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预防犯罪》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 认同刑法在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任。2. 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坚定依法治国的信念。 健全人格: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我约束能力。2. 帮助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责任意识:1.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应该符合法律规范,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 力量。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2.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3. 刑罚的含义和种类。4.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难点:1. 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特别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之间的关系。2.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电影《少年的你》的相关片段,如陈念因保护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情节。2.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片段,你们有什么感受 陈念的行为为什么会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学生可能的回答:陈念本来有更好的未来,却因为犯罪而失去了很多;她的行为是不对的,犯罪会 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二)讲授新课1.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1)提问:在电影《少年的你》中,朱某等5名未成年女孩因犯寻衅滋事罪分别获刑,这体现了刑法的 什么作用 (学生可能的回答: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如第二百九十三条关于寻衅滋事行为的规定。(3)提问:从这些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刑法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可能的回答: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是犯罪行为,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1)提问:根据电影《少年的你》中魏莱等人的行为,你们认为什么是犯罪 (学生可能的回答: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展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3)提问:为什么说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学生可能的回答:因为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只有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触犯刑 法的严重程度时,才被认为是犯罪。)(4)提问: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这意味着什么 (学生可能的回答:这意味着只有触犯刑法的行为才是犯罪行为,其他违法行为不属于犯罪。)(5)提问: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这是为什么 (学生可能的回答:因为对不同的违法行为,采取的强制方法不同。犯罪行为应当受到刑罚处罚,而一般 违法行为会受到行政制裁等其他处罚。)3. 刑罚的含义和种类(1)提问:陈念因过失致人死亡被判处有期徒刑,这说明了刑罚的什么含义 (学生可能的回答: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 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展示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3)提问: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有哪些 它们的执行机关是什么 (学生可能的回答: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主刑由人民法院执行,附加刑也由人民法院执行。)4. 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1)展示陈某从“品学兼优”逐步走向“违法犯罪”深渊的路线图,如结交不良朋友、无心学习、不 完成作业、偷学校东西、打骂同学、盗窃财物、参加赌博等。(2)提问:分析陈某走上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可能的回答:个人方面,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对自己要求不严、不能自 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能谨慎交友等;家庭方面,家庭的缺失、父母的溺爱、父母疏于管教等;学校方面, 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等;社会方面,社会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如网吧经营者 不依法经营,执法部门对非法经营打击力度不够等。)(3)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关于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4)提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可能的回答:不良行为可能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 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也是违德又违法的行为。)(5)提问:从陈某的案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可能的回答: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 为;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 纪守法,防患于未然。)(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刑法的作用和内容、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刑罚的含义和种类以及如 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强调犯罪是我们成长的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法律意识,远离犯罪,健康成长。(四)随堂练习1. 下列关于刑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刑法和宪法处于同等地位,一样重要B.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C. 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D. 刑法规定了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答案:BCD(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是犯罪以及对犯罪 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虽然刑法和宪法都非常重要,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不能说处于同等地 位。)0. 有期徒刑()A. 是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B. 是主刑的一种C. 是附加刑的一种D. 是对犯罪分子实行的最严厉的制裁方法答案:AB (有期徒刑是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是主刑的一种。附加刑包括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死刑是对犯罪分子实行的最严厉的制裁方法。)0. 判断:违法行为必然受到刑罚处罚。答案:错误(只有犯罪行为才会受到刑罚处罚,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 为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或民事处罚。)0. 判断:任何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答案:错误(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有大有小,只有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一般违法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0. 判断: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答案:错误(死刑属于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附加刑。)0. 判断:罚金、罚款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答案:错误(罚金属于刑罚中的附加刑,罚款属于行政处罚。)0. 判断:不良行为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答案:错误(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不良行为可能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0. 判断:有错不改,就必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答案:错误(有错如果不及时改正,就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但不是必然的,这取决于个人的行 为和选择。)(五)板书设计1.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作用: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内容:明确规定了什么是犯罪行为,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含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 果)3. 刑罚的含义和种类含义:犯罪的法律后果,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 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种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4. 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原因:不良行为可能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启示: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 个自觉守法的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电影《少年的你》的案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刑法、犯罪、刑罚以及预防犯罪的相关知识。通过陈 某的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 识。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此外,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犯罪的基本特征,学生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