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8 灯 光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堂导入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一束温暖而柔和的灯光穿透黑暗,照亮了你的一方小天地。这束光,不仅驱散了四周的黑暗,更仿佛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又一个奇妙的故事世界。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8课《灯光》,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二、新课学习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呢?请你从课本中找出来。学习任务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和同学讨论: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作者简介王愿坚(1929-1991)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闪闪的红星》的电影编剧之一。重点词汇电钮 憧憬 黑魆魆千钧一发 璀璨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以“灯光”为线索,通过回忆往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特别是郝副营长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分析课文课文中哪些部分是写现在?哪些部分是写的作者的回忆?文章的开头结尾是写现在,中间部分是写回忆,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回忆。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看到祖国发展壮大后,感到无比自豪。第一次出现,引起回忆。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1—2):“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赞叹,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课文采用了什么样的开头方式?采用倒叙的方式开头时间作者身份郝副营长在沉思什么?要是孩子们都能读书该有多好!“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朗读第6自然段,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第二次出现“多好啊”,郝副营长没见到过电灯,他对孩子们能在电灯下读书十分羡慕,这句话包含他对未来的憧憬,对光明的向往。第三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是郝副营长看到那幅画后对未来的联想,他的愿望是希望战争胜利,表现了郝副营长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郝副营长见到电灯了吗?请同学们读一读第11自然段。郝副营长为了理想英勇献身,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二部分(3—11):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最后一个自然段寄托着作者的哀思和愿望:无论时间过去多久,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都不要忘记今天的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第三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三部分(12):“我”想起往事,抒发“我”对战友的缅怀之情。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结尾: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首尾呼应本文的文眼是哪句话?“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小组讨论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灯光”是这篇课文的线索,他们相互照应,正是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带给了他美好的憧憬,激励着他为革命献身;正是那一闪又一闪的火光,照亮了战士们前进的路,也照亮了郝副营长光辉的生命。那些微弱的火光构成了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幸福安宁的生活,也因此才有了和平年代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这篇课文以“灯光”为主题,突出了这一主线和主题。你认为郝副营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郝副营长是一个向往光明、美好生活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视死如归、舍己为人的人,最终为了理想可以献身的人。三、主题概括这篇课文经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四、课堂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忘历史,继续前进。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