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政治认同:认同社会主义法律,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道德修养: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争创合格公民。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健全人格: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人生观念。责任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自主学习违法无小事新闻链接唐山打人事件主犯获刑思考:陈继志为什么会受到法律制裁?9月13日至15日,河北广阳区人民法院根据刑法作出判决:被告人陈继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2万元。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派出所。运用你的经验:拓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拘留并处罚款。提示:小勤虽然是出于勤工俭学的目的,但是触犯了法律,因此被送到了派出所。思考:(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这是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②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4条 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多次偷窃等法律的规范作用①法律明确告之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的规范作用②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法律的保护作用一、违法无小事1.怎么样理解法律的作用?归纳小结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②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作用】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一)法律的重要性★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什么是违法行为?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3.违法行为的原因、含义及分类是什么?探究与分享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这种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李某等人在体育馆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这种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镜头一: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或者照价赔偿给苏某。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我国民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探究与分享陈某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这种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几种常见的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法不可违2.违法行为的原因、含义及分类是什么?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根据违反情节一般违法行为(轻微)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笔记区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3.违法行为的类别:课堂笔记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该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法典、刑法)(1)民事违法行为一般发生在公民之间、企业之间、公民与企业之间(2)行政违法行为一般发生在公民与国家之间,轻微违反国家管理。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P48、P54)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刑事违法行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驱逐出境违法行为的种类以下是一些违法案例,请你判断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并说明原因。1留学生小李恶作剧,谎称飞机上有炸弹,导致飞机起飞暂停,被警察带走教育,治安行政拘留5天,罚款2千元。2.李某出门前忘记关水龙头,求渗到楼下,导致楼下邻居房间受损邻居要求其道歉并赔偿1万元。3.某地海关李关长贪污受贿,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被判贪污罪处有期徒刑20年,没收财产5千万。4.李某酒后开车被查,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驾照扣分,拘留15天,并处罚款3千元。5.李某生意失败,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去抢劫,并杀害了被害人,法庭判处死刑6.某知名网络带货主播因逃税被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不同点 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和共同点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 法律责任 实例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共同点民事法律规范:如物权法,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相对轻微(一般违法)民事责任: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欠债不还;捡到他人物品据为己有;泄露他人隐私;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相对轻微(一般违法)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和开除;行政处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施、闯红灯、谎报险情、偷税漏税欠税等最严重(严重违法或犯罪)刑罚处罚: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故意杀人、抢劫、放火、绑架、贩毒、泄露国家秘密、贪污受贿等行政法律规范:如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税法典等刑事法律规范:如刑法,刑事诉讼法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说说你知道这些行为是违法行为吗 是什么违法行为 在 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 我们要认识行政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盗窃、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 辆配件或者安全标志的,妨害公共安全是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 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 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破坏铁路封闭网谎报险情是违法行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侵犯他人民事 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我们要认识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镜头 一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 后却只发放一半货物。镜头二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 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侵犯他人的肖像权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微信传播谎报水浸险情?江门开平男子造谣被抓 。经查,黄某儒称近两天开平连续降雨,全城水浸情况严重,其臆想如果大沙河水库泄洪,水浸会更加严重,遂编造谣言在微信群发布不实信息,造成大量转发,引发公众恐慌。行政违法行为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0102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03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04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轻微伤)05破坏铁路封闭网镜头一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镜头二照相馆没有经过他认同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他们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出版了我写的书!合同法著作权法民法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P49违反的法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法等;处罚机关:公安机关承担责任:行政制裁,如P48:警告、罚款、拘留案例如:吸毒、闯红灯、打架斗殴、噪音扰民P49行政违法行为3探究四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给他人起侮辱性外号售卖个人信息侵犯消费者权益思考:上述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如何做到遵章守法避免此类行为发生?提示:民事违法行为。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法律遵守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2社在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针对民事违法行为)3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1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出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行为种类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自己怎么做?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法不可违本课小结1.下图是八年级(1)班小君同学画的“违法与犯罪的关系”图。依据图示,你认为小君对违法和犯罪的关系的理解是( ) A.错误的,违法与犯罪之间的界限是十分分明B.错误的,违法行为包含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C.正确的,违法就是犯罪,犯罪也就是违法D.正确的,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B随堂检测2.侯某因销售伪劣产品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瞿某因走私被处以没收财产。侯某和瞿某所受处罚的法律依据分别是( )A.行政法规、民事法规B.行政法规、刑事法规C.刑事法规、民事法规D.民事法规、刑事法规B课堂练习3.2020年3月26日凌晨,甘井子区源泉路沿途不少车辆被贴上了伪造的“违法停车告知单”,罚单上带有“二维码”,声称“鉴于疫情期间缴纳罚款”。专案组成功锁定嫌疑人孙某,孙某因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印章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据此可知( )①孙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④孙某的行为将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课堂练习4.小刚和几位同学讨论起了青少年要做遵章守法的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有( )①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任何违法的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④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