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上第三单元习作《观察日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习作是写观察日记。要求围绕观察对象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三年级上学期学过了写日记,三年级下学期学习了“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本次习作是在此要求上的进一步提升。通过本单元精读课文、课后“资料袋”“阅读链接”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连续观察的方法,为习作打下了基础。 教材第一部分,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列举了连续观察的对象。有植物种子的生长过程,树叶颜色在秋天的变化,还有月亮的变化,以及动物的生活习性。旨在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同时,也提示了观察的重点是事物的变化。教材第二部分,对观察日记提出具体要求。一是明确日记的主要内容: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可以写下观察的过程、观察者的想法和心情,鼓励学生附上图画或照片,让日记的内容更加丰富。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习作支架,降低了习作难度。二是提示日记的形成方式:在前期观察记录或观察日记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三是提供评价的标准:观察细致,内容准确。旨在引导学生从内容和表达上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观察日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事物的特征。2.让学生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先说出来,再有条理地写出来,结合想象,使所观察到的事物显得生动、具体。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4.学会写观察日记,并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学会观察,并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事物的特征;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先说出来,再有条理地写出来,结合想象,使所观察到的事物显得生动、具体。教学过程任务一 视频激趣,明确观察对象1.播放蚕的生长的视频,让学生说说蚕变成飞蛾经历了什么。2.引发学生思考:要发现蚕的生长的秘密,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连续观察。生活中有些事物的变化,我们要观察一段时间,才会有发现,哪些事物需要连续观察才能有所收获呢?3.学生交流适合连续观察的对象。比如:(1)我们可以种上种子,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2)到了秋天,有的树叶开始变色了,我们可以记录树叶颜色的变化。(3)月亮有时圆圆的,有时弯弯的,我们可以观察月亮变化的过程。(4)我们可以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小结:植物、动物、天文气象等,需要连续性观察才能有所收获。任务二 学习例文,学写过程日记1.三年级时我们就尝试观察了身边的事物,用文字描绘了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说说自己在观察方面有哪些感受和体会?2.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出示《我爱故乡的杨梅》片段,说一说作者的观察给了你们什么启示。(1)观察时不仅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嘴巴尝,用心想。(2)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3.大千世界,万物皆有变化,为了发现这些变化,人们运用各种感官,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比如趴在地上观察蚂蚁蚂蚁搬家,用放大镜发现草丛里的秘密。各种观察方法和手段的使用,加上长时间的坚持,人们因此发现了许多大自然的秘密。我们也可以试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4.比安基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他从小就对大自然的奥秘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留心观察和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生物,记下一大堆观察日记,《燕子窝》就是其中一篇。自读《燕子窝》,读了日记,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预设:燕子窝形状的变化、燕子筑巢的动作、作者看到燕子窝变化时的心情……观察日记主要是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可以写观察的过程,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还可以附上图画或照片。任务三 比较发现,了解观察记录1.如果在室外观察,不方便写观察日记,或者观察的时间不充裕,没有办法完成观察日记,怎么办?出示《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观察记录。2.比较观察记录,你有什么发现?相同点:都有观察的时间(连续性观察);都记录了事物的变化;不同点:观察对象不同;观察记录既可以图文结合,也可以做成表格;表格式的简洁,图文结合式的生动;表格式观察记录可以随手随时记录,是简单的,片段式的,它可以成为写观察日记的素材。3.继续发现,观察记录中,动物和植物分别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小结:观察日记要写出事物的变化。写出植物的生长过程,就要把它的根、茎、叶等颜色、长度、大小的细微变化写清楚,如果写动物的生活习性,就要捕捉到它们活动的动作、神态等特点。4.说一说观察日记在格式上的要求。(1)复习日记格式,写上时间,还可以写上天气情况等;(2)日记可以单篇也可以多篇。5.布置观察任务,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用日记或者观察记录的形式记下事物的变化(将想要观察的事物写在观察记录单里)。植物可以观察茎、根、叶在颜色、大小、长度等变化;动物可以观察样子、饮食、睡眠、活动等方面的变化(将想要观察的角度写在观察记录单里)。任务四 方法指导,写出事物变化1.明确课时目标:这节课,把自己的观察记录转变成一篇完整的观察日记。2.回顾观察日记的内容。说说本次观察日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观察对象的变化)3.读一读观察日记或观察记录,圈画出描写事物变化的地方。说说这些变化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4.这些有趣的变化,我们怎么才能够在日记中把它写清楚呢?学习例文。(1)《爬山虎的脚》片段: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思考:叶圣陶爷爷也连续观察了爬山虎,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描写爬山虎的?“嫩红的”“嫩绿的” 写出了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触、变、巴、拉”这几个动词写出了爬山虎脚往上爬的过程。“枝状的”“小圆片”“直的”“弯曲了”写出了细丝的变化。(2)《铁皮石斛观察日 记》片段今天,我发 现铁皮石斛 开花了。它的叶子依然 是碧绿色的,相比 之前,是 很深很深 的碧绿,还 长出了一些嫩绿色 的新叶。原先绿色的“小辣椒”现在变成浅黄色 的“小星星”了,而且 这个神奇 的“小星星”嘴里,还吐出 一条暗红 色的“大舌头”呢!“大舌头”的中间 红红的,边上逐变渐 黄,是真 太有意思了 !它的枝像条 肥肥的小 甘蔗,比之前更胖 更长了, 裹在外面的薄纱也 褪去了不 少,显得破破烂烂 的。开花了 的铁皮石斛 还散发出一股清香,淡淡 的,令人舒畅极了 !自由读一读,说说 作者是如何把变化写清楚的?“碧绿色”“深碧绿色”写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小辣椒”“小星星”写了形状的变化。“令人舒畅极了”写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大舌头”“像小甘蔗”用了比喻拟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总结:写好观察日记,就要运用多感官,善用修辞手法,把观察所得写生动;还要把事物变化写清楚;最后,还有加上自己的感受,让表达更真切。任务五 自由习作,评议修改1.课前预览学生习作草稿,选择典型习作,进行全班交流点评,聚焦作者是如何写出事物的变化。2.欣赏两篇优秀学生习作,说说好在哪里,继续关注如何写出事物的变化。3.交流互评,修改完善习作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换习作,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2.根据同学提出的合理意见,再次习作,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根据班级实际条件,展示学生优秀习作。课堂总结爱默生说:“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生活,需要细心观察,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领悟生活。板书设计写观察日记用修辞,变生动加感受,更真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