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第4章 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表为“某城市5月30日—6月2日天气状况表”。完成下面小题。日期 5月30日 5月31日 6月1日 6月2日天气状况 19-22℃ 19-25℃ 16-28℃ 17-27℃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良 轻度1.6月1日的天气状况是( )A.阴19-25℃ B.阴16-28℃ C.小雨19-22℃ D.多云16-28℃2.这几日,空气质量状况最优的是( )A.5月30日 B.5月31日 C.6月1日 D.6月2日3.空气质量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A.砍伐树木开荒种地 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C.焚烧秸秆用来肥田 D.鼓励开私家车出行冬去春来,广州当地清晨经常雾海茫茫,这是由于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这样的天气当地人称为“回南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符号表示的天气,“回南天”时容易发生的是( )A. B. C. D.5.受“回南天”的影响,当地销售量可能增加的商品是( )A.取暖器 B.加湿器 C.除湿机 D.电风扇6.2024年2月20日,居住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小明,查询到当日的天气状况是“晴,-12℃/-23℃,空气质量指数19,东南风3级”。这一天他出行应该注意( )A.携带雨伞 B.注意保暖 C.雾霾天气,开车减速 D.沙尘天气,带好口罩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中所要测定的常规要素之一。某地理兴趣小组某日开展了气温的测定和记录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气温观测前,老师给学生强调了几点注意事项,以下属于老师强调内容的是( )A.观测仪器需放在百叶箱上方 B.记录2时、8时、14时、20时气温C.观测仪器需要受到太阳照射 D.需测定离地面2米处的气温8.当天的日均温是( )A.13.5℃ B.9.5℃ C.7.5℃ D.9℃9.读某地等温线分布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气温比周围低,是低温中心 B.乙地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小C.丙地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 D.气温分布大致西高东低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10.从全球范围看,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A.从北向南递减 B.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C.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D.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11.一般而言,北温带同纬度的1月平均气温( )A.海洋高于陆地 B.陆地高于海洋 C.高原高于平原 D.荒漠高于森林到了天寒地冻的冬天,生活在高纬地区的人们需要“避寒”一般认为月均温10℃-22℃最适合避寒,读“北半球1月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北半球1月适宜避寒区主要位于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高山带13.赤道附近不适宜避寒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过高 B.都是海洋、没有陆地C.海拔高、气温过低 D.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图为世界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甲、乙、丙、丁四地中,年降水量大于2000mm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5.对比甲地和丙地的年降水量,得出的世界降水规律是( )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C.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D.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16.影响甲、丙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17.澳大利亚的墨累河—达令河流域是混合农业区。读图,导致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河湖位置 B.地形和风向 C.过度用水 D.跨流域调水七年级的李梅学完气候,知道如何判读各种气候图。阅读下图,完成小题。18.通过读图,李梅知道该地最冷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和月份分别是( )A.6℃;7月 B.6℃;8月 C.28℃;2月 D.28℃;1月19.央视CCTV-1播出的《人与自然》栏目出现右图中的景观,该景观属于( )A.寒带景观 B.热带雨林景观 C.温带草原景观 D.热带沙漠景观读某岛地形剖面及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20.下列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岛位于南半球 B.甲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丙地气温高于甲乙两地 D.乙地地处背风坡,降水多2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要品味这一美景应选择的时间、地点是( )A.平原小河边—月黑风高的夜晚 B.平原湖泊边—月朗星稀的夜晚C.山区小溪边—月黑风高的夜晚 D.山区小溪边—月朗星稀的夜晚22.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秦岭南坡的降水量比北坡大,这说明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某科考队在考察南美洲南部气候和植被情况时,发现甲地有很多树冠奇特的树木,被当地人称作“醉汉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甲地气候类型为(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24.与甲地相比,乙地( )A.降水多,位于低纬度 B.降水多,位于迎风坡C.降水少,位于背风坡 D.降水少,位于高纬度25.造成甲地“醉汉树”树冠奇特的主要原因是( )A.人为 B.气温 C.风向 D.降水量第Ⅱ卷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空2分,共50分.)26.读“我国东部地区春季某日部分城市天气预报图”回答以下问题。(1)广州的天气是 , ℃。(2)武汉的天气是 , ℃。(3)东海风力 级,风向是 。(4)北京的灾害性天气是 ,造成华北地区这种灾害性天气现象频发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以下选项中属于人为原因的是( )。A.降水较少,土地干旱沙化 B.人类过度垦荒放牧C.春季干燥多风 D.本地区霜冻时间过长(5)哈尔滨出现的天气是 ,对该城市 方面带来不利影响。27.读世界部分沙漠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大陆北部,被 (填重要纬线名称)穿过;卡拉库姆沙漠位于 大陆内部;巴塔哥尼亚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脉 (填方位)侧。(2)下图为三个沙漠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地降水量都 ,能够表示撒哈拉沙漠、卡拉库姆沙漠、巴塔哥尼亚沙漠三地气候的序号依次是 。(3)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在山脉的 (填“迎风坡”或“背风坡”)形成了巴塔哥尼亚沙漠。28.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三明市某中学以“走近气候”为主题开展主题学习活动。下图示意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各地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探究一: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②地降水量比①地 ,原因是 。(2)③地常年平均气温比④地 ,影响因素是 。(3)据图回答,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纬线)附近,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 气候类型区。探究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4)据图回答,冰屋主要分布在 地区,茅草屋主要分布在非洲的 。探究三:人类生活对气候的影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加剧。(5)为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请写出一条在节能减排方面中学生能采取的实际行动 。地理试题 第3页(共4页) 地理试题 第4页(共4页)地理试题 第1页(共6页) 地理试题 第2页(共6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4章《天气与气候》测试卷(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表为“某城市5月30日—6月2日天气状况表”。完成下面小题。日期 5月30日 5月31日 6月1日 6月2日天气状况 19-22℃ 19-25℃ 16-28℃ 17-27℃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良 轻度1.6月1日的天气状况是( )A.阴19-25℃ B.阴16-28℃ C.小雨19-22℃ D.多云16-28℃2.这几日,空气质量状况最优的是( )A.5月30日 B.5月31日 C.6月1日 D.6月2日3.空气质量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A.砍伐树木开荒种地 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C.焚烧秸秆用来肥田 D.鼓励开私家车出行冬去春来,广州当地清晨经常雾海茫茫,这是由于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这样的天气当地人称为“回南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符号表示的天气,“回南天”时容易发生的是( )A. B. C. D.5.受“回南天”的影响,当地销售量可能增加的商品是( )A.取暖器 B.加湿器 C.除湿机 D.电风扇6.2024年2月20日,居住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小明,查询到当日的天气状况是“晴,-12℃/-23℃,空气质量指数19,东南风3级”。这一天他出行应该注意( )A.携带雨伞 B.注意保暖 C.雾霾天气,开车减速 D.沙尘天气,带好口罩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中所要测定的常规要素之一。某地理兴趣小组某日开展了气温的测定和记录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气温观测前,老师给学生强调了几点注意事项,以下属于老师强调内容的是( )A.观测仪器需放在百叶箱上方 B.记录2时、8时、14时、20时气温C.观测仪器需要受到太阳照射 D.需测定离地面2米处的气温8.当天的日均温是( )A.13.5℃ B.9.5℃ C.7.5℃ D.9℃9.读某地等温线分布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气温比周围低,是低温中心 B.乙地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小C.丙地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 D.气温分布大致西高东低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10.从全球范围看,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A.从北向南递减 B.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C.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D.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11.一般而言,北温带同纬度的1月平均气温( )A.海洋高于陆地 B.陆地高于海洋 C.高原高于平原 D.荒漠高于森林到了天寒地冻的冬天,生活在高纬地区的人们需要“避寒”一般认为月均温10℃-22℃最适合避寒,读“北半球1月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北半球1月适宜避寒区主要位于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高山带13.赤道附近不适宜避寒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过高 B.都是海洋、没有陆地C.海拔高、气温过低 D.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图为世界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甲、乙、丙、丁四地中,年降水量大于2000mm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5.对比甲地和丙地的年降水量,得出的世界降水规律是( )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C.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D.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16.影响甲、丙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17.澳大利亚的墨累河—达令河流域是混合农业区。读图,导致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河湖位置 B.地形和风向 C.过度用水 D.跨流域调水七年级的李梅学完气候,知道如何判读各种气候图。阅读下图,完成小题。18.通过读图,李梅知道该地最冷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和月份分别是( )A.6℃;7月 B.6℃;8月 C.28℃;2月 D.28℃;1月19.央视CCTV-1播出的《人与自然》栏目出现右图中的景观,该景观属于( )A.寒带景观 B.热带雨林景观 C.温带草原景观 D.热带沙漠景观读某岛地形剖面及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20.下列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岛位于南半球 B.甲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丙地气温高于甲乙两地 D.乙地地处背风坡,降水多2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要品味这一美景应选择的时间、地点是( )A.平原小河边—月黑风高的夜晚 B.平原湖泊边—月朗星稀的夜晚C.山区小溪边—月黑风高的夜晚 D.山区小溪边—月朗星稀的夜晚22.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秦岭南坡的降水量比北坡大,这说明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某科考队在考察南美洲南部气候和植被情况时,发现甲地有很多树冠奇特的树木,被当地人称作“醉汉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甲地气候类型为(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24.与甲地相比,乙地( )A.降水多,位于低纬度 B.降水多,位于迎风坡C.降水少,位于背风坡 D.降水少,位于高纬度25.造成甲地“醉汉树”树冠奇特的主要原因是( )A.人为 B.气温 C.风向 D.降水量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50分)26.读“我国东部地区春季某日部分城市天气预报图”回答以下问题。(1)广州的天气是 , ℃。(2)武汉的天气是 , ℃。(3)东海风力 级,风向是 。(4)北京的灾害性天气是 ,造成华北地区这种灾害性天气现象频发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以下选项中属于人为原因的是( )。A.降水较少,土地干旱沙化 B.人类过度垦荒放牧C.春季干燥多风 D.本地区霜冻时间过长(5)哈尔滨出现的天气是 ,对该城市 方面带来不利影响。27.读世界部分沙漠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大陆北部,被 (填重要纬线名称)穿过;卡拉库姆沙漠位于 大陆内部;巴塔哥尼亚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脉 (填方位)侧。(2)下图为三个沙漠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地降水量都 ,能够表示撒哈拉沙漠、卡拉库姆沙漠、巴塔哥尼亚沙漠三地气候的序号依次是 。(3)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在山脉的 (填“迎风坡”或“背风坡”)形成了巴塔哥尼亚沙漠。28.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三明市某中学以“走近气候”为主题开展主题学习活动。下图示意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各地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探究一: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②地降水量比①地 ,原因是 。(2)③地常年平均气温比④地 ,影响因素是 。(3)据图回答,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纬线)附近,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 气候类型区。探究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4)据图回答,冰屋主要分布在 地区,茅草屋主要分布在非洲的 。探究三:人类生活对气候的影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加剧。(5)为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请写出一条在节能减排方面中学生能采取的实际行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4章《天气与气候》测试卷(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表为“某城市5月30日—6月2日天气状况表”。完成下面小题。日期 5月30日 5月31日 6月1日 6月2日天气状况 19-22℃ 19-25℃ 16-28℃ 17-27℃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良 轻度1.6月1日的天气状况是( )A.阴19-25℃ B.阴16-28℃ C.小雨19-22℃ D.多云16-28℃2.这几日,空气质量状况最优的是( )A.5月30日 B.5月31日 C.6月1日 D.6月2日3.空气质量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A.砍伐树木开荒种地 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C.焚烧秸秆用来肥田 D.鼓励开私家车出行【答案】1.D 2.A 3.B【解析】1.由表可知,6月1日的天气状况是多云,最高气温28°C,最低气温16°C,空气质量为良,D正确,ABC错误,故选D。2.由表可知,5月30日空气质量为优,5月31日空气质量为良,6月1日空气质量为良,6月2日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这几日,空气质量状况最优的是5月30日,A正确,BCD错误,故选A。3.空气质量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砍伐树木开荒种地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焚烧秸秆肥田、鼓励驾驶私家车出行将会排放有害气体和颗粒物,造成雾霾,使空气质量下降,ACD错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助于减少排放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可减轻雾霾,提高空气质量,B正确,故选B。冬去春来,广州当地清晨经常雾海茫茫,这是由于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这样的天气当地人称为“回南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符号表示的天气,“回南天”时容易发生的是( )A. B. C. D.5.受“回南天”的影响,当地销售量可能增加的商品是( )A.取暖器 B.加湿器 C.除湿机 D.电风扇【答案】4.B 5.C【解析】4.根据材料可知,“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即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的一种天气现象。A天气符号表示霜冻,C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D天气符号表示的是台风,ACD不符合“回南天”发生的天气条件;B天气符号表示有雾,空气湿度加大,易出现返潮现象,B符合“回南天”发生的天气条件。故选B。5. “回南天”空气湿度大,使用除湿机是正确的做法,C正确;取暖器用来提高温度的,与湿度关系不大,A错误;加湿器不仅不能降低空气湿度,反而增加空气湿度,B错误;“回南天”室内外空气湿度都比较大,电风扇只能起局部短时间增强蒸发的作用,并不能大面积除湿,D错误。故选C。6.2024年2月20日,居住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小明,查询到当日的天气状况是“晴,-12℃/-23℃,空气质量指数19,东南风3级”。这一天他出行应该注意( )A.携带雨伞 B.注意保暖 C.雾霾天气,开车减速 D.沙尘天气,带好口罩【答案】B【解析】由题干可知,这一天为晴天,不下雨,不需要携带雨伞,A错误;这一天气温为-12℃/-23℃,气温低,需要注意防寒保暖,B正确;这一天空气质量指数19,空气质量优,空气质量令人满意,基本无空气污染,不是雾霾和沙尘天气,CD错误。故选B。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中所要测定的常规要素之一。某地理兴趣小组某日开展了气温的测定和记录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气温观测前,老师给学生强调了几点注意事项,以下属于老师强调内容的是( )A.观测仪器需放在百叶箱上方 B.记录2时、8时、14时、20时气温C.观测仪器需要受到太阳照射 D.需测定离地面2米处的气温8.当天的日均温是( )A.13.5℃ B.9.5℃ C.7.5℃ D.9℃【答案】7.B 8.D【解析】7.本题考查气温测定的注意事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气温测定时,需将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观测仪器放入百叶箱内使空气自由流通,防止太阳对仪器的辐射,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AC错误。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各进行一次,B正确。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D错误。故选B。8.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当天的日均温=(3℃ +6℃+15℃+12℃)/4= 9℃,故选D。9.读某地等温线分布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气温比周围低,是低温中心 B.乙地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小C.丙地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 D.气温分布大致西高东低【答案】A【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甲地等温线闭合且等温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此处为低温中心,A正确;乙地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B错误;丙地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C错误;整体来看,气温分布大致西低东高,D错误;故选A。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10.从全球范围看,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A.从北向南递减 B.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C.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D.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11.一般而言,北温带同纬度的1月平均气温( )A.海洋高于陆地 B.陆地高于海洋 C.高原高于平原 D.荒漠高于森林【答案】10.D 11.A【解析】10.由图可知,从全球范围看,一月平均气温分布曲线大致以赤道为中线,向南向北逐渐递减,即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其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结合所学,由于海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海水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幅度较小,因此北温带同纬度一月平均气温海洋高于陆地,A正确,B错误;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同一地区高原温度低于平原,C错误;由于森林对风的阻挡以及对空气的保湿作用使得森林温度高于荒漠,D错误。故选A。到了天寒地冻的冬天,生活在高纬地区的人们需要“避寒”一般认为月均温10℃-22℃最适合避寒,读“北半球1月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北半球1月适宜避寒区主要位于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高山带13.赤道附近不适宜避寒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过高 B.都是海洋、没有陆地C.海拔高、气温过低 D.降水量少、气候干旱【答案】12.B 13.A【解析】12.读图分析可知,世界避寒区在图中看出呈带状分布,主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因此北半球1月适宜避寒区主要位于北温带;结合题意。故选B。13.一般认为月均温10℃ 22℃最适合避寒,赤道地区纬度低,气温过高,不适合避寒;结合题意。故选A。图为世界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甲、乙、丙、丁四地中,年降水量大于2000mm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5.对比甲地和丙地的年降水量,得出的世界降水规律是( )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C.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D.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16.影响甲、丙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答案】14.C 15.A 16.A【解析】14.根据该图图例,颜色越深,表示降水越多。四地中,丙地位于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15.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极地地区,丙地位于赤道地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A正确;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不符合题意,B错误;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不符合题意,C错误;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16.由图可知,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甲地位于极地地区,丙地位于赤道地区,属于纬度位置影响,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澳大利亚的墨累河—达令河流域是混合农业区。读图,导致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河湖位置 B.地形和风向 C.过度用水 D.跨流域调水【答案】B【解析】结合图中大分水岭位置和盛行风向来看,该区域降水受地形和风向的影响,大分水岭的东侧处于迎风坡,降水多,大分水岭的西侧处于背风坡,降水少,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大,B正确;河湖位置、过度用水和跨流域调水均不是导致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七年级的李梅学完气候,知道如何判读各种气候图。阅读下图,完成小题。18.通过读图,李梅知道该地最冷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和月份分别是( )A.6℃;7月 B.6℃;8月 C.28℃;2月 D.28℃;1月19.央视CCTV-1播出的《人与自然》栏目出现右图中的景观,该景观属于( )A.寒带景观 B.热带雨林景观 C.温带草原景观 D.热带沙漠景观【答案】18.B 19.A【解析】18.由图可知,该地最冷月为8月,最低均温约6℃,平均气温的数值和月份分别是6℃、8月,故B正确;故排除ACD,故选B。19.央视CCTV-1播出的《人与自然》栏目常出现右图中的企鹅、冰原景观,该景观属于寒带景观,故A正确;热带雨林景观是高大茂密的森林,温带草原景观主要位于温带大陆内部,热带沙漠景观是干旱的荒漠,故BCD错误。故选A。读某岛地形剖面及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20.下列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岛位于南半球 B.甲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丙地气温高于甲乙两地 D.乙地地处背风坡,降水多2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要品味这一美景应选择的时间、地点是( )A.平原小河边—月黑风高的夜晚 B.平原湖泊边—月朗星稀的夜晚C.山区小溪边—月黑风高的夜晚 D.山区小溪边—月朗星稀的夜晚22.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秦岭南坡的降水量比北坡大,这说明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答案】20.A 21.D 22.C【解析】20.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甲、乙两地都是1月气温最高,7月气温最低,所以该岛位于南半球,A正确;甲地各月气温都在20℃以上,降水干湿季分明,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故B不正确;丙地海拔高于甲乙两地,所以气温最低,故C不正确;乙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故D不正确。故选:A。21.根据古诗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需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到山区小溪边品味,D正确,ABC错误,故选D。22.我国秦岭南坡的降水量比北坡大,主要是因为我国降水主要来自东南的夏季风,秦岭南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而北坡位于背风坡,所以南坡的降水量比北坡大是因为地形的影响,C正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差距较小,人类活动影响小,ABD错误。故选C。某科考队在考察南美洲南部气候和植被情况时,发现甲地有很多树冠奇特的树木,被当地人称作“醉汉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甲地气候类型为(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24.与甲地相比,乙地( )A.降水多,位于低纬度 B.降水多,位于迎风坡C.降水少,位于背风坡 D.降水少,位于高纬度25.造成甲地“醉汉树”树冠奇特的主要原因是( )A.人为 B.气温 C.风向 D.降水量【答案】23.B 24.C 25.C【解析】23.读图可知,甲地地处南美洲南部,位于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可知甲地为夏季(1月)高温干燥,冬季(7月)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至40°的大陆西岸,其中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积最广,B正确,排除ACD,故选B。24.读图可知,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甲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乙位于背风坡降水少;乙地位于中纬度。C正确,ABD错误,故选C。25.从图中可知,这里盛行西北风,由于海域面积广大,缺乏地形阻挡,风力强劲,使树冠朝向东南方,故造成“醉汉树”独特冠型的原因是风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50分)26.读“我国东部地区春季某日部分城市天气预报图”回答以下问题。(1)广州的天气是 , ℃。(2)武汉的天气是 , ℃。(3)东海风力 级,风向是 。(4)北京的灾害性天气是 ,造成华北地区这种灾害性天气现象频发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以下选项中属于人为原因的是( )。A.降水较少,土地干旱沙化 B.人类过度垦荒放牧C.春季干燥多风 D.本地区霜冻时间过长(5)哈尔滨出现的天气是 ,对该城市 方面带来不利影响。【答案】(1) 雷阵雨 18-25℃ (2) 阴 10-20℃ (3) 6 东北(4) 沙尘暴 B (5) 雾 交通【解析】(1)由图可知,广州的天气是雷阵雨,气温为18-25℃,应做好防雷电措施。(2)由图可知,武汉的天气是阴,气温为10-20℃,天气比较舒适。(3)风向标宽的一头表示风向,窄的一头指向风的去向,即大头吹小头,通过风向标可知东海风力6级,风向是东北风。(4)由图可知,北京的灾害性天气是沙尘暴,造成华北地区这种灾害性天气现象频发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中,人类过度垦荒放牧属于人为原因,“降水较少,土地干旱沙化”、“春季干燥多风”和“本地区霜冻时间过长”均属于自然原因,故选B。(5)由图可知,哈尔滨出现的天气是雾,由于该天气会降低能见度,因此会对该城市交通方面带来不利影响。27.读世界部分沙漠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大陆北部,被 (填重要纬线名称)穿过;卡拉库姆沙漠位于 大陆内部;巴塔哥尼亚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脉 (填方位)侧。(2)下图为三个沙漠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地降水量都 ,能够表示撒哈拉沙漠、卡拉库姆沙漠、巴塔哥尼亚沙漠三地气候的序号依次是 。(3)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在山脉的 (填“迎风坡”或“背风坡”)形成了巴塔哥尼亚沙漠。【答案】(1) 北回归线/23.5°N/北纬23.5° 亚欧/欧亚 东(2) 少/较少/很少 ②③① (3)背风坡【解析】(1)由图可知,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被北回归线(23.5°N)所穿过,卡拉库姆沙漠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陆,巴塔哥尼亚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2)由图可知,三个地区的年降水量都很少,气候干旱。巴塔哥尼亚沙漠位于南半球,因此气候资料图为①,撒哈拉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气候资料图为②,卡拉库姆沙漠位于亚欧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温差大,气候资料图为③。故正确的排序为②③①。(3)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在山脉的东侧形成背风坡,降水少,形成了巴塔哥尼亚沙漠。28.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三明市某中学以“走近气候”为主题开展主题学习活动。下图示意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各地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探究一: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②地降水量比①地 ,原因是 。(2)③地常年平均气温比④地 ,影响因素是 。(3)据图回答,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纬线)附近,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 气候类型区。探究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4)据图回答,冰屋主要分布在 地区,茅草屋主要分布在非洲的 。探究三:人类生活对气候的影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加剧。(5)为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请写出一条在节能减排方面中学生能采取的实际行动 。【答案】(1) 少 ②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2) 低 纬度因素 (3) 赤道 温带季风(4) 北极/高纬度 热带草原气候区(5)乘坐公交车、植树种草、少用一次性用品、随手关灯等。【解析】(1)由图可知,②地降水量比①地少,原因是②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2)由图可知,③地常年平均气温比④地低,因为③地纬度高,气温低。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3)由图可知,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类型区。(4)由图可知,冰屋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北极地区终年寒冷;茅草屋主要分布在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是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5)由材料可知,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加剧。为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在节能减排方面中学生能采取的实际行动有:上学、放学尽量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植树种草、少用一次性用品、随手关灯等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2024全新检测】第4章 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A3考试版).doc 【人教版2024全新检测】第4章 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A4版).doc 【人教版2024全新检测】第4章 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解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