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探讨法律对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作用,培养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的意识。 法治观念:通过身边的违法行为分析,明确违法无小事,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责任意识:通过违法行为的辨析,明确违法的后果,做到遵章守 法,依法办事。 教学 重点 什么是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的种类。教学 难点 学会辨别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过程导入 “河北廊坊夜宵店殴打事件” 被告人陈继明等人因骚扰被拒暴力殴打四名女性;两名女性轻伤,两名女性轻微伤;据调查被告人陈继明等人从2012年开始就实施非法拘禁、纠集暴力、群殴、隐瞒犯罪、帮助网络信息犯罪等多项违法行为。 思考:这么多涉事人为何会受到处罚?生活中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你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吗?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5.1《法不可违》 授新课 家庭困难的小勤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结果被保安送到派出所。 思考:小勤的事例给我们什么警示? 结合小勤的事例,说说法律有何作用? 学生: 教师:小勤虽然不是主观故意,但客观上其行为已经违法。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法律意识,不能违法,要学法、知法、守法。 笔记: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作用) 判断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提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六条规定,“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判断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提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判断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提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思考:什么是违法行为? 学生: 教师: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的原因是缺乏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不强。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 ①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②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制裁:①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②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③刑事违法行为:刑罚处罚: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 ①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②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关系:①★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P48)(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②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 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 (2)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 (3)刑事违法行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小试牛刀:判断下列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1.张三李四王五陈六在公共场合打架,所幸情节轻微,没有人员受伤(行政违法行为) 2.张三李四王五陈六在公共场合打架,李四腿被打断,王五眼被打瞎﹔王五丧失劳动能力,涉事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刑事违法行为) 3.张三在文物上划了一笔,所幸彩响轻微,还可以复原(行政违法行为) 4.李四故意拿着铁棍去砸文物,砸坏了珍贲的司母戊大方鼎(刑事违法行为) 5.张三拾得别人的钱物不还。(民事违法行为) 展示图片: 思考:行政违法行为有哪些 学生: 教师: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展示图片: 议一议: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学生: 教师:①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针对一般违法行为) 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③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在中印边境冲突事件中,祈发宝等戍边英雄官兵用生命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宁。全国人民纷纷向英雄致敬!仇某明(网名“辣笔小球”)却在网上发布恶意歪曲事实真相、诋毁贬损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言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5月31日,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依法判处仇某明有期徒刑八个月,并责令其公开赔礼道歉。可见,仇某明的行为( ) A.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 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C. 违反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 D. 应当受到行政处罚 2.李某在某知名外卖平台注册店铺后,单独或伙同他人通过平台制造虚假交易2000余次,骗取平台红包补贴共计2万余元。日前,经上海市徐汇区检察院提起公诉,上海市徐汇区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李某的行为属于(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3.据报道,安徽男子徐某醉酒闹事,不但谩骂前来处置的特警队员,被带到派出所后还将民警打伤,最终被依法行政拘留十五日。徐某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4.小成的爸爸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罚款。小成爸爸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 B.行政违法 C.刑事违法 D.犯罪行为 5.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对下列行为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①小薇违反学校规定带手机进入课堂一一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②中学生小斌等人多次抢劫未成年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一一刑事违法行为 ③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他人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一一行政违法行为 ④小超在市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一一民事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