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4.1 夯实法治基础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政治认同:感受法治中国取得的进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道德修养:自觉提高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3.法治观念: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4.健全人格: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5.责任意识: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核心素养目标
自学导航
1
法治的要求?
2
为什么要选择走法治道路(重要性)
3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行动指南、总目标、16字方针?
4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选择法治道路




1、什么是法治?
问题思考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什么法?
如何治?
良法
善治
人教版九上道德与法治夯实法治基础精品课件
人教版九上道德与法治夯实法治基础精品课件
交通井然有序
一站式行政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1、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德国民法典
法国民法典
日本民法典
1900年1月1日施行。《德国民法典》概念科学、用语精确、逻辑清晰、体系严密,被西方法学界誉为“异常精确的法律的金线精制品”。
1804年3月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法国民法典》颁布施行。法典确立的原则构成了近代资本主义民事、商事法律的基础。
日本全部民法典于1898年7月16日施行。这部民法典在日本法学史上被称为“新民法典”,虽几经修改但一直实行到现在
②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世界共识
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公安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2024年5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4.3万起,抓获一大批违法犯罪嫌疑人。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取得历史性成就,4.9万名中国籍犯罪嫌疑人被移交我方,全国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和损失金额均下降30%,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特别是缅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遭到毁灭性打击,一大批境外诈骗窝点被成功铲除,狠狠打击了境外诈骗集团的嚣张气焰。同时,国家反诈中心累计推送预警劝阻指令4.2亿条,公安机关见面劝阻1477万人次、拨打电话劝阻3.1亿次、发送劝阻短信2.3亿条,会同相关部门拦截诈骗电话37亿次、涉诈短信29.6亿条,封堵涉诈域名网址1161.9万个,紧急拦截涉案资金4529亿元,形成了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整体合力,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③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国家)
阅读材料思考:
说一说法治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制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
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对个人)P45
②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对国家)P45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对国家)P47
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对民族)P47
★1.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何为“良法”?—让我们来看看食品安全法的部分内容...
第二十八条 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并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有关部门等方面的意见。
第一百三十一条 ……消费者通过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购买食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入网食品经营者或者食品生产者要求赔偿。
第一百四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在广告中对食品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或者发布未取得批准文件、广告内容与批准文件不一致的保健食品广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给予处罚。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的要求
、 法治的要求
法治能够保障我们的权益,但为什么有了法律,家庭教育仍然出现问题?
良法

善治
=
法治
《家庭教育促进法》 第二十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离异的,应当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怠于履行;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阻碍另一方实施家庭教育。
男方胡某与女方陈某协议离婚时约定女儿由女方抚养,后女方再婚,带着女儿搬家,孩子两个星期未能上学。男方知晓后,通过找全托、请保姆的方式来履行对女儿的抚养与照顾义务,女方则只在周末接送,男方让女儿与保姆单独居住。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提示: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赋予公民更多参与的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的实施震慑了犯罪分子,是不是有了法律就能实现法治?
法治的要求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善治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P45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P46
★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3.什么是良法?
4.什么是善治?
描绘法治蓝图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②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怎样的法治进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一体推进
实现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方针、新方针、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基本要求
2.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行动指南、总目标、新十六字方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重要性:
B.行动指南:
C.总目标:
D.16字方针:
A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前提)
(关键)
(防线)
(基础)
科学立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严格执法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②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决定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课堂小结
夯实法治基础
选择法治道路
描绘法治蓝图
法治的意义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进程
绘就中国法治新蓝图
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 )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以德治国
C.全面发展经济 D.全面从严治党
A
达标检测
2.“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这告诉我们(  )
A.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B.善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C.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D.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D
3. 2024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颁布并生效,从该法的修订过程可见( )
D
A.国务院组织法是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我国所有的法律是由中国共产党制定或认可的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