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 教案 2024-2025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 教案 2024-2025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4.3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
素养目标
1.化学观念:通过用文字和符号描述表示化学变化,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表示的意义;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科学思维:学习从物质变化、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类型和元素守恒等视角认识化学反应,初步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系统思维意识;能以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方式认识和表征化学变化。
3.科学探究与实践:学习利用质量关系、比例关系定量认识化学反应,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能用化学语言表达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与同学交流。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的计算,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辩证统一的;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
2.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碳+氧气二氧化碳”外国人看到这个文字表达式:“What do these words mean?”不知道这个文字表达式是什么意思,这个化学反应有没有一个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什么意义?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实例(C+O2CO2)
(1)定性角度: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碳、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
(2)定量角度: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各物质间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 C + O2CO212 :(16×2):(12+16×2)12 : 32 : 44即3 : 8 : 11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即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C + O2CO21 :1 : 1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例:C+O2CO2
(1)宏观读法: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微观读法: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3)数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探究点二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提出问题 如何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呢?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体现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关系;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使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相等,体现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2.书写步骤:写、配、注。
第一步“写”:根据实验事实短线左边写出反应物,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不止一种物质的用“+”号连接。
例:P+O2——P2O5
第二步“配”: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目的是使“——”两边的原子种类与数目相等,使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后,要检查。
4P+5O2——2P2O5
第三步“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高温、催化剂等,把短线改为等号。
4P+5O22P2O5
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则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2H2O22H2O+O2↑
2NaOH+CuSO4==Cu(OH)2↓+Na2SO4
若反应物中也有气体,则气体生成物不标“↑”;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不注“↓”号。
C+O2CO2
Fe+CuSO4==FeSO4+Cu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提出问题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有哪些方法呢?
讨论交流 收集资料,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观察法:最基本、常用的配平方法,任何特殊的配平方法都离不开观察法的配合。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化学反应,配平时可直接观察看出结果。
例如:H2OH2↑+O2↑,通过观察很容易看出,反应方程式左边是一个氧原子,而反应方程式右边是两个氧原子,在H2O前配2,结果H2O中氢原子的个数变成4,再在H2前配上2,观察可以看出此化学方程式已配平2H2O2H2↑+O2↑。
2.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方法,该方法的关键:从左右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大,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也较大的元素入手配平,然后依次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
例如:CH4+O2CO2+H2O,应先从H入手,在H2O前配上化学计量数2得CH4+O2CO2+2H2O,再将O配平得CH4+2O2CO2+2H2O,这样这个化学方程式就配平了。
3.奇数配偶数法:左右两端的原子总数为一奇一偶,在其含有奇数个原子的化学式前配上一个偶数2,变奇数为偶数,然后依次配平与其相关的其他元素原子。
例如:FeS2+O2Fe2O3+SO2,在Fe2O3前配上偶数2得FeS2+O22Fe2O3+SO2,然后配平与O有关的Fe,即在FeS2的前面配上化学计量数4,再配平与Fe相关的S,在SO2的前面配上偶数8,最后配平O,在O2的前面配上奇数11,得4FeS2+11O22Fe2O3+8SO2。
设“1”法:先从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找出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物质,将其化学计量数定为1;再以已定“1”的化学式为基准,推求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如有分数,将分数化为整式。
例如:C3H7OH+O2CO2+H2O,在C3H7OH前配1,然后配平C、H,即在CO2的前面配上化学计量数3,在H2O的前面配上4,最后配平O,在氧气的前面配上化学计量数,有分数,需将分数化成整数,得2C3H7OH+9O24CO2+8H2O。
知识拓展
配平时只能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绝不能改变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所配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比应是最简整数比。
化学方程式常见的书写错误:
1.臆造不存在的反应。
2.写错物质的化学式。
3.未配平。
4.反应条件未标或写错,漏标或多标“↑”或“↓”符号。
【板书设计】
4.3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
一、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注意:“+”读作“和”或“与”;“==”读作“生成”。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写、配、注。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①观察法;②最小公倍数法;③奇数配偶法;④设“1”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此设计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通过旧知建立新知,学生理解了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明确了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在尝试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环节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取得了实效,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本课组织学生讨论较少,应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