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时间的测量 误差基础主干落实一、时间的测量1.单位:(1)国际单位: 秒 ,用符号 s 表示。 (2)常用单位及换算:1 h= 60 min, 1 min= 60 s。 2.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的计时工具有 秒表 。 二、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 真实值 之间的差别。 2.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3.误差不是错误, 误差 可以减小, 错误 可以避免。 重点案例探析重点一 秒表的读数【典题1】(2023·自贡中考)图中秒表的读数为 110 s。 【点拨】秒表的大表盘指针是秒针,对应数字的单位是s,小表盘指针是分针,对应数字的单位是min。要根据小表盘对应的分钟数选择大表盘量程,小表盘指针在前半格,大表盘指针在0~30 s内,若在后半格,则大表盘指针在30~60 s。重点二 减小误差的方法【典题2】(2023·遵义月考)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1)实验中,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四次读数分别为26.04 cm、26.00 cm、26.02 cm、26.32 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26.02 cm 。 (2)在(1)中的实验中对物理课本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目的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 (3)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另外一把量程、分度值均合适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测量前发现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无法看清,兴趣小组的同学 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使用这把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长度。 【点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平均值小数点后的位数要与记录的测量值位数相同,单位相同。A层·基础必会考点一 时间及其测量1.(2024·黔东南期中改编)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B)A.初中生跑100 m所需时间约为4 sB.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约为50 sC.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用时30 s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4 s2.如图所示的钟表,其分度值为 1 s ,显示的时间是 3 h 9 min 25 s 。 3.如图所示,体育老师用电子秒表记录的某同学跑400 m的成绩,该同学的成绩是 62.22 s。 考点二 误差及减小方法4.下列有关测量的说法错误的是(C)A.同一把刻度尺按正确方法多次测量一物体长度,目的是减小误差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刻度线C.误差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仪器的操作规则D.用皮卷尺测量跳远比赛成绩时,若皮卷尺拉得太紧,测量值会偏小5.(多选)(2024·贵州月考)如图为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后讨论交流的情景,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C)A.由于眼睛不可能精准读数,所以估读没有必要B.采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C.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测量误差D.测量时只要多估读几位数字就可以减小测量误差6.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 ,物体的长度为 2.50 cm ,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 易错点 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时数据处理错误7.(易错题)(2024·贵阳月考)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13 cm、26.12 cm、26.10 cm、26.31 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26.12 cm。 纠错: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时,应去掉测量结果中错误的数据。B层·能力提升8.(2023·江西中考)如图所示是用秒表记录的某同学跑400 m的成绩,该同学的成绩是 1 min 22 s。 9.要求测出粗细均匀的铜线直径,下列为测量铜线直径的实验步骤:A.求出铜线的直径B.将铜线在铅笔上紧密地排绕成一个线圈,共n圈C.测出线圈的总长度s(1)试把上述步骤,按实验的操作顺序排列: B、C、A ; (2)细铜线直径的数学表达式为D= (用s和n表示); (3)如果铜线绕得太松,会造成测量值偏 大 ,如果在数匝数时少数了一匝,则测出的结果会偏 大 ; (4)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测量细铜线直径,他把一根细铜线紧密地排绕在铅笔杆上,一共绕了32匝。请你帮他读出其长度为 5.00 cm,铜线的直径为 0.16 cm; (5)小刚想多锻炼自己的实验能力,他将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D1为铅笔的直径,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整整n圈,则纸带厚度的表达式是 L= (请用图中及题中所给的符号表示)。 第2课时 时间的测量 误差基础主干落实一、时间的测量1.单位:(1)国际单位: ,用符号 表示。 (2)常用单位及换算:1 h= min, 1 min= s。 2.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的计时工具有 。 二、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 之间的差别。 2.减小误差的方法: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3.误差不是错误, 可以减小, 可以避免。 重点案例探析重点一 秒表的读数【典题1】(2023·自贡中考)图中秒表的读数为 s。 【点拨】秒表的大表盘指针是秒针,对应数字的单位是s,小表盘指针是分针,对应数字的单位是min。要根据小表盘对应的分钟数选择大表盘量程,小表盘指针在前半格,大表盘指针在0~30 s内,若在后半格,则大表盘指针在30~60 s。重点二 减小误差的方法【典题2】(2023·遵义月考)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1)实验中,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四次读数分别为26.04 cm、26.00 cm、26.02 cm、26.32 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 (2)在(1)中的实验中对物理课本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目的是 。 (3)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另外一把量程、分度值均合适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测量前发现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无法看清,兴趣小组的同学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使用这把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长度。 【点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平均值小数点后的位数要与记录的测量值位数相同,单位相同。A层·基础必会考点一 时间及其测量1.(2024·黔东南期中改编)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初中生跑100 m所需时间约为4 sB.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约为50 sC.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用时30 s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4 s2.如图所示的钟表,其分度值为 ,显示的时间是 。 3.如图所示,体育老师用电子秒表记录的某同学跑400 m的成绩,该同学的成绩是 s。 考点二 误差及减小方法4.下列有关测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把刻度尺按正确方法多次测量一物体长度,目的是减小误差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刻度线C.误差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仪器的操作规则D.用皮卷尺测量跳远比赛成绩时,若皮卷尺拉得太紧,测量值会偏小5.(多选)(2024·贵州月考)如图为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后讨论交流的情景,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眼睛不可能精准读数,所以估读没有必要B.采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C.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测量误差D.测量时只要多估读几位数字就可以减小测量误差6.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为 ,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 。 易错点 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时数据处理错误7.(易错题)(2024·贵阳月考)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13 cm、26.12 cm、26.10 cm、26.31 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cm。 纠错: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时,应去掉测量结果中错误的数据。B层·能力提升8.(2023·江西中考)如图所示是用秒表记录的某同学跑400 m的成绩,该同学的成绩是 min s。 9.要求测出粗细均匀的铜线直径,下列为测量铜线直径的实验步骤:A.求出铜线的直径B.将铜线在铅笔上紧密地排绕成一个线圈,共n圈C.测出线圈的总长度s(1)试把上述步骤,按实验的操作顺序排列: ; (2)细铜线直径的数学表达式为D= (用s和n表示); (3)如果铜线绕得太松,会造成测量值偏 ,如果在数匝数时少数了一匝,则测出的结果会偏 ; (4)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测量细铜线直径,他把一根细铜线紧密地排绕在铅笔杆上,一共绕了32匝。请你帮他读出其长度为 cm,铜线的直径为 cm; (5)小刚想多锻炼自己的实验能力,他将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D1为铅笔的直径,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整整n圈,则纸带厚度的表达式是 (请用图中及题中所给的符号表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章 第1节 第2课时 时间的测量 误差 - 学生版.docx 第一章 第1节 第2课时 时间的测量 误差.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