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4.1 夯实法治基础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政治认同:感受法治中国取得的进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道德修养:自觉提高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3.法治观念: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
教学重点:法治的重要性及要求。
教学难点:建设法治中国。
核心素养目标
01
03
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
02
法治的要求?
04
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自主学习
选择法治道路




法治
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交通井然有序
一站式行政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
1.法治的含义?
法制
法治
vs
法律、制度的总称
国家依法治理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如下:
何为“法治”?(≠法制:法律制度)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依什么样的法?怎样治?
良法!
善治!
何为“良法”?—让我们来看看食品安全法的部分内容...
第二十八条 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并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有关部门等方面的意见。
第一百三十一条 ……消费者通过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购买食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入网食品经营者或者食品生产者要求赔偿。
第一百四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在广告中对食品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或者发布未取得批准文件、广告内容与批准文件不一致的保健食品广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给予处罚。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食品安全法》第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思考:《食品安全法》通过后,公民的食品安全仍然是一个大问题,这说明了什么?
一、选择法治道路
具体表现: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2. 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2023年8月24日,5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在仰光国际机场由缅甸警方移交给中国警方工作组押解回国。上述嫌疑人在缅甸妙瓦底通过“杀猪盘”诱骗受害者至虚假网络投资平台,在前期小额投入返利后诱导进行大额投资。
2023年8月26日,又有5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在仰光国际机场由缅甸警方移交给中国警方工作组押解回国。至此,4天内24名电诈犯罪嫌疑人被押解回国。此次行动彰显了中方同缅甸等相关方联合打击诈赌犯罪的坚定立场。各方将以更紧密的合作、更主动的攻势、更专业的行动,严厉打击本区域诈赌犯罪。
3.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思考我国为什么要选择法治的道路?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②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角度)
名言解读:“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3.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法国民法典》
《中国宪法》
美国《隐私法案》
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公安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2024年5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4.3万起,抓获一大批违法犯罪嫌疑人。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取得历史性成就,4.9万名中国籍犯罪嫌疑人被移交我方,全国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和损失金额均下降30%,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特别是缅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遭到毁灭性打击,一大批境外诈骗窝点被成功铲除,狠狠打击了境外诈骗集团的嚣张气焰。同时,国家反诈中心累计推送预警劝阻指令4.2亿条,公安机关见面劝阻1477万人次、拨打电话劝阻3.1亿次、发送劝阻短信2.3亿条,会同相关部门拦截诈骗电话37亿次、涉诈短信29.6亿条,封堵涉诈域名网址1161.9万个,紧急拦截涉案资金4529亿元,形成了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整体合力,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③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国家)
阅读材料思考:
说一说法治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制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
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3、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作用) ?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对个人)
②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对国家)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对国家)
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对民族)
★3.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描绘法治蓝图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②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怎样的法治进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一体建设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目标
内涵
要求
整体感知
2.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行动指南、总目标、新十六字方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重要性:
B.行动指南:
C.总目标:
D.16字方针:
A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前提)
(关键)
(防线)
(基础)
科学立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严格执法
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根本保证
核心
治国基本方略
3.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 2024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颁布并生效,从该法的修订过程可见( )
D
A.国务院组织法是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我国所有的法律是由中国共产党制定或认可的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材料表明( )
①立法者的素质高低决定国家的强弱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③执法者依法办事,国家才会强大
④只要法治力量强大,国家就会富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3.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这说明要坚持推进(  )
A.公正司法 B.严格执法 C.依法行政 D.全民守法
4.下列观点与漫画最吻合的是(  )
A.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
D.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A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