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溶解与分离》单元 5.盐和糖的溶解 教学设计单元 《溶解与分离》 课题 5.盐和糖的溶解 课时 1核心 概念 2.物质的变化和化学反应学习内容及要求 2.2物质的溶解与溶液 ③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④知道是否搅拌和温度高低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1. 知道在50毫升水里能溶解一开视频量的食盐或白糖。 2.知道用加热、搅拌和压碎的方法能加快方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科学思维 1. .能做“在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白糖”的实验;正确使用量筒。 2.会设计并进行“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三组对比实验。 探究实践 会做在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白糖;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实验。 态度责任 逐步养成用实验事实说话的意识,积极动脑想办法参与设计实验的学习活动。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1.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白糖。 2.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用“压碎、加热、搅拌”等方法加快溶解。教学 准备 教师:食盐、白糖、方糖,烧杯、玻璃棒、小勺、量筒、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盘子。学生:学生活动手册、铅笔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一、聚焦问题: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白糖(预设10分钟) 1.导入 提问: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二年级已经学过的知识——水能溶解食盐和白糖,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或者白糖呢?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聚焦到科学实践活动。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一杯水中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或者白糖? 小组讨论,实验中要用到哪些器材,要注意哪些问题? 观察教师准备的器材,讨论实验方案 先考查学生关于水能溶解食盐和白糖的前概念,为后面提出科学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准备实验器材二、探索: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白糖(预设25分钟) 科学实践活动一: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 1想要知道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我们应该怎么做? 2指导学生使用量筒并进行练习。 3.指导学生取50毫升的水倒进烧杯中。 4.指导学生取小勺食盐,放入水中。 5.等第一勺实验完全溶解之后加第二勺食盐,直到水中的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小结:加入食盐多少勺,减去最后一勺,就是食盐在50毫升水中溶解的量。 科学实践活动二: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白糖 1.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已经知道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了。那么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白糖呢?如何进行实验。 2.指导学生参照实验一的做法。探究白糖在50毫升的水中溶解的量。 3.比较在50毫升水中,食盐和白糖溶解的量是否一样多吗? 科学实践活动三:研究怎样加快溶解 1.讨论:怎样做能加快方糖的溶解? 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经验,通过讨论得出预测:压碎、加热和搅拌可以加快方糖的溶解。 2.学生设计对比实验。 根据讨论得出预测进行设计,画出或写出实验方法。 3.探究怎样让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 引导学生将三种方法一起考虑,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加快方糖在水中的溶解。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发现食盐和白糖在水中的溶解量是不一样的,也是对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上的认识提升。 充分调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说出能加快溶解的方法。三、研讨和交流(预设5分钟) 1.提问: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白糖? 2.提问:如何加快方糖在水里的溶解?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1.食盐在水中溶解后是( )分散的。 A.上多 B.下多 C.中间多 D.均匀 2.加快溶解的方法( )。 A.温度 B.湿度 C.搅拌 D.压碎 二、判断题 1.食盐和糖一样,放入水中就不见了。( ) 2.食盐和糖一样,都是颗粒状的。( ) 3.食盐在水中看不见了,就是消失了。( ) 4.读数时,应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不可用手举起量筒。 ( ) 5.食盐和色素都能溶解在水中。 ( ) 参考答案: 1.A 2.ACD 1.√ 2.√ 3.× 4.√ 5.√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六、板书设计 盐和糖的溶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