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2.6《手拉手 交朋友》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2.6《手拉手 交朋友》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手拉手 交朋友》教案
课题:《手拉手 交朋友》
科目:小学道德与法治
年级:一年级上册
版本:统编版(2024)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宠爱,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经验。这个阶段的孩子天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和活动,但在与他人交往时可能会表现出害羞、胆怯或自我中心等特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对新事物充满兴趣,渴望认识更多的朋友。
二、设计理念
1. 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交朋友的方法和技巧。
2. 体验式学习:通过游戏、活动、绘本阅读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交朋友的过程,感受友谊的温暖。
3. 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
4.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三、教学内容
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过好校园生活》中的《手拉手 交朋友》一课,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新朋友、了解交朋友的方法、感受友谊的快乐等方面。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绘本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认识新朋友,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2. 掌握交朋友的方法和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游戏、活动、绘本阅读等方式,体验交朋友的过程。
2. 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意识和勇气。
2. 感受友谊的快乐,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掌握交朋友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意识和勇气。
(二)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2. 帮助学生克服害羞、胆怯等心理障碍,积极主动地交朋友。
六、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 收集有关交朋友的图片、故事、儿歌、绘本等资料。
2. 制作教学课件。
3. 准备一些小奖品,如贴纸、奖章等。
(二)学生准备
1. 自己喜欢的小玩具或书籍。
2. 彩色卡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播放一首欢快的儿歌《找朋友》。
2. 展示一本关于交朋友的绘本封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3.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告诉我们什么呢?这本绘本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师: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感受呀?
生:这首歌很欢快。
师:这首歌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要找朋友。
师:大家看这本绘本的封面,你们觉得这本绘本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生:可能是讲小朋友交朋友的故事。 通过播放儿歌和展示绘本封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交朋友的重要性,并对绘本故事产生好奇。
认识新朋友 1.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可以介绍自己的名字、爱好等。
2. 鼓励学生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自己。 师: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新朋友吧。哪位同学先来介绍一下自己呢?
生:大家好,我叫小明,我喜欢画画。
师:非常棒!还有哪位同学愿意介绍一下自己呢?
生:大家好,我叫小红,我喜欢唱歌。 让学生通过自我介绍,认识新朋友,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勇气。
绘本阅读 1. 教师朗读绘本故事,学生认真倾听。
2. 提问:故事中的小朋友是怎么交朋友的呢?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读一本绘本故事,大家认真听。(朗读绘本)
师:故事中的小朋友是怎么交朋友的呢?
生:他们一起玩游戏。
生:他们互相分享玩具。 通过绘本阅读,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感受交朋友的方法和快乐。
游戏:找朋友 1. 讲解游戏规则:老师播放音乐,学生在教室里自由走动。当音乐停止时,学生要找到一个新朋友,互相握手并介绍自己。
2. 组织学生进行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 “找朋友”。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播放音乐,大家在教室里自由走动。当音乐停止时,你们要找到一个新朋友,互相握手并介绍自己。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开始游戏) 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更多的朋友,体验交朋友的快乐。
故事分享 1. 讲述一个关于交朋友的故事,如《小熊找朋友》。
2. 提问: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学到了什么呢?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叫《小熊找朋友》。(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学到了什么呢?
生:要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生:要友好地对待别人。 通过故事分享,引导学生思考交朋友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交朋友的方法 1. 引导学生讨论交朋友的方法,如主动打招呼、分享玩具、互相帮助等。结合绘本中的情节进行引导。
2. 教师总结交朋友的方法,并板书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交到朋友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想想我们刚才读的绘本和听的故事里,小朋友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呢?
生:可以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就像绘本里的小朋友一样。
生:可以分享玩具,故事里的小熊也是这样交到朋友的。
生:可以互相帮助。
师:非常好!老师把大家说的方法总结一下。(板书:主动打招呼、分享玩具、互相帮助) 让学生通过讨论,结合绘本内容总结出交朋友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归纳能力。
小组活动:交朋友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小玩具或书籍。
2. 任务布置: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玩具或书籍,并尝试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交朋友。
3.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小玩具或书籍,大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玩具或书籍,并尝试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交朋友。
(学生开始小组活动)
师:大家做得非常好!如果在活动中有什么问题,可以举手问老师。(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交朋友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展示与分享 1.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在小组活动中交到的新朋友。
2. 鼓励学生勇敢地站起来,分享自己的交友经历和感受。
3. 可以让学生结合绘本内容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师:现在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介绍一下你们在小组活动中交到的新朋友。
生:我们小组的小明和小红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一起分享了玩具。
师:非常棒!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交友经历和感受呢?可以说说和绘本里的小朋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我在小组活动中认识了小刚,我们一起玩了游戏,就像绘本里的小朋友一样,很开心。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交友成果,分享自己的感受,结合绘本内容增强他们的理解和体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儿歌学习 1. 播放儿歌《找朋友》,让学生跟着一起唱。
2. 引导学生理解儿歌的含义,强调交朋友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听一遍《找朋友》这首歌,大家一起跟着唱。
(播放儿歌,学生跟着唱)
师:这首歌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要找朋友。
师:对呀,交朋友很重要,我们可以一起玩耍、学习,分享快乐和烦恼。就像我们读的绘本里的小朋友们一样,有了朋友才会更快乐。 通过儿歌学习,巩固学生对交朋友的认识,让他们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友谊的美好,并与绘本内容相呼应。
课堂总结 1.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交朋友,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感受到了友谊的快乐。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主动与他人交往,结交更多的好朋友,就像我们绘本里的小朋友一样,勇敢地去交朋友。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生:我们学习了交朋友的方法。
师:对呀,我们学习了主动打招呼、分享玩具、互相帮助等交朋友的方法。大家在今天的课堂上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感受到了友谊的快乐。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主动与他人交往,结交更多的好朋友,像绘本里的小朋友们一样,享受友谊的美好。 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交朋友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再次强调绘本中的友谊主题,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期望。
八、板书设计
《手拉手 交朋友》
(一)、认识新朋友
自我介绍
(二)、绘本阅读
(绘本名称)
(三)、游戏:找朋友
(四)、故事分享
《小熊找朋友》
(五)、交朋友的方法
主动打招呼、分享玩具、互相帮助
九、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加入绘本元素后,教学效果更加显著。绘本以其生动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了交朋友的方法和意义。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绘本的引入丰富了教学内容:绘本为教学提供了生动的素材,使学生在听故事、看画面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友谊的美好,激发了学生交朋友的兴趣。
2.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对绘本充满好奇,积极参与绘本阅读、讨论等环节,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度。
3. 促进了情感教育:绘本中的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情感,通过阅读绘本,学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培养了他们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4. 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绘本与游戏、故事分享、小组活动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二)不足之处
1. 时间安排需要进一步优化:绘本阅读和讨论环节可能会占用较多时间,导致其他环节时间紧张。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完成。
2. 对绘本的挖掘可以更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绘本中的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所传达的交朋友的方法和情感。
3. 个别学生对绘本的理解存在差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不同,个别学生可能对绘本的理解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三)改进措施
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备课过程中,更加精细地规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绘本阅读、讨论等环节不影响其他教学内容的进行。
2. 深入挖掘绘本内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绘本,如从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等方面入手,深入理解绘本所传达的信息。
3. 个性化指导: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之,通过在《手拉手 交朋友》的教学设计中加入绘本元素,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