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中国包子欧洲面包新课导入 欣赏这些地方的文化差异。新课导入东南亚民居西亚民居 欣赏这些地方的文化差异。新知探究 一、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世界上主要的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哪几种?不同语言对“我爱地理”的文字表达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新知探究 哪种语言使用人数最多?哪种语言使用范围最广? 汉语 英语不同语言对“我爱地理”的文字表达拓展提升 语言架起文明互鉴桥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持续迈进,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全球“中国热”“中文热”日益升温。多年来,一个个中文学习者通过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艺术,打开了解中国的大门,成为促进文明互鉴、增进文明对话的友好使者。 截至 2023 年 12 月,全球共有 190 多个国家开展中文教育,8 万多所大中小学及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设中文课程,全球除中国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 3 000 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接近 2 亿。 本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新知探究 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些?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哪个宗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新知探究 根据教材第 104 页内容,完成以下表格。三大宗教 产生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亚洲西部分布广泛阿拉伯半岛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古印度(亚洲的南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新知探究 二、不同的文化习俗 你知道哪些地方特有的文化习俗吗?请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新知探究 了解以下地区主要农作物与人们所食用的主要食物之间的关系。面包、烤牛肉米饭玉米饼地区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食物欧洲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拉丁美洲小麦面包、牛肉水稻米饭玉米玉米饼本页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新知探究 结合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说一说上述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对当地人们饮食的影响。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新知探究 描述亚洲北部和亚洲南部的气候特点,说说亚洲北部和亚洲南部气候对当地人们服饰的影响。亚洲北部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亚洲北部某地的传统服饰147103010-10-501209060300月份气温/°C降水量/毫米-30新知探究 描述亚洲北部和亚洲南部的气候特点,说说亚洲北部和亚洲南部气候对当地人们服饰的影响。亚洲南部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亚洲南部某地的传统服饰3020100-104003002001000气温/°C降水量/毫米14710月份新知探究 亚洲北部气候寒冷,传统服饰多以皮毛制品为主,并配有长靴、帽子和围巾,便于保暖。 亚洲南部气候炎热,传统服饰则以棉麻制品或丝织品为主,相对薄且宽松,以无领或者低领为主,便于散热。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下册》 审图号:GS(2011)1897 号新知探究 描述亚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传统交通方式的区别。结合材料,说说当地自然环境与传统交通方式的关系。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主要河流的分布亚洲东南部的水上市场新知探究 描述亚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传统交通方式的区别。结合材料,说说当地自然环境与传统交通方式的关系。非洲北部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亚洲北部的骆驼商队14710403010-203002502001000月份气温/°C降水量/毫米0-102050150新知探究 亚洲东南部因河道纵横,陆路交通不便,人们利用船只在河道上聚集交易,形成水上市场。 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沙漠地区古老的商道上,使用骆驼运输物品。新知探究 欧洲北部和地中海沿岸地区房屋建造材料分别是什么?传统房屋建造时选择建筑材料的原则是什么?新知探究 欧洲北部森林资源丰富,人们用木材建造房子。地中海沿岸地区石材丰富,人们多用石材建造房子。 传统房屋建造时选择建筑材料往往就地取材。新知探究知识小结 世界各地人们饮食习惯差异很大,传统服饰的面料、色彩、样式也都各具特色,传统的交通方式各不相同,建筑所用材料就地取材,这些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这些也同时反映人们在长期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在不断适应自然环境,形成人地和谐相处的智慧。 认识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说说两处传统民居所用建筑材料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亚洲西部热带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稀少,地形以沙漠为主,所以当地缺石少木,故建造房屋主要以垒土、土砖为基本材料。 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降水丰沛,森林资源丰富,故建造房屋主要以木材为基本材料。课堂活动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举例 认识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说说两处传统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亚洲西部热带地区:降水稀少,气温较高。当地房屋的厚墙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气温较高,湿季降水较多。当地的竹楼或木楼既可以通风透气,也可以避免潮湿。课堂活动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举例课堂活动 认识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民居?它们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拓展提升 北冰洋沿岸的冰屋 因纽特人居住的北冰洋沿岸地区气候寒冷,冰雪广布。在这种自然环境下,当地人们就地取材,用冰雪建造冰屋;冰屋呈半球形,门极狭窄,便于抵御风暴;墙体厚实,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拓展提升 非洲的茅草屋 非洲大陆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全年高温,降水量较小,植被以草原为主。茅草屋通常使用树枝、木棍等当地材料构建屋顶,茅草则用于覆盖,这种材料既易于获取又能有效地隔热。拓展提升 福建漳州的土楼 福建漳州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楼采用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湿性能。土楼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地形因素,往往依山就势而建,不破坏自然环境,同时也利用地形作为天然的屏障,增强了防御性。新知探究知识小结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自然环境影响传统民居建造;传统民居是人类顺应自然环境的智慧体现,可以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此外,世界各地在节日、礼仪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传统。每个地方的文化习俗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尊重和理解。课堂小结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习俗多样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语言……自然环境课后任务 查阅资料并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你家乡的独特习俗。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习俗,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据此撰写一篇小论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