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多样的文化 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多样的文化 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
中国包子
欧洲面包
新课导入
  欣赏这些地方
的文化差异。
新课导入
东南亚民居
西亚民居
  欣赏这些地方
的文化差异。
新知探究
  一、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世界上主要的语言(联合国的工作
语言)有哪几种?
不同语言对“我爱地理”
的文字表达
汉语
英语
法语
俄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新知探究
  哪种语言使用人数最多?哪种语言使
用范围最广?  
  汉语 英语
不同语言对“我爱地理”
的文字表达
拓展提升
            语言架起文明互鉴桥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持续迈进,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全球“中国热”
“中文热”日益升温。多年来,一个个中文学习者通过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艺
术,打开了解中国的大门,成为促进文明互鉴、增进文明对话的友好使者。
  截至 2023 年 12 月,全球共有 190 多个国家开展中文教育,8 万多所大中
小学及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设中文课程,全球除中国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
过 3 000 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接近 2 亿。
               本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新知探究
  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些?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哪个宗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新知探究
  根据教材第 104 页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三大宗教 产生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亚洲西部
分布广泛
阿拉伯半岛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古印度
(亚洲的南部)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新知探究
  二、不同的文化习俗
  你知道哪些地方特有的文化习俗吗?请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
新知探究
  了解以下地区主要农作物与人们所食用的主要食物之间的关系。
面包、烤牛肉
米饭
玉米饼
地区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食物
欧洲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拉丁美洲
小麦
面包、牛肉
水稻
米饭
玉米
玉米饼
本页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新知探究
  结合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说一说上述地区的地形
和气候对当地人们饮食的影响。
世界地形图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新知探究
  描述亚洲北部和亚洲南部的气候特点,说说亚洲北部和亚洲南部气
候对当地人们服饰的影响。
亚洲北部某地多年平均
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亚洲北部某地的传统服饰
1
4
7
10
30
10
-10
-50
120
90
60
30
0
月份
气温/°C
降水量/毫米
-30
新知探究
  描述亚洲北部和亚洲南部的气候特点,说说亚洲北部和亚洲南部气
候对当地人们服饰的影响。
亚洲南部某地多年平均
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亚洲南部某地的传统服饰
30
20
10
0
-10
400
300
200
100
0
气温/°C
降水量/毫米
1
4
7
10
月份
新知探究
  亚洲北部气候寒冷,传统服饰多以皮毛制品为主,并配有长靴、帽
子和围巾,便于保暖。
  亚洲南部气候炎热,传统服饰则以棉麻制品或丝织品为主,相对薄
且宽松,以无领或者低领为主,便于散热。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下册》 
审图号:GS(2011)1897 号
新知探究
  描述亚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传统交通方式的区别。结合材料,说说
当地自然环境与传统交通方式的关系。
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主要河流的分布
亚洲东南部的水上市场
新知探究
  描述亚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传统交通方式的区别。结合材料,说说
当地自然环境与传统交通方式的关系。
非洲北部某地多年平均
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亚洲北部的骆驼商队
1
4
7
10
40
30
10
-20
300
250
200
100
0
月份
气温/°C
降水量/毫米
0
-10
20
50
150
新知探究
  亚洲东南部因河道纵横,陆路交通不便,人们利用船只在河道上聚
集交易,形成水上市场。
  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沙漠地区古老的商道上,使用骆驼
运输物品。
新知探究
  欧洲北部和地中海沿岸地区房屋建造材料分别是什么?传统房屋建
造时选择建筑材料的原则是什么?
新知探究
  欧洲北部森林资源丰富,人们用木材建造房子。地中海沿岸地区石
材丰富,人们多用石材建造房子。
  传统房屋建造时选择建筑材料往往就地取材。
新知探究
知识小结
  世界各地人们饮食习惯差异很大,传统服饰的面料、色彩、样式也
都各具特色,传统的交通方式各不相同,建筑所用材料就地取材,这些
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这些也同时反映人们在长期与自然相处的过程
中在不断适应自然环境,形成人地和谐相处的智慧。
  认识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说说两处传统民居所用建筑材料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亚洲西部热带地区:气候干旱,
水源稀少,地形以沙漠为主,所以当
地缺石少木,故建造房屋主要以垒土、
土砖为基本材料。
  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降水丰沛,
森林资源丰富,故建造房屋主要以木
材为基本材料。
课堂活动
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举例
  认识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说说两处传统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亚洲西部热带地区:降水稀少,气
温较高。当地房屋的厚墙可以减少白天
通过墙壁传导进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
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气温较高,
湿季降水较多。当地的竹楼或木楼既
可以通风透气,也可以避免潮湿。
课堂活动
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举例
课堂活动
  认识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民居?它们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拓展提升
    北冰洋沿岸的冰屋
  因纽特人居住的北冰洋沿岸地区气候寒冷,冰雪广布。在这种自然环境下,当地人们就地取材,用冰雪建造冰屋;冰屋呈半球形,门极狭窄,便于抵御风暴;墙体厚实,利于保持室内温度。
拓展提升
     非洲的茅草屋
  非洲大陆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全年高温,降水量较小,植被以草原为主。茅草屋通常使用树枝、木棍等当地材料构建屋顶,茅草则用于覆盖,这种材料既易于获取又能有效地隔热。
拓展提升
    福建漳州的土楼
  福建漳州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楼采用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湿性能。土楼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地形因素,往往依山就势而建,不破坏自然环境,同时也利用地形作为天然的屏障,增强了防御性。
新知探究
知识小结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自然环境影响传统民居建造;传统民居是人类
顺应自然环境的智慧体现,可以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此外,世界各地在节日、礼仪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传统。每个地方的
文化习俗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尊重和理解。
课堂小结
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
不同的文化习俗
多样的文化
不同的宗教
不同的语言
……
自然环境
课后任务
  查阅资料并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你家乡的独特习俗。选择一个
你最感兴趣的习俗,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据此撰写一
篇小论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