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2 让家更美好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2 让家更美好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让家更美好》教案
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1.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家庭有深厚的情感,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
2. 认同家庭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健全人格:
3. 培养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以实际行动促进家庭和睦幸福。
4. 用心体味亲情之爱,学会爱、奉献爱,拥有积极健康的家庭观念。 责任意识:
5. 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积极承担家庭成员的责任,为建设美好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
6. 认真履行构建和谐家庭的义务,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建设美好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2. 建设美好家庭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
3. 建设美好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4. 建设美好家庭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难点:
5. 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学会以平和的方式解决家庭矛盾。
6.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家庭美德,为建设美好家庭付出努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全红婵家庭的相关视频,展示全红婵对家人关爱的事例,如关心父母健康、挣钱给母亲治病、 孝敬爷爷奶奶、给家人买礼物等。
2. 提问:结合视频想一想,全红婵的家庭氛围是怎样的 全红婵和家人彼此关爱的心愿是什么 (全 红婵的家庭氛围是温馨和睦的,家人之间相互关爱。他们彼此关爱的心愿是建设美好的家庭,让家更美好。)
(二)讲授新课
3. 建设美好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1)展示关于不同家庭亲情表现的内容,如有的家庭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随和 自然等。
(2)提问: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都相同吗 你能从生活的点滴中体悟到家人间的爱吗 (每个家庭的亲情 表现不尽相同,家人间的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只要我们用心体悟就会发现。)
(3)展示关于生命之爱、陪伴之爱、关心之爱、分享之爱的图片或事例。
(4)提问:从这些事例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亲情之爱 (亲情之爱可以表现为生命的延续、陪伴、关心 和分享等,它是多种多样的。)
4. 建设美好家庭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
(1)讲述小强和妈妈关于穿厚外套的故事:十月的一天,突然降温,妈妈让小强穿上厚外套。小强说:“谢 谢妈妈,我觉得穿这些够了,今天有体育课,穿厚外套不方便运动。”妈妈又说:“穿多了可以脱,穿少冻 感冒了怎么办 ”小强说:“我都这么大了,知道冷热,您就放心吧!”妈妈拿着外套,若有所思地看着 小强走出家门。
(2)提问:如果你和家人有类似的“碰撞”,你会怎么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冷静沟通,理解 妈妈的关心,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可以说:“妈妈,我知道您 是关心我,怕我着凉,但我今天确实有体育课,穿厚外套运动起来不方便。我会带上外套,感觉冷的时候
就穿上,您别担心。”)
(3)展示 PPT 中关于家庭成员相互关爱是家庭幸福美满重要条件的内容。
(4)提问:为什么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 我们应该如何在接受关爱的同时学 会回报爱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能让家庭充满温暖和幸福。在接受关爱的同时,我们要孝顺敬重父母 长辈,相携相助兄弟姐妹,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们的爱。)
5. 建设美好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1)展示关于孔子和《礼记 ·祭义》中关于孝亲敬老的名言:“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有三:大 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2)提问:这些名言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践行这一美德 (这些名言体现了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尊重父母长辈,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尽自己的能力赡养他们,同时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慰藉。)
(3)展示《宪法》《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关于赡养扶助父母的规定。
(4)提问:这些法律规定说明了什么 (这些法律规定说明孝亲敬老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6. 建设美好家庭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1)展示14岁少年帮清洁工妈妈扫大街的事例,并播放相关视频。
(2)提问:该少年的做法启示我们如何建设和谐家庭 (建设美好的家庭,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在家 庭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角色,应该共同分担家务,相互协作,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我们要不断提高 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家庭建设作出贡献。)
(3)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在家中承担的家务,以及换位思考母亲看到自己主动承担部分家务时的情感。
(4)提问:你在家中承担了哪些家务 你觉得承担这些家务对你和家庭有什么意义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 回答,如扫地、洗碗、整理房间等。承担这些家务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建设美好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相互关爱、彼此尊重,传承中华 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并且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在生活中努力践行这些理念,为建设美好家庭贡 献自己的力量。
(四)随堂练习
1. 梦琪看到同学佳怡的父母非常疼爱她,家人之间民主平等,很是羡慕。一想到父母每天对自己的 严格要求,就让她感觉家里没有亲情。对此,你想对她说()
①每个家庭都有亲情,只是表现不尽相同
②亲情在有的家庭有,有的家庭没有
③温馨和睦的是亲情,严肃的不是亲情
④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里的亲情一直存在
A.①④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A(每个家庭都有亲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可能有的家庭温馨和睦,有的家庭严肃内敛,但只要我 们用心感悟,就能发现亲情一直存在。)
2. 儿子:爸爸,我已经帮妈妈把碗洗好啦!
爸爸:你真棒!咱们家每个人都要吃饭、用碗,不要再说“帮”妈妈做了,我们都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 事。上面的对话启示我们()
①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②良好的沟通能解决亲子冲突
③共担家庭之责,建设和谐家庭④只要刷好自己用的碗就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这段对话体现了家庭成员应该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共担家庭之责有助于建设和谐家庭。同时,也 说明了良好的沟通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确实不尽相同,但这与对话的主旨不太相关;
刷好自己用的碗是不够的,应该共同承担更多的家务责任。)
3. (2024 · 四川 · 中考真题)积极参与图中的活动(早起自己叠被子、跟妈妈学习做饭、与家人一 起做家务、整理好自己的房间)
①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②有利于我们养成劳动的习惯
③旨在提升青少年的劳动技能④能增强我们的家庭责任意识
A.①②B.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C (积极参与这些活动有利于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意识。虽然这些活动与家庭责任有关,但 并不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提升劳动技能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不是主要目的。
4. 对比下面两幅图片(一幅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和谐相处的图片,另一幅是家庭成员之间争 吵、不和谐的图片),作为家庭成员,在建设和谐家庭中应当()
①关爱家人,孝亲敬长②自我管理,学会包容
③相互理解,减少冲突④交流沟通,呵护亲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在建设和谐家庭中,我们应该关爱家人,孝亲敬长,这是基本的要求;同时,要学会自我管理, 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会包容他人的不足;相互理解,尊重彼此的观点和感受,减少冲突的发生;通 过交流沟通,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呵护亲情。)
(五)板书设计
1. 建设美好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
家人间的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2. 建设美好家庭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 在接受关爱的同时,要学会回报爱
3. 建设美好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亲敬老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4. 建设美好家庭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家庭成员共同分担、相互协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展示具体的事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深刻理解了建设美好家 庭的重要性和方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家庭的认识和责任感有所增强。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 在部分学生对家庭美德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教育。此外,还可以组织 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和责任。总的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还需要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深度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