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6.2 交友的智慧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6.2 交友的智慧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交友的智慧》教案
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1. 树立积极的交友态度,主动融入集体、与同学交往,建立真挚的同学友谊,增强对集体的认同感。
2. 认同在交友过程中应坚守道德及法律底线,培养正确的交友观念。 健全人格:
3. 在交友过程中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如真诚、友善、宽容、乐观等,促进自身人格的健全发展。
4. 学会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培养应对挫折的能力,增强心理韧性。 责任意识:
5. 明确在交友中应承担的责任,如关心、尊重朋友,勇于担当责任,培养社会参与能力。
6. 培养学生在交友中做到文明礼貌、诚信宽和、与人为善,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交友的智慧,包括真诚热情、慎重选择、关心尊重、处理矛盾冲突、讲原则等方面。
2. 理解如何运用这些智慧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友谊关系。 难点:
3. 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交友的智慧,处理各种复杂的交友情况。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明确在交友中应坚守的道德和法律底线。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视频《歌曲朋友》,提问: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
歌曲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强调了朋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小组合作讨论:结合视频,说说你对友谊的理解。
学生可能会提到友谊是一种珍贵的情感,能给人带来温暖、支持和快乐等。
(二)讲授新课
1. 生活观察
提出问题:结合以上记录,反思自己的交友情况。了解身边同学的交友状况,包括交友的动机、交友 的标准、交友的方式、交友的收获等,并记录下来。
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相关内容,然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总结:交友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的交友情况都有所不同,但都应该注重真诚和友善。
2. 成为朋友的条件
播放视频《志趣彼此相投,兄弟桃园结义》,提问:成为朋友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志趣相投,互相鼓励,互相切磋,互相劝勉,共同进步。 总结:真正的友谊需要有共同的兴趣和目标,能够相互支持和促进。
3. 交友的智慧
(1)案例分析:小波上初中了,可来到新的班级,小波却从不敢主动和同学打招呼。考完数学,因为 一道简单的题目没做出,他心事重重,几天前他试图问同桌的,可不敢开口;劳技课上,一个小时的制作 难题卡住了,想让小组人员帮忙,可也不敢说,下课了也没做完……三个星期过去了,他身旁一个朋友也 没有,小波的心里越来越烦了。提问:小波为什么没有朋友
学生回答:小波缺乏真诚和热情,不主动与同学交流,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难以交到朋友。
(2)故事分享:有兄弟二人,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 十分羡慕。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两人拿着扫帚和番箕,到阳台上去 扫阳光。可是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他们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 去扫呢 ”提问:如何理解妈妈说的话
学生回答:妈妈的话告诉我们,交友需要主动敞开心扉,就像打开窗户让阳光进来一样,只有主动表 达,热情待人,才会获得真挚的友谊。
(3)视频观看:播放视频《益者三友》,提问:为什么交友需要慎重选择
学生回答: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我们在交友时应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好朋友。
(4)案例分析:昨天,“我”就发现小刚不对劲,眉头紧锁,下课发呆。凭“我”对他的了解,肯 定是出了什么事。放学时“我”向他打听,他支支吾吾不肯说。“我”决定今天一定要问个明白,看怎 么做能帮助他。没想到,“我”刚问了几句,他就不耐烦地说:“你不要再问了,我不想说。”看他这样, “我”非常生气!提问:朋友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吗 “我”该怎么做呢 “我”和小刚还能继续 做朋友吗
学生回答:朋友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尊重对方的隐私和感受。“我”应该给小刚一些时间和 空间,等他愿意说的时候再倾听他的烦恼。“我”和小刚可以继续做朋友,只要“我”能够理解和尊重 他,并且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关心和支持。
(5)视频观看:播放视频《负荆请罪》,提问:廉颇和蔺相如是如何消除隔阂的
学生回答:廉颇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蔺相如也能够宽容和谅解廉颇,两 人最终消除了隔阂,成为了好朋友。
(6)案例分析:小川总是和“我”说话,影响“我”上课;小川认为“我”只能是“他”的 好朋友,不允许“我”与其他朋友交往;小川和别人闹矛盾,约“我”一起去教训那人。作为小川的 好朋友,“我”会怎么做 我们应该为朋友做任何事情吗
学生回答:“我”会告诉小川上课应该认真听讲,不能影响别人学习;“我”会告诉小川朋友之间应 该相互尊重,不能限制对方的交友自由;“我”不会和小川一起去教训别人,因为这样做是不对的,会违 反道德和法律。我们不应该为朋友做任何事情,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 事,当朋友做错事时,我们要坚持正确立场,积极规劝朋友改正错误。
(7)故事分享: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他们吵架了,一个人还打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 被打得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道:今天我的好朋友打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往前走,到了沃野,
他们决定停下。被打耳光的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被救起之后,他拿起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下:今
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好奇的问:“为什么我打了你之后,你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 提问:请同学们猜一下,这个人会怎么说呢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回答:这个人可能会说,朋友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而帮助却是真心的,所以应该忘记那些无心 的伤害,铭记那些真心的帮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交友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和感恩,珍惜朋友之间的 情谊。
(8)视频观看:播放视频《别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提问:这个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这个视频告诉我们,友谊需要用心去维护,要学会理解和包容朋友,避免因为一些小事而 破坏友谊。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交友需要真诚和热情,需要慎重选择,需要学会关心和尊重对方,需要 学会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需要讲原则。强调在交友过程中要运用这些智慧,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友 谊关系。
(四)随堂练习
1.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寂寞可能是由于基因遗传造成的,但如果你能够与其他人接触向外扩展、 参加团体并且避免独自隔绝,你就可以建立一个丰富的人际网络。这说明()
A. 开放自我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B. 对于友情,需要我们明智而慎重地把握
C. 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友谊
D. 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答案:A
解析:本题背景材料中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与他人接触、参加团体等方式开放自我,可以获 得良好的人际关系。B 选项强调的是对友情的把握,与题干内容不太相关;C 选项强调的是维护友谊的原 则,题干中并未涉及;D 选项强调的是交友的类型,与题干主旨不符。因此,A 选项最符合题干的要求。
2. “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以诚相见,心诚则灵,让我们从此是朋友……”《永远是朋 友》这首歌告诉我们()
A. 友谊是天地间最可贵的东西
B. 友谊在新的环境中会自然产生 C. 朋友都应达到心灵相通的境界 D. 只要有了朋友,就能青春永驻
答案:A
解析:《永远是朋友》这首歌强调了友谊的珍贵,A 选项正确。B 选项中友谊需要用心去培植,不是自 然产生的;C 选项中并不是所有朋友都能达到心灵相通的境界,这种说法过于绝对;D 选项中朋友能给我 们带来很多帮助,但有了朋友并不意味着就能青春永驻,这种说法太绝对。
(五)板书设计 交友的智慧
一、成为朋友的条件
志趣相投,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二、交友的智慧
1. 交友需要真诚和热情 敞开心扉,主动表达,热情待人
2. 交友需要慎重选择
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
3. 交友需要学会关心和尊重对方
体会朋友需要,给予关心和支持,把握分寸
4. 交友需要学会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保持冷静,坦诚交流,及时处理,勇担责任,换位思考
5. 交友需要讲原则
不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坚持正确立场,规劝朋友改正错误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视频播放、案例分析、故事分享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深入思考交友的智慧。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能够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对交友问题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 不够,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此外,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 概念,如交友的原则等,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 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交友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 中,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