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 25 张ppt+内嵌视频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 25 张ppt+内嵌视频 )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自觉做到绿色低碳生活,保护地球环境。现今,全球192个国家参加地球日的庆祝活动。关爱地球、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共筑生命家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课导入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6.2 共筑生命家园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一目
历史上,塞罕坝曾是森林茂密、古木参天、水草丰沛的皇家猎苑,自康熙二十年到嘉庆二十五年的139年间,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共举行木兰秋狝105次。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清末实行开围募民,垦荒伐木,加之连年战火,到新中国初期,塞罕坝已经退化“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
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我们又给自然提供了什么?人与自然必须“你死我活么”?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人 类
自然
空气、土壤、水、森林。。。。。
森林砍伐、开垦土地、空气污染。。。。
如果我们对自然一味索取会怎样?
荒漠化正影响着世界上36亿公顷的土地占地球陆地总面积25%,每年消失的土地可产生2000万吨的粮食,威胁着大约100个国家的10亿多的生活每年由于土地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20亿美元
如果我们对于自然只是一味索取,必然会受到他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
8月6-7日西班牙森林火灾
2024年上半年全球因特大洪水、极端风暴和两次地震造成的总损失约为1200亿美元;
2024年上半年北美地区由强雷暴引发的龙卷风和冰雹,该地区的总体损失高达600亿美元。在南美洲,巴西在4月和5月都遭受了严重洪灾,造成的总体损失约为70亿美元。
今年5月,德国遭遇了严重的暴风雨及洪灾,总体损失达50亿美元。
世界多国发生暴雨
4月9日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严重洪灾。
2024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灾害
2024年7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暴雨洪涝、台风和地质灾害为主,风雹、地震、森林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2639.8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28人,倒塌房屋1.2万间,损坏房屋15.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420.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68.5亿元。
2024年7月份我国自然灾害
台风
洪涝
农作物受损
房屋倒塌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A)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2、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存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
4、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索取,必然会受到他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那么,要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何治沙?
种什么树?(柳树 银杏?桂花树?)
怎么种?(光靠人力苦干?直接挖坑?)
靠什么支持?(人、钱从哪来?国家有何政策?)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均无霜期仅72天。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和多伦县的部分地区组成;南、东分别与河北省御道口牧场和围场县的四个乡相连。按地形分坝上、坝下两部分:坝上是内蒙古高原南缘,以丘陵、曼甸为主,海拔1500--1940米;坝下是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交汇处,典型的山地地形,海拔1010一1500米。坝内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林区气候寒冷,冬长,春秋短,夏季不明显,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B)2、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014年4月24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对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凸显保护优先原则,建立公共预警机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扩大公益诉讼主体,明确政府监管职责,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追责处罚力度,是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B)2、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3、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沙漠里养出海鲜,新疆又干了件大事
中国新疆利用人工海水养殖技术,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在盐碱地上种出深海大虾。这意味着中国不再依赖进口日本水产,全面封锁日本水产的底气开始崛起。
新疆是中国最缺水的代表地区,大多数土地都是沙漠或盐碱地。新疆的科学家们却别出心裁,通过科技创新的方式开发了独特的养殖技术。通过改造盐碱地,我们将废弃土地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减少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如今,经过一番摸索和创新之后,这些海鲜已经一跃成为新疆的特产,甚至出口到了国外市场。
思考:新疆盐碱地的成功改造,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什么启示
①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P83
②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P84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第二目
视频:安吉余村的前世今生
思考:1. 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两条路有什么不同?
第一条富起来的道路
第二条富起来的道路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经济增长。
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
结果:富裕带来环境的恶化,富裕不长久,发展陷入困境。
结果:建设美丽山村,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2. 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通过关停污染企业;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来践行。
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P85
《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设定了资源消耗上限、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指标约束,将各类经济社会活动限定在红线管控范围以内,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倒逼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已然深入人心,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多乘公交车
不用一次性餐具
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拓展提升
(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复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路,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的里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种,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C)2、怎样坚持卢瑟发展道路?
知识整合
“建设生态文明,守护绿水青山”,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国策、理念、发展道路、战略、社会形态?
基本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理念。
发展道路:绿色发展道路。
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写在p88 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