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单元综合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是一个中学生在“我和国旗合个影”主题活动中拍的照片,请你估测“合影”中的国旗高度最接近( )A.1.6 米 B.3.2 米 C.4.8 米 D.6.4 米2.小俊在使用水银体温计给同学测量体温,在给甲同学测量前他看了读数为 37℃ ,直接给 甲同学测量结束后是 37℃ ,甩了之后给乙同学测量温度为 37℃ ,然后直接给丙同学测量的 温度为 37.5℃ ,测量的体温准确的是 ( )A.甲 乙 丙 B.甲 丙 C.甲 乙 D.乙丙3.做观察“种子的结构”的实验时,在菜豆种子的子叶上滴上碘液,两组同学分别观察到“变蓝”和“不变蓝”两种不同的现象,他们纠结着该记录哪个观察结果。你支持的做法是( )A.根据参考答案都记录“变蓝”B.根据老师说的结果都记录“不变蓝”C.如实记录各自观察到的现象 D.去网上查,记录权威网站上的观点4.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C.获取相关的事实或证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它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5.用最小刻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结果是 450.6mm,换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这一物体,其结果应是( )A.45.06 厘米 B.450.6 厘米 C.45.1 厘米 D.45 厘米6.要测量出一张普通邮票的质量,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 )A.先测一只信封的质量,再将邮票贴在信封上,测出信封和邮票的总质量,两次相减得邮票质量B.先测出数百张邮票的质量,再除以邮票的张数C.天平是测质量的精密仪器,直接把一张邮票放在托盘内可以测量出D.用刻度尺测出邮票的长宽厚,计算出邮票体积,再查找出有关纸的密度,算出邮票的质量7.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家庭餐桌的高度约为 80cmB.一张普通纸的厚度约为 0.1cmC.一名健康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100kgD.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约为 37℃8.一量筒中原有 50 毫升水,现在往里面放人一干燥的木块,木块同时从量筒中吸收了四分之一木块体积的水,假设木块吸收了水后体积不膨胀,木块静止时有二分之一体积浸入水中,量筒中水位上升到 56 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6 cm3 B.18 cm3 C.12 cm3 D.24 cm39.小明在记录一些长度的测量结果时,忘记了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 cm( )A.物理书的长是 2.25 B.一支圆铅笔的直径是 7.1C.茶杯的高度是 9.5 D.黑板的宽是 1.2810.某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某粗心的护士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就用它直接去测甲、乙两病人的体温,体温计先后的示数是 39 ℃和 39.5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一定是 39 ℃,乙的体温一定是 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 39 ℃,乙的体温可能是 39.5 ℃C.甲的体温可能是 39 ℃,乙的体温一定是 39.5 ℃D.甲的体温可能是 39 ℃,乙的体温可能是 39.5 ℃1 / 1611.以下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B.一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C.用累计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D.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12.一量筒中原有 50 毫升水,现在往现在往里面放入一干燥的木块,木块同时从量筒中吸收了四分之一木块的体积的水,假设木块吸收了水后体积不膨胀,木块静止时有二分之一体积浸入水中,量筒中水位上升到 56 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A.243厘米 B.183厘米 C.123厘米 D3.16 厘米13.很多同学知道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却不知道自己的体积,某同学身高 170cm,体重 60kg,他的体积约为( )A 0.006m3 B 0.06 m3 C 0.6m2 D 6m2. . . .14.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这则故事说明了(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C.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D.测量前应选择合适的工具15.西瓜味甘汁多,清爽解渴,是盛发佳果。在购买西瓜时,我们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就“拍打西瓜”这个环节,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得出结论16.下列对科学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仔细观察,善于提出问题 B.要认真做实验,收集相关资料C.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答案 D.是科学家的事,我们无法研究17.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18.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 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肯定大于 15mLB.肯定小于 15mLC.肯定等于 15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5mL19.小明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在 0℃时水银柱长 5 厘米;在 100℃时水银柱长 25 厘米。用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时,水银柱长为 12 厘米。则这支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注意:其实 12 厘米中包括了 5厘米)( )A.28℃ B.35℃ C.48℃ D.60℃20.小丽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她得到的是-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做了一个记号 A,然后在 1 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做好记号 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是 40cm。然后她用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 A 点 24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A.20℃ B.30℃ C.40℃ D.60℃二、填空题21.有下列现象:A.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B.火山爆发;C.海岛附近看到美丽的“海市蜃楼”;D.含羞草开花;E.伊拉克战争;F.“神舟六号”上天;G.种子发芽;H.大雁南飞;I.昆虫蜕皮,青蛙冬眠。其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有 。22.观察可分为两种: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量观察。那么用放大镜观察指纹属于 用米尺测量课桌高度属于 。2 / 162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 100℃。将 0~100℃之间划分为 100 等分,每一等分就是 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 212℉。将 32~212℉之间划分为 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 l℉。则华氏度F与摄氏度 t之间的关系是F=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 ℉。24.兽医给动物园里的黑猩猩检查身体,用 测量黑猩猩的身高,用体温计测量黑猩猩的体温;温度表示物体的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25.如图中硬币的直径为 cm。选用这一刻度尺对另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 4 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3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cm。26.下面是“观察蚯蚓”的实验,请结合图像回答问题:(1)观察发现,蚯蚓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靠近图中 1 的一端是蚯蚓的 。(2)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感觉很粗糙,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许多刚毛,其作用是 。(3)“观察蚯蚓”的实验结束后,对蚯蚓的最佳处理方法是 。27.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请根据图示填空。(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 cm 。(2)图乙是体温计,此时指示的温度是 ℃。3 3( )图丙中,小石块的体积为 cm 。28.如下图甲所示,体温计示数是 ℃,因体温计液柱太细难以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 方向观察(选填“A”、“B”或“C”)。29.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把这段导线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 18 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线圈的长度,如图所示,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填“大”或“小”)3 / 1630.小红做实验时发现一只温度计不准确。把它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是 4℃,放入沸水(一个标准大气压)时的它的示数为 54℃.仔细观察,他的刻度是均匀的,则这只温度计的示数为 26℃时,实际温度是 ,在 ℃时,这只温度计的温度等于实际温度。三、解答题31.点燃一支蜡烛,将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32.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小江在某次实验中想准确量取 10mL 水,实验室中有以下 3 种规格的量筒,他应选择A.50mL,最小刻度为 5 毫升的量筒B.20mL,最小刻度为 1 毫升的量筒C.5mL,最小刻度为 0.1 毫升的量筒(2)请用文字描述量取 10mL 水的具体操作步骤.33.伽利略曾经设计过一种温度计: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插入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温度的变化。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的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 A 为一小塑料瓶,B 为一透明玻璃管并通过橡皮塞与 A 相连,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管内外有一段高度差为 h 的液柱,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测量次序 1 2 3 4 5 6温度 t(℃) 17 19 21 23 25 27水柱高度 h(厘米) 30.2 25.0 19.8 9.4 4.2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 h,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1)装置中塑料瓶里面的空气相当于常用的水银温度计中的哪个结构? (注:常用的水银温度计由玻璃泡、玻璃柱和水银构成。)(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兴趣小组制作的“测温装置"是利用 原理工作的。(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得:当温度为 23℃时,水柱高度 h 为 厘米。(4)要提高“伽利略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 。(写出一点即可)34.酒精温度计可以测量较高温度的液体,它的结构如图甲,利用它测得某物质温度如图乙。(1)图乙中酒精温度计的读数是 。(2)酒精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3)酒精是无色液体,而温度计中的酒精一般添加了红色的染料,这样做的目的是 。(4)若用图丙中的 a、b、c 三个容器制成温度计,为了使温度计的精确度更高,应选择哪种容器?并说明理由。4 / 16四、实验探究题35.在饭店用餐前,服务员热情地给每位同学倒了一杯温开水给同学们解渴。小科灵机一动,拿出随身带来的温度计,做起了研究:将温度计插入自己的这杯温水中,让杯中的温水自然冷却,并用手表记录了时间,每隔两分钟读一次温度计,并将读数记录如下表。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温度(℃) 60 52 45 39 34 30 27 25 24 24 24(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比较正确反映实验过程 。(3)与普通温度计相比,体温计更精确,是因为36.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 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 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V1-V2。乙同学的做法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 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V2′-V1′。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选择 (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 1 所示,则测得该石块的体积是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填字母,多选)。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 2 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中能实现这一目的的是 (填“a”“b”或“c”)。37.为了探究食品上滋生微生物的某些条件,将新鲜猪肉在水中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冷却,取澄清的猪肉汁进行如下实验:步骤一:将等量的猪肉汁分别加入标有 A、B、C 的三只锥形瓶中。静置 1 小时,然后用脱脂棉花塞住瓶口。步骤二:把 A 锥形瓶放人冰箱的保鲜室内,保鲜室的温度为 6 ℃。步骤三:把 B 锥形瓶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是 25 ℃。步骤四:把 C 锥形瓶加热煮沸后,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是 25℃。步骤五:几天后,用放大镜对三只锥形瓶内的猪肉汁进行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内(观察不到微生5 / 16物,用“-”表示;观察到有微生物,用“+”表示;微生物较多用“++”表示;微生物很多用“+++”表示)。锥形瓶 观察结果A +B +++C -请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步骤三、四,你认为实验中的变量是 (填字母)。A.温度 B.水分 C.是否有活的微生物(2)通过 A、B 两只锥形瓶的实验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根据以上实验,请你写出一条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 。38.下面是小范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腾水温度的实验步骤。(1)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从 26℃上升到 100℃,若测量过程中一不小心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测量值会 (填“偏大”、“偏小”、“不变”)。(2)小范发现,在同一个实验室里测量从同一个热水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时,不同的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都不太一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小范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呢 她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按照如下方法校验普通水银温度计:⒈检擦温度计的玻璃部分是否有破损、刻度是否清晰,否则就得更换;⒉用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冰块,让它自然熔化,形成冰水混合物;⒊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 2℃;⒋取另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⒌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 98℃①若用该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为 50℃的物体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 ②若测量某未知温度的物体时,示数为 26℃,则该物体的实际温度为 ℃ 6 / 16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将国旗的高度与人的身高进行比较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正常人的身高大约在 1.7m 左右,而国旗的高度大约为人的身高的 2 倍,则国旗的高度约为:1.7m×2=3.4m≈3.2m。故选 B。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端细小的弯曲,因此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能通过这个位置流回液泡,那么体温计的液泡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根据题意可知,测量甲的体温时示数保持不变,则甲的体温可能低于或等于 37℃。在测量乙的体温前甩了几下,因此乙的体温正确,为 37℃。测量丙的示数为37.5℃,大于体温计原来的示数 37℃,因此水银柱上升,则丙的体温就是 37.5℃。因此体温准确的是乙和丙。故选 D。3.【答案】C【解析】【分析】对于实验结果的记录应该秉承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实验时应该如实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解答】对于实验结果的记录应该秉承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所以应该如实记录各自观察到的现象;故答案为:C.4.【答案】C【解析】【分析】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解答】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疾病,却不是望闻问切的主要目的,A 不符合题意。B、望闻问切并不局限于在建立假设上,B 不符合题意。C、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这样搜集了相关的病人信息或证据,医生对病人的病情有些了解才能对症下药,是望闻问切的主要目的,C 符合题意。D、病人去看病,医生主要是替病人治病,却不是为了积累临床经验,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5.【答案】C【解析】【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得的数据可分为两部分,准确值部分和估计值部分。数据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是对刻度尺中最小刻度间的数值的估计。【解答】题中 用最小刻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结果是 450.6mm ,45 厘米是准确值部分,06 说明物体长度超过 45 厘米,06 表示 1mm 不到,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中,可估计成 1mm,所以结果应是 45.1 厘米,C 选项正确,A、B、D 正确。故选 C6.【答案】B【解析】【分析】四个选择项看似都能测出邮票的质量,但注意邮票的质量很小,单独一张天平基本显示不出其质量值.【解答】解;用累积法测出数百张邮票的质量,再除以邮票的张数,得到一张邮票的质量.故选 B.7.【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有关长度、质量和温度的知识判断。【解答】A.家庭餐桌的高度约为 80cm,故 A 正确;B.一张普通纸的厚度约为 0.1mm,故 B 错误;C.一名健康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故 C 错误;7 / 16D.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约为 25℃,故 D 错误。故选 A。8.【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物体浸入水中,液体体积会增加,增加体积即为物体体积分析。【解答】设木块的体积为 V,则木块吸收的水分为 1/4V,浸入二分之一后量筒水位上升到 56mL,即水位增加了 6mL,则 V/2-V/4=6mL,V=24mL;故答案为:D。9.【答案】C【解析】【分析】学生用刻度尺的长度为 20cm,人的正常身高在 1.5m~2m 之间,分析各个选项中物体的长度,然后选择合适的单位即可。【解答】A.物理书的长是 2.25dm,故 A 不合题意;B.一支圆铅笔的直径是 7.1μm,故 B 不合题意;C.茶杯的高度是 9.5cm,故 C 符合题意;D.黑板的宽是 1.28m,故 D 不合题意。故选 C。1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计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这导致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能流回液泡。在不甩动的情况下,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不变或上升,即示数不变时,实际体温可能低于或等于体温计的示数;当示数增大时,示数就是实际体温。据此可知,测量甲的示数为 39℃,那么甲的体温可能低于或等于39℃;测量乙的体温时,示数 39.5℃>39℃,则液柱上升,示数是正确的。故选 C。11.【答案】D【解析】【分析】(1)根据“俯大仰小”的规律分析;真实长度(2)根据测量值= 分析;标准刻度(3)注意线圈之间的空隙对测量结果的影响;(4)注意热胀冷缩对物体长度的影响。【解答】A.根据“俯大仰小”的规律可知,在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故 A 正确不合题意;真实长度B.根据测量值= 可知,一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标准刻度实值要大,故 B 正确不合题意;C.用累计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没有紧密,那么测得的长度是金属丝的直径和空隙之和,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故 C 正确不合题意;D.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可知,钢直尺在夏天时的标准刻度间隔大于冬天,因此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小,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12.【答案】A【解析】【分析】设木块的体积为 V,木块从量筒中吸收了四分之一木块体积的水,求出水的体积,已知量筒中被吸入木块后的体积和放入木块后的体积,可以得到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进一步得到木块的总体积。【解答】设木块的体积为 V,木块从量筒中吸收了四分之一木块体积的水,即 V 吸=1V;41因此水的体积变为:50- V;48 / 16木块一半浸入水中,木块此时排开水的体积为:56mL-(50mL 1V 1)= V,4 2解得:所以木块的体积 V=24cm3.故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13.【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