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六课 第三框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P66
2.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有哪两个?P66
3.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主要职能、自治内容及意义(P66-P67)
4.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
5.为什么发展基层民主?
自主学习:
中国共产党组织(纵向)
国务院 全国人大
省政府 省人大
市政府、市人大
县(区)政府、人大
街道办事处(城市)、 乡镇政府(农村)乡镇人大
国家机关以行政机关和权力机关为例


基层党组织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领导
指导
辨一辩:“基层”到底是指哪一层?
居委会(城市)、村委会(农村)
国家机关
基层政权机关
1.这三个机构是层次相同的组织吗?
2.村务监督委员会与另外两个机构是什么关系?
3.三块牌子挂在一起,说明三个机构的组成人员是一样的吧?
4.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是什么关系?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主体
领导
依托
特点
内容
实质
[注意]
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基本权利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2、基层民主的特点:
发生领域的基层性
民主参与的直接性
管理活动的自治性
3、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农村——村民委员会(村委会)
城市——居民委员会(居委会)
4.如何自治
3.产生
1.性质
2.主要职能
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① 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② 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③ 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村委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
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村民委员会
(村委会)
补充:村委会不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知识拓展
1.村民会议
也称村民议事会,是由村民委员会召集,由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组成,也可以由每户派代表参加的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主要职权有:制定规章权;人事任免权;议事决策权;民主监督权等。
是村民实现直接民主的基本形式。
2.村民代表会议
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一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组推选若干人。村民代表的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的任期相同。村民代表可以连选连任。
3.产生
1.性质
2.主要职能
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① 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② 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③ 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④ 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居委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居民委员会
★街道办事处是基层政府在城镇的派出机关,从事相关行政管理工作,街道办事处可以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进行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能干预。
知识拓展:
4.如何自治
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
(居委会)
≠基层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政府的派出机关
(街道办事处)
村委会、村支部、乡镇政府三者的关系
村党支部
领导
村委会
指导
支持
帮助
基层政权组织
村支部是基层党组织
乡/镇、街道一级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
村两委
注意:乡镇政府对村委会进行指导、帮助而非领导,二者也不是上下级关系,同时不能干预其工作。
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关系
(1)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的组织,在政治上对村委会实施领导,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与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村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国家基层政权组织。不是基层国家机关,不是基层政府。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
(3)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村民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村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不受村务委员会的监督。
近年来,很多基层通过“幸福圆桌会、吃茶话事、微信群”等多种形式,与人民群众“心贴心”,推动基层人民当家作主。由此说明我国创新了基层自治组织形式,此说法你赞同吗?
注意: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是村委会/居委会创新、完善基层自治组织形式说法错误;
因为管理模式的任何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村委居委在民主管理中的作用,不会改变组织形式。
补充:
创新了/丰富了基层自治实践形式√
拓宽群众自治的途径和形式 √
 1.某村因地制宜打造“茶话小院”,针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村务公开等群众身边小事,建立机制,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茶话小院”的打造
①创新基层治理形式,增强居民的获得感
②激发多元主体热情,提升基层行政效率
③完善基层治理平台,提升基层管理水平
④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形式,扩大民主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材料不涉及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形式(村/居委会)
B
材料强调的是依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进行基层治理,未涉及行政效率的提升
民主权利是法律赋予的,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
课堂练习
2. 锣鼓文化是某村的传统特色文化,该村党支部发挥这一特色,利用微信群打造“击鼓议事堂”,实现群众事群众说、群众议、群众定。每当村里需要就重大事项作出决策,村党支部(“击鼓队”)就会在微信群发出信息,如同击响“议事鼓”,村民代表便集聚一堂,积极建言献策。“击鼓议事堂”这一形式
①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
②完善了基层自治的议事规则
③丰富了基层自治的组织形式
④提高了基层自治的治理效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击鼓议事堂是一种治理形式,不是议事规则
基层自治组织形式的村/居委会,该做法没有丰富基层自治的组织形式
村民小张:我觉得应该规定村里重要事项要定期张榜公布。
村民小李:我想把“牲畜毁坏他人庄稼被打死不赔偿”写进去。
村民小王:我看把村规民约让村委会主任直接定了就好。
某村要制定村规民约,请村民们畅所欲言。
议一议:你认为哪些意见可以采纳,哪些不应该采纳,为什么?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一)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基层民主实践)
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5个) 途径
民主监督
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民主选举
“直接选举”
(一)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基层民主实践)
补充:自己选举当事人是基层自治的基础
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
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2.民主协商(有事好商量)
原因:
①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
3.民主决策(众人事情众人定)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②要求:
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做出决定。
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注意]公民没有决策权
①原因:
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
4.民主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②要求: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①原因:
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5.民主监督(事务在阳光下运行)
②要求:
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形式 内 容
民主选举 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居委会成员
民主协商 有序参与,合理表达建议,在城市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
民主决策 凡关系到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的事项,集体做出决定
民主管理 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
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民主监督 事项公开,对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
区分基层民主实践的形式与内容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为此,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某县S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选出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带头人;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上述一系列措施,有力促进了 S村乡村振兴。
结合材料思考: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形式有哪些?
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民主决策
(二)为什么发展基层民主?
1.意义/重要性:
①调动了广大居民(村民)参与社区(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P67第一段)
②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P67中间一段)
2.必要性: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P69)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关于“基层治理”问题答案要点总结
(乡村治理 多元共治)
(1)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坚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
①自治:丰富基层实践形式,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协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②德治:制定村规民约,净化村风民俗,传承良好的家风,核心价值观+道德建设。
③法治:乡村治理走上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发挥人民(村民、居民)主体作用,依法有序参与,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素养和能力;
(4)多个组织(村两委、村民会议、乡贤)共同参与。
(5)运用现代技术,推动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精细化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课堂小结
居民自治的组织
3
村民自治的组织
2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1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民主选举
1
2
民主协商
3
民主决策
4
民主管理
5
民主监督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