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学科素养训练生物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学科素养训练生物试题

资源简介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学科素养训练生物试题
1.(2024七下·乳源期中)在我国一些山区和内陆地区,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因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导致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人,他们缺乏的营养物质最可能是(  )
A.含碘的无机盐 B.含铁的无机盐
C.含锌的无机盐 D.含钙的无机盐
2.(2024七下·乳源期中)小明到天黑就看不清东西,他听从了医生的吩咐,多吃猪肝和胡萝卜后,症状消失。推测其患病的原因是缺乏(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3.(2024七下·乳源期中)人体每天都需要摄入一定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各种营养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儿童缺少钙容易患佝偻病
B.脂肪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
D.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4.(2024七下·乳源期中)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②号试管不会变蓝色
B.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①②对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D.①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5.(2024七下·乳源期中)北京烤鸭肉质细嫩,肥而不腻。下列有关人食用烤鸭后消化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烤鸭在体内的路线是: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B.鸭肉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C.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对鸭肉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D.大肠能吸收部分无机盐和维生素
6.(2024七下·乳源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打算办一期有关“人体消化与吸收”的黑板报,同学们准备的下列资料中,描述错误的是(  )
A.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促进食物消化
B.馒头咀嚼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
C.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分解蛋白质的酶
D.肝脏能分泌胆汁促进消化脂肪的消化
7.(2024七下·乳源期中)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混合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入温水中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可能是(  )
A.胰液、肠液 B.胰液、唾液 C.唾液、胃液 D.胃液、肠液
8.(2024七下·乳源期中)消化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A.唾液 B.肠液 C.胆汁 D.胰液
9.(2024七下·乳源期中)图中A、B、C、D依次表示消化道相邻的几个器官,曲线X、Y、Z表示三大类有机物在上述器官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为脂肪,消化器官是A B.Y为淀粉,消化器官是C和D
C.Z为蛋白质,消化器官是D D.X、Y、Z都能在D进行消化
10.(2024七下·乳源期中)针对有些加工食品以果糖替代葡萄糖,科研人员设计实验研究高果糖对健康的影响。实验选取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连续9天进行高果糖饮食和正常饮食。检测餐后肝脏新生成脂类占比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摄入糖类过多时会转化为脂类储存在肝脏中
B.实验中的正常饮食组不能摄入任何糖类食物
C.摄入淀粉类食物不会提高血液中的糖含量
D.高果糖饮食不会提高脂肪肝的患病几率
11.(2024七下·乳源期中)劳动课上安排了烹饪的相关学习,李华做了一份丰盛的午餐:馒头、红烧肉和炖豆腐。为使营养搭配更合理,应增加的食物是(  )
A.牛奶 B.小米粥 C.香菇炒青菜 D.清蒸鲤鱼
12.(2024七下·乳源期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做法不符合食品安全的是 (  )
A.购买经过检疫的猪肉 B.青菜买回时要清洗干净
C.购买方便面要看保质期 D.食用发芽的马铃薯
(2024七下·乳源期中)【主题思考】2023年,淄博烧烤成功出圈,城市空气中弥漫着“羊肉肉香”味,“进淄赶烤”一度成为网络流行语,小饼、小葱、酱料的三件套搭配更是开创了一种新的烧烤吃法。请回答下列小题:
13.淄博烧烤的特色搭配中,在口腔中开始被初步分解的食物是(  )
A.羊肉 B.小饼 C.小葱 D.酱料
14.烧烤过程中产生的油烟会影响人体健康,下列器官能对吸入的气体起清洁作用的是(  )
A.鼻 B.口腔 C.咽 D.肺
15.(2024七下·乳源期中)学习了小肠结构后,某同学自选材料制作了小肠壁结构模型。他将一张纸折叠出皱褶模拟小肠内壁,另一张纸模拟小肠外壁,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皱褶模拟了小肠的皱襞 B.皱襞增大了小肠的长度
C.皱襞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D.此模型未能模拟出小肠绒毛
16.(2024七下·乳源期中)小明探究血液成分时将等量新鲜鸡血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后,A、B试管中添加适量抗凝剂后静置2小时(C、D未加)。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静置结果的是(  )
A. B.
C. D.
17.(2024七下·乳源期中)小华和父亲去做亲子鉴定,抽取了他们的血液,鉴定依据来自血液中的(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18.(2024七下·乳源期中)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担负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①
B.②数目增多,代表有炎症
C.③数量过少,会造成贫血
D.感染细菌时,④会显著增加
19.(2024七下·乳源期中)去年暑期,王艳同学随同父母跟团到西藏旅游。刚下飞机不久,就出现了头痛、恶心、胸闷、气短等一系列“高原反应”症状。引发此症状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氧气 C.水 D.阳光
20.(2024七下·乳源期中)某地因血库存量告急,周末启动了应急献血活动,市民踊跃献血,奉献爱心。关于无偿献血和安全输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橡皮管扎紧手臂时,在橡皮管下端鼓起的血管是静脉
B.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健康
C.献血者捐献的红细胞可以用于救治严重贫血的患者
D.血库存量紧张时,向B血型的患者大量输入O型血救急
21.(2024七下·乳源期中)中医“切脉”时可以感受到血管的“跳动”。引起这种“跳动”的根本原因是(  )
A.动脉的收缩和舒张 B.静脉的收缩和舒张
C.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D.胸廓的收缩和舒张
22.(2024七下·乳源期中)图为小洲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下列关于小鱼尾鳍中三种血管的描述,正确的的是(  )
A.甲是静脉血管 B.乙是毛细血管
C.丙是动脉血管 D.甲乙丙中的血流速度都一样
23.(2024七下·乳源期中)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的是静脉。下列关于选用静脉而非动脉的解释,错误的是(  )
A.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C.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 D.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24.(2024七下·乳源期中)冠状动脉负责给心脏供血,它从主动脉出发,分左、右两个分支,逐渐再向下分散,像“帽子”一样扣在心脏上,故称为“冠”状动脉。下列不属于冠状动脉特点的是(  )
A.流动脉血 B.血流速度快
C.弹性大 D.红细胞单行通过
25.(2024七下·乳源期中)常言道“食不言,寝不语”。提倡“食不言”的原因是,如果吞咽时大声说笑,来不及被盖住喉口,食物很容易进入气管。吞咽时能盖住喉口的结构是(  )
A.软腭 B.气管软骨 C.甲状软骨 D.会厌软骨
26.(2024七下·乳源期中)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质量(克) 10 10 ①
水(毫升) 30 30 30
温度上升(C°) 2.2 1.5 3.1
A.实验中,①应该为10克
B.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下端不能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C.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D.测定的能量值与该食物的实际能量值完全相符
27.(2024七下·乳源期中)“讲文明,树新风”,随地吐痰不卫生,易传播疾病。痰形成于(  )
A.肺 B.喉 C.气管 D.口腔
28.(2024七下·乳源期中)血液流经某器官,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含营养物质多的静脉血,此器官是(  )
A.脑 B.肺 C.肾 D.小肠
29.(2024七下·乳源期中)深呼吸是胸腹式呼吸联合进行,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呼吸深度加深
B.使肺泡充分扩张回缩
C.可增强肋间肌、膈肌的收缩能力
D.会降低气体交换的效率
30.(2024七下·乳源期中)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液情况模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脑部毛细血管网,则A中流着静脉血
B.若B为肺,则C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若B为小肠,则A、C都流着动脉血
D.若A为肺动脉B为肺,则C中流着动脉血
31.(2024七下·乳源期中)心血管疾病被称为21世纪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心力衰竭是目前心血管疾病领域最大的挑战。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被医学界亲切地称为“中国心”,它不但填补了国内人工心脏领域的空白,更为上千万晚期心力衰竭患者重获新生带来希望。图1示心脏结构,图2示人工心脏参与人体血液循环的工作方式。请回答:([ ]内填序号,____上填写文字)
(1)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   ,能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处。观察心脏的结构,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   ]左心室,在[9]和[10]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保证血液只能按照静脉→   →心室→   的方向流动。
(2)心力衰竭是一种因心脏功能失常引起的,导致心脏不能满足全身基础代谢需要的疾病。如图2所示,该人工心脏代替了   (选填心脏四个腔室的名称)的相关功能。旧式人工心脏易造成血液凝固成块(血栓)的现象,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   (填一种血细胞)的功能,减少血液凝固的发生,进而避免血栓的形成。
(3)人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过程,其中肺循环的路径为[4]→[7]   →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9]   。辅酶Q10能作为营养心肌细胞的药物,支持心脏健康,患者需要遵医嘱按时服药,辅酶Q10经消化吸收后,最先到达[   ]右心房。
32.(2024七下·乳源期中)近些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材料一:日常饮食经常摄取高热量食物,容易造成能量过剩,导致肥胖的发生。《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17岁肥胖率为7.9%。材料二:为遏制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康饮食习惯,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制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节选):
①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应保证平衡膳食,达到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及比例适宜。日常膳食做到食物多样。
②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杂豆在膳食中的比重;保证蛋白质摄入,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禽、蛋、瘦肉、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
③肥胖儿童青少年应控制膳食总能量摄入,做到吃饭八分饱。减少高油、高盐、高糖及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的摄入。
请回答:
(1)食物中富含营养物质,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   、脂肪。谷物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在人体内消化的最终产物是   ,主要在   (填器官的名称)被吸收。摄入过多的糖类会导致肥胖,是因为多余的糖类在体内会转变成   作为备用能源物质储存起来,从而导致肥胖。
(2)儿童青少年应保证平衡膳食,合理安排三餐,早餐、午餐、晚餐提供的能量应分别占全天总量30%、 和 。摄入新鲜蔬菜水果,既可补充 ,避免坏血病、夜盲症等疾病的发生,还能补充   ,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原因是蛋白质是   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3)良好饮食行为,能促进长期健康,肥胖防控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除了养成良好饮食行为外,对于肥胖的同学,你的建议是   。
33.(2024七下·乳源期中)胰酶肠溶片是一种含多种消化酶的助消化药,用于胰液缺乏导致的消化不良症。生物兴趣小组甲以胰酶肠溶片和蛋清为原材料,探究“胰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实验方法如下:
①将胰酶肠溶片处理后,获得胰酶液备用。沸水中加入蛋清,搅拌配成蛋花液,冷却备用。
③取三支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3号,按下表进行处理后,结果如下:
处理方法 试管号
1号 2号 3号
蛋花液 5毫升 5毫升 5毫升
加入不同液体后摇匀 5毫升清水 5毫升胰酶液 ①煮沸过的胰酶液
静置60分钟 37℃ 37℃ ②
现象 不变 蛋花消失,液体变澄清 不变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胰液是由   分泌的,含有   (填“一种”或“多种”)消化酶,在   (填消化道结构名称)内发挥作用。蛋白质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消化成   并被吸收和利用。
(2)为了实验的科学性,3号试管加入“①煮沸过的胰酶液”的量是   ,②处应填   。
(3)对比   (填试管编号)两支试管,可以说明胰蛋白酶对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与2号试管比较,3号试管没有明显变化,说明   。
(4)生物兴趣小组乙对这个实验继续探究,探究主题为“不同温度对胰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则变量为   。生物兴趣小组丙把蛋花液改为淀粉悬浊液进行实验,则探究的主题是“   _”。
34.(2024七下·乳源期中)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规定这一天世界各地既不吸烟也不售烟,并要求各国广泛宣传戒烟的意义。为了更直观地认识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玻璃瓶、废笔筒、气球和橡皮膜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模拟吸烟的模型,如图所示。香烟插入笔筒后点燃,向上推动橡皮膜,再放松橡皮膜,模拟吸烟过程,重复多次。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模型中,笔筒和气球分别模拟呼吸系统的   和   ;此装置利用玻璃瓶模拟人体胸廓并不是最理想的材料,因为   。
(2)甲、乙两种状态中,模拟香烟烟雾随吸气进入肺部的是   。人在此过程中,肋间肌会   ,膈顶部   (填“上升”或“下降”),肺内气压   (填“增大”或“减小”)。实验后,同学们发现面巾纸卷上、笔筒和气球内壁都附着了一些黄色粘稠的物质,可以想象吸烟者呼吸系统内的状态。这些粘稠的物质会影响呼吸道对空气的   功能。
(3)研究发现,吸烟是诱发或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慢阻肺”患者通常伴有黏液分泌多、纤毛功能失调等病变,导致呼吸道内气流受阻,从而影响肺与外界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指出:吸烟、空气污染、工业粉尘、生物燃料烟雾、感染等都是诱发或加剧慢阻肺的重要环境因素。这启发我们在生活中应当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解析】【解答】成年饮水和食物中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容易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形成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食用加碘或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可以有效地预防这种疾病。故在我国一些山区和内陆地区,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因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导致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人,他们缺乏的最可能是含碘的无机盐。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分析】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如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2.【答案】A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
【解析】【解答】A、小明的眼睛到了傍晚就看不清东西,是夜盲症的表现,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而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多吃猪肝和胡萝卜后,症状消失,A正确。
B、维生素B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叶酸等,B族维生素是推动体内代谢,把糖、脂肪、蛋白质等转化成热量时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缺少维生素B,则细胞功能马上降低,引起代谢障碍,这时人体会出现急滞和食欲不振。B错误。
C、维生素C的缺乏症是坏血病、牙龈出血等,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是新鲜的蔬菜和水果,C错误。
D、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对维持人体钙、磷代谢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吸收障碍,从而引发骨质疏松、肌肉无力、佝偻病等健康问题,D错误。
故选:A。
【分析】维生素A的作用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人体会患夜盲症,即傍晚看不清东西。
3.【答案】B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维生素的作用
【解析】【解答】A.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成分,儿童缺钙会患佝偻病,A正确。
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B 错误。
C.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C正确。
D.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维生素种类多,如维生素C、维生素A等,其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在人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对于维持骨骼的强度和牙齿的健康至关重要。此外,钙还参与神经传导、肌肉收缩、血液凝固等生理过程。因此,当儿童体内缺钙时,骨骼的正常发育会受到影响,容易引发佝偻病等疾病。佝偻病主要表现为骨骼变形、软化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2)糖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物质在人体内经过消化过程后,会转化为葡萄糖等简单糖,并通过糖解作用、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等过程在细胞内释放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因此,适量摄入糖类物质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3)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水在人体内起着溶剂、运输、调节体温等多种作用。它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也是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在细胞内外运输的载体。同时,水还能通过蒸发作用帮助人体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因此,保持体内水分平衡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4)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它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增强免疫力等。此外,维生素C还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等有害物质,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因此,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4.【答案】C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A、①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中馒头块与唾液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A正确;
B、②③有两个变量,变量不唯一,因此不能形成对照,所以不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错误;
C、①②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因此①②对照,探究的是“液淀粉酶对馒头的消化作用”,C正确;
D、①③对照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①③对照探究的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D错误。
【分析】①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中馒头块与唾液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
5.【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人体的消化道从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因此,烤鸭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A正确;
B、鸭肉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不用经过消化,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B错误;
C、胃壁内有胃腺,胃腺可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鸭肉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C正确;
D、大肠没有消化功能,但是有吸收功能,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D正确。
故选:B。
【分析】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各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不同。
2、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而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6.【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A.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促进食物与消化液混合,促进食物消化,A正确。
B.淀粉没有甜味,而麦芽糖具有甜味;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该酶能够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B错误。
C.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C正确。
D.肝脏能分泌胆汁能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这个过程需要消化酶的参与才能完成。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2)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消化过程中起着物理性消化的作用。它们通过机械性地磨碎食物,增加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食物的化学性消化。当馒头在口腔中被咀嚼时,唾液中的淀粉酶会开始分解馒头中的淀粉。这个分解过程会产生麦芽糖,而麦芽糖是一种具有甜味的物质,因此我们会感觉到馒头变甜了。这个过程充分说明了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作用。
(3)胃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分解蛋白质的酶。当食物进入胃后,胃液中的这些酶会开始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使其变成更小的分子,便于后续的消化和吸收。
(4)肝脏在消化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虽然胆汁本身并不含有消化酶,但它能够乳化脂肪,即将脂肪分散成许多微小的液滴。这样,脂肪就更容易被脂肪酶分解和吸收了。因此,胆汁在脂肪的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唾液中的淀粉酶、胃液中的蛋白酶以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这些作用共同协作,使得食物能够被有效地分解和吸收,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7.【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植物油属于脂肪,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才能被消化,首先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消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而后再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配制的消化液是胰液、肠液。而胃液和唾液都不能消化脂肪,BCD都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人体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这是与不同的消化液含有的消化酶不同有关;例如唾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胃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而胰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8.【答案】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唾液腺分泌睡液,含有消化淀粉的睡液淀粉酶; 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肝脏分泌胆汁并流入胆囊,胆汁不含消化酶,能将脂肪乳化成微小颗粒;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肠腺分泌的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分析得知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肝脏分泌胆汁,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胰腺分泌胰液,不同消化液,主要消化物质不同。
唾液主要由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等唾液腺分泌。它含有淀粉酶,能够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将其转化为麦芽糖。此外,唾液还能起到润滑口腔、清洁口腔和溶解食物的作用。
肠液由小肠腺分泌,是消化液中最重要且最复杂的一种。它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氨基肽酶、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脂肪酶、磷脂酶、核酸酶、双糖酶等。这些酶能够进一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使其变成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胆汁虽然也是消化液的一种,但它与其他消化液有所不同。胆汁主要由肝脏分泌,储存在胆囊中,并在进食时排入小肠。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卵磷脂和胆固醇等,它们并不含有消化酶。然而,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胆汁中的胆盐能够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其乳化成微滴,从而增加脂肪与脂肪酶的接触面积,促进脂肪的分解和消化。
9.【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营养物质进入消化道的先后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口腔、胃、小肠.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1)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X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质Y被消化,最后是Z被消化,可以判断X是淀粉,Y代表蛋白质,Z代表脂肪.(2)图中X、Y、Z都能在D消化道内被消化,可以判断D代表小肠;X在A中开始消化,则A代表口腔;Y在C中开始被消化,则C代表胃
故选:D.
【分析】做这类的题首先要学会识图.还要知道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糖类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这三类营养物质在小肠内都消化.
10.【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A、摄入糖类过多,剩余部分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肝脏中,A正确。
B、实验中的正常饮食组正常饮食就可以,不是不能摄入任何糖类食物,B错误。
C、淀粉属于糖类,摄入淀粉类食物会提高血液中的糖含量,C错误。
D、由图可知,高果糖饮食组的餐后肝脏新生成脂类占比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推测,高果糖饮食可能会提高脂肪肝的患病几率,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摄入糖类过多,剩余部分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肝脏中。淀粉属于糖类,摄入淀粉类食物会提高血液中的糖含量。
11.【答案】C
【知识点】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馒头、红烧肉和炖豆腐,主要是提供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缺少维生素,因此为使营养搭配更合理,应增加的食物是D香菇炒青菜。牛奶、清蒸鲤鱼提供蛋白质,小米粥提供糖类。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 3。
12.【答案】D
【知识点】食品安全
【解析】【解答】A、买肉时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购买检疫合格的猪肉,A不符合题意;
B、蔬菜和水果在生长过程中难免喷洒过农药,青菜买回时通过清水浸泡、冲洗,可以减少农药残留物,B不符合题意;
C、购买带方便面等包装的食品时,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C不符合题意;
D、 发芽的马铃薯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称龙葵素,它对人体胃肠粘膜有刺激作用,并有溶血及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人吃了会有咽喉痒、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重者会死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食物中有毒或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屡见报端,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加工、储存、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答案】13.B
14.A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食物的消化
【解析】【分析】(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2)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13.A、羊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从胃开始消化,A错误。
B、小饼由面粉制作,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从口腔开始消化,B正确。
C、小葱属于蔬菜,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维生素和无机盐,维生素和无机盐是小分子物质,不需要消化,C错误。
D、酱料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无机盐不需要消化,D错误。
故答案为:B。
14.A、人体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内表面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A正确。
B、口腔属于消化道的起点,不能对吸入的气体起清洁作用,B错误。
C、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对吸入的气体没有清洁作用,C错误。
D、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D错误。
故答案为:A。
15.【答案】B
【知识点】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其它模型的制作
【解析】【解答】ABC、某同学自选材料制作了小肠壁结构模型,皱襞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不是增加小肠的长度。AC正确,B错误。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生于环形皱襞上,通过观察图形可以看出此模型未能模拟出小肠绒毛。D正确。
故答案为: B。
【分析】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有:小肠长约6米,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有胆汁、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16.【答案】B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当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淡黄色的液体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当没有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血液就会出现凝固现象,周围淡黄色的液体为血清,凝结的部分为血块。可见B正确,ACD错误。
故选: B。
【分析】新鲜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常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血液的组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17.【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DNA主要存在细胞核中,"亲子鉴定"从血液中提取的DNA来自于白细胞,因为只有白细胞里含有细胞核。分析得知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8.【答案】A
【知识点】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①是血浆,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A正确。
B、由分析可知,②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偏高,血液黏稠,B错误。
C、由分析可知,③是白细胞,白细胞数量偏低,免疫力下降,C错误。
D、由分析可知,④是血小板,血小板数量过少,止血困难;数量过多,易造成血栓;当人被细菌感染时,图中的③白细胞会显著增加,D错误。
故选:A
【分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其中血浆:淡黄色,半透明,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作用;红细胞: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血红蛋白,红细胞能够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个体大,数量少,有细胞核,能吞噬病菌,起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体积最小,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能帮助止血和加速凝血。
图中:①血浆、②红细胞、③白细胞、④血小板。
19.【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海拔越高,氧气含量越少。因此导致人体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少,血液运输的氧气减少,组织细胞缺氧,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减少,因此会出现高原反应。分析得知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20.【答案】D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解答】A、四肢的静脉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静脉是把全身的血液输送回心脏的血管,所以橡皮管扎紧手臂时,在橡皮管下端鼓起的血管是静脉,故A正确;
B、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少量失血会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因此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故B正确;
C、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可与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进行治疗,所以献血者捐献的红细胞可以用于治疗严重贫血患者,故C正确;
D、输血是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因此O型血既可以输给O型血的人,也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人,要注意的是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我国实行义务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1.【答案】C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压、脉搏
【解析】【解答】中医“切脉”时感受的血管“跳动”是指可以在桡动脉处测得动脉的搏动。脉搏指的是动脉的搏动,是由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引起这种“跳动”的根本原因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心脏收缩,左心室射血入主动脉,主动脉壁先向外扩张,然后回缩。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壁向远处传播,就形成了脉搏。因此脉搏是由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22.【答案】A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A、图甲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所以甲是静脉,A正确;
B、图乙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所以乙是动脉,B错误;
C、图丙中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丙是毛细血管,C错误;
D、三种血管的血流速度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D错误。
故选:A。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23.【答案】C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所以在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血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静脉血管分布较浅,血流速度慢,便于止血。在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
24.【答案】D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如图:
  管壁 管腔 血流速度
动脉 最厚,弹性大 较小 最快
静脉 较厚 ,弹性小 较大 较慢
毛细血管 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非常细,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非常慢
冠状动脉与主动脉相连,流的是动脉血,动脉血管内血液流速快,管壁的弹性大。但是动脉内没有瓣膜。故有瓣膜不属于冠状动脉特点。分析得知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25.【答案】D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鼻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阳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吃饭时大说大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就会呛着,引起咳嗽,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26.【答案】D
【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解答】A、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食品的质量必须相同,因此实验中,①应该为10克,A正确。
B、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但不要触瓶底,否则处理数据不准确,B正确。
C、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核桃仁使水的温度上升最高,这样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C正确。
D、实验所测得的食物能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因为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品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2)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
27.【答案】C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A、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A不符合题意。
B、喉是呼吸道的组成器官之一,也是发声的器官,B不符合题意。
C、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还能黏附灰尘、细菌等。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痰形成于气管和支气管,C符合题意。
D、口腔是消化道的起点,口腔内有牙齿,对食物有磨碎,咀嚼,斯裂的作用,同时口腔内有唾液,对淀粉有初步消化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痰是气管和支气管上的黏膜腺细胞产生的黏液以及人体吸进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灰尘等,经人体咳排出体外形成的
28.【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脑是神经系统的主要器官,生命活动旺盛,耗氧量大,血液流经脑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脑神经细胞供细胞使用,神经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少、营养物质少的静脉血,A错误。
B、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肺泡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B错误。
C、肾是产生尿液的器官,作用是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血液流经肾时,血液内的废物减少,同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肾脏细胞供细胞利用,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少、营养物质少的静脉血,C错误。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时,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所以从小肠流出的血液中含营养物质较多,同时血液中的氧气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小肠的组织细胞内,通过呼吸作用参与组织细胞内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从小肠流出的血液变成了静脉血,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血液分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含氧量高,成鲜红色;静脉血含氧量低,呈暗红色。
29.【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深呼吸是胸腹式呼吸联合进行,呼吸深度加深,A正确。
B、深呼吸是胸腹式呼吸联合进行,使肺泡充分扩张回缩,B正确。
C、深呼吸是胸腹式呼吸联合进行,可以增强肋间肌、膈肌的收缩能力,C正确。
D、深呼吸是胸腹式呼吸联合进行,会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30.【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若B为脑部毛细血管网,通常A(流入脑部毛细血管的血管)是动脉,其中流的是动脉血。在脑部毛细血管网中,血液与脑组织进行物质交换,部分氧气和营养物质被消耗,生成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所以流出脑部毛细血管的C(静脉)流的是含氧较少的静脉血。A错误。
B、若B为肺,A(流入肺部的血管)通常是肺动脉,其中流的是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在肺部,血液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被排出。因此,流出肺部的C(肺静脉)中氧含量增加,而二氧化碳含量减少。B错误。
C、若B为小肠,A(流入小肠的血管)通常是动脉,流的是动脉血。然而,在小肠中,血液经过毛细血管网与小肠壁进行物质交换,吸收营养物质并释放二氧化碳等废物。因此,流出小肠的C(静脉)流的是含氧较少的静脉血。C错误。
D、若A为肺动脉,B为肺,那么C(从肺流出的血管)必然是肺静脉。在肺部,肺动脉中的静脉血与肺泡中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通过肺静脉流回心脏。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一般来说,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判定(肾小球处除外):A是动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血管。
31.【答案】(1)动力;10;瓣膜(房室瓣);心房;动脉
(2)左心室;血小板
(3)肺动脉;左心房;3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血管疾病
【解析】【解答】(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能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处。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10左心室,
在[9]和[10]之间具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只能按照静脉一心房一心室一动脉的方向流动。
(2)人工心脏装在左心室的位置,而且将管道通往了主动脉,因此人工心脏代替了左心室的相关功能。血液中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过多时会形成血栓。旧式人工心脏易造成血栓,而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可以避免血栓的形成,说明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血小板的功能。
(3)肺循环的路径为[4]→[7]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一肺静脉﹣[9]左心房。辅酶Q10能作为营养心肌细胞的药物,支持心脏健康,患者需要遵医嘱按时服药,辅酶Q10经消化吸收后,最先随下腔静脉到达[3]右心房。
【分析】题图中:1是上腔静脉,2、8是肺静脉,3是右心房,4是右心室,5是下腔静脉,6是主动脉,7是肺动脉,9是左心房,10是左心室。
32.【答案】(1)蛋白质;葡萄糖;小肠;脂肪
(2)40%;30%
(3)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能量消耗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的消化;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1)食物中富含营养物质,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是人体类的"三大产热营养素"。谷物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在人体内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主要在小肠被吸收。摄入过多的糖类会导致肥胖,是因为多余的糖类在体内会转变成脂肪作为备用能源物质储存起来,从而导致肥胖。
(2)儿童青少年应保证平衡膳食,合理安排三餐,早餐、午餐、晚餐提供的能量比应为:3:4:3,因此,分别占全天总量30%。40%和30%,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摄入新鲜蔬菜水果,既可补充维生素,避免坏血病、夜盲症等疾病的发生,还能补充膳食纤维,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
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原因是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3)肥胖主要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累过多。因此,要控制肥胖,需要从减少能量摄入和增加能量消耗两方面入手。从减少能量摄入的角度来看,要控制膳食总能量摄入,减少高油、高盐、高糖及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的摄入。同时,还需要增加能量的消耗,体育锻炼可以消耗大量的能量,特别是有氧运动。
【分析】(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各具有不同的作用。
(2)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
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
(3)合理膳食利于人体的健康成长,否则偏食等不合理的膳食习惯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33.【答案】(1)胰腺(胰胰脏);多种;小肠;氨基酸
(2)5毫升;37℃
(3)1号和2号;煮沸过的胰液对蛋白质没有消化作用
(4)温度;胰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胰腺的外分泌部属于外分泌腺,能分泌消化液﹣﹣胰液;胰腺的内分泌部即胰岛是内分泌腺,能分泌激素﹣﹣胰岛素。故人体的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在小肠里发挥作用。蛋白质在胃内初步被消化,然后在小肠中胰液和肠液中酶的作用下彻底被消化成氨基酸,并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因此蛋白质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消化成氨基酸并被吸收和利用。
(2)科学探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实验中除了加入的液体这一单一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因此表格中①处应填5毫升,②处应填37℃。
(3)比较1号和2号两支试管,变量是胰酶液(胰蛋白酶)。1号试管蛋花没有变化,2号试管蛋花消失、液体澄清,说明胰蛋白酶具有消化作用,与2号试管比较,3号试管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煮沸过的胰酶液失去了活性,对蛋白质没有消化作用。
(4)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所以,若探究"不同温度对胰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变量是温度。生物兴趣小组乙则把蛋花液改为淀粉悬浊液,探究的主题是"胰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
的条件就是唯一的变量。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34.【答案】(1)呼吸道;肺;玻璃瓶无法模拟胸廓前后、左右径的变化(玻璃瓶不能伸缩)
(2)乙;收缩;下降;减小;清洁(温暖;湿润)
(3)气体交换;不吸烟、尽量远离二手烟、减少空气污染和工业粉尘等
【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及其控制;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
【解析】【解答】(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模型中,笔筒和气球分别模拟呼吸道和肺;玻璃瓶不能伸缩,没有弹性。无法模拟胸
廊前后、左右径的变化。可见,装置中的玻璃瓶模拟人体胸廓并不是最理想的材料。
(2)甲图中橡皮膜向上推动,气球内气体排出,表示呼气过程;乙图中橡皮膜向下拉,气球内气体进入,表示吸气过程。因此,甲、乙两种状态中,模拟香烟烟雾随吸气进入肺部的是乙。人在此过程中,肋间肌会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气体进入肺。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呼吸道内表面的黏膜还能杀灭一些病原微生物,并将这些尘粒和细菌黏附起来,通过纤毛摆动排出体外。因此,这些粘稠的物质会影响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功能。
(3)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慢阻肺"患者通常伴有黏液分泌多、纤毛功能失调等病变,导致呼吸道内气流受阻,从而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当不吸烟、尽量远离二手烟、减少空气污染和工业粉尘、远离烟草、保护环境、避免感染等。
【分析】观图可知,图中甲表示呼气,乙表示吸气;装置中的气球模拟肺,笔筒模拟呼吸道。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1 / 1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学科素养训练生物试题
1.(2024七下·乳源期中)在我国一些山区和内陆地区,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因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导致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人,他们缺乏的营养物质最可能是(  )
A.含碘的无机盐 B.含铁的无机盐
C.含锌的无机盐 D.含钙的无机盐
【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解析】【解答】成年饮水和食物中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容易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形成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食用加碘或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可以有效地预防这种疾病。故在我国一些山区和内陆地区,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因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导致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人,他们缺乏的最可能是含碘的无机盐。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分析】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如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2.(2024七下·乳源期中)小明到天黑就看不清东西,他听从了医生的吩咐,多吃猪肝和胡萝卜后,症状消失。推测其患病的原因是缺乏(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答案】A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
【解析】【解答】A、小明的眼睛到了傍晚就看不清东西,是夜盲症的表现,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而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多吃猪肝和胡萝卜后,症状消失,A正确。
B、维生素B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叶酸等,B族维生素是推动体内代谢,把糖、脂肪、蛋白质等转化成热量时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缺少维生素B,则细胞功能马上降低,引起代谢障碍,这时人体会出现急滞和食欲不振。B错误。
C、维生素C的缺乏症是坏血病、牙龈出血等,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是新鲜的蔬菜和水果,C错误。
D、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对维持人体钙、磷代谢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吸收障碍,从而引发骨质疏松、肌肉无力、佝偻病等健康问题,D错误。
故选:A。
【分析】维生素A的作用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人体会患夜盲症,即傍晚看不清东西。
3.(2024七下·乳源期中)人体每天都需要摄入一定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各种营养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儿童缺少钙容易患佝偻病
B.脂肪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
D.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答案】B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维生素的作用
【解析】【解答】A.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成分,儿童缺钙会患佝偻病,A正确。
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B 错误。
C.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C正确。
D.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维生素种类多,如维生素C、维生素A等,其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在人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对于维持骨骼的强度和牙齿的健康至关重要。此外,钙还参与神经传导、肌肉收缩、血液凝固等生理过程。因此,当儿童体内缺钙时,骨骼的正常发育会受到影响,容易引发佝偻病等疾病。佝偻病主要表现为骨骼变形、软化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2)糖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物质在人体内经过消化过程后,会转化为葡萄糖等简单糖,并通过糖解作用、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等过程在细胞内释放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因此,适量摄入糖类物质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3)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水在人体内起着溶剂、运输、调节体温等多种作用。它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也是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在细胞内外运输的载体。同时,水还能通过蒸发作用帮助人体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因此,保持体内水分平衡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4)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它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增强免疫力等。此外,维生素C还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等有害物质,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因此,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4.(2024七下·乳源期中)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②号试管不会变蓝色
B.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①②对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D.①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A、①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中馒头块与唾液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A正确;
B、②③有两个变量,变量不唯一,因此不能形成对照,所以不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错误;
C、①②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因此①②对照,探究的是“液淀粉酶对馒头的消化作用”,C正确;
D、①③对照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①③对照探究的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D错误。
【分析】①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中馒头块与唾液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
5.(2024七下·乳源期中)北京烤鸭肉质细嫩,肥而不腻。下列有关人食用烤鸭后消化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烤鸭在体内的路线是: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B.鸭肉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C.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对鸭肉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D.大肠能吸收部分无机盐和维生素
【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人体的消化道从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因此,烤鸭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A正确;
B、鸭肉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不用经过消化,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B错误;
C、胃壁内有胃腺,胃腺可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鸭肉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C正确;
D、大肠没有消化功能,但是有吸收功能,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D正确。
故选:B。
【分析】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各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不同。
2、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而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6.(2024七下·乳源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打算办一期有关“人体消化与吸收”的黑板报,同学们准备的下列资料中,描述错误的是(  )
A.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促进食物消化
B.馒头咀嚼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
C.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分解蛋白质的酶
D.肝脏能分泌胆汁促进消化脂肪的消化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A.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促进食物与消化液混合,促进食物消化,A正确。
B.淀粉没有甜味,而麦芽糖具有甜味;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该酶能够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B错误。
C.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C正确。
D.肝脏能分泌胆汁能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这个过程需要消化酶的参与才能完成。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2)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消化过程中起着物理性消化的作用。它们通过机械性地磨碎食物,增加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食物的化学性消化。当馒头在口腔中被咀嚼时,唾液中的淀粉酶会开始分解馒头中的淀粉。这个分解过程会产生麦芽糖,而麦芽糖是一种具有甜味的物质,因此我们会感觉到馒头变甜了。这个过程充分说明了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作用。
(3)胃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分解蛋白质的酶。当食物进入胃后,胃液中的这些酶会开始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使其变成更小的分子,便于后续的消化和吸收。
(4)肝脏在消化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虽然胆汁本身并不含有消化酶,但它能够乳化脂肪,即将脂肪分散成许多微小的液滴。这样,脂肪就更容易被脂肪酶分解和吸收了。因此,胆汁在脂肪的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唾液中的淀粉酶、胃液中的蛋白酶以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这些作用共同协作,使得食物能够被有效地分解和吸收,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7.(2024七下·乳源期中)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混合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入温水中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可能是(  )
A.胰液、肠液 B.胰液、唾液 C.唾液、胃液 D.胃液、肠液
【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植物油属于脂肪,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才能被消化,首先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消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而后再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配制的消化液是胰液、肠液。而胃液和唾液都不能消化脂肪,BCD都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人体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这是与不同的消化液含有的消化酶不同有关;例如唾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胃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而胰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8.(2024七下·乳源期中)消化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A.唾液 B.肠液 C.胆汁 D.胰液
【答案】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唾液腺分泌睡液,含有消化淀粉的睡液淀粉酶; 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肝脏分泌胆汁并流入胆囊,胆汁不含消化酶,能将脂肪乳化成微小颗粒;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肠腺分泌的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分析得知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肝脏分泌胆汁,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胰腺分泌胰液,不同消化液,主要消化物质不同。
唾液主要由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等唾液腺分泌。它含有淀粉酶,能够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将其转化为麦芽糖。此外,唾液还能起到润滑口腔、清洁口腔和溶解食物的作用。
肠液由小肠腺分泌,是消化液中最重要且最复杂的一种。它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氨基肽酶、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脂肪酶、磷脂酶、核酸酶、双糖酶等。这些酶能够进一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使其变成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胆汁虽然也是消化液的一种,但它与其他消化液有所不同。胆汁主要由肝脏分泌,储存在胆囊中,并在进食时排入小肠。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卵磷脂和胆固醇等,它们并不含有消化酶。然而,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胆汁中的胆盐能够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其乳化成微滴,从而增加脂肪与脂肪酶的接触面积,促进脂肪的分解和消化。
9.(2024七下·乳源期中)图中A、B、C、D依次表示消化道相邻的几个器官,曲线X、Y、Z表示三大类有机物在上述器官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为脂肪,消化器官是A B.Y为淀粉,消化器官是C和D
C.Z为蛋白质,消化器官是D D.X、Y、Z都能在D进行消化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营养物质进入消化道的先后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口腔、胃、小肠.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1)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X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质Y被消化,最后是Z被消化,可以判断X是淀粉,Y代表蛋白质,Z代表脂肪.(2)图中X、Y、Z都能在D消化道内被消化,可以判断D代表小肠;X在A中开始消化,则A代表口腔;Y在C中开始被消化,则C代表胃
故选:D.
【分析】做这类的题首先要学会识图.还要知道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糖类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这三类营养物质在小肠内都消化.
10.(2024七下·乳源期中)针对有些加工食品以果糖替代葡萄糖,科研人员设计实验研究高果糖对健康的影响。实验选取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连续9天进行高果糖饮食和正常饮食。检测餐后肝脏新生成脂类占比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摄入糖类过多时会转化为脂类储存在肝脏中
B.实验中的正常饮食组不能摄入任何糖类食物
C.摄入淀粉类食物不会提高血液中的糖含量
D.高果糖饮食不会提高脂肪肝的患病几率
【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A、摄入糖类过多,剩余部分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肝脏中,A正确。
B、实验中的正常饮食组正常饮食就可以,不是不能摄入任何糖类食物,B错误。
C、淀粉属于糖类,摄入淀粉类食物会提高血液中的糖含量,C错误。
D、由图可知,高果糖饮食组的餐后肝脏新生成脂类占比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推测,高果糖饮食可能会提高脂肪肝的患病几率,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摄入糖类过多,剩余部分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肝脏中。淀粉属于糖类,摄入淀粉类食物会提高血液中的糖含量。
11.(2024七下·乳源期中)劳动课上安排了烹饪的相关学习,李华做了一份丰盛的午餐:馒头、红烧肉和炖豆腐。为使营养搭配更合理,应增加的食物是(  )
A.牛奶 B.小米粥 C.香菇炒青菜 D.清蒸鲤鱼
【答案】C
【知识点】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馒头、红烧肉和炖豆腐,主要是提供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缺少维生素,因此为使营养搭配更合理,应增加的食物是D香菇炒青菜。牛奶、清蒸鲤鱼提供蛋白质,小米粥提供糖类。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 3。
12.(2024七下·乳源期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做法不符合食品安全的是 (  )
A.购买经过检疫的猪肉 B.青菜买回时要清洗干净
C.购买方便面要看保质期 D.食用发芽的马铃薯
【答案】D
【知识点】食品安全
【解析】【解答】A、买肉时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购买检疫合格的猪肉,A不符合题意;
B、蔬菜和水果在生长过程中难免喷洒过农药,青菜买回时通过清水浸泡、冲洗,可以减少农药残留物,B不符合题意;
C、购买带方便面等包装的食品时,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C不符合题意;
D、 发芽的马铃薯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称龙葵素,它对人体胃肠粘膜有刺激作用,并有溶血及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人吃了会有咽喉痒、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重者会死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食物中有毒或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屡见报端,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加工、储存、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2024七下·乳源期中)【主题思考】2023年,淄博烧烤成功出圈,城市空气中弥漫着“羊肉肉香”味,“进淄赶烤”一度成为网络流行语,小饼、小葱、酱料的三件套搭配更是开创了一种新的烧烤吃法。请回答下列小题:
13.淄博烧烤的特色搭配中,在口腔中开始被初步分解的食物是(  )
A.羊肉 B.小饼 C.小葱 D.酱料
14.烧烤过程中产生的油烟会影响人体健康,下列器官能对吸入的气体起清洁作用的是(  )
A.鼻 B.口腔 C.咽 D.肺
【答案】13.B
14.A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食物的消化
【解析】【分析】(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2)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13.A、羊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从胃开始消化,A错误。
B、小饼由面粉制作,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从口腔开始消化,B正确。
C、小葱属于蔬菜,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维生素和无机盐,维生素和无机盐是小分子物质,不需要消化,C错误。
D、酱料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无机盐不需要消化,D错误。
故答案为:B。
14.A、人体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内表面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A正确。
B、口腔属于消化道的起点,不能对吸入的气体起清洁作用,B错误。
C、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对吸入的气体没有清洁作用,C错误。
D、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D错误。
故答案为:A。
15.(2024七下·乳源期中)学习了小肠结构后,某同学自选材料制作了小肠壁结构模型。他将一张纸折叠出皱褶模拟小肠内壁,另一张纸模拟小肠外壁,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皱褶模拟了小肠的皱襞 B.皱襞增大了小肠的长度
C.皱襞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D.此模型未能模拟出小肠绒毛
【答案】B
【知识点】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其它模型的制作
【解析】【解答】ABC、某同学自选材料制作了小肠壁结构模型,皱襞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不是增加小肠的长度。AC正确,B错误。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生于环形皱襞上,通过观察图形可以看出此模型未能模拟出小肠绒毛。D正确。
故答案为: B。
【分析】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有:小肠长约6米,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有胆汁、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16.(2024七下·乳源期中)小明探究血液成分时将等量新鲜鸡血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后,A、B试管中添加适量抗凝剂后静置2小时(C、D未加)。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静置结果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当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淡黄色的液体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当没有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血液就会出现凝固现象,周围淡黄色的液体为血清,凝结的部分为血块。可见B正确,ACD错误。
故选: B。
【分析】新鲜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常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血液的组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17.(2024七下·乳源期中)小华和父亲去做亲子鉴定,抽取了他们的血液,鉴定依据来自血液中的(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DNA主要存在细胞核中,"亲子鉴定"从血液中提取的DNA来自于白细胞,因为只有白细胞里含有细胞核。分析得知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8.(2024七下·乳源期中)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担负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①
B.②数目增多,代表有炎症
C.③数量过少,会造成贫血
D.感染细菌时,④会显著增加
【答案】A
【知识点】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①是血浆,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A正确。
B、由分析可知,②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偏高,血液黏稠,B错误。
C、由分析可知,③是白细胞,白细胞数量偏低,免疫力下降,C错误。
D、由分析可知,④是血小板,血小板数量过少,止血困难;数量过多,易造成血栓;当人被细菌感染时,图中的③白细胞会显著增加,D错误。
故选:A
【分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其中血浆:淡黄色,半透明,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作用;红细胞: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血红蛋白,红细胞能够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个体大,数量少,有细胞核,能吞噬病菌,起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体积最小,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能帮助止血和加速凝血。
图中:①血浆、②红细胞、③白细胞、④血小板。
19.(2024七下·乳源期中)去年暑期,王艳同学随同父母跟团到西藏旅游。刚下飞机不久,就出现了头痛、恶心、胸闷、气短等一系列“高原反应”症状。引发此症状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氧气 C.水 D.阳光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海拔越高,氧气含量越少。因此导致人体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少,血液运输的氧气减少,组织细胞缺氧,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减少,因此会出现高原反应。分析得知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20.(2024七下·乳源期中)某地因血库存量告急,周末启动了应急献血活动,市民踊跃献血,奉献爱心。关于无偿献血和安全输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橡皮管扎紧手臂时,在橡皮管下端鼓起的血管是静脉
B.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健康
C.献血者捐献的红细胞可以用于救治严重贫血的患者
D.血库存量紧张时,向B血型的患者大量输入O型血救急
【答案】D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解答】A、四肢的静脉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静脉是把全身的血液输送回心脏的血管,所以橡皮管扎紧手臂时,在橡皮管下端鼓起的血管是静脉,故A正确;
B、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少量失血会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因此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故B正确;
C、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可与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进行治疗,所以献血者捐献的红细胞可以用于治疗严重贫血患者,故C正确;
D、输血是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因此O型血既可以输给O型血的人,也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人,要注意的是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我国实行义务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1.(2024七下·乳源期中)中医“切脉”时可以感受到血管的“跳动”。引起这种“跳动”的根本原因是(  )
A.动脉的收缩和舒张 B.静脉的收缩和舒张
C.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D.胸廓的收缩和舒张
【答案】C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压、脉搏
【解析】【解答】中医“切脉”时感受的血管“跳动”是指可以在桡动脉处测得动脉的搏动。脉搏指的是动脉的搏动,是由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引起这种“跳动”的根本原因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心脏收缩,左心室射血入主动脉,主动脉壁先向外扩张,然后回缩。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壁向远处传播,就形成了脉搏。因此脉搏是由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22.(2024七下·乳源期中)图为小洲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下列关于小鱼尾鳍中三种血管的描述,正确的的是(  )
A.甲是静脉血管 B.乙是毛细血管
C.丙是动脉血管 D.甲乙丙中的血流速度都一样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A、图甲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所以甲是静脉,A正确;
B、图乙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所以乙是动脉,B错误;
C、图丙中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丙是毛细血管,C错误;
D、三种血管的血流速度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D错误。
故选:A。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23.(2024七下·乳源期中)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的是静脉。下列关于选用静脉而非动脉的解释,错误的是(  )
A.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C.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 D.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答案】C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所以在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血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静脉血管分布较浅,血流速度慢,便于止血。在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
24.(2024七下·乳源期中)冠状动脉负责给心脏供血,它从主动脉出发,分左、右两个分支,逐渐再向下分散,像“帽子”一样扣在心脏上,故称为“冠”状动脉。下列不属于冠状动脉特点的是(  )
A.流动脉血 B.血流速度快
C.弹性大 D.红细胞单行通过
【答案】D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如图:
  管壁 管腔 血流速度
动脉 最厚,弹性大 较小 最快
静脉 较厚 ,弹性小 较大 较慢
毛细血管 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非常细,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非常慢
冠状动脉与主动脉相连,流的是动脉血,动脉血管内血液流速快,管壁的弹性大。但是动脉内没有瓣膜。故有瓣膜不属于冠状动脉特点。分析得知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25.(2024七下·乳源期中)常言道“食不言,寝不语”。提倡“食不言”的原因是,如果吞咽时大声说笑,来不及被盖住喉口,食物很容易进入气管。吞咽时能盖住喉口的结构是(  )
A.软腭 B.气管软骨 C.甲状软骨 D.会厌软骨
【答案】D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鼻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阳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吃饭时大说大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就会呛着,引起咳嗽,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26.(2024七下·乳源期中)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质量(克) 10 10 ①
水(毫升) 30 30 30
温度上升(C°) 2.2 1.5 3.1
A.实验中,①应该为10克
B.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下端不能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C.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D.测定的能量值与该食物的实际能量值完全相符
【答案】D
【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解答】A、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食品的质量必须相同,因此实验中,①应该为10克,A正确。
B、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但不要触瓶底,否则处理数据不准确,B正确。
C、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核桃仁使水的温度上升最高,这样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C正确。
D、实验所测得的食物能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因为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品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2)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
27.(2024七下·乳源期中)“讲文明,树新风”,随地吐痰不卫生,易传播疾病。痰形成于(  )
A.肺 B.喉 C.气管 D.口腔
【答案】C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A、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A不符合题意。
B、喉是呼吸道的组成器官之一,也是发声的器官,B不符合题意。
C、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还能黏附灰尘、细菌等。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痰形成于气管和支气管,C符合题意。
D、口腔是消化道的起点,口腔内有牙齿,对食物有磨碎,咀嚼,斯裂的作用,同时口腔内有唾液,对淀粉有初步消化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痰是气管和支气管上的黏膜腺细胞产生的黏液以及人体吸进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灰尘等,经人体咳排出体外形成的
28.(2024七下·乳源期中)血液流经某器官,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含营养物质多的静脉血,此器官是(  )
A.脑 B.肺 C.肾 D.小肠
【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脑是神经系统的主要器官,生命活动旺盛,耗氧量大,血液流经脑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脑神经细胞供细胞使用,神经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少、营养物质少的静脉血,A错误。
B、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肺泡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B错误。
C、肾是产生尿液的器官,作用是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血液流经肾时,血液内的废物减少,同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肾脏细胞供细胞利用,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少、营养物质少的静脉血,C错误。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时,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所以从小肠流出的血液中含营养物质较多,同时血液中的氧气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小肠的组织细胞内,通过呼吸作用参与组织细胞内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从小肠流出的血液变成了静脉血,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血液分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含氧量高,成鲜红色;静脉血含氧量低,呈暗红色。
29.(2024七下·乳源期中)深呼吸是胸腹式呼吸联合进行,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呼吸深度加深
B.使肺泡充分扩张回缩
C.可增强肋间肌、膈肌的收缩能力
D.会降低气体交换的效率
【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深呼吸是胸腹式呼吸联合进行,呼吸深度加深,A正确。
B、深呼吸是胸腹式呼吸联合进行,使肺泡充分扩张回缩,B正确。
C、深呼吸是胸腹式呼吸联合进行,可以增强肋间肌、膈肌的收缩能力,C正确。
D、深呼吸是胸腹式呼吸联合进行,会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30.(2024七下·乳源期中)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液情况模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脑部毛细血管网,则A中流着静脉血
B.若B为肺,则C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若B为小肠,则A、C都流着动脉血
D.若A为肺动脉B为肺,则C中流着动脉血
【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若B为脑部毛细血管网,通常A(流入脑部毛细血管的血管)是动脉,其中流的是动脉血。在脑部毛细血管网中,血液与脑组织进行物质交换,部分氧气和营养物质被消耗,生成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所以流出脑部毛细血管的C(静脉)流的是含氧较少的静脉血。A错误。
B、若B为肺,A(流入肺部的血管)通常是肺动脉,其中流的是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在肺部,血液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被排出。因此,流出肺部的C(肺静脉)中氧含量增加,而二氧化碳含量减少。B错误。
C、若B为小肠,A(流入小肠的血管)通常是动脉,流的是动脉血。然而,在小肠中,血液经过毛细血管网与小肠壁进行物质交换,吸收营养物质并释放二氧化碳等废物。因此,流出小肠的C(静脉)流的是含氧较少的静脉血。C错误。
D、若A为肺动脉,B为肺,那么C(从肺流出的血管)必然是肺静脉。在肺部,肺动脉中的静脉血与肺泡中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通过肺静脉流回心脏。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一般来说,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判定(肾小球处除外):A是动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血管。
31.(2024七下·乳源期中)心血管疾病被称为21世纪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心力衰竭是目前心血管疾病领域最大的挑战。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被医学界亲切地称为“中国心”,它不但填补了国内人工心脏领域的空白,更为上千万晚期心力衰竭患者重获新生带来希望。图1示心脏结构,图2示人工心脏参与人体血液循环的工作方式。请回答:([ ]内填序号,____上填写文字)
(1)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   ,能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处。观察心脏的结构,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   ]左心室,在[9]和[10]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保证血液只能按照静脉→   →心室→   的方向流动。
(2)心力衰竭是一种因心脏功能失常引起的,导致心脏不能满足全身基础代谢需要的疾病。如图2所示,该人工心脏代替了   (选填心脏四个腔室的名称)的相关功能。旧式人工心脏易造成血液凝固成块(血栓)的现象,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   (填一种血细胞)的功能,减少血液凝固的发生,进而避免血栓的形成。
(3)人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过程,其中肺循环的路径为[4]→[7]   →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9]   。辅酶Q10能作为营养心肌细胞的药物,支持心脏健康,患者需要遵医嘱按时服药,辅酶Q10经消化吸收后,最先到达[   ]右心房。
【答案】(1)动力;10;瓣膜(房室瓣);心房;动脉
(2)左心室;血小板
(3)肺动脉;左心房;3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血管疾病
【解析】【解答】(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能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处。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10左心室,
在[9]和[10]之间具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只能按照静脉一心房一心室一动脉的方向流动。
(2)人工心脏装在左心室的位置,而且将管道通往了主动脉,因此人工心脏代替了左心室的相关功能。血液中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过多时会形成血栓。旧式人工心脏易造成血栓,而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可以避免血栓的形成,说明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血小板的功能。
(3)肺循环的路径为[4]→[7]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一肺静脉﹣[9]左心房。辅酶Q10能作为营养心肌细胞的药物,支持心脏健康,患者需要遵医嘱按时服药,辅酶Q10经消化吸收后,最先随下腔静脉到达[3]右心房。
【分析】题图中:1是上腔静脉,2、8是肺静脉,3是右心房,4是右心室,5是下腔静脉,6是主动脉,7是肺动脉,9是左心房,10是左心室。
32.(2024七下·乳源期中)近些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材料一:日常饮食经常摄取高热量食物,容易造成能量过剩,导致肥胖的发生。《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17岁肥胖率为7.9%。材料二:为遏制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康饮食习惯,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制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节选):
①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应保证平衡膳食,达到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及比例适宜。日常膳食做到食物多样。
②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杂豆在膳食中的比重;保证蛋白质摄入,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禽、蛋、瘦肉、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
③肥胖儿童青少年应控制膳食总能量摄入,做到吃饭八分饱。减少高油、高盐、高糖及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的摄入。
请回答:
(1)食物中富含营养物质,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   、脂肪。谷物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在人体内消化的最终产物是   ,主要在   (填器官的名称)被吸收。摄入过多的糖类会导致肥胖,是因为多余的糖类在体内会转变成   作为备用能源物质储存起来,从而导致肥胖。
(2)儿童青少年应保证平衡膳食,合理安排三餐,早餐、午餐、晚餐提供的能量应分别占全天总量30%、 和 。摄入新鲜蔬菜水果,既可补充 ,避免坏血病、夜盲症等疾病的发生,还能补充   ,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原因是蛋白质是   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3)良好饮食行为,能促进长期健康,肥胖防控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除了养成良好饮食行为外,对于肥胖的同学,你的建议是   。
【答案】(1)蛋白质;葡萄糖;小肠;脂肪
(2)40%;30%
(3)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能量消耗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的消化;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1)食物中富含营养物质,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是人体类的"三大产热营养素"。谷物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在人体内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主要在小肠被吸收。摄入过多的糖类会导致肥胖,是因为多余的糖类在体内会转变成脂肪作为备用能源物质储存起来,从而导致肥胖。
(2)儿童青少年应保证平衡膳食,合理安排三餐,早餐、午餐、晚餐提供的能量比应为:3:4:3,因此,分别占全天总量30%。40%和30%,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摄入新鲜蔬菜水果,既可补充维生素,避免坏血病、夜盲症等疾病的发生,还能补充膳食纤维,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
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原因是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3)肥胖主要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累过多。因此,要控制肥胖,需要从减少能量摄入和增加能量消耗两方面入手。从减少能量摄入的角度来看,要控制膳食总能量摄入,减少高油、高盐、高糖及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的摄入。同时,还需要增加能量的消耗,体育锻炼可以消耗大量的能量,特别是有氧运动。
【分析】(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各具有不同的作用。
(2)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
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
(3)合理膳食利于人体的健康成长,否则偏食等不合理的膳食习惯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33.(2024七下·乳源期中)胰酶肠溶片是一种含多种消化酶的助消化药,用于胰液缺乏导致的消化不良症。生物兴趣小组甲以胰酶肠溶片和蛋清为原材料,探究“胰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实验方法如下:
①将胰酶肠溶片处理后,获得胰酶液备用。沸水中加入蛋清,搅拌配成蛋花液,冷却备用。
③取三支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3号,按下表进行处理后,结果如下:
处理方法 试管号
1号 2号 3号
蛋花液 5毫升 5毫升 5毫升
加入不同液体后摇匀 5毫升清水 5毫升胰酶液 ①煮沸过的胰酶液
静置60分钟 37℃ 37℃ ②
现象 不变 蛋花消失,液体变澄清 不变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胰液是由   分泌的,含有   (填“一种”或“多种”)消化酶,在   (填消化道结构名称)内发挥作用。蛋白质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消化成   并被吸收和利用。
(2)为了实验的科学性,3号试管加入“①煮沸过的胰酶液”的量是   ,②处应填   。
(3)对比   (填试管编号)两支试管,可以说明胰蛋白酶对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与2号试管比较,3号试管没有明显变化,说明   。
(4)生物兴趣小组乙对这个实验继续探究,探究主题为“不同温度对胰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则变量为   。生物兴趣小组丙把蛋花液改为淀粉悬浊液进行实验,则探究的主题是“   _”。
【答案】(1)胰腺(胰胰脏);多种;小肠;氨基酸
(2)5毫升;37℃
(3)1号和2号;煮沸过的胰液对蛋白质没有消化作用
(4)温度;胰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胰腺的外分泌部属于外分泌腺,能分泌消化液﹣﹣胰液;胰腺的内分泌部即胰岛是内分泌腺,能分泌激素﹣﹣胰岛素。故人体的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在小肠里发挥作用。蛋白质在胃内初步被消化,然后在小肠中胰液和肠液中酶的作用下彻底被消化成氨基酸,并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因此蛋白质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消化成氨基酸并被吸收和利用。
(2)科学探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实验中除了加入的液体这一单一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因此表格中①处应填5毫升,②处应填37℃。
(3)比较1号和2号两支试管,变量是胰酶液(胰蛋白酶)。1号试管蛋花没有变化,2号试管蛋花消失、液体澄清,说明胰蛋白酶具有消化作用,与2号试管比较,3号试管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煮沸过的胰酶液失去了活性,对蛋白质没有消化作用。
(4)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所以,若探究"不同温度对胰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变量是温度。生物兴趣小组乙则把蛋花液改为淀粉悬浊液,探究的主题是"胰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
的条件就是唯一的变量。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34.(2024七下·乳源期中)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规定这一天世界各地既不吸烟也不售烟,并要求各国广泛宣传戒烟的意义。为了更直观地认识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玻璃瓶、废笔筒、气球和橡皮膜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模拟吸烟的模型,如图所示。香烟插入笔筒后点燃,向上推动橡皮膜,再放松橡皮膜,模拟吸烟过程,重复多次。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模型中,笔筒和气球分别模拟呼吸系统的   和   ;此装置利用玻璃瓶模拟人体胸廓并不是最理想的材料,因为   。
(2)甲、乙两种状态中,模拟香烟烟雾随吸气进入肺部的是   。人在此过程中,肋间肌会   ,膈顶部   (填“上升”或“下降”),肺内气压   (填“增大”或“减小”)。实验后,同学们发现面巾纸卷上、笔筒和气球内壁都附着了一些黄色粘稠的物质,可以想象吸烟者呼吸系统内的状态。这些粘稠的物质会影响呼吸道对空气的   功能。
(3)研究发现,吸烟是诱发或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慢阻肺”患者通常伴有黏液分泌多、纤毛功能失调等病变,导致呼吸道内气流受阻,从而影响肺与外界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指出:吸烟、空气污染、工业粉尘、生物燃料烟雾、感染等都是诱发或加剧慢阻肺的重要环境因素。这启发我们在生活中应当   。
【答案】(1)呼吸道;肺;玻璃瓶无法模拟胸廓前后、左右径的变化(玻璃瓶不能伸缩)
(2)乙;收缩;下降;减小;清洁(温暖;湿润)
(3)气体交换;不吸烟、尽量远离二手烟、减少空气污染和工业粉尘等
【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及其控制;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
【解析】【解答】(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模型中,笔筒和气球分别模拟呼吸道和肺;玻璃瓶不能伸缩,没有弹性。无法模拟胸
廊前后、左右径的变化。可见,装置中的玻璃瓶模拟人体胸廓并不是最理想的材料。
(2)甲图中橡皮膜向上推动,气球内气体排出,表示呼气过程;乙图中橡皮膜向下拉,气球内气体进入,表示吸气过程。因此,甲、乙两种状态中,模拟香烟烟雾随吸气进入肺部的是乙。人在此过程中,肋间肌会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气体进入肺。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呼吸道内表面的黏膜还能杀灭一些病原微生物,并将这些尘粒和细菌黏附起来,通过纤毛摆动排出体外。因此,这些粘稠的物质会影响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功能。
(3)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慢阻肺"患者通常伴有黏液分泌多、纤毛功能失调等病变,导致呼吸道内气流受阻,从而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当不吸烟、尽量远离二手烟、减少空气污染和工业粉尘、远离烟草、保护环境、避免感染等。
【分析】观图可知,图中甲表示呼气,乙表示吸气;装置中的气球模拟肺,笔筒模拟呼吸道。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