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1 科学测量考点一 长度的测量1.如图所示,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测正方体的棱长 B.测圆锥的高C.测圆的直径 D.测量铅笔的长度2.小科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科学书的宽度,数据如选项所示,最有可能是错误的数据是( )A.16.87cm B.16.86cm C.16.84cm D.16.95cm3.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A.一样大 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D.无法判定4.在科技运动会“义乌号护卫舰(直航)”比赛中,某同学取得了4.225m的成绩,若测量时估读了一位,则用于其测量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1米 B.1分米 C.1厘米 D.1毫米5.如图是几种测量金属球直径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考点二 体积的测量6.若要测量一个不规则形状的厚壁玻璃瓶的容积,下列哪种方法测得结果最准确( )A.用刻度尺测量瓶的长、宽、高,利用公式,计算瓶的容积B.将瓶灌满水后,再将水倒入烧杯中,估算水的体积即为瓶的容积C.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1,将水倒满瓶,剩余水的体积为V2,V1﹣V2即为瓶的容积D.将瓶口密封后浸没在盛满水的大烧杯中,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即为瓶的容积7.小丽同学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实验后跟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丽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8.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测量塑料盒体积时的实验情景,据图分析可得,塑料盒体积为( )A.1cm3 B.3cm3 C.6cm3 D.9cm39.在用量筒测石块体积的步骤中,正确序号排列为( )①将适量水注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2②计算石块体积为V=V1﹣V2③用细线系住石块放入量筒水中④读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1A.①③④②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10.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考点三 温度的测量11.小余在实验室发现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当冰融化后,水温度升高到x℃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增加10℃,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8℃。用此温度计去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y℃。则x、y的值分别为( )A.20、80 B.20、84 C.40、84 D.40、9412.小科看到餐桌上有三只空杯子,分别是纸杯、玻璃杯和不锈钢杯。下列有关这三只杯子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只杯子温度相同 B.玻璃杯温度最低C.不锈钢杯温度最低 D.纸杯温度最低13.如图是一款“暖心熊自发热鞋垫”,它在冬季能起到足部防寒保暖的作用。请你估测“自发热鞋垫”在使用时温度最接近( )A.10℃ B.20℃ C.45℃ D.80℃14.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30℃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中午12时左右C.百叶箱内温度计读数比箱外阳光直射下的温度计读数大D.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的行为与气温有关15.小科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刻度在0℃时水银柱长5cm;在100℃时,水银柱长25cm。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一杯30℃的水时,水银柱长度为( )A.6cm B.10cm C.11cm D.8cm考点四 体温的读数和使用16.小科用示数在刻度线以下的体温计依次给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体温,记录数据分别为:36.8C、36.8C和37.2℃。过后发现全程忘记甩体温计,于是想甩过后全部重测,老师说,你只需再重测一个同学的体温即可。小科应去测谁的体温呢?( )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甲、乙同学中任何一个17.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B.体温计的测量精确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高C.如图体温计所示温度属于人的正常腋窝温度D.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18.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B.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19.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列的哪种方法( )A.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 B.用自来水冲洗C.在沸水中煮 D.在酒精灯火焰上烧20.东北虎是我国非常珍贵的一种野生保护动物,其野生个体主要生活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我国野生东北虎数量非常稀少,在2017年该园东北虎的数量只有27只,经过这些年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公园内野生东北虎数量已增至50只。请根据信息回答下面小题。日常,保育员要时刻关注东北虎的健康状况,每日需要测量东北虎的体温。关于体温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温计测量前需要甩一甩B.读数时,体温计不得离开东北虎C.体温计的最小刻度为0.1℃D.如图为某次测量时的体温计示数,为38.5℃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大于15mLB.小于15mLC.等于15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mL2.小珂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向上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8mL,则小珂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小于12mLB.等于12mLC.大于12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2mL3.使用容量规格为XmL的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为量取时的实际情景(只画出有关片段),则所量取的液体体积读数应为( )A.(b+0.1)mL B.(b+)mLC.()mL D.(b+0.2)mL4.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下列有关操作中,错误的是( )A.选择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正对着量筒的刻度线B.先向量筒内倾倒水,当水面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水C.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D.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可将量筒举起后读数5.小滨发烧就医后,医生建议使用右图退烧药水,每次10毫升,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在量取10毫升退烧药水时,小滨俯视读数,那么他实际所量取药水可能是( )A.9毫升 B.10毫升 C.15毫升 D.18毫升6.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一管径更细的弯管,可以让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在每次测量前必须将毛细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一位粗心的同学用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量了甲、乙、丙三个同学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7.8℃,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人的体温都是37.8℃B.甲的体温是37.8℃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7.8℃D.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7.8℃7.近期感冒又流行起来,为监测体温,小科买回来一水银体温计,对其进行探究。回答下列小题。用体温计测得某病人的体温为37.3℃后,忘记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又依次测量了其他四位病人甲,乙,丙、丁的体温,测量结果分别为37.3℃,37.3℃.38.4℃,38.4℃,其中一定发烧的病人是( )A.甲 B.乙 C.丙 D.丁8.在测量体温后,小明仔细观察该体温计,他的想法正确的是( )A.该体温计能准确到0.01℃B.该体温计可测量沸水温度C.该体温计可离开人体读数D.体温计示数表明他未发烧9.小金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量结果是35.1℃,所测量温度低于实际温度36.5℃,分析原因最有可能是( )A.体温计与人体接触时间不够长B.取出后没有及时读数C.体温计显示的是口腔内正常的温度D.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10.小金想测量一本课外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数了一下共有100页(50张)。他用刻度尺进行了四次测量,量出这本书的厚度为2.00厘米、2.99厘米、1.98厘米、2.02厘米,则每张纸的厚度约为( )A.0.022厘米 B.0.04厘米 C.0.045厘米 D.0.02厘米11.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B.若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C.若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12.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1厘米、9.22厘米、9.20厘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厘米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C.9.22厘米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D.9.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13.“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视频标题引发了小兰的思考。为测量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分度值是0.5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C.数出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l=L/200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14.若有下列一组测量数据:0.2343米,2.34米,234毫米,234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别是( )A.1分米、1毫米、1厘米、1米B.1毫米、1分米、1厘米、1米C.1毫米、1分米、1分米、1米D.1厘米、1分米、1毫米、1米15.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A.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B.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1cmC.如图中先测出这本书的厚度,除以纸的页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D.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D=16.引体向上是温州中考体育测试项目,据图推测,该单杆高度约为( )A.2.5分米 B.2.5米 C.2.5厘米 D.2.5毫米17.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小明对裁判使用皮卷尺测量自己立定跳远的成绩有异议,认为测量的成绩偏小,下列有关申述理由正确的是( )A.对齐起跳点的是卷尺上2cm刻度处,而裁判直接记录了落脚点对应的卷尺刻度示数B.测量时皮卷尺绷得太紧C.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D.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18.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5℃;在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95℃。下列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时温度计的示数,正确的分别是( )A.41℃、60℃ B.35℃、55℃ C.40℃、59℃ D.35℃、40℃19.小科将一杯温水放在恒温的空调房中自然冷却,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表。如图能正确反映水温变化过程的是(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温度(℃) 42 38 35 33 32 31 30 30 30A. B.C. D.20.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83℃,现测得气温为23℃,那么室内实际温度是( )A.18℃ B.20℃ C.25℃ D.17℃21.如图是某温度计的示数。该温度最有可能是( )A.冰熔化时的温度B.人体的正常体温C.台州夏天的室外温度D.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22.对以下实验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大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D.用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若裁判员将其卷尺拉得太松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23.小科帮老师准备分组实验,在实验室摆放温度计时,发现有﹣支温度计示数为18℃,而其余;温度计均显示20℃。老师告诉他,这支温度计刻度虽然均匀但示数不准确,你研究下,当环境温度为25℃时,它会显示多少摄氏度?小科想了想,然后用一支准确温度计和这支温度计同时测一杯热水的温度,准确温度计显示75℃,不准确温度计显示62℃,小科经过计算,告诉老师正确的答案是( )A.20℃ B.21℃ C.22℃ D.23℃24.利用量筒和水可以测量实心小金属块的体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量筒内的水能浸没小金属块B.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物体浸没在量筒中时,水不能溢出量筒C.用这种方法测小金属块的体积,要读数一次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5.某注射用蒸馏水瓶,按图甲放置测得底面直径为D,液面高度为H1;按图乙放置,测得空间的高度为H2。若瓶子厚度不计,那么该瓶的容积为多大( )A.DH1H2 B.D2(H1+H2)C.πD2(H1+H2)/2 D.πD2(H1+H2)/426.如图是小科用量筒和水测量金属块体积的实验,小科将金属块从量筒上方一定高度匀速放下,直至完全浸入水中并沉至量筒底部的过程中,图中能反映液面高度h和金属块下降时间关系的图像是( )A. B.C. D.27.为响应国家的环保号召,小联在买奶茶时携带如图所示的杯子进行灌装。他需要测量这个不规则杯子的容积,来判断是否能装得下奶茶,下列方法中,他选用哪种方法测得的结果最为准确( )A.将杯子浸没在盛满水的脸盆中,用量筒收集溢出的水,水的体积就是杯子的容积B.用刻度尺测量杯子的长、宽、高,利用公式,计算杯子的容积C.将杯子灌满水后,再将水倒入烧杯中,估算水的体积就是杯子的容积D.原量筒中的水为V1,将水倒满杯子,剩余水为V2,V1﹣V2即为杯子的容积28.小科想测出塑料空盒的体积,他做了下面四个步骤:①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如图①);②将空塑料盒放入量筒中(如图②);③将塑料空盒拿出,将小铁块放入量筒中(如图③);④将小铁块放入塑料空盒内部,将塑料盒放入量筒中(如图④)。则上述四个步骤中可测出塑料空盒体积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9.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0.3米3=0.3×106=3.0×105毫升B.15厘米=15厘米÷100=0.15米C.2.5升=2.5升×1000毫升=2500毫升D.1.6千米=1.6×1000米=1600米30.某同学将示数为37℃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得结果是( )A.体温计的示数是37℃B.体温计的示数是35℃C.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损坏D.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以下,无法读数31.下列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同学使用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体温,显示的示数为38℃,则被测者的体温一定不高于38℃B.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C.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32.与普通温度计相比,体温计的构造和功能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以下有关体温计的构造和功能的描述不对应的是( )选项 构造 功能A. 有一段细而弯曲的管子 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B. 横切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 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C. 玻璃泡容积大 温度变化时,液体体积变化较大,可提高灵敏度D. 玻璃管很细 可以增大体温计的测量范围A.A B.B C.C D.D33.将一支普通温度计和一支示数为37℃的体温计放在窗台同一位置,记录一天中温度计示数T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并绘成图像,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34.关于水银温度计和体温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B.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玻璃管内径都有一弯曲处特别细D.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5.下列器具中,利用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特性的是( )A.电子天平 B.放大镜C.救生衣 D.水银温度计36.下列四种办法,用来防止热胀冷缩引起危害的是( )A.夏天架设电线时,要让电线松弛一些B.火车车轮的轮箍要烧热后再装上去C.需要隔热的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D.塑料盖太紧打不开,用开水烫一下37.有甲、乙两支合格的温度计,它们的玻璃泡容积和最小刻度都相同,但甲温度计的管内径比乙粗,现将它们插入同种液体中,待液面稳定后,则( )A.甲温度计的最小刻度间的间距较乙温度计大,但示数相同B.甲温度计的最小刻度间的间距较乙温度计小,但示数相同C.甲温度计的最小刻度间的间距与乙温度计相同,甲温度计示数较大D.甲温度计的最小刻度间的间距与乙温度计相同,乙温度计示数较大38.某同学对甲、乙两支温度计的部分结构及测量情况作了对比(如表),则当乙的示数为﹣2℃时,甲的示数为( )温度计 刻度线 刻度 温度计示数对比(℃)环境① 环境② 环境③甲 均匀 准确 20 80 ?乙 均匀 不准确 14 78 ﹣2A.4℃ B.5℃ C.7℃ D.15℃39.如图所示,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管上温度刻度值越向上越大B.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热缩冷胀的性质C.为了测量更准确,玻璃管要细一点,球型容器要小一点D.该温度计不太准确的原因之一是液体也会热胀冷缩40.“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上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30~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C.金属镓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D.该温度计虽然很小,但其量程却比体温计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1 科学测量考点一 长度的测量1.如图所示,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测正方体的棱长B.测圆锥的高C.测圆的直径D.测量铅笔的长度【答案】C【解答】解:A、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A错误;B、由图可知,刻度尺测量的时锥体的斜边长,故B错误;C、测量圆直径方法正确,故C正确;D、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对齐,故D错误。故选:C。2.小科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科学书的宽度,数据如选项所示,最有可能是错误的数据是( )A.16.87cm B.16.86cm C.16.84cm D.16.95cm【答案】D【解答】解:由测量数据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ABC选项中的记录数据的准确值都是16.8cm,D选项记录数据的准确值是16.9cm,与其他三个的准确值相差太大,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D。3.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A.一样大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D.无法判定【答案】C【解答】解: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夏天温度升高,由于热膨胀钢尺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比玻璃的实际值偏小;冬天由于钢尺的收缩,尺子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因此对于同一块玻璃的测量,其冬天的读数比夏天大,所以选项A、B、D都不正确。故选:C。4.在科技运动会“义乌号护卫舰(直航)”比赛中,某同学取得了4.225m的成绩,若测量时估读了一位,则用于其测量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1米 B.1分米 C.1厘米 D.1毫米【答案】C【解答】解:4.225m,最后一位是毫米,毫米上的数字5是估读的,倒数第二位是厘米,说明测量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厘米,故C正确。故选:C。5.如图是几种测量金属球直径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A【解答】解:上面三角尺的一个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且右侧三角尺的零刻线要对齐桌面,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考点二 体积的测量6.若要测量一个不规则形状的厚壁玻璃瓶的容积,下列哪种方法测得结果最准确( )A.用刻度尺测量瓶的长、宽、高,利用公式,计算瓶的容积B.将瓶灌满水后,再将水倒入烧杯中,估算水的体积即为瓶的容积C.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1,将水倒满瓶,剩余水的体积为V2,V1﹣V2即为瓶的容积D.将瓶口密封后浸没在盛满水的大烧杯中,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即为瓶的容积【答案】C【解答】解:A、玻璃瓶不规则,用刻度尺测量玻璃瓶的长、宽、高,利用公式,计算玻璃瓶的容积误差较大,故A不符合题意;B、将玻璃瓶灌满水后,再将水倒入烧杯中,玻璃瓶壁挂水,估算出水的体积小于玻璃瓶的容积,故C不符合题意;C、原量筒中的水为V1,将水倒满玻璃瓶,剩余水为V2,V1﹣V2即为玻璃瓶的容积,此方法测得的结果最为准确,故C符合题意;D、将玻璃瓶浸没在盛满水的脸盆中,用量筒收集溢出的水,水的体积减去玻璃瓶材料的体积等于玻璃瓶的容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小丽同学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实验后跟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丽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答案】C【解答】解: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仰视读数是偏小的,所以会导致实际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的体积大于V1,所以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其实是偏大的;故A错误;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所以实际水和石头的总体积V2是偏小的,所以用该数据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也是偏大的,故B错误;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所以读数V2是比真实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读数叶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故C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会导致V2偏大,所以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的数值也会偏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C。8.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测量塑料盒体积时的实验情景,据图分析可得,塑料盒体积为( )A.1cm3 B.3cm3 C.6cm3 D.9cm3【答案】C【解答】解:根据图可知,塑料盒、金属环和液体的总体积为V4=60mL,金属环和液体的总体积为V3=54mL,则塑料盒的体积为:V=V4一V3=60mL一54mL=6mL。故选:C。9.在用量筒测石块体积的步骤中,正确序号排列为( )①将适量水注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2②计算石块体积为V=V1﹣V2③用细线系住石块放入量筒水中④读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1A.①③④②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答案】A【解答】测量石块的体积,应用的是“排水法”。首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数据;然后放入石块,记录数据。两次数据之差为石块的体积。所以顺序:①③④②故答案为:A。10.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答案】A【解答】解:量筒内原有液体的体积是按照正确的读数方法读出的,记为V1;倒出部分液体后,剩余液体体积记为V2,俯视读数会造成剩余液体的体积V2读数结果偏大;倒出液体的体积记为V3,则V3=V1﹣V2=30mL﹣20mL=10mL,因为V2偏大,所以V3偏小,即倒出液体的体积应该大于10mL。故选:A。考点三 温度的测量11.小余在实验室发现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当冰融化后,水温度升高到x℃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增加10℃,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8℃。用此温度计去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y℃。则x、y的值分别为( )A.20、80 B.20、84 C.40、84 D.40、94【答案】B【解答】解:因为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所以100格代表100摄氏度,而现在水温增加10℃,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8℃,所以一个格就表示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是100℃,不准的温度计随着温度的增加升高了100×=80个刻度的高度,由于用不准的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示数是4℃,用此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值在读数时都要用上升的刻度加上4℃,因此用此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的示数为:y=80℃+4℃=84℃。设温度计的示数与实际温度相等时温度为t,则(t﹣4)×℃=t,解得:t=20℃。故选:B。12.小科看到餐桌上有三只空杯子,分别是纸杯、玻璃杯和不锈钢杯。下列有关这三只杯子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只杯子温度相同 B.玻璃杯温度最低C.不锈钢杯温度最低 D.纸杯温度最低【答案】A【解答】解:根据对热传递的认识,不锈钢杯、玻璃杯、纸杯与周围温度发生热传递,与环境温度相同,所以它们三个杯子的温度一样,故A正确;故选:A。13.如图是一款“暖心熊自发热鞋垫”,它在冬季能起到足部防寒保暖的作用。请你估测“自发热鞋垫”在使用时温度最接近( )A.10℃ B.20℃ C.45℃ D.80℃【答案】C【解答】解:自发热鞋垫是时下最为火爆的取暖用品,和暖宝宝原理一样,主要用碳粉,铁粉,水和食盐水再加点添加剂组成一个原电池放电,然后由于没有正负极,电子无法分正负电子导出,直接形成短路,从而产生热量。当自发热鞋垫宝真空袋打开后,就能逐渐开始发热,温度最高强63℃,平均53℃,故C正确。故选:C。14.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30℃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中午12时左右C.百叶箱内温度计读数比箱外阳光直射下的温度计读数大D.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的行为与气温有关【答案】D【解答】解:A.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23℃,故A不符合实际;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百叶箱内温度计读数比箱外阳光直射下的温度计读数小,故C不符合实际;D.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的行为与气温有关,故D符合实际。故选:D。15.小科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刻度在0℃时水银柱长5cm;在100℃时,水银柱长25cm。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一杯30℃的水时,水银柱长度为( )A.6cm B.10cm C.11cm D.8cm【答案】C【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5cm;在100℃时,水银柱长25cm,所以1c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为=5℃,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一杯30℃的水时,水银柱的变化长度为=6cm,故水银柱长度为5cm+6cm=11cm,故C正确。故选:C。考点四 体温的读数和使用16.小科用示数在刻度线以下的体温计依次给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体温,记录数据分别为:36.8C、36.8C和37.2℃。过后发现全程忘记甩体温计,于是想甩过后全部重测,老师说,你只需再重测一个同学的体温即可。小科应去测谁的体温呢?( )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甲、乙同学中任何一个【答案】B【解答】解: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则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能通过这个位置流回液泡,即体温计的示数要么不变,要么升高,而只有升高时读数才是准确的;根据题意可知,在测量甲的体温前,示数在刻度线以下,而测量甲的体温后为36.8℃,即此时示数增大了,那么甲的体温准确;测量乙的体温后,示数保持不变,则乙的体温可能低于36.8℃,也可能等于36.8℃,即乙的不准确;测量丙的体温为37.2℃,示数升高了,那么丙的体温准确。比较可知,只需再次测量乙的体温即可。故选:B。17.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B.体温计的测量精确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高C.如图体温计所示温度属于人的正常腋窝温度D.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答案】B【解答】解:A、体温度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超过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故A错误;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因此体温计的测量精确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高,故B正确;C、图中体温计显示温度为38.3℃,人的正常腋窝温度约36.8℃,故C错误;D、体温计测完温度后应用力甩几下,使玻璃管内水银回到液泡内,实验室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结构不同,如果用力甩,可能会导致液泡破裂,故D错误。故选:B。18.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B.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答案】D【解答】解: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在未甩的情况下测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大于等于37.5℃的体温无影响,若测量低于37.5℃的体温,测量不出来,还是显示37.5℃。第一次测量结果是37.5℃,该病人的温度可能是37.5℃,也可能是低于37.5℃;第二次测量前示数为37.5℃,该同学的体温高于37.5℃,测量后才显示为38.5℃,测量正确;第三次测量结果是38.5℃,该病人的温度可能是38.5℃,也可能是低于38.5℃,所以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故选:D。19.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列的哪种方法( )A.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 B.用自来水冲洗C.在沸水中煮 D.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答案】A【解答】解:A、酒精棉球既不会胀破温度计,又起到消毒的作用。方法正确;B、自来水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方法错误;C、沸水的温度超过42℃,体温计会胀破。方法错误;D、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远超过42℃,体温计会胀破。方法错误。故选:A。20.东北虎是我国非常珍贵的一种野生保护动物,其野生个体主要生活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我国野生东北虎数量非常稀少,在2017年该园东北虎的数量只有27只,经过这些年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公园内野生东北虎数量已增至50只。请根据信息回答下面小题。日常,保育员要时刻关注东北虎的健康状况,每日需要测量东北虎的体温。关于体温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温计测量前需要甩一甩B.读数时,体温计不得离开东北虎C.体温计的最小刻度为0.1℃D.如图为某次测量时的体温计示数,为38.5℃【答案】B【解答】解:A、温度计使用前需要甩一甩,将液体甩回底部,故A正确;B、温度计下方有一个缩口,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B错误;C、由图可知,38~39℃之间有10格,故分度值为0.1℃,即体温计的最小刻度为0.1℃,故C正确;D、由图可知。温度计中的液体指在38后的第5格,故体温计示数为38.5℃,故D正确。故选:B。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大于15mLB.小于15mLC.等于15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mL【答案】A【解答】解: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齐平,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大。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实际小于5mL,那么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就大于15mL。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小珂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向上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8mL,则小珂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小于12mLB.等于12mLC.大于12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2mL【答案】C【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小珂同学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面向量筒刻度,仰视读数为20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2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8mL,实际体积等于8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12mL。故选:C。3.使用容量规格为XmL的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为量取时的实际情景(只画出有关片段),则所量取的液体体积读数应为( )A.(b+0.1)mL B.(b+)mLC.()mL D.(b+0.2)mL【答案】B【解答】解:量筒的最小刻度在下方,每一小格的值为:mL或mL,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所以图中表示的液体体积读数应为:(b+×1)mL。故选:B。4.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下列有关操作中,错误的是( )A.选择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正对着量筒的刻度线B.先向量筒内倾倒水,当水面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水C.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D.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可将量筒举起后读数【答案】D【解答】解:ACD、使用量筒时应尽量选择可以一次性完成量取的量程最小的量筒,量筒读数时将量筒放置在平稳桌面上,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把量筒举起,故D错误,AC正确;B、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时,当液体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以免过量,故B正确。故选:D。5.小滨发烧就医后,医生建议使用右图退烧药水,每次10毫升,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在量取10毫升退烧药水时,小滨俯视读数,那么他实际所量取药水可能是( )A.9毫升 B.10毫升 C.15毫升 D.18毫升【答案】A【解答】解:在量取10毫升退烧药水时,俯视读数,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0mL。故选:A。6.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一管径更细的弯管,可以让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在每次测量前必须将毛细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一位粗心的同学用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量了甲、乙、丙三个同学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7.8℃,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人的体温都是37.8℃B.甲的体温是37.8℃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7.8℃D.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7.8℃【答案】B【解答】解:由题可知,体温计使用之前甩了,故甲的体温是正确的,但是后来乙丙同学没有甩,导致体温测量出现错误,由此可知甲的体温是37.8℃;故选:B。7.近期感冒又流行起来,为监测体温,小科买回来一水银体温计,对其进行探究。回答下列小题。用体温计测得某病人的体温为37.3℃后,忘记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又依次测量了其他四位病人甲,乙,丙、丁的体温,测量结果分别为37.3℃,37.3℃.38.4℃,38.4℃,其中一定发烧的病人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解答】解:用体温计测得某病人的体温为37.3℃后,忘记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又依次测量了其他四位病人甲,乙,丙、丁的体温,即体温计的初始温度是37.3℃,甲、乙的测量结果都是37.3℃,说明甲、乙的体温是低于或等于37.3℃,甲、乙不发烧;测量丙、丁的示数为38.4℃,38.4℃,说明丙的体温一定是38.4℃,丁的体温是低于或等于38.4℃,所以丙一定发烧,丁可能发烧也可能不能发烧。故选:C。8.在测量体温后,小明仔细观察该体温计,他的想法正确的是( )A.该体温计能准确到0.01℃B.该体温计可测量沸水温度C.该体温计可离开人体读数D.体温计示数表明他未发烧【答案】C【解答】解:A、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故A错误;B、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而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所以不能用体温计测水沸腾时的温度,故B错误;C、体温计有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C正确;D、体温计示数为38.1℃,人体正常体温为37℃,体温计示数表明他已经发烧,故D错误。故选:C。9.小金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量结果是35.1℃,所测量温度低于实际温度36.5℃,分析原因最有可能是( )A.体温计与人体接触时间不够长B.取出后没有及时读数C.体温计显示的是口腔内正常的温度D.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答案】A【解答】解:A、在使用温度计时要等温度计液柱不再变化再进行读数,体温计要正确测量体温,其与人体接触时间要5分钟以上,如果接触时间短,会使测量值低于实际温度,故A最有可能;BD、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进行读数,故BD错误;C、正常情况下,人口腔内温度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错误。故选:A。10.小金想测量一本课外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数了一下共有100页(50张)。他用刻度尺进行了四次测量,量出这本书的厚度为2.00厘米、2.99厘米、1.98厘米、2.02厘米,则每张纸的厚度约为( )A.0.022厘米 B.0.04厘米 C.0.045厘米 D.0.02厘米【答案】B【解答】解:由厚度的数值可知,2.99厘米与其他数值相差较大,故是错误的数据;则课外书的厚度为:D==2.00cm;课外书共有100页(50张),则每一张纸的厚度为:d==0.04cm,所以ACD错误,B正确。故选:B。11.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B.若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C.若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答案】C【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且L1>L2,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那么在30℃时,只有甲的材料膨胀程度要大于乙的,甲在30℃时测量乙的长度才会小于其在15℃时测量的乙的长度,故A错误,C正确,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降低温度后甲、乙两种材料的变化情况,所以无法判断B选项是否正确。故选:C。12.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1厘米、9.22厘米、9.20厘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厘米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C.9.22厘米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D.9.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答案】B【解答】解:A、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可得:=9.21cm.故A错误;B、根据测量结果,最后只能有一位是估计值,所以倒数第2位便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即1mm.故B正确;C、结果中9.2cm是准确值,0.02cm是估计值,只要前面的准确值没有读错,后面的估计值是会变化的,9.22cm这个记录结果正确。故C错误;D、9.20cm最末位的“0”是估计值,长度测量时,要求最后有且只有一位估计值,当刻度正好在整数刻度时,我们就应估读为“0”。故D错误。故选:B。13.“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视频标题引发了小兰的思考。为测量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分度值是0.5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C.数出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l=L/200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答案】D【解答】解:AC、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则测200页(100张)的总厚度L,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为,故AC错误;B、实验中误差总会存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B错误;D、零刻线磨损的尺仍然可以使用,只是在测量的时候,从其它的整数刻度测起,故D正确。故选:D。14.若有下列一组测量数据:0.2343米,2.34米,234毫米,234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别是( )A.1分米、1毫米、1厘米、1米B.1毫米、1分米、1厘米、1米C.1毫米、1分米、1分米、1米D.1厘米、1分米、1毫米、1米【答案】B【解答】解:0.2343米,它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毫米;2.34米,它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分米;234毫米,它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厘米;234分米,它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米。故选:B。15.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A.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B.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1cmC.如图中先测出这本书的厚度,除以纸的页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D.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D=【答案】B【解答】解:A.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故A正确;B.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纪念币左端与2.00cm对齐,右端与4.00cm对齐,所以纪念币的直径为L=4.00cm﹣2.00cm=2.00cm,故B错误;C.一张纸的厚度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测量纸的厚度时,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故C正确;D.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故D正确。故选:B。16.引体向上是温州中考体育测试项目,据图推测,该单杆高度约为( )A.2.5分米 B.2.5米 C.2.5厘米 D.2.5毫米【答案】B【解答】解:中学生的身高为160﹣170cm,通过图片分析单杠的高度大于初中生的身高,结合四个选项,可以确定单杠的高度约为2.5m。故选:B。17.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小明对裁判使用皮卷尺测量自己立定跳远的成绩有异议,认为测量的成绩偏小,下列有关申述理由正确的是( )A.对齐起跳点的是卷尺上2cm刻度处,而裁判直接记录了落脚点对应的卷尺刻度示数B.测量时皮卷尺绷得太紧C.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D.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答案】B【解答】解:A、皮卷尺没零刻度,而老师直接记录卷尺所对应的刻度示数,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A错误;B、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B正确;C、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测量规范正确,不会导致测量的成绩偏小,故C错误;D、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测量的长度为曲线,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D错误。故选:B。18.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5℃;在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95℃。下列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时温度计的示数,正确的分别是( )A.41℃、60℃ B.35℃、55℃ C.40℃、59℃ D.35℃、40℃【答案】C【解答】解:(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所以这支温度计上的示数5℃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0℃,示数95℃对应的实际温度是100℃;由于5℃到95℃之间有90个格,故温度计上的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当温度为41℃时,实际温度为t1=(41﹣5)×℃=40℃;当实际温度为60℃时,对应的温度为t2=+5℃=59℃。通过以上分析可知,C选项正确。故选:C。19.小科将一杯温水放在恒温的空调房中自然冷却,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表。如图能正确反映水温变化过程的是(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温度(℃) 42 38 35 33 32 31 30 30 30A.B.C.D.【答案】D【解答】解:热水放在室内后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当与室温温度相同时,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由表中数据可知,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应是先降低,后不变,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20.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83℃,现测得气温为23℃,那么室内实际温度是( )A.18℃ B.20℃ C.25℃ D.17℃【答案】C【解答】解:此温度计上每格刻度表示的实际温度为=1.25℃,温度计上示数从3℃变化到23℃,变化了23﹣3=20格,所以实际温度为1.25℃×20=25℃。故选:C。21.如图是某温度计的示数。该温度最有可能是( )A.冰熔化时的温度B.人体的正常体温C.台州夏天的室外温度D.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答案】A【解答】解:根据图中的温度计,0﹣10℃分为5个小格,说明分度值为2℃,对应示数即为0℃,是冰的熔化时的温度,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8℃,台州夏天的室外温度大约是30℃,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是23℃,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对以下实验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大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D.用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若裁判员将其卷尺拉得太松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答案】C【解答】解:A、若在绕金属丝时,没有密绕而是留有间隙,会使测量的线圈长度偏大,导致测得的直径偏大,故A正确;B、刻度间隔小了,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测量结果将会偏大,故B正确;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否则温度计示数会降低,测量结果偏小,故C错误;D、用皮卷尺测量跳远距离时,将尺拉得太松,尺子未正常伸长,导致距离读数偏大,故D正确。故选:C。23.小科帮老师准备分组实验,在实验室摆放温度计时,发现有﹣支温度计示数为18℃,而其余;温度计均显示20℃。老师告诉他,这支温度计刻度虽然均匀但示数不准确,你研究下,当环境温度为25℃时,它会显示多少摄氏度?小科想了想,然后用一支准确温度计和这支温度计同时测一杯热水的温度,准确温度计显示75℃,不准确温度计显示62℃,小科经过计算,告诉老师正确的答案是( )A.20℃ B.21℃ C.22℃ D.23℃【答案】C【解答】解:当实际温度为25℃时,根据得到:;解得:t'=22℃。故选C。24.利用量筒和水可以测量实心小金属块的体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量筒内的水能浸没小金属块B.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物体浸没在量筒中时,水不能溢出量筒C.用这种方法测小金属块的体积,要读数一次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答案】A【解答】解:A、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量筒内的水能浸没小金属块,故A正确;B、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物体浸没在量筒中时,水面不能超过最大的刻度线,即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故B错误;C、小金属块的体积等于放入金属块后水和小金属块体积之和与适量水的体积的差,因此用这种方法测小金属块的体积,要读数两次,故C错误;D.综上所述,故D错误。故选:A。25.某注射用蒸馏水瓶,按图甲放置测得底面直径为D,液面高度为H1;按图乙放置,测得空间的高度为H2。若瓶子厚度不计,那么该瓶的容积为多大( )A.DH1H2 B.D2(H1+H2)C.πD2(H1+H2)/2 D.πD2(H1+H2)/4【答案】D【解答】解:图甲放置测得底面直径为D,底面积:S=π()2;水的体积为:V水=SH2=π()2×H1,根据图乙可知,瓶中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V′=SH2=π()2×H2,水瓶的容积:V总=V水+V′=π()2×H1+π()2×H2=πD2(H1+H2)。故选:D。26.如图是小科用量筒和水测量金属块体积的实验,小科将金属块从量筒上方一定高度匀速放下,直至完全浸入水中并沉至量筒底部的过程中,图中能反映液面高度h和金属块下降时间关系的图像是( )A. B.C. D.【答案】D【解答】解:根据题意,小科将金属块从量筒上方一定高度匀速放下,直至完全浸没可分为三个阶段段;第一阶段:铁块在水面上方,此过程中金属块没有浸入水中,水面的高度不会改变,故C错误;第二阶段:金属块从开始进入水中到全部浸没,此过程中,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越来越大,可知液水面高度匀速升高,故AB错误;第三阶段: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深度增加,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水面高度不变,故D正确。故选:D。27.为响应国家的环保号召,小联在买奶茶时携带如图所示的杯子进行灌装。他需要测量这个不规则杯子的容积,来判断是否能装得下奶茶,下列方法中,他选用哪种方法测得的结果最为准确( )A.将杯子浸没在盛满水的脸盆中,用量筒收集溢出的水,水的体积就是杯子的容积B.用刻度尺测量杯子的长、宽、高,利用公式,计算杯子的容积C.将杯子灌满水后,再将水倒入烧杯中,估算水的体积就是杯子的容积D.原量筒中的水为V1,将水倒满杯子,剩余水为V2,V1﹣V2即为杯子的容积【答案】D【解答】解:A、将杯子浸没在盛满水的脸盆中,用量筒收集溢出的水,水的体积等于杯子材料的体积,不等于杯子的容积,故A不符合题意;B、杯子不规则,用刻度尺测量杯子的长、宽、高,利用公式,计算杯子的容积误差较大,故B不符合题意;C、将杯子灌满水后,再将水倒入烧杯中,杯壁挂水,估算出水的体积小于杯子的容积,故C不符合题意;D、原量筒中的水为V1,将水倒满杯子,剩余水为V2,V1﹣V2即为杯子的容积,此方法测得的结果最为准确,故D符合题意。故选:D。28.小科想测出塑料空盒的体积,他做了下面四个步骤:①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如图①);②将空塑料盒放入量筒中(如图②);③将塑料空盒拿出,将小铁块放入量筒中(如图③);④将小铁块放入塑料空盒内部,将塑料盒放入量筒中(如图④)。则上述四个步骤中可测出塑料空盒体积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D【解答】解:由于塑料空盒在水中时漂浮的,所以在测量体积时应使用一个小铁块,使小铁块和塑料盒这个整体能浸没在水中,减去原有水的体积,即可得到塑料盒的体积,故①④可以测出塑料盒的体积。故选:D。29.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0.3米3=0.3×106=3.0×105毫升B.15厘米=15厘米÷100=0.15米C.2.5升=2.5升×1000毫升=2500毫升D.1.6千米=1.6×1000米=1600米【答案】D【解答】解:A、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A不正确;B、换算过程错误,15厘米÷100=0.15厘米≠0.15米,故B不正确;C、换算过程错误,”2.5升×1000毫升“中的”升“多余了,故C不正确;D、进率及过程正确,故D正确。故选:D。30.某同学将示数为37℃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得结果是( )A.体温计的示数是37℃B.体温计的示数是35℃C.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损坏D.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以下,无法读数【答案】A【解答】解: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热液柱可以通过缩口上升,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故示数仍为37℃。故选:A。31.下列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同学使用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体温,显示的示数为38℃,则被测者的体温一定不高于38℃B.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C.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答案】A【解答】解:A、某同学使用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体温,此时体温计在上一次测量的温度基础上只升不降,体温计显示的示数为38℃,则被测者的体温一定不高于38℃,故A正确;B、沸水的温度远远高于体温计能够测量的最高温度,所以不允许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故B错误;C、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常用温度计能够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体温计能够测量的最低温度远远高于0℃,所以体温计不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故C错误;D、常用温度计在测量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体温计的构造特殊,能够在测量时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D错误。故选:A。32.与普通温度计相比,体温计的构造和功能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以下有关体温计的构造和功能的描述不对应的是( )选项 构造 功能A. 有一段细而弯曲的管子 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B. 横切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 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C. 玻璃泡容积大 温度变化时,液体体积变化较大,可提高灵敏度D. 玻璃管很细 可以增大体温计的测量范围A.A B.B C.C D.D【答案】D【解答】解:A、体温计的构造上有一段细而弯曲的管子,称为缩口,当温度下降时,液柱在缩口处断开,导致液柱不能下降,从而使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A正确;B、体温计的横切面近似于一个一个三角形,相当于放大镜,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故B正确;CD、体温计的玻璃泡容积大,在温度变化时,使液体体积变化较大,可提高灵敏度,故C正确;D、体温计的玻璃管很细,在温度变化导致液体体积发生变化时,可使液面变化的幅度较大,可以提高灵敏度,但不能增大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故D错误。故选:D。33.将一支普通温度计和一支示数为37℃的体温计放在窗台同一位置,记录一天中温度计示数T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并绘成图像,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答案】A【解答】解:BD、从早到晚一天中气温变化是先升高,再降低,普通温度计放在窗台上,其示数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体温计的示数只上升不下降,BD错误;A、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7℃,若气温低于37℃,则体温计示数不变,A正确;C、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7℃,若气温高于37℃,则体温计示数会在37℃的基础上上升,C错误。故选:A。34.关于水银温度计和体温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B.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玻璃管内径都有一弯曲处特别细D.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答案】D【解答】解: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沸水的温度为100℃,不能测量沸水温度,故A错误;B、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用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故B错误;C、体温计管内有一处特别细的弯曲处,常用的水银温度计没有该结构,故C错误;D、常用体温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属于液体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D正确。故选:D。35.下列器具中,利用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特性的是( )A.电子天平 B.放大镜C.救生衣 D.水银温度计【答案】D【解答】解:A、电子天平的工作原理是杠杆的平衡条件,故A错误;B、放大镜是光的折射,故B错误;C、救生衣利用了浮力,故C错误;D、水银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故D正确。故选:D。36.下列四种办法,用来防止热胀冷缩引起危害的是( )A.夏天架设电线时,要让电线松弛一些B.火车车轮的轮箍要烧热后再装上去C.需要隔热的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D.塑料盖太紧打不开,用开水烫一下【答案】A【解答】解:A、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天架设电线时,要让电线松弛一些,不要拉得太直,是为了防止低温时电线收缩太紧而拉断电线,所以这是用来防止热胀冷缩引起危害,故A正确。B、火车车轮的轮箍要烧热后再装上去,轮箍烧热后膨胀,才容易套在车轮上;当温度降低时轮箍收缩,从而将轮箍固定在车轮上,这是利用热胀冷缩的例子,故B不正确。C、此描述应用了双层玻璃隔热效果好的特点,故C不正确。D、塑料盖太紧打不开,用开水烫一下,使塑料盖受热膨胀,从而打开塑料盖,这是利用热胀冷缩的例子,故D不正确。故选:A。37.有甲、乙两支合格的温度计,它们的玻璃泡容积和最小刻度都相同,但甲温度计的管内径比乙粗,现将它们插入同种液体中,待液面稳定后,则( )A.甲温度计的最小刻度间的间距较乙温度计大,但示数相同B.甲温度计的最小刻度间的间距较乙温度计小,但示数相同C.甲温度计的最小刻度间的间距与乙温度计相同,甲温度计示数较大D.甲温度计的最小刻度间的间距与乙温度计相同,乙温度计示数较大【答案】B【解答】解:AB、放在同种液体中,两个温度计的示数是相同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测变化相同温度的情况下,甲、乙温度计内水银变化体积相同的,甲管内径粗,所以甲温度计内液柱高度小,最小刻度间距离比乙小,故B正确,A错误。CD、将它们插入同种液体中,同种液体的温度是一样的,待液面稳定后,两个温度计的示数是相同的,故CD错误。故选:B。38.某同学对甲、乙两支温度计的部分结构及测量情况作了对比(如表),则当乙的示数为﹣2℃时,甲的示数为( )温度计 刻度线 刻度 温度计示数对比(℃)环境① 环境② 环境③甲 均匀 准确 20 80 ?乙 均匀 不准确 14 78 ﹣2A.4℃ B.5℃ C.7℃ D.15℃【答案】B【解答】解:已知甲温度计示数为20℃时,乙温度计示数为14℃;甲温度计示数为80℃时,乙温度计示数为78℃;甲温度计准确,乙温度计不准确,但甲和乙温度计刻度都均匀,说明乙温度计上标注14℃到78℃之间有78﹣14=64格,则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为=℃,乙温度计示数为﹣2℃时,该位置与乙温度计上示数为14℃之间的真实温度差为Δt=℃×[14﹣(﹣2)]=15℃,则乙温度计示数为﹣2℃所代表的真实温度为20℃﹣15℃=5℃,故B正确。故选:B。39.如图所示,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管上温度刻度值越向上越大B.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热缩冷胀的性质C.为了测量更准确,玻璃管要细一点,球型容器要小一点D.该温度计不太准确的原因之一是液体也会热胀冷缩【答案】D【解答】解:AB.根据图片可知,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于是玻璃管内水柱下降;反之,温度降低时,玻璃管内水柱升高,因此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且上面刻度小,下面刻度值大,故AB错误;C.根据V=Sh可知,球形容器的体积越大,则里面气体体积越大,玻璃刮越细,则温度变化相同时水柱的高度变化越明显,测量越准确,故C错误;D.该温度计不太准确的原因之一是液体也会热胀冷缩,故D正确。故选:D。40.“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上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30~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C.金属镓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D.该温度计虽然很小,但其量程却比体温计大【答案】C【解答】解:A、此温度计是利用液态的金属镓在碳纳米管中热胀冷缩来测温的,故A正确;B、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为从30℃到490℃,此范围内纳米管的热胀冷缩要很小才能不影响测量结果,故B正确;C、金属镓的体积在30℃到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但由于其用于温度计测定温度变化情况,并且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变化读取数值,不能忽略不计,故C错误;D、“纳米管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到490℃,普通温度计量程是0℃到100℃,该温度计虽然很小,但量程却比普通温度计大得多,故D正确。故选: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上期中复习专题01 科学测量(浙教版2024)(原卷版).doc 七上期中复习专题01 科学测量(浙教版2024)(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