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鄂版 三年级上册 《家庭用电》单元 9.开关 教学设计单元 《家庭用电》 课题 9.开关 课时 1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及要求 3.2电磁相互作用 3~4年级 ⑧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1.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开关及开关的组成部件。 2.通过学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材料是导体和绝缘体。 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2.了解开关的作用并知道开关是如何控制电路的。 探究实践 通过学习会制作一个简易的开关。 态度责任 愿意倾听同伴对物体特征及现象的描述,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通过实践识别导体和绝缘体。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5~10种材料制成的小物品、铅笔、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电的神奇世界。一、聚焦问题:观察开关(预设5分钟) 1.观察导入。(PPT) 展示图片,介绍开关。 讲述: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开关对电灯或其他电器的电路进行控制。开关为什么能控制电路呢?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开关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 利用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锻炼观察事物和的能力。二、探索:探究开关(预设15分钟) 1.了解开关。[材料准备:开关] 展示:课件展示开关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述图片中的开关,然后说一说开关有什么特点,由几个部件组成的? 总结:开关要有两种材料:不能导电的材料和可以导电的材料。塑料不能导电,而铜片可以导电。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开关为什么要有这两种材料呢? 2.全班交流。 总结:开关的作用是断开电流,起到开或关的作用。当要开时,压下铜片,铜片可以导电,开关起到了连接电流的作用;而要断电时,提起铜片(铜片一端必需要有绝缘材料,手提时才不会被电),这样就可以隔断电流了。 提问:想要一起看看开关连接在电路中时是怎样控制电路的吗? 展示: 左:铜片被提起,电流被断,小灯泡没有亮; 右:压下铜片,电流通过铜片流经整个电路,小灯泡亮了。 总结:开关是由导体和绝缘体组成的。 加深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印象。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敢于提问。 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建立科学前概念。三、了解材料(预设15分钟) 1.了解哪些材料。[材料准备:不同材质小物品] 讲述(板书):人们通常把容易导电的材料叫导体;把不容易导电的材料叫绝缘体。那么生活中常见的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一些又不容易导电呢?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学习了。 讲述:把不同的材料分别连接到电路汇总,观察哪些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哪些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自然就是导体,而不能亮起来的就是绝缘体了。 提问:你能归纳整理出一份导体和绝缘体的材料单吗? 2.制作简易开关。 讲述:刚才学习了开关的作用和导体与绝缘体,同学们可以尝试做一个简易的开关。记住:要想通电,要用导体;要想断电,用绝缘体。 展示: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开关的组成部件以及开关的作用,还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以及它们之间的性质差异。 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激发 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习惯。 注意用电安全。四、练一练 一、填空题 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 ),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 )。 2.使用电器时应该先插( )插头。然后开( )开关。 判断题 1.金属材料一般都是导体。 ( ) 2.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绝缘体。( ) 3.电线外面用塑料包裹,是因为塑料是导体。 ( ) 4.不要用湿布擦试电器、插座和开关。也不能用湿的手触摸它们。 ( ) 5.人体和大地都是会导电的。( ) 参考答案: 导体 绝缘体 电器 电器 1.√ 2.√ 3.× 4.√ 5.√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六、板书设计 9.开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