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 遵守规则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 遵守规则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遵守规则》教案
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1. 认同社会规则的重要性,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2. 理解并支持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规则,增强对国家制度和法律法规的认同感。 健全人格:
3. 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做到自觉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能够正确对待规则的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责任意识:
5. 明确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6. 勇于监督和提醒他人遵守规则,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2. 自觉遵守规则的要求和方法。
3. 维护和改进规则的原因和做法。
难点:
1. 理解自由与规则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的自由观。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坚定地维护规则,并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展示新闻:巴黎奥运会期间,中国体育代表团实现“拿干净金牌”目标,面对美方的极限施压, 妥善处理中国游泳运动员“曲美他嗪事件”,用实力赢得世界的尊重。同时,中国运动员遵守国际规则,
积极配合兴奋剂检查,从未查出一例阳性,展现了良好的个人素养和精神风貌。 提问:从这则新闻中,你能看出规则在体育比赛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回答:规则在体育比赛中起到了保证公平竞争、维护比赛秩序的重要作用。运动员遵守规则,才能保证比 赛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同时也能展现自己的实力和风采。
2. 讲述故事:暑假期间,良好的社会秩序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而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 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比如,在交通路口,车辆和行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道路的畅通和安全。
提问:你能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体现了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吗
回答:在学校,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才能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在图书馆,读者遵守借阅规则,才能 保证图书的有序流通和大家的阅读权益。
(二)讲授新课
1. 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1)展示图片:一个人在公园里自由自在地散步,但周围有明确的标识牌规定了不能践踏草坪、不能乱丢 垃圾等。
提问:这个人在公园里享受自由的同时,是否需要遵守这些规则 为什么
回答:这个人需要遵守这些规则。因为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 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 会的有序运行。
(2)展示案例: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球员们遵守比赛规则,全力以赴地比赛,最终比赛顺利进行,观众们 也享受到了精彩的比赛。
提问:从这个案例中,你能看出规则对自由有什么保障作用
回答: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在足球比赛中,球员们遵守规则,才能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有序性, 观众们也能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欣赏比赛,享受到自由带来的快乐。如果没有规则,比赛就会陷入混乱, 人们的自由也无法得到保障。
2. 自觉遵守规则
(1)展示新闻:近日,一支未经批准自驾进入新疆罗布泊国家级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的车队发生了严重的安 全事故,4人均已遇难。
提问:私自探险导致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如何避免再次出现此类事件
回答:要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就需要人们自觉遵守规则。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既需要外在的监 督和约束,也需要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同时,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 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展示情景:在浙江省湖州市莫干山风景名胜区内一参观点,有游客翻越警戒线,进入游客禁区内拍照。 提问:如果你是周边的游客,你会如何做
回答:如果我是周边的游客,我会立即上前劝阻该游客,告诉他这样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景区的规定,还可 能会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造成威胁。同时,我会提醒他要自觉遵守规则,爱护景区的环境和设施。
3. 维护和改进规则
(1)展示案例:与2016年版相比,新版《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既有调整,也有新增内容。比 如,对乘客每次乘车有效时限的调整,由原来的120分钟增加到180分钟;对一名成年乘客可免费携带 儿童人数的调整,由原来的一名成年乘客可免费携带一名身高1.3米以下(含1.3米)的儿童,改为一 名成年乘客可免费携带两名身高1.3米以下(含1.3米)的儿童等。
提问:为什么要对《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进行这样的调整和完善
回答: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 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调整和 完善。对《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进行调整和完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障乘 客的权益,维护轨道交通的秩序。
(2)展示情景:随着2024年五一假期的临近,假期安排的争议再次被点燃。对于“五一”调休,网友 议论纷纷,希望能够正常放假,正常双休。
提问:结合材料,思考我们要如何改进规则
回答: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比如,对于五一假期的安排,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充分考虑民众的需求,制定更加合理的 假期安排方案。同时,我们要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遵守规则》这一内容,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知道了遵守规则需 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我们还了解到规则不 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同学们 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四)随堂练习
1 . 2 0 2 4 年 4 月 2 5 日,中共聊城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发布通知:2024年劳动节假期即将来临, 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提醒您关注旅游安全,践行文明出游。以下做法符合这一通知精神的有()
①自觉遵守景区规则,爱护公共设施
②保护花草树木,讲究卫生,保护环境
③随意给动物园内的野生动物喂食
④徜徉东昌湖时,捡起被扔的塑料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回答:B。随意给动物园内的野生动物喂食可能会对动物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不符合文明出游的要求,
所以③不符合通知精神,排除 A、C、D 选项。①②④的做法都体现了文明出游的要求,符合通知精神,所 以答案是 B。
2.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漠视规则、违反规则的行为终将付出代价。因此,有人说,社会规则就是 我们的保护绳。这个说法启示我们()
①违反规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②社会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是自由的保障
③要自觉遵守规则
④要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行动的准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回答:C。违反规则不一定就要受到法律制裁,规则包括道德、纪律、法律等,违反不同的规则会受到不同 的制裁,所以①说法错误,排除 A、B、D 选项。②③④的说法都符合社会规则的作用和要求,所以答案是
C。
3. 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数据显示,电动车起火是各地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80%的电动车 火灾又是在充电时发生。某小区因为没有专门的电动车充电桩,且缺乏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的管理,居民私 拉乱接电线给电动车充电的现象极为普遍。从解决问题的角度,以下建议合理的是()
①社区应该制定执行电动车充电安全相关法律
②因地制宜,物业按照相关标准增设充电设施
③住户应该严格遵守小区电动车充电管理规定
④加大力度开展电动车充电安全知识普及活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回答:D。社区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所以①说法错误,排除 A、B、C 选项。
②③④的建议都有助于解决小区电动车充电安全问题,是合理的建议,所以答案是 D。
4.2023年1月1日起,修订后《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开始实施,打破了以往儿童“以身高论票 价”的规定,改成年满6周岁且未满14周岁的儿童可以购买儿童优惠票。这说明()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③原有的规则总是不合理的
④规则因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调整和完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回答:B。修订后《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的实施,说明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实际生活的变化而调 整和完善,所以①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原有的规则并不是总是不合理的,它是在一定时期内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所以③说法错误。②说法与题意 不符,题干中强调的是对原有规则的调整和完善,而不是制定新的规则。因此,答案是 B。
(五)板书设计
1. 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2. 自觉遵守规则
(1)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3. 维护和改进规则
(1)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2)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展示新闻、讲述故事、分析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以及维护和改进规则的必要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对于一些学生提出的较为复 杂的问题,解答还不够深入和全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应变能力。总的来说,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还需要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深度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学生 的学习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