亲代杂交,子代都为高杆,可以推断,高杆基因型BB,矮杆基因型为bb,亲代矮杆的b基因至少有一个会传给子代,因此,甲组子代高杆基因型为Bb。
故答案为:(1)有性生殖、12、遗传物质;(2)相对性状、甲;(3)Bb。
【分析】此题考查相对性状的概念、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等基础内容,为基础题需要熟记:
(1)性状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2)生物体的性状往往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4)在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当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基因都要分开,染色体、基因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5)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也不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1)水稻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在正常情况下,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因此卵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经太空诱变可以培育出“航育1号”水稻新品种,是因为在太空条件下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2)水稻的高秆和矮秆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同样,若在亲代中有的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那么没有出现的这一个性状是隐性性状。因此,根据杂交实验中的甲组可判断出矮秆是隐性性状。
(3)若控制水稻高秆、矮秆的基因分别用B、b表示,由(2)分析可知,矮杆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bb,亲代矮杆的b基因至少有一个会传给子代,因此,甲组子代高杆基因型为Bb。
14.【答案】(1)捕食;太阳
(2)体内是否有脊柱;身体呈流线型(长骨中空、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等言之有理即可)
(3)睡莲+芦苇;移出水体、定期更换水生植物(言之有理即可)
(4)增强;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多,生态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我)调节能力较强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富集;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对动物进行分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往往是指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暂时贮存在有机物中,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后,绿色植物所合成的有机物进入消费者体内,所以,该湿地生产者体内的部分有机物会通过捕食关系转变为鱼体内的有机物。物质传递的同时也伴随着能量流动,鱼体内的有机物所含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2)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题干中提到的鱼和鸟类体内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螺为软体动物,体内没有脊柱,所以,小军的分类依据是动物体内有无脊柱。
绝大多数鸟类都善于飞行,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双重呼吸。
(3)由图2中柱状图可以看出,芦苇+睡莲混合种植对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去除率高于芦苇和睡莲单独种植,所以,最合理的最合理的种植方案是睡莲+芦苇(混合种植)。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是有限度的,种植一段时间后,应将其移出水体并更换水生植物。
(4)根据题干所述,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鱼类、鸟类等种类数量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会增强。所以,浮游植物由65种增加至146种,鱼类由55种增加至68种,鸟类由153种增加至273种。由此推测,该生态系统的自我(动)调节能力会增强,其原因是当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多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更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我)调节能力更强。
故答案为:(1)捕食、太阳;(2)体内是否有脊柱、身体呈流线型;(3)睡莲+芦苇、移出水体、定期更换水生植物;(4)增强、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多,生态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强。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基础内容,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
(1)生态系统一般都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非生物成分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能量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化学能贮存在所固定的有机物中,所以,其他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2)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3)大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适于鸟类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鸟类体表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小飞行时的阻力;鸟类前肢变成翼,为飞行提供了前提;鸟类长骨中空,断骨愈合,既轻便又牢固;鸟类体内有气囊,气囊与肺相通,可以辅助鸟类完成双重呼吸,为鸟类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鸟类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为飞行生活提供能量。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这种能力就越弱,自我调节能力越弱。
(1)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体内的部分有机物会通过捕食关系转变为鱼体内的有机物。
能量储存在物质里面,物质传递的同时也伴随着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故鱼体内的有机物所含能量最终也来源于太阳。
(2)鱼和鸟体内都有脊柱,螺为软体动物,体内无脊柱,小军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是否有脊柱。
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覆羽、长骨中空、有喙无齿等。
(3)从图2中可以看出,混合种植对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去除率高于任何一种单独种植,因此最合理的最合理的种植方案是睡莲+芦苇(混合种植)。
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是有限度的,种植一段时间后,应将其移出水体并更换水生植物。
(4)该湿地治理后的生物种类明显增加,其自动调节能力会增强。
当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多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更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我)调节能力更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