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初二生物试题温馨提示: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7 页。考试时间60分钟,共10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3.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4.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如图是距今300 万年前的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从化石可以看出,露西的髋骨比较宽阔,上肢骨和下肢骨在形态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下肢骨(如股骨)更粗壮。这些特点表明( )A.古人类很可能能够直立行走B.古人类能够制造工具C.古人类会用火烧烤食物D.古人类的脑容量接近现代人2.下列各项叙述中属于事实的是( )A.人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B.人类起源于非洲C.古人类学家在东非大裂谷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D.人是由神创造的3.“我是人体内一个长得像小蝌蚪的细胞,我和上亿个同伴竞争,穿过重重阻碍,终于在一个狭窄的管道里与我的搭档相遇并结合成一个新细胞。我们开始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最终在一个宽敞的房子里住下来,开始发育 下列关于这段话的分析,正确的是( )A.我指的是精子 B.我的搭档是指受精卵C.“狭窄的管道”指的是人体的阴道 D.“宽敞的房子”指的是母体的膀胱4.下列关于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正确的是( )A.母体→脐带→胎盘→胎儿 B.母体→胎盘→脐带→胎儿C.胎盘→脐带→母体→胎儿 D.脐带→胎盘→母体→胎儿5.赵小磊的妈妈生育二胎宝宝后做了输卵管结扎手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还能排出卵细胞 ②仍有月经 ③不产生雌性激素 ④不排卵 ⑤无月经⑥能产生雌性激素A.①②③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6.右图表示男性生殖系统相关结构,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6尿道,排出精液和尿液B.3是附睾,可以分泌雄性激素C.1和5 可以分泌黏液,与精子共同组成精液D.将2结扎后,第二性征依然可以维持7.青春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发展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身体形态和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性激素等的作用下出现第一性征B.生殖器官已经发育成熟,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C.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D.性意识开始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不健康的心理8.“民以食为天”,如下表列出了四种食物(各100克)中除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食品 糖类 (克) 脂肪 (克) 蛋白质 (克) 维生素 A (毫克) 维生素 C (毫克) 维生素 D (毫克)A 0.4 90 6 4 7 40B 8.8 9.5 65 7 10 14C 48.2 7 38 40 12 0D 18 2 6 3 220 0A.佝偻病患者可以适当补充食物A和钙片B. 夜盲症患者可适当补充食物CC.快速补充能量可食用食物B、D.食物D能有效预防坏血病9.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去探究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多少,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食品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质量(克) 20 20 20 20水(毫升) 30 30 30 30温度上升(℃) 2.2 1.4 3 1.1A.每组食物燃烧前的水温应该保持相同B.每组食物燃烧时间必须相同C.同质量的以上食物,核桃仁中能量最多D.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设置重复组10.下列营养成分中,不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壁吸收进入血液的是( )A.水、维生素、无机盐 B.水、维生素、蛋白质C.维生素、无机盐、脂肪 D.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11.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从吃下水饺到被消化吸收,依次经过的器官是( )A.口腔→喉→食道→胃→小肠→大肠B.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C.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D.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改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下列做法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A.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是否有绿色食品标志B.有虫眼的蔬菜也可能残留大量的农药C.水果部分腐烂后,可以去除腐烂部分再食用D.吃水果前要用清水洗净13.下列人体消化腺、消化液及其功能对应不正确的是( )A.唾液腺——唾液——初步消化淀粉B.肝脏——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C.胃腺——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D.胰腺——胰岛素——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14.家长为了让李强同学在期中考试期间身体健康、精力旺盛,考前准备了4组食品,你认为最佳的一组是( )A.鸡蛋、面包、火腿肠、烧鸡 B.瘦肉、番茄、米饭、牛奶C.馒头、面包、火腿肠、虾 D.土豆、馒头、番茄、玉米15.肺的结构与呼吸功能相适应。下列各项与此无关的叙述是( )A.肺泡壁很薄,是一层上皮细胞 B.肺泡外包着毛细血管网C.毛细血管壁很薄,是一层上皮细胞 D.肺位于胸腔内16.人体的呼吸道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 )①声带 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纤毛 ③鼻黏膜 ④会厌软骨 ⑤鼻毛⑥嗅细胞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①④⑤17.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呼吸道都有骨和软骨作为支架B.痰形成的部位主要是气管C.气管壁上的腺细胞分泌的黏液中含有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D.外界气体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18.爱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采集和测算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教室内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实验。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将载玻片放到教室中取样时,使涂有凡士林的一面朝上B.采集尘埃粒子时,早、中、晚在教室同一位置放一片载玻片C.实验时,采用五点取样法估算出载玻片上黏附的尘埃粒子数D.尘埃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计数为准,边线上的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19.人体时刻不停地进行着呼吸,吸入外界新鲜的空气,排出体内污浊的气体。如下表中关于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吸入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A 主要是氧气,其次是二氧化碳 主要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氧气B 最多的是氮气,其次是氧气 最多的是二氧化碳,不含氧气C 氧气比二氧化碳含量高 二氧化碳比氧气含量高D 氧气比二氧化碳含量高 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于吸入的气体中增加了20.子曰:食不语,寝不言。郑红阳同学由于口中含着一颗元宵与家人谈笑,元宵误入了气管,他的爸爸急忙利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郑红阳成功咳出了元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宵到达气管的路径为:口腔→咽→食道→喉→气管B.肺内气体到达外界的途径为: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外界C.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共用的结构D.“咳”出元宵时膈肌的顶部向上运动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初二生物试题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21.(14分)李明同学对自己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感到很困惑,请你参照下图,利用所学知识为他解疑释惑。(1)图1中的B是由 ▲ 产生的,李明新生命的起点是图1中的[C] ▲ ,A和B结合的场所是图2中的 ▲ (填图2中序号并写出名称)。(2)图1中的C逐渐发育形成的胚泡缓慢移动到图2中的结构[3] ▲ 内,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 ▲ ,逐渐发育成胚胎,怀孕的开始是指 ▲ 上。(3)图3 中的d胎儿发育成熟,从母体产出后,新生儿诞生了。婴儿身上的肚脐,俗称肚脐眼,医学上称之为神阙穴,从本质上来说是胎儿出生后, ▲ 脱落后留下的疤痕。(填图3 中字母并写出名称)22.(14分)每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超重与肥胖是糖尿病高危人群,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途径。图一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二是小肠内壁部分放大图。(1)图一中①分泌的消化液经导管流入 ▲ 肠。(2)豆浆和鸡蛋等食物中富含 ▲ ,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至关重要,这类食物在 ▲ 内被初步化学性消化(填图一中序号和名称),在④最终被彻底分解成 ▲ ,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3)实验课上章小华同学观察猪的小肠,看到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如图二的标号 ▲ 所示;环形皱襞表面还有许多细小的突起是 ▲ (填图二中数字并写出名称);此外,这些细小的突起内部还分布有毛细血管网,小肠的这些特点有利于消化和吸收,这充分体现出 ▲ 的生物学观点。23.(12分)探究实验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重温我们做过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回答有关实验的下列问题。试管编号 1 2 3 4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碎屑适量唾液有无 2mL 唾液 A 2mL 唾液 2mL 唾液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加入碘液 2滴(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 ,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 号试管。(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 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3)实验结果是 ▲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 。(4)实验过程中,为什么用37℃的温水为试管保温 ▲24.(14分)图一是人体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和b表示气体中的物质成分;图二是人体呼吸过程示意图;图三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中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图四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人体内a物质浓度最高处是 ▲ ,过程②表示 ▲ 的气体交换。(2)若膈肌处于图二中B 位置,这时人体处于 ▲ (填“吸气”或“呼气”)状态。(3))图四中曲线BC段与图三中的 ▲ (选“甲”或“乙”)表示相同呼吸状态,与该状态有关的呼吸肌的运动状态是 ▲ 。(4)图四所示的呼吸过程中,呼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图四坐标中的 ▲ 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 ▲ 。25.(6分)测量是我们学习生物学时使用的重要科学方法。在学习胸腔容积的变化时,我们进行了测量胸围差的实验,请你就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的目的要求:一是练习测量胸围差的方法,二是了解自己的胸围差。(2)在测量时,一定要放置好软尺在胸前和背后的位置,胸前软尺的下缘要与乳头上缘平齐,软尺在受测者背侧的位置是 ▲ 的下角。(3)在实验中,我们在同一位置进行了三次测量,取 ▲ 值,即为胸围差。(4)在实验测量的结果中,同学们的胸围差存在差别,你认为与哪些因素有关 ▲ 。1. B2. B3. B4. B5. B6. B7. C8. C9. C10. A11. C12. C13. D14. B15. D16. A17. D18. A19. D20. A21. (1)肺;氧气(2)胸廓;扩大(3)血红蛋白;线粒体22. (1)肝脏(2)蛋白质;③;小肠;氨基酸(3)⑤;小肠绒毛;结构与功能相适应23. (1)2 mL 清水;1(2)1、3(3)1;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4)37℃是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最适温度24. (1)组织细胞;肺泡与血液(2)吸气(3)甲;肋间肌和膈肌收缩(4)相等25. (2)肩胛骨(3)平均(4)性别、年龄、是否经常锻炼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docx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