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第18、19课品读漫画,全面归纳、客观分析全民族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学习目标:回顾所学知识,熟记日军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过程中的主要史实。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正确定位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1.日寇铁蹄躏神州2.誓拼热血固神州3.阴霾扫尽睹光明根据表格梳理(2分钟)、核查(1分钟)并熟记(2分钟)日军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过程中的三个重要事件的基本史实。一、日寇铁蹄躏神州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时间地点结果影响1931.9.18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沈阳东北三省沦陷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937.12.131937.7.7北平卢沟桥北平、天津相继失陷屠杀中国军民300000南京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对应检测一】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材料中“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和“如今……更大的浩劫”产生的起因分别是( )A.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西安事变、南京大屠杀C.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D.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D回扣课本,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大事:1935.8.1“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12.12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1937.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二、誓拼热血固神州时间事件影响1935.12.9一二九运动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政策。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除各种抗日义勇军外,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依靠群众,直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极其艰苦的斗争。……执行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党组织主动地争取团结各种抗日力量,收编和改造各种义勇军。——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1)组织和领导抗日武装,直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2)提出、建立并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3)主动争取团结各种抗日力量。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对应检测二】在这大时代里,我们要把自己所能的贡献给民族,一切贡献给党,不要时常挂怀着自己的幸福,因为我们的幸福是以解放民族,解放人类为目的。——冼星海致家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大时代”指的是什么?作为共产党人,冼星海的幸福观是什么?大时代: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幸福观:解放民族,解放人类。《大家起来保卫中华民族和国土》《这一槌的滋味如何》《侵略时期就得使劲拧》从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民族意识、日本国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四个角度全面思考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原因。要求: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三、阴霾扫尽睹光明游击队正规军预备军游击队正规军预备军【对应检测三】时事热点:2020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根据时事,概括习主席认为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1)民族意识与精神的觉醒。(2)中国共产党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3)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4)得到反法西斯同盟和各国人民的支持。构建知识体系构建要求:(1)凸显重点知识,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自我总结构建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体系:初二历史《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回顾所学知识,熟记日军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过程中的主要史实。2.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正确定位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3.研读材料,全面归纳、客观分析全民族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学习过程】【任务一】结合课本第18课、第19课,根据表格能够梳理并熟记日军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过程中的三个重要事件的基本史实。(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互相提问)1.忆一忆:借用表格快速梳理。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时间地点结果影响【对应检测一】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材料中“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和“如今……更大的浩劫”产生的起因分别是( )A.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西安事变、南京大屠杀C.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 D.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任务二】回顾课本第18课、第19课,结合时空轴梳理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并能够结合材料,正确定位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重要作用。1.请参考时间提示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大事。时间 1935.8.1 1935年底 1935.12.9 1936.12.12 1937.9事件影响通过上述梳理,并结合材料,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对应检测二】材料:在这大时代里,我们要把自己所能的贡献给民族,一切贡献给党,不要时常挂怀着自己的幸福,因为我们的幸福是以解放民族,解放人类为目的。 ——冼星海致家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大时代”指的是什么?作为共产党人,冼星海的幸福观是什么?【任务三】从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民族意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日本国情四个角度全面分析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原因。(要求: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对应检测三】时事热点:2020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根据时事,概括习主席认为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自我总结】——构建知识体系构建要求:(1)填写重点知识,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2)《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课程理念: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如史料论证、论从史出、历史解释、归纳概括)。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教材分析本课整合了八年级上册第18、19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国共陷入内战,在这种两方对战的大环境下,日本军国主义“趁乱起火”,发动局部侵华战争;与此同时,在内战局势下“国民党军队无暇顾及外敌、政府推行攘外安内政策”,也使得日军侵华过程顺利且迅速,最终演变为全面侵华战争。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一步步的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无到有、从初具雏形到最终确立,而这一战线形成的最大特征就是形成以“正面、敌后两战场”相互配合的军事基础,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学习目标】1.回顾所学知识,熟记日军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过程中的主要史实。2.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正确定位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3.研读材料,全面归纳、客观分析全民族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教学重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的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民族抗战取胜的原因。难点:全民族抗战取胜的原因。【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1.目标1设计的评价任务:通过回顾课本第18、19课,利用表格梳理、核查并熟记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用两分钟的时间梳理日军侵华的相关史实,大屏公布答案,一分钟核查,最后拿出两分钟进行巩固记忆。评价实施:学生通过完成学案上的“忆一忆”、创设“历史观察员”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利用背诵的内容将三个事件进行串联展示;完成“对应检测1”进行评测。2.目标2设计的评价任务:回顾课本第18、19课,通过时间轴的方式,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大事,根据学情,给予学生事件发生的时间提示,让学生结合课本,根据提示自主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事件及意义,并把要点简单明确的填在学案上。评价实施:通过完成学案上的时间轴并找学生进行展示,完成学案上“对应检测2” 进行评测。3.目标3设计的评价任务:通过给出四幅抗日时期的漫画,让学生从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民族意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日本国情四个角度进行自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全面分析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原因。分析习近平最新讲话,从讲话中归纳概括抗战胜利的原因。评价实施:观察学生思考中的表现以及在小组合作中的见解展示;完成学案“对应检测3”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一 活动二评价标准 自主梳理、核查并熟记表格,并能进行复述。 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主梳理时间轴,并能进行自主串联。 能够准确归纳概括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发表见解,认真倾听思考。 能够准确归纳概括出时政热点中的有效信息。得星数 ☆☆ ☆ ☆☆☆ ☆☆ ☆☆ ☆☆【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评价要点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课件展示《黄河大合唱》视频、冼星海照片。 2.教师板书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回顾所学知识,熟记日军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过程中的主要史实。 2.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正确定位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 3.研读材料,全面归纳、客观分析全民族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以跑男版的《黄河大合唱》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做好关键词的勾画。学习过程 与方法 【任务一】根据表格梳理、核查并熟记日军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过程中的三个重要事件的基本史实。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时间地点结果影响【活动一】找一名学生以“历史观察员”身份,将三个事件进行串联。 生:通过背诵,将三个事件进行复述并适当串联。 过渡句:日本帝国主义泯灭人性的发动侵华战争,并且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活动二】师:课件展示日军侵华图片,面对这些血淋淋的教训,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师:为了更好的铭记历史,国家特此设立一个纪念日来祭奠牺牲的英灵,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国家公祭日。 过渡语:面对着民族危机,中华儿女意识到只有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才能避免亡国的悲剧。为此,中国人民是怎样将涓滴之力汇成磅礴之力的?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中的任务二。 【任务二】回顾课本第18课、第19课,结合时空轴梳理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时间 1935.8.1 1935年底 1935.12.9 1936.12.12 1937.9 事件 影响 【活动一】学生上台展示时空轴的内容,教师适时点拨串联。 过渡语:共产党面对民族危机,为了民族大义,提出并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除此之外,共产党还为抗战做出哪些努力?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还有哪些? 【活动二】师:展示补充的史料。 生:(1)组织和领导抗日武装,直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 (2)提出、建立并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3)主动争取团结各种抗日力量。 过渡语:通过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梳理以及材料的研读,我们可以得出共产党为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生: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过渡语: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挥下,中华儿女端起了土枪洋枪,挥舞着大刀长矛,与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殊死搏斗,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我们之所以取得抗战胜利,其中的原因有哪些?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中的任务三。 【任务三】从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民族意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日本国情四个角度全面分析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原因。 【活动一】师:课件展示四幅抗日时期的漫画引导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生:(1)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民族意识的觉醒。 (3)日本高昂的军费开支耗尽了日本的国力。 (4)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世界上爱好和平人士的支持。 过渡语:正是有了这些因素的推动,我们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实现了民族解放,下面让我们通过时政热点,从领袖的视角来感知一下抗战胜利的原因。 【活动二】师:展示习近平主席最新讲话材料,引导学生根据时事,概括习主席认为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生:(1)民族意识与精神的觉醒。 (2)中国共产党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 (3)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 (4)得到反法西斯同盟和各国人民的支持。 学生回顾课本第18、19课,以表格为学习工具,提炼关键信息加以复习。 创设情景,让学生带着情景任务完成对三个事件的复述。 通过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使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学生根据老师的时间提示完成时空轴,并进行梳理概括。 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以及对材料的归纳概括,明确共产党为抗战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通过漫画的形式,增强了学生对抗战胜利原因的直接理解 分析习近平主席的最新讲话,从讲话中归纳概括抗战胜利的原因。自我总结 结合本节课复习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本节课知识框架,并找一名学生进行回顾总结。老师适时进行补充点拨。 构建要求: (1)填写重点知识,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 (3)熟练展示。目标对应 检测 1.先独立思考,完成学案上的对应检测题。 2.针对问题班内展示或讲解。 利用检测题目对学习目标的达成进行检测。课堂表现 评价 根据最后得星数量,对本堂课的学生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学案.docx 《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docx 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 课件(19张PPT).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