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1《尊重他人》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1《尊重他人》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尊重他人》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懂得什么是尊重;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知道如何尊重他人。 道德修养:领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知道怎样换位思考;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责任意识: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包容他人、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教学 重点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教学 难点 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
教学过程
导入 聚焦热点:潘展乐正是爱告状的年纪 面对中国选手的优秀表现甚至超越,西方一些人士大为“破防”,澳大利亚游泳教练布雷特·霍克就是其中一个。他在100米自由泳赛后发视频称,“查尔莫斯、波波维奇、亚历克西他们都在,100米自由泳你不可能以整整一个身位击败他们”,“从人类角度看,这不可能”。他还进一步断言:“如果看起来优秀得不像真的,那很可能就是假的。” 思考:如果你是潘展乐,听到这番话,你的感受如何?为什么我们在意“被尊重”?
授新课 展示图片: 思考:这两张图片让你明白什么道理? 学生: 教师:尊重竞争对手,向对手学习;乱扔垃圾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我们要尊重他人。 笔记:1、什么是尊重?尊重有哪些表现? (1)含义:即尊敬、重视。 (2)表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最为基本的表现) 补充表现: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等。 漫画展示: 思考:漫画说明 了什么? 学生: 教师:尊重他人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同学甲:我希望被他人尊重,因为受到尊重,心里感觉很好。 同学乙:只有他人尊重我,我才会尊重他人。 同学丙: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 同学丁:别人是否尊重我,我不在乎,我只关注自己的内心想法。 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 学生: 教师:我赞同同学甲、丙的观点,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也是相互的。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有个企业家经过热闹的火车站时,看到一个双腿残疾的人摆设的铅笔小摊,他漫不经心地丢下了一百元,当做施舍。但是走了不久,企业家又回来了,拿走一支笔,并抱歉地对这个残疾人说:“不好意思,你是一个生意人,我竟把你当成一个乞丐了。”过了一段时间,企业家再次经过火车站,一个店的老板在门口微笑喊住他:“我一直期待你的出现。”正是那个卖铅笔的残疾人,他说:“你是第一个把我当成生意人看待的人,你看,我现在算是一个真正的生意人了。” 思考:谈谈你的认识。 学生: 教师: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②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观看视频:杭州图书馆接纳拾荒者进馆 被赞最温暖图书馆 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进馆读书,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思考:为什么馆长这样说? 学生: 教师:尊重使社会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能够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情景探究一: 情景一:小东打算小东打算放学后去参观美术馆。放学铃声一响,他就起身准备出发。这时,同学小萌拿着数学试卷过来向他请教一个问题。 情景二:当小光正在家里看自己特别喜欢的足球比赛。这时,几个提前约好的同学来他家一起商量撰写演讲稿的事。 情景三:小明的舅舅兴致勃勃地谈前一天晚上看过的电影,小明却并不感兴趣。 如果你遇到以上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学生: 教师:——我会帮助小萌解决问题后,再去参观美术馆。 ——我会停止看足球比赛,与同学一起商量写演讲稿。 ——我会认真倾听,分享舅舅的快乐。 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①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②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情景探究二:放学路上,有同学问:“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 ”同行的几个同学纷纷发表看法 思考: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 教师:赞同。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名言引领: 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蒙田 只有人中人,没有人上人,也没有人下人。——陶行知 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因为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叔本华 思考:从名言中你知道怎样尊重他人吗? 学生: 教师:平等对待他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①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②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经典的心理学图片:到底谁正确? 思考:看了二张经典的心理学图片,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 教师:(1)图片启发我们在交往中,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体验和思考问题 (2)换位思考是达成理解的心理机制。 笔记:学会换位思考。①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②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施师傅是北京某中学的一名保安。他热情正直,责任心强,笑容经常挂在脸上。 在学校艺术节上,他的一曲萨克斯独奏《回家》激起了全体师生的情感,大家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报以最热烈的掌声。施师傅热泪盈眶,动情地说:“我从来没受到这么高的礼遇,今天,是我来北京十几年来最幸福的一天。” 思考:全体师生对施师傅给予热烈的鼓掌,说明了什么? 学生: 教师:学会欣赏他人,①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②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③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过马路的小朋友向主动礼让行人的司机鞠躬,这温暖的画面让人感到,同时也说明了司机的礼让行为( ) A.改善了司乘关系 B.促进了社会和谐 C.赢得了他人尊重 D.提升了驾驶水平 2.“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尊重是相互的 B.诚信就是诚实 C.可以轻视、歧视他人 D. 可以冷落、忽视他人 3.近期,微信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段话: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地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这段话语告诉我们( ) A.他人先尊重自己,自己才能尊重他人 B.不尊重他人,也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C.懂得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D.有了自尊,就一定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下列做法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小虎经常给弱小的同学起绰号 B.李老师组织活动前都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从不强人所难 C.王通不小心把教室的门踢坏了,他说是小杰踢的 D.小刚喜欢溜旱冰,星期天他非要不喜欢溜冰的小李陪他玩 5.在校园里,我们有时会遇到下列现象:对乐于助人的同学嗤之以鼻,对相貌不好的同学避而远之,对服饰华丽的同学阿谀奉承。我们应该做到( ) A.人与人之间相貌、穿戴等的差别会不平等现象,无所谓 B.一起排挤这种人 C.人与人之间的不尊重,这是可以理解的 D.人生而平等,尊重他人要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