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2)预学案---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一、预学任务【科学概念1】血糖1.含义:糖类物质会在体内转变为 进入血液,这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叫做 。2.正常值:在早晨进食前,人的血糖的含量一般约为 。医学检验正常人的参考值为 。3.意义:糖类物质是人体的 来源。血糖的 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保持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概念2】胰岛素对人体血糖含量的调节【读图3-10】P914.胰岛素对人体血糖含量的调节:当血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 ,使血糖含量 ;当血糖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 ,使血糖含量 ;通过胰岛素的调节,人体血糖含量能维持在正常水平。5.正常人体中,血糖含量受胰岛素等 的调节和 调节的相互配合作用,维持状态。二、随堂任务【思考与讨论】P99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如何设法控制血糖含量的平衡?【科学拓展】人体内血糖含量异常及调节措施1.糖尿病:(1)如果胰岛素 ,会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部分葡萄糖从 中排出,形成糖尿,即糖尿病。(2)糖尿病的防治 增加运动、减轻体重、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思考与讨论:糖尿病人可以使用胰岛素调节血糖,但是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低血糖:(1)若人体内胰岛素 ,则会出现低血糖症,低血糖的患者可能会导致意识出现障碍,例如昏迷、心慌以及头晕等症状。(2)低血糖发生时要及时 ,如吃一块糖或巧克力,或喝果汁、可乐等。也可服用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随堂作业】1.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9700万。糖尿病患者应注射的激素是 (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2.上海试行饮料“营养分级”。按糖类和脂肪类物质含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四个等级。小浙在短时间内大量摄入D级饮料他体内分泌会增多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 B.胰岛素 C.性激素 D.甲状腺激素3.如图所示为某人饭后4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点血糖含量高说明此人患有糖尿病B.正常人体中,血糖含量只受到胰岛素调节C.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减少D.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基本上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左右4.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克,然后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下图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a代表糖尿病患者B.曲线a在1-2小时下降主要是血糖合成糖元所致C.曲线b代表正常人D.曲线b在2小时后下降主要是血糖加速分解所致5.近年来流行“抗糖饮食法”颈防衰老,有人为此彻底拒绝糖类摄入,连主食和水果也不吃。为了解“抗糖饮食法”的合理性,小江查阅资料获取了相关信息。信息1:高浓度的葡萄糖等糖类物质与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一系列反应,形成一种产物AGES,它会使皮肤中的弹性纤维变得僵硬。信息2:营养学家研发了一种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改良饼干,为研究食用这种饼干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医务人员以普通饼干为对照组,定时检测健康人血糖浓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1)进食30分钟后,健康人血糖浓度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2)结合查阅的信息和实验结果,阐述改良饼干可作为“抗糖”食物预防衰老的理由:。(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2)预学案---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一、预学任务【科学概念1】血糖1.含义:糖类物质会在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这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叫做血糖。2.正常值:在早晨进食前,人的血糖的含量一般约为90毫克/100毫升(即5mmol/L)。医学检验正常人的参考值为3.90~6.10mmol/L。3.意义:糖类物质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保持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概念2】胰岛素对人体血糖含量的调节【读图3-10】P914.胰岛素对人体血糖含量的调节:当血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上升;通过胰岛素的调节,人体血糖含量能维持在正常水平。5.正常人体中,血糖含量受胰岛素等激素的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的相互配合作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二、随堂任务【思考与讨论】P99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如何设法控制血糖含量的平衡?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含量的平衡,也可以通过控制饮食来控制,如少吃含碳水化合物过高的食物(大米、面食等),多吃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的食物。也可进行运动来调节血糖。【科学拓展】人体内血糖含量异常及调节措施1.糖尿病:(1)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部分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形成糖尿,即糖尿病。(2)糖尿病的防治 药物治疗、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控制饮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思考与讨论:糖尿病人可以使用胰岛素调节血糖,但是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其在人的消化道内会被分解为氨基酸,不能起到调节糖类代谢的作用。因此,胰岛素只有采取注射的方式才能发挥作用。2.低血糖:(1)若人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则会出现低血糖症,低血糖的患者可能会导致意识出现障碍,例如昏迷、心慌以及头晕等症状。(2)低血糖发生时要及时补充糖分,如吃一块糖或巧克力,或喝果汁、可乐等。也可服用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随堂作业】1.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9700万。糖尿病患者应注射的激素是 (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答案】B【解答】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故选B。2.上海试行饮料“营养分级”。按糖类和脂肪类物质含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四个等级。小浙在短时间内大量摄入D级饮料他体内分泌会增多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 B.胰岛素 C.性激素 D.甲状腺激素【答案】B【解析】A.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具有促进生长,A不符合题意。B.胰岛素的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小明在短时间内大量摄入D级饮料(糖类和脂肪类物质含量最高),他体内分泌会增多的激素是胰岛素,B符合题意。C.性激素是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第二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C不符合题意。D.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3.如图所示为某人饭后4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点血糖含量高说明此人患有糖尿病B.正常人体中,血糖含量只受到胰岛素调节C.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减少D.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基本上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左右【答案】D【解析】A.C点是葡萄糖吸收量最多的点,并非糖尿病的表现,A错误。B.正常人体中,血糖含量受胰岛素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而维持相对稳定状态,B错误。C.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C错误。D.根据题图,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D正确。故选D。4.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克,然后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下图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a代表糖尿病患者B.曲线a在1-2小时下降主要是血糖合成糖元所致C.曲线b代表正常人D.曲线b在2小时后下降主要是血糖加速分解所致【答案】B【解析】图示中,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克后,a的血糖含量在短暂升高后即恢复正常,而b的血糖浓度一直保持较高浓度,可见a为正常人,b可能患有糖尿病;口服葡萄糖1--2小时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而造成的;曲线b在2小时后下降,是由于一部分血糖随尿排出体外,形成了糖尿。故选B。5.近年来流行“抗糖饮食法”颈防衰老,有人为此彻底拒绝糖类摄入,连主食和水果也不吃。为了解“抗糖饮食法”的合理性,小江查阅资料获取了相关信息。信息1:高浓度的葡萄糖等糖类物质与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一系列反应,形成一种产物AGES,它会使皮肤中的弹性纤维变得僵硬。信息2:营养学家研发了一种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改良饼干,为研究食用这种饼干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医务人员以普通饼干为对照组,定时检测健康人血糖浓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1)进食30分钟后,健康人血糖浓度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2)结合查阅的信息和实验结果,阐述改良饼干可作为“抗糖”食物预防衰老的理由:。【答案】(1)胰岛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糖浓度下降(2)改良饼干含较多膳食纤维的糖类食品,能保持足够的体力,同时能缓解血糖的上升速度,从而减少AGEs的生成,可预防皮肤老化。【解析】(1)食用葡萄糖溶液后,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性升高,30分钟以后,血液中血糖浓度即开始明显下降,这是由于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也增多,使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在肝脏或肌肉中,加速血糖分解,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2)结合查阅的信息和实验结果,改良饼干可作为“抗糖”预防衰老食物的理由是:改良饼干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糖类食品,能保持足够的体力,同时能缓解血糖的上升速度,从而减少AGEs的生成,可预防皮肤老化。(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2)同步作业---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一、基础性作业1.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 9700 万。如图表示正常人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CD段血糖合败下降主要是由于( )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胰岛素分泌增加C.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胰岛素分泌减少2. 1921 年加拿大科学家班廷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揭开了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并荣获诺贝尔生物学与化学奖,对该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A,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B.由A,B实验可知:胰腺由胰岛和外分泌部组成C.由B,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3. 甲、乙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等量的、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然后每隔1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测量结果分别绘成如图所示的a、b曲线,下列对曲线的解释错误的是( )A.0~1h内曲线a和b上升是因为葡萄糖被吸收至血液B.1~2h内曲线a下降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有关C.4h后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恢复至空腹时的水平D.曲线b高于曲线a是因为乙的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更强4. 糖尿病人口服降糖药后血糖会明显降低,可能是降糖药会促进人体分泌( )A.肾上腺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肠液和胰液5. 如图为某人饭后四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点血糖含量高是糖尿病的表现B.BC段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呼吸作用减弱C.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D.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140毫克/100毫升6. 下图表示3小时内小明同学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小明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B.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肠吸收了葡萄糖C.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增加是由于血糖含量升高引起的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减少引起的7.如图表示甲、乙二人进食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1)两人中血糖不正常的是谁,并说出他可能患的病: 。(2)某同学分析乙曲线,认为 CD 段人体内胰岛素分泌量是持续增加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3)请说出甲曲线中 MN 段血糖含量下降非常缓慢的原因: 。8.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主要危害在于 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 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1)在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是 。(2)步骤一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改进措施是 。二、拓展性作业9. 医院常通过“葡萄糖糖耐量试验”来检测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如图所示是三位患者在医院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后,体内血糖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人中 (填“α”或“b”或“c”)可能是糖尿病患者;(2)糖尿病可能是由于 分泌不足引起的。10. 为了探究胰岛素的作用,某一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体重约20g、生长状况相似的正常小鼠,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只。②给甲组小鼠注射0.2m生理盐水,乙组小鼠注射胰岛素制剂(0.1mL胰岛素和0.1mL生理盐水)。③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状况,如下图。分析回答:(1)步骤①中各组均用小鼠2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 ;(2)本实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3)乙组小鼠出现抽搐甚至昏迷是由于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所致。为了进一步证明胰岛素的功能,可对出现抽搐甚至昏迷的小鼠注射 进行抢救。(4)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正常的人在运动时,胰岛素分泌量 (选填增加或减少),他的血糖浓度 (选填升高、基本不变或下降)。11.历史上糖尿病曾属不治之症,科学家对糖尿病成因展开了长期的探索。材料1:哺乳动物的胰腺主要由胰腺细胞和胰岛细胞组成。20世纪初,有假说认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为验证此假说,很多研究者给切除胰腺后患糖尿病的狗注射胰腺提取液,结果发现狗的尿糖没有明显降低。材料2:针对材料1的实验结果,有人解释可能是胰腺提取液中胰腺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分解了胰岛所分泌的抗糖尿病物质。1920年,班廷了解到,结扎胰腺导管能引起胰腺萎缩但胰岛却保持完好。于是,班廷设想用结扎胰腺导管的手段改进前人制取胰腺提取液的方法。他将健康狗的胰腺导管结扎,等胰腺完全萎缩后,切除整个胰腺制成胰腺提取液。将其注射到切除胰腺后患糖尿病的狗体内,发现狗的血糖和尿糖都明显降低通过多次实验,他证实了胰腺中的胰岛细胞确实能分泌抗糖尿病的物质,即胰岛素。(1)材料1中哪项证据不支持当时的假说 (2)根据材料2预测,结扎胰腺导管、胰腺完全萎缩的狗能否分泌大量的胰液?(3)材料2中班廷实验与材料1中前人所做的实验都是将健康狗先 处理,成为糖尿病狗后,再注射胰腺提取液进行前后对照而得出结论的。他的创新之处是改进了胰腺提取液的制取方法,从而保证了胰腺提取液中的 不被胰液所分解。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2)同步作业---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一、基础性作业1.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 9700 万。如图表示正常人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CD段血糖合败下降主要是由于( )A.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胰岛素分泌增加C.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胰岛素分泌减少【答案】B【解析】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餐后人体内刚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血糖浓度会升高,但由于胰岛素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机体的血糖又稳定在一个水平。B选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 1921 年加拿大科学家班廷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揭开了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并荣获诺贝尔生物学与化学奖,对该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A,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B.由A,B实验可知:胰腺由胰岛和外分泌部组成C.由B,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答案】B【解析】A.A组和C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是否注射了胰岛素提取液,实验结果发现注射胰岛素的动物不出现糖尿,但不注射胰岛素的狗出现糖尿,说明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A不符合题意。B.A组和B组也能形成对照,变量是有无胰岛素,由于A组切除了胰腺,故无法分泌胰岛素,出现了糖尿;B组结扎了胰管,但胰岛细胞活着,能够分泌胰岛素,因此能够分泌胰岛素,没有出现糖尿,可以说明胰岛素可以防止糖尿的产生,但不能胰腺由胰岛和外分泌部组成,B符合题意。C.B组和C组能形成对照,变量是否有胰岛,但都有胰岛素,说明了胰岛素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C不符合题意。D.由于B组和C组实验中动物的体内都有胰岛素,动物都不出现糖尿,但是A组切除了胰腺即没有胰岛素,出现了糖尿,说明了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素有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B。3. 甲、乙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等量的、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然后每隔1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测量结果分别绘成如图所示的a、b曲线,下列对曲线的解释错误的是( )A.0~1h内曲线a和b上升是因为葡萄糖被吸收至血液B.1~2h内曲线a下降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有关C.4h后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恢复至空腹时的水平D.曲线b高于曲线a是因为乙的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更强【答案】D【解析】A.0h~1h,曲线a和b上升是因为葡萄糖被吸收至血液,血糖含量高的原因,A正确。B.口服葡萄糖1--2小时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而造成的,B正确。C.由曲线图可以看出,4小时候后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恢复至空腹时的水平,C正确。D.曲线b高于曲线a是因为甲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D错误。故选D。4. 糖尿病人口服降糖药后血糖会明显降低,可能是降糖药会促进人体分泌( )A.肾上腺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肠液和胰液【答案】C【解析】A.肾上腺素可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血流加速、血糖升高、瞳孔放大,提高人体应激能力,A错误。B.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作用。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B错误。C.胰岛素能够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人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高出的那一部分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糖尿病人口服降糖药后血糖会明显降低,可能是降糖药会促进人体分泌胰岛素,C正确。D.肠液和胰液能够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D错误。故选C。5. 如图为某人饭后四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点血糖含量高是糖尿病的表现B.BC段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呼吸作用减弱C.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D.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140毫克/100毫升【答案】C【解析】A.C点血糖吸收量最多的点,并非糖尿病的表现,A错误;B.BC段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的缘故,B错误;C.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C正确;D.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100毫克/100毫升,D错误。故选C。6. 下图表示3小时内小明同学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小明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B.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肠吸收了葡萄糖C.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增加是由于血糖含量升高引起的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减少引起的【答案】D【解析】A.读图可知,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正确。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肠吸收了葡萄糖,正确。C.胰岛素能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增加是由于血糖含量升高引起的,正确。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引起的,错误。故选D。7.如图表示甲、乙二人进食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1)两人中血糖不正常的是谁,并说出他可能患的病: 。(2)某同学分析乙曲线,认为 CD 段人体内胰岛素分泌量是持续增加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3)请说出甲曲线中 MN 段血糖含量下降非常缓慢的原因: 。【答案】(1)甲,可能患有糖尿病(2)不同意(3)分泌的胰岛素不足【解析】(1)甲曲线在进食后,胰岛素调节并没有使他的血糖降低,因此甲可能患有糖尿病。(2)CD 段人体内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3)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因此甲曲线中 MN 段血糖含量下降非常缓慢。故答案为:(1)甲,可能患有糖尿病(2)不同意(3)分泌的胰岛素不足8.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主要危害在于 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 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1)在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是 。(2)步骤一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改进措施是 。【答案】(1)甲组(2)胰岛能够分泌胰岛素,会对实验产生影响(3)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4)增加小鼠的数量为3-5只或更多,避免出现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解析】(1)在探究实验中,对照组一般为未经处理的小组,即与自然状态一致的小组,故甲、乙两组对比分析可知,起对照作用的小鼠是甲组;(2)因为胰岛能够分泌胰岛素,会对实验产生影响,故步骤一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3)胰岛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系统消化,最终变成氨基酸进入血液;而注射保持胰岛素的结构不变,能够起到降血糖的作用;故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说明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4)步骤一中,甲、乙两组的实验小鼠只有一只,容易产生偶然性,故每组需要增加小鼠的数量为3-5只或更多,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故答案为:(1)甲组;(2)胰岛能够分泌胰岛素,会对实验产生影响;(3)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4)增加小鼠的数量为3-5只或更多,避免出现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二、拓展性作业9. 医院常通过“葡萄糖糖耐量试验”来检测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如图所示是三位患者在医院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后,体内血糖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人中 (填“α”或“b”或“c”)可能是糖尿病患者;(2)糖尿病可能是由于 分泌不足引起的。【答案】(1)a(2)胰岛素【解析】(1)(2)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在80~120g/L,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在160~180g/L,因此图中表示糖尿病患者的曲线是a。10. 为了探究胰岛素的作用,某一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体重约20g、生长状况相似的正常小鼠,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只。②给甲组小鼠注射0.2m生理盐水,乙组小鼠注射胰岛素制剂(0.1mL胰岛素和0.1mL生理盐水)。③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状况,如下图。分析回答:(1)步骤①中各组均用小鼠2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 ;(2)本实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3)乙组小鼠出现抽搐甚至昏迷是由于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所致。为了进一步证明胰岛素的功能,可对出现抽搐甚至昏迷的小鼠注射 进行抢救。(4)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正常的人在运动时,胰岛素分泌量 (选填增加或减少),他的血糖浓度 (选填升高、基本不变或下降)。【答案】(1)避免偶然性(2)对照(3)葡萄糖溶液(4)减少;基本不变【解析】(1)步骤①中各组均用小鼠2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样本数量足够多,能够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2)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本实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作对照。(3)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乙组小鼠出现抽搐甚至昏迷是由于注射胰岛素制剂引起机体缺糖所致,为了进一步证明胰岛素的功能,可对出现抽搐甚至昏迷的小鼠注射葡萄糖进行抢救。(4)血糖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能量,因此运动开始时,血糖浓度下降,当血糖浓度降低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两种激素分泌增多。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上升,让体内血糖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11.历史上糖尿病曾属不治之症,科学家对糖尿病成因展开了长期的探索。材料1:哺乳动物的胰腺主要由胰腺细胞和胰岛细胞组成。20世纪初,有假说认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为验证此假说,很多研究者给切除胰腺后患糖尿病的狗注射胰腺提取液,结果发现狗的尿糖没有明显降低。材料2:针对材料1的实验结果,有人解释可能是胰腺提取液中胰腺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分解了胰岛所分泌的抗糖尿病物质。1920年,班廷了解到,结扎胰腺导管能引起胰腺萎缩但胰岛却保持完好。于是,班廷设想用结扎胰腺导管的手段改进前人制取胰腺提取液的方法。他将健康狗的胰腺导管结扎,等胰腺完全萎缩后,切除整个胰腺制成胰腺提取液。将其注射到切除胰腺后患糖尿病的狗体内,发现狗的血糖和尿糖都明显降低通过多次实验,他证实了胰腺中的胰岛细胞确实能分泌抗糖尿病的物质,即胰岛素。(1)材料1中哪项证据不支持当时的假说 (2)根据材料2预测,结扎胰腺导管、胰腺完全萎缩的狗能否分泌大量的胰液?(3)材料2中班廷实验与材料1中前人所做的实验都是将健康狗先 处理,成为糖尿病狗后,再注射胰腺提取液进行前后对照而得出结论的。他的创新之处是改进了胰腺提取液的制取方法,从而保证了胰腺提取液中的 不被胰液所分解。【答案】(1)研究者给切除胰腺后患糖尿病的狗注射胰腺提取液,结果发现狗的尿糖没有明显降低(2)不能(3)切除胰腺;胰岛素【解析】(1)20世纪初有假说认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但是研究者给切除胰腺后患糖尿病的狗注射胰腺提取液,结果发现狗的尿糖没有明显降低。这项证据没能支持这个假设。(2)根据材料2预测,结扎胰腺导管、胰腺完全萎缩的狗不能分泌大量的胰液。因为切除完全萎缩的整个胰腺制成胰腺提取液,注射到切除胰腺后患糖尿病的狗体内,发现狗的血糖和尿糖都明显降低。(3)胰岛素的本质为蛋白质,由于正常胰腺还能分泌胰蛋白酶,催化胰岛素分解失效,故制备胰腺提取物对糖尿病疗效甚微。材料2中班廷实验与材料1中前人所做的实验都是将健康狗先切除胰腺,成为糖尿病狗后,再注射胰腺提取液进行前后对照而得出结论的。他的创新之处是改进了胰腺提取液的制取方法,从而保证了胰腺提取液中的胰岛素不被胰液所分解。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任务型探究学案】浙教版科学八上 3.2 人体的激素调节(2)(学生用).docx 【任务型探究学案】浙教版科学八上 3.2 人体的激素调节(2)(教师用).docx 【同步作业】浙教版科学八上 3.2 人体的激素调节 课后作业(2)(学生用).docx 【同步作业】浙教版科学八上 3.2 人体的激素调节 课后作业(2)(教师用)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