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五上第一单元《光》检测卷(含答案)时间:30分钟 总分:50分题号 —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等级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光污染一般分为 、 和 3类。2.发光的物体叫作 。3.月球自身 (选填“会”或“不会”)发光,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4.几乎每样物体都可以反射光,物体的表面越 ,反射效果越好。5.潜望镜应用了 原理。6.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三棱镜能把阳光分散成红、 、黄、 、蓝、 、紫等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色光带。7.物体发出的 或反射的 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8.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 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9.阳光照射强烈时,某些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等反射的光形成的光污染属于 。10.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 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灯光照到三棱镜上也能分散出不同颜色的光。( )2.只有夜间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 )3.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利用光诱捕器来捕杀蚊虫。( )4.舞厅安装的旋转灯和闪烁的彩色光源等会造成彩光污染。( )5.湖面上能看到岸边柳树的倒影,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6.用潜望镜能在水下观察水上物体,这说明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7.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反射光是沿曲线传播的。( )8.只能在天上看见彩虹,其他的地方看不到。( )9.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不能反射光。( )10.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制作一个潜望镜最少需要( )块镜片。A.1 B.2 C.32.太阳光是一种( )色光。A.单 B.双 C.七3.下列关于小孔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孔越大像越清晰B.和光的行进路线无关C.形成的像是景物的倒像4.下列物体中,能被称为光源的是( )。A.点燃的蜡烛 B.月球 C.平面镜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灯光下可以看到书上的字B.照镜子C.夜晚汽车车灯射出笔直的光6.皮鞋擦过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而且越擦越亮,这是因为( )。A.鞋油的颜色好,所以越擦越亮B.鞋油比皮革亮,所以越擦越亮C.反复擦可以使鞋油充填皮革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强镜面反射效果7.用喷水壶制造彩虹时,要选择( )。A.通风处 B.背对太阳 C.面向太阳8.万花筒应用的原理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小孔成像9.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队尾的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站直了,这是因为( )。A.光沿直线传播B.光的传播速度很快C.光向四面八方传播10.当用激光笔照射空管( )的任意一端时,另一端会有光射出。四、连线题(每线1分,共5分)下列物体中,哪些属于光源 哪些不属于光源 连一连。眼镜镜子 属于光源点亮的手机屏幕玻璃 不属于光源燃烧的火把五、画图题(每题3分,共6分)1.画出下面潜望镜中光的行进路线与方向。2.小明从深井中打水,不小心将水桶掉入井中。他想知道水桶掉在了什么位置,但是井底太暗了,在没有手电筒的情况下,聪明的小明拿来了一面镜子,他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把井底照亮了。请你在图中大致画出小明用镜子照亮井底的光线图。六、实验探究题(共3分)为了探究光的传播路径的特点,小林做了下面的实验。请观察图片,完成后面的题目。1.如图1所示,三张硬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的光照射第1张硬卡纸的小孔,从第3 张硬卡纸小孔所在的方向 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选填“能”或“不能”)2.如图2 所示,将第2 张硬卡纸稍稍向右移动,再用手电筒的光照射第1张硬卡纸的小孔,从第3张硬卡纸小孔所在的方向 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选填“能”或“不能”)3.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答案第一单元检测卷一、1.白亮污染 人工白昼 彩光污染 2.光源 3.不会不是 4.光滑 5.光的反射 6.橙 绿 靛 7.光光 8.光的反射 9.白亮污染 10.分散二、1.√ 2.× 3.√ 4.√ 5.√ 6.× 7.× 8.×9.× 10.√三、1. B 2. C 3. C 4. A 5. C 6. C 7. B 8. A 9. A10. A四、五、1.略六、1.能 2.不能 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