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生物群落的类型——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学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二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长期生活在极端温度环境中的生物,通过气候驯化或进化变异,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变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在冬眠状态下比活动状态下低
B.生活于寒温带的貂熊耳小、尾短、毛长,有利于抗寒
C.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蜡质层,主要是有利于适应低温环境
D.沙漠中的仙人掌气孔在夜晚才开放,主要是有利于适应高温干旱环境
2.下图方框中不同形状代表一定区域中不同物种的分布状况,其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 )
A. B.
C. D.
3.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的群落,物种的丰富度是定值
B.—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
C.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乙池塘
D.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鲤鱼
4.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将陆地群落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关于不同类型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生物群落中三七、人参等阴生植物具有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叶绿体颗粒大等特点
B.荒漠群落中某些爬行动物产生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C.草原上降雨均匀,植物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动物常为穴居或快速奔跑类型
D.热带雨林群落中某些草本植物长有巨大的叶片,充分利用光照资源
5.某自然保护区中,随着植被丰富度的增加,蝴蝶多样性指数上升。下列有关某蝴蝶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蝴蝶的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B.该地区某蝴蝶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无关
C.蝴蝶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重大变化
D.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蝴蝶种群,将来种群数量一定会增多
6.不同类型群落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肉质旱生植物是沙漠中的优势植物
B.荒漠里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
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高大,乔木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发达,以争夺阳光
D.湿地生物群落中的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7.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不知名的小动物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下其特征
B.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8.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以下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爬行动物往往以尿素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B.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叶绿体颗粒小,呈浅绿色
C.全年高温,湿润的热带雨林中乔木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发达
D.分布于我国华北等地的落叶阔叶林树冠发达,林冠往往整齐;芽具有鳞片,树皮厚
9.地球上的生物群落的类型多种多样。下列有关不同类型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农田生物种类单一,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B.陆地生物群落大致可以分为森林、草原、湿地等类型
C.草原群落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等,在草原上,草本植物占优势,乔木非常少见
D.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10.据茂名市林业局2022年的数据显示,茂名市现有维管植物211科938属2195种,其中野生维管植物211科864属2110种,野生种数超过广东省野生维管植物的1/4。上述数据研究的问题是(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结构 C.物种丰富度 D.群落空间结构
11.下列有关群落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整体
B.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C.一定区域内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D.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12.某调查小组在甲、乙两个森林群落中选取了若干样方调查物种丰富度,调查结果如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种丰富度
草本(种) 灌木(种) 乔木(种)
甲森林 55 36 9
乙森林 11 7 2
A.甲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大于乙森林
B.甲森林生态系统对阳光的利用率大于乙森林
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
D.选取样方时应只选择植被分布集中的区域
13.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爬行动物都以尿素的形式排泄含氨废物
B.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叶绿体颗粒小、呈浅绿色
C.全年高温、湿润的热带雨林中,乔木往往有呼吸根,树的分支发达
D.分布于我国华北等地的落叶阔叶林树冠发达,芽具有鳞片,树皮厚
14.如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其中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和全球水域的分别是( )
A.123 B.534 C.342 D.215
15.甲、乙、丙、丁四种群落类型的代表动植物分布情况如表:
群落 甲 乙 丙 丁
代表动物 野牦牛 北极狐 树懒 袋鼠
代表植物 贝加尔针茅 苔藓、地衣 可可树 仙人掌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甲以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占优势,其中鸟类大多为候鸟
B.乙物种组成单一、结构简单,其中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
C.丙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基因库”,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动物
D.丁中植被极度稀疏,其中大多数动物昼伏夜出
二、多选题
16.我国幅员辽阔,各群落在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生物群落——降水较多且分布均匀,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B.草原生物群落——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旱生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
C.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群落结构复杂且稳定
D.湿地生物群落——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兼具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17.下列关于草原生物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草原上的植物叶片呈针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C.伞形树冠状乔木是稀树干草原典型的植物类型
D.鸵鸟、鸸鹋等大型鸟类在进化过程中失去飞翔能力不利于生存
三、读图填空题
18.请据图回答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及其丰富度的调查的问题: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为诱虫器,装置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利用A装置采集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性(至少答出两点)。图中B为吸虫器:主要收集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装置中纱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无论诱虫器还是吸虫器,采集的小动物都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以固定杀死小动物并保存。
19.下图是淮河流域伏牛山区某地“退耕还林”过程中的群落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弃耕地恢复为阔叶林的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丰富度是指______。
(2)在阔叶林阶段,调查杂木林中栎树种群的密度可采用法,调查还知道栎树在该地区乔木中占有优势,这属于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范畴。
(3)阔叶林群落具有明显的__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0.某生物群落中的植物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还生长着少量的灌木,没有乔木生长;动物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生活着两种植食性动物A、B,肉食性动物C,C以A为食,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该生物群落属于类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群落中没有乔木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物群落中,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等,这体现了生物群落具有____结构,该结构受____(至少2点)等因素的影响。
(3)该生物群落中,A与B的种间关系是____,原因是______。
t0~t1的后期,A种群数量增长减慢,最终停止增长,从种内和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
(4)该生物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变温动物冬眠状态的动物体内酶的活性比活动状态下低有利于其减少冬眠期间的物质消耗,A正确;耳小,尾短、毛长利于保温,减少散热,以适应寒冷环境,有利于抗寒,B正确;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蜡质层,主要是有利于适应干旱环境,C错误;沙漠中的仙人掌气孔在夜晚才开放,白天关闭,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同时不影响光合作用中CO2的供应,是其适应高温干旱的环境的一种表现,D正确。故选C。
2.答案:D
解析:AB、物种数目较CD少,错误,AB错误;
CD、物种数目一致,但C相对密度均匀程度较D差,C错误,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解析:物种丰富度是指一定地域面积内物种的数目;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数目。不同的群落,物种的丰富度也是不同,A错误;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B正确;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种群密度高于乙池塘,C错误;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种群密度高于鲤鱼,D错误。
4.答案:C
解析:A、森林生物群落中三七、人参等阴生植物的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但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因此,这类植物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A正确;
B、荒漠生物群落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荒漠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如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B正确;
C、草原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植物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C错误;
D、巨大的叶子能捕捉到更多的光线,热带雨林群落中某些草本植物长有巨大的叶片,充分利用光照资源,D正确。
故选C。
5.答案:D
解析:A、蝴蝶的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A正确;B、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受环境资源影响,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无关,B正确;C、人类活动会影响蝴蝶的数量,所以蝴蝶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重大变化,C正确;D、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蝴蝶种群,将来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多,还要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的影响,D错误。故选:D。
6.答案:C
解析:A、肉质旱生植物如仙人掌,是沙漠中的优势植物,A正确;B、荒漠中,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有利于保存水分,B正确;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高大,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不发达,只在树顶形成树冠,以争夺阳光,C错误;D、湿地具有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作用,湿地生物群落中的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同时还是很多候鸟的栖息地,D正确。故选C。
7.答案:A
解析: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可记为“待鉴定XX”,记录下它们的特征,A正确;B、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B错误;C、金属筛网可阻止泥土滑落,但小动物可向下移动,便于收集,C错误;D、灯罩的功能是为了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D错误。故选A。
8.答案:D
解析:A、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爬行动物往往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以减少水分的散失,A错误;B、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可以充分利用光能,B错误;C、全年高温,湿润的热带雨林中乔木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不发达,C错误;D、分布于我国华北等地的落叶阔叶林夏季枝叶茂密,呈绿色,冬季则树叶枯落;树冠发达,林冠往往整齐;芽具有鳞片,树皮厚,D正确。故选D。
9.答案:B
解析:A、农田生物种类单一,群落结构相对简单,A正确;B、陆地生物群落大致可以分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类型,B错误;C、草原群落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等,在草原上,草本植物占优势,乔木非常少见,C正确;D、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D正确。故选B。
10.答案:C
解析:A、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由此可知上述数据研究的问题不是种群密度,A错误;B、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由此可知上述数据研究的问题不是年龄结构,B错误;C、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由此可知上述数据研究的问题是物种丰富度,C正确;D、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即为群落的空间结构,由此可知上述数据研究的问题不是群落空间结构,D错误。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生物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整体为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生物间相互作用的整体,A错误;
B、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了种群,B错误;
C、一定区域内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生态系统,C错误;
D、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构成了该区域内的生物群落,D正确。
故选D。
12.答案:B
解析:A、由表可知,甲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高于乙生态系统,甲森林的恢复力稳定性低于乙森林,A错误;
B、由表可知,甲生态系统的草本、灌木、乔木种类均多余乙,说明甲的垂直结构比乙复杂,其阳光的利用率大于乙,B正确;
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除了丰富度外,还有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C错误;
D、选取样方时应随机选取,D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荒漠生物群落中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以减少水分的散失,A错误。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可以充分利用光能,B错误。全年高温、湿润的热带雨林中,乔木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不发达,C错误。分布于我国华北等地的落叶阔叶林夏季枝叶茂密,呈绿色,冬季则树叶枯落;树冠发达,林冠往往整齐;芽具有鳞片,树皮厚,以利于度过严冬,D正确。
14.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1生活在温度高、盐分低的水域,2生活在温度低、盐分高的水域,3生活在温度高、盐分高的水域,4生活在温度低、盐分低的水域,5对盐分和温度的适应范围最广。因此,2可以分布在北极海域,1能生活在热带湖泊中,5可分布在全球水域,D符合题意。
15.答案:A
解析:贝加尔针茅是耐寒耐旱的多年生密丛草本植物,常分布于海拔较高处,野牦牛是高寒草原代表动物,甲可能是高寒草原,群落以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占优势,其中鸟类大多为候鸟,A错误;根据代表动植物可知,乙表示冻原,其物种组成单一、结构简单,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B正确;丙表示热带雨林,C正确;丁代表荒漠,植被极度稀疏,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所以其中大多数动物昼伏夜出,D正确。
16.答案:AB
解析:A、荒漠生物群落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A错误;
B、草原生物群落分布在半干旱地区,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各种耐寒的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更能适应环境,在群落中占优势,B错误;
C、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中有繁多的动植物,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C正确;
D、湿地生物群落中的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又有陆生生物,常见的有芦苇、香蒲、黑藻、金鱼藻等植物,以及鱼类,两栖类、鸟类等动物,D正确。
故选AB。
17.答案:ABD
解析: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荒漠分布在干旱地区,A项错误;草原上的植物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以减少水分的散失,B项错误;稀树干草原上长着伞形树冠状乔木,C项正确;鸵鸟、鸸鹋等大型鸟类在进化过程中失去飞翔能力,但善于奔跑,有利于生存,D项错误。
18.答案:(1)取样器取样法
(2)便于空气流通;避光、避高温、趋湿;避免小动物被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70%的酒精
解析:(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2)图A为诱虫器,装置中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保证小动物进行正常的呼吸。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利用A装置采集,土壤小动物会远离光源、热源进入试管中。图B为吸虫器,体型较小的土壤小动物很容易被吸走,装置中纱布的作用是避免该现象发生,将小动物收集在试管中。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以固定杀死小动物并保存。
19.答案:(1)次生演替;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样方;群落
(3)垂直;阳光
解析:(1)图是淮河流域伏牛山区某地“退耕还林”过程中的群落变化,在具有一定植被的基础上进行,属于次生演替。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调查杂木林中栎树种群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栎树在该地区乔木中占有优势,这属于群落研究范畴。
(3)阔叶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0.答案:(1)草原生物群落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还生长着少量的灌木,没有乔木生长;动物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草原生物群落分布在半干旱区,高大的乔木不耐旱,难以在该生物群落中生存
(2)水平;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人与动物的影响
(3)种间竞争;A和B都是植食性动物,具有共同的生活资源与空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竞争加剧,同时存在A与B的种间竞争和C对A的捕食,都会抑制A种群数量的增长
(4)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解析:(1)根据该生物群落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还生长着少量的灌木,没有乔木生长:动物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可以判断该生物群落是草原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分布在半干旱地区,而高大的乔木不耐旱,所以在该生物群落中难以生存。
(2)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导致生物群落中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称之为群落的水平结构。
(3)A和B都是植食性动物,具有共同的生活资源与空间,所以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由于空间资源有限,A和B存在竞争,A和C之间存在捕食,这些种间关系都会抑制A种群数量的增长。另外,A内部存在种内斗争也会抑制A种群数量的增长,所以A种群数量最终停止增长。
(4)生物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