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思维导图(PDF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思维导图(PDF格式)

资源简介

奴 隶社会:在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
西欧封建社会中,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
1 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行会或商会上层分 封建社会 战 国 制定户籍
子 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同时,基督教会在基
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 朝 实 行分类登记制度西 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 奠 基阶段
美 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 的历史 西汉 实行定期人口调查
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 东 汉末年 户 籍散乱
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 历 代户籍制度演变 隋唐 户 籍管理严格
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 宋 朝 户 籍分为主户与客户
度 。
资 本主义社会 发展与完善 元朝 以职业定户籍
二 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基层治理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强
调自治成为各国基层治理的共同特点。 明朝 户 籍册称“黄册”西 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地方治理中,在强调政府、 的历史与特点 清 朝 户籍管理相对松弛
社 区和非政府组织共同作用的同时,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 秦 汉时期实行乡里制
功 能。
基 层组织形态——乡里 唐 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
在古希腊时期,村社实行自治,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出席的村 制度 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
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由教会及封建领主势力控制地方政权到 户 为一里,设甲长、里长。
基 本上实现了市民的自治。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
西 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
层 社会治理 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
在近代,西欧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 家 为里,互相监督。
的特点——自治基层治理的管理。 社会治理
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
二战后,强调自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 基 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基层社会治理 监 督。
上 的基层自治机制;主要依靠居民自我管理。
社 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
明朝推行十家牌法
理 与社会保障 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
济 贫制度。 社会救济: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
方 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
1 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 年,还鼓励民间自置公共粮仓“义仓”。
工 伤和养老等方面。 立
优抚政策: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年高老人手杖——鸠
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 杖;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
障 制度的最终确立。 的专门机构;宋朝以降,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明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
资 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 第二次世界战后,现代 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障 制度
务等方面的内容。 社 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重 点:救灾
20世纪80年代,主要资 现 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 核心:保证粮食供应,或直接实施赈济,或鼓励各地余粮向
力求在恢复和提高社会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的矛盾中寻求新 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保 立与发展 灾区流通,同时还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
的平衡。 障 制度的改革 民 。
苏 联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 侧 重: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
障 制度
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西 周至春秋——世官制
西 周至魏晋时期官员选 春秋战国时期——荐举和功劳制
拔 制度
汉 武帝时期——察举制
魏 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秦 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秦汉至魏晋时期官员考
秦 汉——上计制
核 制度 曹 魏、西晋、北朝:制定了相
应的考核法规
秦汉至魏晋时期官员监 秦 汉——御史大夫
察制度
汉武帝:设刺史
隋唐至两宋时期官员选 隋唐:科举制
拔 制度
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 隋 唐至两宋时期官员考 隋唐——官员的考核归吏部
选 拔与管理 核制度
中 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 宋朝——考核称为“磨勘”
管理
隋唐至两宋时期官员监 隋 唐——御史台
察 制度
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 宋 朝——台谏合一
教 士和封建领主。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
17-18世纪,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资 殿试三级。
“个人徇私制” 本主义制度,但官员的选拔体制仍存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
景 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在许多问题。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 政党分肥制” 参 加考试的主要是国子监和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建立公平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 府、州、县学的学生。 工业革命的影响
高效的官员录用制度 管理 明朝:考满和考察
启蒙思想的影响 明清两朝官员考核制度
清朝——考课制度
英 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明清时期官员监察制度 监察机构主要有都察院和六科
1 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文官制度
改 革法案(即《彭德尔顿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官 员的选拔与管理
法 》),建立了美国文官制度。 绪 二十四年(1898年),清
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
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 其他国家的文官制度
西 方的文官制度
时 济变之才在康有为等人的
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建 议下,废八股,改试策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科 举制度的变革 论 ,以时务策命题。科 举制的变革与废除
政 治中立和工作隐名 西方文官制度的共同特点 科举制的废除 1905年,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
晚 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改革传统选官制度清 末新政对选官制度的
①文官制度的建立规范了 改革 设立学堂选官制度
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的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确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事 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
进步性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官
②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 员 选拔制度 文 官考试思想
①这种制度容易滋生官僚习气 北洋政府时期的官员选
和僵化现象; 西方文官制度的评价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
北 洋政府时期的考试制度
民 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 拔制度。
拔与管理 度 北洋政府时期的甄别制度
②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局限性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官员选拔
③ 文官的层次也越来越多,工作项目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官 制 度的建立
层 层报批,出现争权夺利现象,一定 员选拔制度
程 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南 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 干 部制度
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夏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国家。
商 朝内外服制
贵 族等级分封制政体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商周政体中的原始民主遗存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
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南 京临时政府时期 秦 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三 公九卿制:中央行政体制。
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建立
郡 县制:地方行政体制
北 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的尝试)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训政时期
南 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 两 汉的中央行政体制
宪政时期 成与发展 隋唐的中央行政体制
革 命根据地人民政权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 宋 朝
抗 日根据地人民政权的建立 解 放区的制度探索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 元朝: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
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建立 度的演变 中央行政体系的演变 务的一省制中枢体制。
根 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 废除丞相制
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 明朝:
权 组织形式。 建 立内阁制
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两汉至明清行政体制的 清 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逐渐成
制 度度(基本政治制度) 演 变 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推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两 汉时期的地方行政体制
魏 晋南北朝的地方行政体制
(1)废除井田制;(2)奖励耕织;(3)废
除 世卿世禄制;(4)奖励军功;(5)实行什 隋 朝的地方行政体制
伍 连坐;(6)建立县制等 商鞅变法 政治制度 地 方行政体系的演变 唐朝的地方行政体制
(1)实行俸禄制;(2)推行均田制、三长 宋 朝的地方行政体制
制;(3)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
话、通婚姻等。 北 魏孝文帝改革 中 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 元 朝的地方行政体制
针 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 改革 明清的地方行政体制
面 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
策和措施,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王安石变法 雅 典民主政治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 1)大力整顿吏治;(2)加强官员考核;(3)裁 斯巴达寡头政治
减 开支;(4)清丈土地;(5)改革税制。 张居正改革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共和国时期——贵族共和制
戊戌变法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 马帝国时期——君主制
清 末“新政”
中 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中国历代变法与变革 古 罗马政治制度的本质
中华民国建立后,无论是南京临时政府,还是后
来的国民政府,都陆续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涉 中古欧洲封建国家
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 其 他改革措施 中 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中 古西欧国家制度的重要特征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
中 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治制度的演变 中古西欧典型的政治制度 法 国的等级君主制社 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 英国的议会君主制
改 革开放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英 国君主立宪制
改革开放中的重大改革事项 改革开放 西 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美国联邦制
的 产生与发展
改 革开放的意义 法 国共和制
对 西方政治制度的评价中央设官: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秦朝民族关系
边 疆管理:北逐匈奴,修筑长城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中央设官: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汉朝民族关系 军事打击和行政管辖
边疆管理
屯 垦戍边与经济开发
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
礼部及鸿胪寺。
机构与制度
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
隋朝的民族关系 突厥
民族关系 岭南
隋 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
关 系 流 求
民 族关系:唐朝边疆有突厥、回纥、
吐 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
唐朝的民族关系 归 顺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和 亲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册封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
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 “ 行汉法”
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统治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 “ 因其俗而柔其人”
1 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 立
元 朝民族关系 任 用大量色目人做官 本方针,目的是实行区域自治。
西藏:封八思巴为帝师,领总制
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
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 举 措
院事,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后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对 外交往 来总院改名宣政院
1 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的 过程 东北、云南:设行省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实 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实行团结互助 东南: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屿
和 流求。
1 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 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
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 养 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馆。
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
北 方:防御与交流并存。明朝民族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当 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实行羁縻政策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 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 边 疆管理
” “ 西 藏:敕封西藏宗教领袖“法王”“国师”等称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 三个离不开” 展 号 ,对藏族地区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
1 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 中 共十五大后民族区域 马 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立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之一。 自治制度的发展 陆 路通道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 汉朝对外交往 海路通道共同繁荣发展 的民族工作主题
对日本:汉朝称日本为“倭国”。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
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陆路交流::汉人俘虏将中国技术带到阿
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
拉伯地区,造纸术因此西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 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程》 隋 唐的对外交往 海路交流::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每次都
有留学生、学问僧随船而来。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
件 ,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
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路,开辟了由明州(今浙江宁波)到日本和
中 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宋 朝的对外交往 朝 鲜半岛的航路,以及泉州到南海的航路。
外 交方针 管 理机构:设立理潜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建 交高潮
新 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联姻:清朝通过满蒙联姻,加强与蒙古族的合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军 事行动:平定噶尔丹叛乱,巩固了西北边疆。
万 隆会议 民 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清朝的民族关系 宗教政策:通过扶持黄教,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2 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与一批非洲国家建交的同时,逐步冲 册 封管理: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
破 西方国家的封锁 清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 和“班禅额尔德尼”,设驻藏办事大臣,管理藏区事务。
1 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大利、 交往 “ 改土归流”
奥 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 建交高潮
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 康熙时期,中俄就双方边界订立《尼布楚条约》。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外交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成就 清朝的对外关系 1 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
中国市场。
国 际地位提高: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
切合法权利。
英国: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宣布
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 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
的 主题”
改 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 法 国:路易十四(1638-1715)统治时期,法国王权 重要外交活动:1978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1979 王权的加强就 达到顶峰
年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
关 系正常化。 国 家观念:这一时期,国王往往就是国家
大国关系:中国稳定大国关系框架,与世界上所有大国都建 近 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 国 人广泛使用的语言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
立 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生 民族语言地位上升 英国:英语开始逐渐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周边关系: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3 法国: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
国的边界问题全部解决,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
式 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世纪之交的外交成就 国家意识的加强
当代中国的外交 民族国家的产生
与发展中国家关系: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 民 族国家的产生
地区事务及国际事务: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 奠定基础:荷兰人格老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
外 交活动 与 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
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大国关系:倡导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保持中俄关系高水
平运转;充分挖掘中欧合作潜力推动中欧关系不断发展 确立原则: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
国 际法的形成 结 束了长达30年的欧洲混战,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
周 边关系:以“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周边关系。 家 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
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以“真、实、亲、诚”为原则,形成中国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外交 近 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 国 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 系的基础。
与 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 成 就 家 法的发展 度的建立 外交制度的建立
系 ;秉持正确义利观,与发展中国家合作迈上新台阶。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建 交国:截至2018年8月,中国已与178个国家建立外交关
系。 19 国 际法应用范围的扩大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联合国作用: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倡导 国际社会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
并 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战 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国 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处理: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 十 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
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国际联一战后的发展
全球治理: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 盟
巴黎协定》生效。 一 战后,各国签订了非战公约。
国际金融体系: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 2 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对 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为推动世界发展注入强大 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
动 力。 题中的中国方案 国际法院在荷兰海牙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国 际合作: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 二 战后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
平 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100多个国家和国际 组 织数量激增,也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 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大
中国通过主办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
集 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出席一系列
重大多边外交活动
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 大国担当
念礼 制的产生
德治与法治思想之争的背景
新 思想萌发
郑 国的子产“铸刑书”制定
德 治与法治思想之争的导火索 了 中国最早的成文法
德治与法治思想之争的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儒 家:人性善,实行德治 表现:儒法之争
法 家:人性恶,实行法治
儒 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
众,重视民生与民意。
战 国时期对德治与法治
思想的抉择 法 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
实 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
的愿望。
秦 朝开创: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
汉承秦制:汉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罗 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450 秦汉时期
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律 令并行:秦汉朝廷还会发布法律文告,
秦 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 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东 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民法大 罗 马法
全 与教化》,被后人称为"罗马法",是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魏 晋时期:律令儒家化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渊 源 唐朝的法律:礼法结合的典范
日耳曼法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 唐 朝的法律与教化 提 倡礼治
教 会法:由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 源及发展 唐 朝的教化 注重基层教化
英 美法系(普通法系)的形成
发展 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
大陆法系(民法法系)的形成 元 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
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
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法律近 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 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并开创了律
本 特征 例 合编的体例在 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
清 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常重视体例,制
过 于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与教化 定 了《大清律例》
同 时,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 法 律与教化
儒学的基层渗透
教 士们搜集和抄录经典,保存了一些
宝贵的古典文化,但他们更重要的任 近 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教 化
儒 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
务是宣讲教义。
他 们还开办学校,主要是宗教学校, 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
学习内容以宗教为目的。 “ 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离不开 革开放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基督教,几乎所有的节日也都与基督 中 世纪的基督教 新中国的法治进程
教 有关 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
教 会告诚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
奸淫、杀人、贪恋别人的财物等,要求人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
们 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 宗教伦理与教化 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
反 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自己阅读《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
文 明建设 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在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圣 经》,促进了文化的普及。 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
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 政治氛围
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教
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 “ 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
自己是不是上帝的选民,激发了人们追 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求发财致富的热情。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
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
1 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
教育实施纲要》改革开放以后
2001年,中共中央在总结以往思想道德建
设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
施纲要》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秦朝的田赋: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
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
汉 朝的田赋:秦亡后,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 田赋
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
汉 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
秦朝的人头税: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
人 头税
汉 朝的人头税:分口赋、算赋 秦汉时期的赋役制度
更 卒: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
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
以 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
贝 币
正 卒:正卒是指导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使两年。 徭役
从 贝币到圆形方孔铜钱 铜币
戊卒:戊卒是指到边塞屯戊,役期一般是一年。
圆 形方孔铜钱
隋朝的赋役制度: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
众征收租调役。这一制度为唐朝所继承。 宋朝的纸币——交子 纸币的出现与发展
租庸调制 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 明 朝的纸币:明朝恢复铜币、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唐 朝的赋役制度
两税法 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
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
附加税繁多 中 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
徭 役繁重 宋 朝的赋役制度 白银成为基本支付手段 易 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募役法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宋 元时期的赋役制度 清 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元朝的赋役制度:元朝基本上沿袭唐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元 晚清时期,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朝在粮食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
金花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 银元与法币并行 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金银花”。
1 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
明 初两税: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
麦实物。 在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银圆券 明朝的赋役制度
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
折 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 立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征 收 明 清时期的赋役制度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
人 民币的发行
体 系的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
清朝的赋役制度
货币与赋税制度摊丁入亩 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关 税的起源与发展 中 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形成 其 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
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
协定关税 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列强把持关税大权 金 本位货币制度 1 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由于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 存 款人大量挤兑,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
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 减 ,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世 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发展 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
进 口税暂行条例》。 中 国人民收回关税自主 美 元霸权地位的确立
权 的斗争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 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 关 税 布 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其 两项主要内容之一
直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
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
改 革开放后,为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
策的需要,国务院于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 的起源与演变
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
新中国的关税制度建设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
法》,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
关 税的基本制度
民 国时期的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新中国的个人所得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