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9月份月考政治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远择题和非选泽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心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远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统编版必修4第一课至第五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张子正蒙中记载:“地有升降,日有修短。地虽凝聚不散之物,然二气升降其间,相从而不已也。”与该观点属于同一哲学基本派别的是①万理皆出于气,恐空独位之理②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③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④天不言,使人发其意:弗为,使人行其中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性情问题一直为我国古代哲学家所普遍关注,同样也是汉代经学与魏晋玄学高度重视的问题。总的说来,汉代经学一般是强调性情由天命而定,性情有善恶之别,强调教化的重要:魏晋玄学则强调性情是自然而有,完满无瑕,不需教化。材料中性情问题之争是①客规与主观唯心主义之间的争论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争论③辩证法与形面上学之间的争论④一元论与二元论之间的争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党的二十大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光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关于这一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②以中国式现代化回应了新时代之问,开创新时代之治③是党和人民在新时代集体智慧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④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高二年级9月份月考·政治·第1页(共6页)】25-L-067B4.某同学在学习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遇到了困雅,难以区分以下哪个观点正确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请你帮忙选出正确的观点A.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B.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C,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D.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5.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就会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网络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内卷”。“内卷”作为网铬流行语的出现表明①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②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③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④正确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草创新”,正是因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分析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新变化、新特点,我们才能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引下深入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椎动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新浪,行稳致远。这给我们的启示有①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规律③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④只要按规律办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标A.①③B.①4④C.②③D.②④7.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就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这表明①世界是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③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④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北部“黄河人海”、西部“鲁风运河”、中部“长城寻迹”、东部“千里滨海”、南部“红色沂蒙”。欣赏齐鲁大地“诗和远方”的亮丽风景,领略“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好人山东”的特殊魅力,山东省聚焦黄河、大运河、齐长城、黄渤海、沂蒙革命老区五大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统筹考虑沿线乡村、产业、景区资源,加快推进全省文化体验廊道旅游公路建设。打造五大主题廊道旅游公路①要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发,做好规划设计②要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③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优越于自在事物的联系④体现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中国没有对西方发达国家沿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串联式”顺序发展的现代化模式亦步亦趋,而是发挥后发优势,走自己的路,以工业化、信息化、城蕉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式”发展实现现代化,这告诉我们①事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选择最佳方案,立足局部发展,实现整体最优目标③立足人的能动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高二年级9月份月考·政治第2页(共6页)】25-L-067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