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课时主题 (课题) 秦统一中国 1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一 月 日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班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包括了三个子目的内容:秦灭六国、建立中央 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本课与旧教材的内容几乎一致,插图也是沿 袭以往,只是对一些行文叙述进行了调整。这一课的编写是比较完善的, 从秦国到秦朝,从统一到巩固统一,最终呈现疆域范围。以前的教材,将 疆域杂糅在秦统一一段之后,显得逻辑比较混乱。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步入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学习了,也是王朝历史的第二个阶段, 有了前面两个单元的铺垫,学生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 法,学生能够学习。
学习目标 1、知道秦统一的经过,能理解秦国和秦朝的概念区别; 2、识记秦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3、理解中央集权制度,能构建思维导图描绘中央集权制度; 4、运用图片和地图,认识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和认识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
教 学 过 程
集体备课(备好各环节的任务、活动等)
【导入新课】 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特殊的国度, 它起家于替周天子养马,在春秋战国的 大争之世由西陲小国一跃而成大国,奋 六世之余烈,最终一统天下,却又二世 而亡,无不令人叹息。它是谁 (秦国)
(
25.孝公
(1)

26.惠文王
(2)

27.武王
(3)
(5)
(6)
(4)
8.昭襄王

29.孝文王

30.庄襄王
奋六世之余烈的六位秦王

)
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我们看到了一个兴兴向荣的秦国,它又是如何统一的 【讲授新课】 一、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统一) 师:战国乱世,箭雨纷飞,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师:四分五裂的国家,何谈安定 统一,只有统一,才能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师:哪一个国家做到了 (秦国)
师:怎么做到的 (①商鞅变法使秦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②秦王政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师:自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对六国发动猛烈 进攻。
(
知识卡片-远交近攻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驱逐了擅权的魏冉,任用范雎为相,并
积极推行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远交近攻先把斗争重点放在
近旁的韩赵,对较远的齐燕暂置不顾,稳住楚国和魏国。从而
“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
)
师:秦国通过正确的策略,先后攻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勾画],而且仅 仅用时十年,就完成了春秋战国四百年都没干成的事。 [读地图]请根据53页地图,熟悉秦灭六国的顺序。 师:一统之后的秦,也由小小的诸侯国变成了偌大的秦朝。 [探究]时间、人物、都城,你能说出来吗 时间人物都城公元前221年赢政咸阳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教材56页《秦朝形势图》,说一说咸阳的位置。 [探究]根据教材内容,指出秦统一的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②是我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角度一】以书为序 二、理论到实践的蜕变(中央集权制度) 师:在《百家争鸣》中,我们学了韩非,他描绘了中央集权的蓝图,然而他没有 等到梦想实现的一天,幸好赢政将他的蓝图建成了。 师:这一制度的中心是谁 (皇帝) 师:皇帝是什么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 的权威) 师:在秦朝以前,中国是没有皇帝的,最高统治者只有“王”,从嬴政开始才有 了皇帝称号,赢政也就是第一个皇帝,史称“秦始皇”。
(
知识卡片-皇帝
嬴政自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
改变“王”的称号,就“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李斯等人商议后报告
秦王说,
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嬴政反复考
虑,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决定兼
采“皇”、“帝”之号,将
这两个称呼结合起来称为“皇帝”,成为帝制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
[探究]皇帝之下,秦朝还有哪些制度创新
(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三 公”之下,还有掌管一些具体事务的官员,称为“九卿”) 师:这是中央的框架,在地方上,秦朝又进行了哪些修改 (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由 此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 师:郡县的普遍推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探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意义 (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 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师:我们能看到这样一幅图,皇帝控制中央,中央控制地方,皇帝通过这一种制
(
御史大夫
)度,建立起了稳定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霜 郡(守) 县(令) 三、帝国宏伟目标(巩固统一措施) (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
统一文字
(
(小篆)
)
师:七国文字书写各异,对秦统一后的国家治理很不利,为此,秦始皇怎么办 (命令李斯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 [探究]统一文字的好处有哪些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 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统一货币
(







)
[探究]师:战国时期,货币不统一,不利于全国的经济发展,对此,秦始皇采取 了什么措施 (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秦及汉初铜币名。铜铸,圆形方孔,小样钱径一般 为2 . 5- 2 . 77厘米,重12铢(我国古代规定1两为
24铢)2.5-3.35克。大样为3.12-3.72厘米,重量在 7g-14g左右,重量达14g以上者比较稀有。半两钱个别 有外郭,背平素,面文“半两”二字。存世有战国半两、 秦半两、汉半两三种。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规
定以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
师:货币的统一,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 各地经济的交流。圆形方孔也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统一度量衡
师:度指的是长度、量指的容量、衡指的是重量,各诸侯国标准不一样,所以秦 朝用秦制为基础进行了统一。
[思考]秦制度量衡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 (商鞅变法时统一度量衡)
师: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秦统一的步伐并未就此停下,想一 想,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统一
(①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窄,修长贯通全国的道路;②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 漓江;③统一岭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④派大将蒙恬北击匈 奴;⑤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读地图,答问题]
1、在图中找出灵渠的位置;
2、找出岭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的大致范围;
3、指出匈奴的位置,并回答匈奴 生活的区域大致相当于我国今天 哪些地区
4、在图中圈中临洮和辽东的位置, 感受“万里长城”的长。
师:所以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中国整个南方完全纳入了版图,尤其是 对边疆地区的开拓和经营,使其管辖的范围大为拓展。请同学在图中标出秦朝疆域的 “四至”。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思路二】分门别类
师:根据教材内容,你能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军事等领域,对秦朝建立 后的统治措施加以归类吗
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
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开凿灵渠;
军事上:统一岭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课堂小结】
秦朝作为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在很多方面具有开创性的作用,奠定了我国古代 政治制度的基础,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表率,这就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源动 力。 【板书设计】 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统一) 二、秦朝的建立 三、中央集权制度 四、巩固统一的措施
作业设计 材料一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 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时期重要四事对应的措施。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 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 分合靡定,却无根本的变动。 (2)根据材料,指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重要制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