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6张PPT)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 第2课 物质、意识、运动、规律认识论 第4课 认识、实践、真理(唯物)辩证法 第3课 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历史观 第5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规律、人民群众价值观、人生观 第6课即:唯物史观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5.1社会历史的本质5.2社会历史的发展5.3社会历史的主体(1)实践(本质)(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基 础前提条件制约基 础第五课(1)规律(2)总趋势基本矛盾普遍规律总趋势实现途径实现方式地位含义关系(1)历史的创造者(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 求思想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5.3 社会历史的主体第一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二目: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学习目标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含义2.人民群众的地位3.人民群众的作用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地位2.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原因和做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01梁启超:“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无几历史”、“舍秦杰则无世界”、“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陈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上述观点属于哪种历史观?P66:阅读与思考英雄史观唯心史观历史唯心主义群众史观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劳动群众是主体部分。(2)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3)在我国现阶段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1.人民群众的含义、地位、范围(P67相关链接)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体公民人民群众劳动群众(主体)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正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内涵(1)从“质”与“量”上理解①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②在量上,人民群众是大多数人,其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大劳动群众。(2)从“变”与“不变”上理解①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②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这一点是不变的。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①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判断:下图中哪些人属于人民群众? 电信诈骗份子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是固定不变的。2、英雄杰出人物不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3、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都是人民群众。4、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一样的。5、劳动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唯一主体。6、杰出英雄人物比人民群众对历史的作用大。7、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随堂练习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敬重英雄、崇尚英雄,并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这意味着( )①社会历史是英雄和先锋创造的历史②英雄和先锋对历史发展起巨大作用③英雄和先锋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④英雄和先锋主宰着社会历史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 随堂练习有关“人民”的名言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民之所忧 我必念之民之所盼 我必行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民之利而导之,顺民之意而能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自觉拜人民为师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江山就是人民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人民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发挥了哪些的作用?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穿住行用吃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人民群众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2.人民群众的作用判断: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材料一:《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写成此书。材料二:鲁迅说:“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材料三: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即“瞎子阿炳”,一生坎坷,献身音乐,终成杰出的民间音乐家。他创作演奏的6首二胡、琵琶乐曲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其中,《 二泉映月 》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被美国宇宙飞船带入太空播放。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分析三段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经验的取得和积累,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结合以上论述,查阅相关资料,说明人民群众在推进改革开放中的作用。P68:阅读与思考结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地位: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表现: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人民群众推动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2.人民群众的作用补充: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但人民群众不是领导者,人民群众不能改变社会历史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性质 内容精神动力 优秀、先进的文化物质动力 物质生产活动根本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直接动力 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改革主体动力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回顾: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2.人民群众的作用010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03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0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例:各类文化、精神、思想、理论)(例:经济、政治、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例:各类物资、工具、设备)“村超”火爆出圈的背后,人民群众具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据官方统计,5月13日至今,榕江住宿业营业收入3714.8万元,同比增长172.6%。截至7月23日,榕江吸引游客25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39亿元。贵州舞水云台公司运营总监龙宇说,“我们把苗绣、剪纸等当地特色元素融入生活化产品,开发了帽子、袋子等文创产品。”榕江县贫困发生率曾高达35.54%,于2020年才彻底撕掉贫困标签,“保卫”村超,每一个普通榕江人都在努力。如今,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他们以各种形式参与“村超”,分享“超经济”红利,生产生活条件比过去都要好很多,人们也更注重生活品质。。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创造社会精神财富推动社会进步、变革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总结: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及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原理及方法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原理方法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关键词:人民╱人民群众╱执政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相结合╱农民╱老百姓╱维护群众利益╱弱势群体╱关心民生╱以人为本╱人权一路走来,我们党团结人民一同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让中国从吃不饱穿不暖的一穷二白走到了今天的神舟飞天、北斗指路、高铁驰骋、5G无边……无数成绩有目共睹,这背后是亿万人民的智慧和汗水。这佐证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中国共产党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直接现实性 ④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 随堂练习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 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 随堂练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迎冬奥美在逐梦”中国美术馆藏体育题材美术作品展。其中吴为山《顾拜旦》、黄胄《打马球》、刘开渠《踢毽子》等作品都被纳入了本次展览,生动、立体地诠释奥林匹克精神,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当代中国形象,向世界讲述中国体育发展的故事,谱写力与美的华章。这表明( )A.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源于无限的创造力B.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基础D.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基础B 随堂练习在“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具体诠释。“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过程以人民为中心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②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④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 随堂练习2023年9月4日,曾经的贫困村武汉市江夏区高峰村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如今,高峰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达3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不足1000元到2.7万元。一位武汉剪纸非遗传承人给高峰村赠送过一幅名为《精准扶贫》的作品,剪纸上新旧农村的对比,反映了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指引下,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③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 随堂练习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许昌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意见》,赋予了许昌市探索河南共同富裕路径的重大使命。许昌市厉行改革,以缩小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健全基本民生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居民均等化水平。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之所以采取上述措施,是因为( )①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②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集中力量解决影响共同富裕的核心问题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决定力量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正确处理分配关系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 随堂练习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02①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1、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原因(了解)②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知识拓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依据(1)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2)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顺序。(3)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4)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基本内容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地位(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地位世界观方法论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强调思想、态度强调的是行动群众观点是党制定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和前提基础;群众路线则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要求与体现。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关系补充: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领导方法。①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②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社会历史的起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历史活动的参与者:社会历史的推动者: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主力军: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观点: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和工作方法:劳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生产方式生产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阶级斗争改革人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知识归纳人民群众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过程: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途径:5.3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人民群众 的含义、范围2.人民群众的地位3.人民群众的作用1. 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原因2. 群众观点的内容、地位3. 群众路线的内容、地位4. 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要求【原理】【方法论】知识框架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对社会历史的本质、规律、主体认识不同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社会历史领域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社会现象是没有规律的、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杰出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党员干部始终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回应民生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蕴含的哲理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D.人民群众能够主宰社会发展趋势A 随堂练习《江山就是人民》歌词写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心所向定乾坤,汇聚江海托航船。谁把人民举天上,人民把谁捧心间。生死相依共患难,何惧风云多变幻。人民幸福江山固,复兴梦想同心圆。从歌词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唯物史观哲理有( )①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每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 随堂练习网上听民意,网下解民忧。近年来,某市以“领导留言板”为抓手,以人民为中心,严格落实“集中受理、分类处置、分级负责、限时办结、全面反馈”等工作制度,不断健全优化网民留言督办工作运行机制,提升办理质量,夯实督办成效,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该市的做法体现的唯物史观哲理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是辩证统一的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④坚持以群众观点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 随堂练习“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行程万里,初心不忘。从 2013 年至 2024 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多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听取多位代表委员发言……这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动力②群众观点是党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③群众观点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D 随堂练习3、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人民群众是指广大劳动群众2、劳动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4、人民群众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6、群众观点是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劳动群众是主体部分,不是全部)(是人民群众,不是劳动群众)(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动力)(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才是源泉)(是决定力量,不是领导力量)(是群众路线,不是群众观点)随堂练习1、人民是历史主体,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2、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错误。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3、每个人的社会历史贡献相同。错误。每个人的社会历史贡献不完全相同。4、人民是推动发展的唯一动力。错误。“唯一动力”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主体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5、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尊重人民。错误。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6、群众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错误。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随堂练习7、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错误。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8、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错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是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9、人民的需要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错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10、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不是领导力量,领导力量是代表当时生产力的阶级和集团。11、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错误。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随堂练习答题要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⑤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⑥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分析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