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地球的运动【高分攻略】高考地理一轮考点突破学案(原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5地球的运动【高分攻略】高考地理一轮考点突破学案(原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5地球的运动【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精讲精练原卷版
1.本节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学科素养要求
人地协调观:1.能够认识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体会人们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展现的智慧,更宏观的理解人地关系,建立爱护地球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1.动手操作,使用地球仪、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运动。2.通过演示地球仪、模型描述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说出地球公转、自转的中心、方向和周期。
综合思维:理解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与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并联系地球运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3年真题考点分布
题型 选择题
高考考点 地球的自转、公转
新高考 2024 重庆卷、浙江卷、河北卷、江苏卷、北京卷
2023 湖南卷、福建卷、海南卷、山东卷
2022 广东卷、浙江卷、天津卷、海南卷
命题规律及备考建议: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属于主干知识,虽然 2023 年全国乙卷有所考查,但近年来全国卷考查的频率、难度和分值都维持在低频,这与高考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高考考查的重点开始从能力转向素养,其表现是从重视技巧性能力考查开始转向重视应用性能力考查。过去抽象的地图和地球运动方面的题目较多、难度较大,是技巧性能力考查的主要表现;现在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多融合在选择题中考查,且多与生活相联系,难度也不大,这就是重视应用性能力考查的表现,全国卷将会持续这一趋势。
考查方式继续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结合生活实践情境,解释牛活中的现象;再者,跟中华传统文化(如二十四节气和农业谚语)、古代天文学或设施、地球运动实验的结合考查值得注意。
%时间计算是基本的地理计算技能,需要掌握不同情形的地方时和区时计算,特别注意地方时和区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由此让算当地的经纬。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应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来综合分析,脑海中形成动态变化图。根据近年高考考查方向,考生应掌握某地不同季节、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太阳视运动情况,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此部分知识虽然是高中地理中比较特殊和独立的知识,但仍需要明确与后边知识的联系,特别是三圈环流的形成与移动、农业生产、民居特点和住宅区的布局、光伏新能源的开发等。
考查角度方面,涉及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的题目较少,而侧重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一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联系生产(农业、新能源开发等)、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情境,如结合日出日落时刻或方位、太阳视运动轨迹(选择车座、行驶路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太阳光线与坡面垂直以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等现象分析相关问题,重视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为弘扬传统文化,以二十四节气和农业谚语为背景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也多有出现。
知识点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的自转特征
(1)自转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自转轴
①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②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北半球某点观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该地的纬度。
2.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周期 时间 意义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24时 昼夜交替周期
速度
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h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
例题:
(24-25高二上·河北邯郸·阶段练习)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海拔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海拔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海拔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海拔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1.A 2.A
【解析】1.图中自转线速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可判定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CD错误;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1670千米/小时,30°N上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1447千米/小时,60°N上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837千米/小时,故根据图中的数值范围可推知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A正确,B错误。故选A。
2.由等值线分布可知,图中a处的线速度为870-900千米/小时,比同纬度的b处(840-870千米/小时)大,BD错误;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其自转线速度越大,故a点的海拔较高,A正确,C错误。故选A。
知识点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
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因而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2)昼夜交替
①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②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③意义:周期长短适宜,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人类的作息。
2. 产生时差
(1)地方时:
①成因: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由中时区向东为东时区,向西为西时区。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该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每向东跨1个时区,时间加1小时;每向西跨1个时区,时间减1小时。
(3)日界线:
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 人为日界线
经线 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原则上为180°经线
日期变化 向东加1天,向西减1天 向东减1天,向西加1天
3.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方法技巧】用“手势”记忆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例题:
(24-25高二上·福建三明·阶段练习)下图为“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他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 )
A.6时 B.8时
C.12时 D.14时
2.下列关于图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
B.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180°)
C.该日是夏至日,甲、乙、丙三地中昼最长的是甲地
D.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是乙地
【答案】1.B 2.D
【解析】1.北京时间使用120°E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读图可知,180°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应为12时,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可以推算出北京时间(120°E)为8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根据经度变化可判断出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故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A错误;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可判断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地所在经线为昼半球中央经线,故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N,180°),B选项中纬度缺名称,B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故甲、乙、丙三地中昼最长的是乙地,白昼时间最短的是甲地,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三地纬度最低的为乙地,纬度越低,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因此三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是乙地,D正确。故选D。
知识点三: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 公转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3. 周期
周期 时间 意义
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
4. 速度
位置 时间 速度
近日点 1月初 速度较快
远日点 7月初 速度较慢
例题:
(24-25高二上·辽宁·阶段练习)2024年9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下表示意二十四节气排列顺序,完成下面小题。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1.白露节气前后各一个月,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2.与白露节气昼长大致相同的节气是( )
A.芒种 B.惊蛰 C.清明 D.寒露
【答案】1.A 2.C
【解析】1.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最快,7月初最慢。读图可知,以秋分为参照,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白露是9月7日,前后各一个月,即从8月7日到10月7日,此期间地球逐渐向近日点靠近,公转速度越来越快,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联系已学可知,关于二至日对称的节气的昼夜长短相同。读图可知,白露关于夏至对称的节气是清明,C正确,排除ABD。故选C项。
知识点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 概念
(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作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
2. 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 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
2. 北半球(南半球相反)
时间 分布规律 特殊节气
夏半年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 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至北极四周为极昼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昼
冬半年 (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至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夜
春分日和秋分日 全球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 纬度分布规律
春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2. 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夏至日达最大值
冬至日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夏至日达最小值
冬至日达最大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 每年太阳直射两次
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
1. 四季更替的成因
2. 五带的划分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 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 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 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1)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多朝南。
(2)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多朝北。
4.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北半球冬至日日影最长,北半球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北半球夏至日日影最长,北半球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北半球夏至日朝向正南、北半球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5. 计算楼间距、楼高
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L=h·cot 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6. 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如图所示,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当α+H=90°时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最佳。
例题:
(24-25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试)下图为“伦敦时间12月22日6:00,B地(30°N,90°E)垂直上方的俯视图”,图中的外圈为以B为中心的圆,此时C地太阳高度为0°。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与B地同日期的范围大致占了全球的( )
A.1/4 B.1/2 C.2/3 D.3/4
2.此时A、B的太阳高度差为( )
A.23.5° B.36.5° C.47° D.53.5°
【答案】1.D 2.B
【解析】1.伦敦时间为0°经线地方时,伦敦时间12月22日6:00时,0时经线为90°W,与B地处于同一天的范围是90°W向东到180°经线,共占纬度范围是270°,因此此时与B地同日期的范围大致占了全球的3/4,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伦敦时间12月22日6:00时,B地时间为12月22日12:00时,为当地正午,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则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30°+23.5°)=36.5°,材料信息表明,此时C地太阳高度为0°,则B、C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纬度差,两地纬度差为36.5°,图中A、B两地纬度差与B、C两地纬度差应相等,由此推算出A的纬度应为6.5°S,A、B两地均位于直射点(23.5°S)以北(位于直射点的同一侧),则A、B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与两地纬度差相等,即36.5°,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
1. 公转方向的判读
看南极上空还是北极上空。从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为顺时针;从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为逆时针。
2. 先判断“二至”再判断“二分”
(1)看太阳位置:太阳位于椭圆右焦点,则右侧为近日点(接近冬至日),左侧为远日点(接近夏至日)。
(2)看地轴的指向:地轴北端“左倾左冬,右倾右冬”,即地轴北端向左倾斜,左面为冬至,向右倾斜,右面为冬至。
(3)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连接太阳光线与地心,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从而区分冬季和夏季。
3. 确定了二至点后,结合地球公转的方向即可判断春分和秋分。
昼夜长短的判断方法——“三看”
1. 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 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3. 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基础】
(24-25高二上·云南玉溪·阶段练习)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箭头表示公转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在甲位置时的时间可能是( )
A.1月初 B.3月中旬
C.7月初 D.9月中旬
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山东省的昼长( )
A.逐渐缩短 B.逐渐增长
C.先缩短后增长 D.先增长后缩短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第22届足球世界杯是历史上首次在卡塔尔和中东国家境内举行,将于2022年11月21日进行开幕式,由东道主卡塔尔对阵厄瓜多尔,12月18日结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世界杯开始之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关于世界杯开始之日地球公转的轨道位置和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离远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离近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离远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D.离近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24-25高二上·山西吕梁·阶段练习)下图为地球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有关黄赤交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角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变化 B.黄道平面为地球自转轨道面
C.导致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 D.目前度数为23°26'
(24-25高二上·河北邯郸·阶段练习)家在北京的小明同学于北京时间2024年7月10日12时到达西雅图(西八区),进行旅游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7.小明到达西雅图时的当地时间是( )
A.7月10日12时 B.7月9日12时 C.7月10日20时 D.7月9日20时
8.小明到达西雅图时,伦敦时间(零时区)是( )
A.7月10日20时 B.7月9日4时 C.7月10日4时 D.7月9日20时
(24-25高三上·新疆乌鲁木齐·阶段练习)2021 年9月24 日 16:27(当地时间),孟晚舟乘坐的我国政府包机从加拿大温哥华(西八区)起飞,于北京时间9月25日21:51在深圳降落。孟晚舟发表感言称: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政府包机从加拿大温哥华起飞时,北京时间是( )
A.9月 25 日8: 27 B.9月 24 日8: 27 C.9月 25 日0: 27 D.9 月 24 日0: 27
10.我国政府包机从加拿大温哥华到深圳的飞行时间约是( )
A.13 小时 B.13.5 小时 C.14小时 D.14.5小时
【提升】
(24-25高二上·辽宁·阶段练习)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完成下面小题。
11.当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时,下列城市中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是( )
A.伦敦(0°) B.旧金山(122°W) C.夏威夷(檀香山)(157、8°W) D.基多(78.3°W)
12.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酒泉(40°N,98°E)发射塔与海南文昌(20°N,111°E)发射塔塔影朝向与当日沈阳市的日出方位为( )
A.酒泉与文昌均朝正北,日出东北 B.酒泉朝西北,文昌朝正北,日出东南
C.酒泉与文昌均朝西北,日出东南 D.酒泉朝东北,文昌朝西北,日出东南
(24-25高二上·云南玉溪·阶段练习)北京时间2024年7月22日15:44,我国迎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我国迎来大暑节气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7月21日23:44 B.7月22日7:44
C.7月23日7:44 D.7月23日23:44
14.我国迎来大暑时,赤道上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之比约是( )
A.1:2 B.5:1 C.4:3 D.3:1
15.大暑期间( )
A.漠河出现极昼 B.是北京一年中昼最长的时间
C.泰山日出东南 D.广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24-25高三上·重庆·开学考试)我国新疆、浙江等地先后引进了“智能太阳花”技术,安装了可以昼开夜合和智能追光,并具备自动清洗、远程操控等功能的太阳能路灯。图为某智能太阳花路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与固定式光伏发电技术相比,“智能太阳花”可以( )
①提高发电效率 ②降低投资成本 ③方便维护运营 ④实现清洁发电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7.与浙江相比,新疆的“智能太阳花”在一天内( )
A.垂直转动角度较大 B.垂直转动角度较小
C.水平转动角度较大 D.水平转动角度较小
18.春分日,当浙江的“智能太阳花”路灯柱影子最短时,新疆的“智能太阳花”( )
A.“花朵”朝向西南 B.“花朵”朝向东南
C.影子朝向正北 D.影子将会变长
(24-25高三上·北京·阶段练习)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20.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真题】
(2024·浙江·高考真题)我国某中学地理教师给地理社团成员布置模拟天文观测作业,给出以下条件。完成下面小题。1.春分日或秋分日,天气晴朗。
2.月亮比太阳早6小时升起。
3.太阳与月亮最大高度角相等。
21.这一天,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日落时,月亮的亮面朝东 B.月出时,当地地方时为6点
C.日出时,月亮高度角最大 D.月落时,天空出现满天星星
22.当天可见直立杆的月影范围最有可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2·福建·高考真题)非对称结构保温大棚的保温被通常白天收卷至顶部,以便棚内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收卷的保温被在棚内地面形成遮阴带(下图)。陕西省某地理研学小组观测当地大棚正午地面遮阴带的年内变化(忽略收卷的保温被厚度影响),发现棚内地面遮阴带在2月26日出现,3月29日面积最大,一段时间后变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棚内正午地面遮阴带面积开始变小的日期出现在( )
A.6月29日前后 B.9月15日前后
C.10月16日前后 D.12月14日前后
24.仅支撑柱高度增加1米,则棚内正午地面最大遮阴带( )
A.出现日期提前,面积减小 B.出现日期提前,面积不变
C.出现日期推迟,面积增大 D.出现日期推迟,面积不变
(2022·湖北·高考真题)风云三号E星是全球第一颗在晨昏轨道运行的太阳同步气象卫星,与在轨的风云三号C星、D星形成“晨昏、上午、下午”三星组网格局,可实现全球观测资料的100%覆盖。E星装载最先进的微光成像仪,可大幅提高弱光条件下的监测精度。图示意晨昏轨道、上午轨道和下午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与上午轨道卫星和下午轨道卫星相比,晨昏轨道卫星( )
A.两侧温度差异小 B.对地观测时,当地的太阳高度角小
C.太阳能补充不足 D.对地观测时,成像仪太阳光入射少
26.E星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轴( )
A.年变化幅度为23°26' B.日变化幅度为180°
C.年变化幅度为46°52' D.日变化幅度为360°
27.2021年7月某日,当E星观测到巴西圣保罗(23°S,47°W)的万家灯火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墨西哥圣地亚哥(23°N,110°W)此时地表温度最低
B.冰岛雷克雅未克(64°N,22°W)附近海域晨雾弥漫
C.夏威夷火奴鲁鲁(21°N,158°W)烈日当空
D.中国北极黄河站(79°N,12°E)极光绚烂
(2022·江苏·高考真题)国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 )
A.15分钟 B.30分钟 C.45分钟 D.60分钟
29.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 )
A.9:40 B.10:10 C.10:40 D.11:10
30.空间站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在这期间能看到空间站的地点是( )
A.圣地亚哥 B.卡马国 C.马维尔拉 D.上海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5地球的运动【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精讲精练解析版
1.本节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学科素养要求
人地协调观:1.能够认识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体会人们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展现的智慧,更宏观的理解人地关系,建立爱护地球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1.动手操作,使用地球仪、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运动。2.通过演示地球仪、模型描述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说出地球公转、自转的中心、方向和周期。
综合思维:理解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与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并联系地球运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3年真题考点分布
题型 选择题
高考考点 地球的自转、公转
新高考 2024 重庆卷、浙江卷、河北卷、江苏卷、北京卷
2023 湖南卷、福建卷、海南卷、山东卷
2022 广东卷、浙江卷、天津卷、海南卷
命题规律及备考建议: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属于主干知识,虽然 2023 年全国乙卷有所考查,但近年来全国卷考查的频率、难度和分值都维持在低频,这与高考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高考考查的重点开始从能力转向素养,其表现是从重视技巧性能力考查开始转向重视应用性能力考查。过去抽象的地图和地球运动方面的题目较多、难度较大,是技巧性能力考查的主要表现;现在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多融合在选择题中考查,且多与生活相联系,难度也不大,这就是重视应用性能力考查的表现,全国卷将会持续这一趋势。
考查方式继续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结合生活实践情境,解释牛活中的现象;再者,跟中华传统文化(如二十四节气和农业谚语)、古代天文学或设施、地球运动实验的结合考查值得注意。
%时间计算是基本的地理计算技能,需要掌握不同情形的地方时和区时计算,特别注意地方时和区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由此让算当地的经纬。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应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来综合分析,脑海中形成动态变化图。根据近年高考考查方向,考生应掌握某地不同季节、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太阳视运动情况,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此部分知识虽然是高中地理中比较特殊和独立的知识,但仍需要明确与后边知识的联系,特别是三圈环流的形成与移动、农业生产、民居特点和住宅区的布局、光伏新能源的开发等。
考查角度方面,涉及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的题目较少,而侧重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一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联系生产(农业、新能源开发等)、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情境,如结合日出日落时刻或方位、太阳视运动轨迹(选择车座、行驶路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太阳光线与坡面垂直以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等现象分析相关问题,重视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为弘扬传统文化,以二十四节气和农业谚语为背景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也多有出现。
知识点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的自转特征
(1)自转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自转轴
①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②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北半球某点观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该地的纬度。
2.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周期 时间 意义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24时 昼夜交替周期
速度
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h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
例题:
(24-25高二上·河北邯郸·阶段练习)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海拔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海拔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海拔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海拔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1.A 2.A
【解析】1.图中自转线速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可判定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CD错误;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1670千米/小时,30°N上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1447千米/小时,60°N上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837千米/小时,故根据图中的数值范围可推知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A正确,B错误。故选A。
2.由等值线分布可知,图中a处的线速度为870-900千米/小时,比同纬度的b处(840-870千米/小时)大,BD错误;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其自转线速度越大,故a点的海拔较高,A正确,C错误。故选A。
知识点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
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因而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2)昼夜交替
①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②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③意义:周期长短适宜,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人类的作息。
2. 产生时差
(1)地方时:
①成因: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由中时区向东为东时区,向西为西时区。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该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每向东跨1个时区,时间加1小时;每向西跨1个时区,时间减1小时。
(3)日界线:
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 人为日界线
经线 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原则上为180°经线
日期变化 向东加1天,向西减1天 向东减1天,向西加1天
3.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方法技巧】用“手势”记忆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例题:
(24-25高二上·福建三明·阶段练习)下图为“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他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 )
A.6时 B.8时
C.12时 D.14时
2.下列关于图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
B.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180°)
C.该日是夏至日,甲、乙、丙三地中昼最长的是甲地
D.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是乙地
【答案】1.B 2.D
【解析】1.北京时间使用120°E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读图可知,180°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应为12时,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可以推算出北京时间(120°E)为8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根据经度变化可判断出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故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A错误;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可判断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地所在经线为昼半球中央经线,故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N,180°),B选项中纬度缺名称,B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故甲、乙、丙三地中昼最长的是乙地,白昼时间最短的是甲地,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三地纬度最低的为乙地,纬度越低,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因此三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是乙地,D正确。故选D。
知识点三: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 公转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3. 周期
周期 时间 意义
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
4. 速度
位置 时间 速度
近日点 1月初 速度较快
远日点 7月初 速度较慢
例题:
(24-25高二上·辽宁·阶段练习)2024年9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下表示意二十四节气排列顺序,完成下面小题。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1.白露节气前后各一个月,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2.与白露节气昼长大致相同的节气是( )
A.芒种 B.惊蛰 C.清明 D.寒露
【答案】1.A 2.C
【解析】1.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最快,7月初最慢。读图可知,以秋分为参照,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白露是9月7日,前后各一个月,即从8月7日到10月7日,此期间地球逐渐向近日点靠近,公转速度越来越快,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联系已学可知,关于二至日对称的节气的昼夜长短相同。读图可知,白露关于夏至对称的节气是清明,C正确,排除ABD。故选C项。
知识点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 概念
(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作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
2. 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 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
2. 北半球(南半球相反)
时间 分布规律 特殊节气
夏半年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 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至北极四周为极昼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昼
冬半年 (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至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夜
春分日和秋分日 全球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 纬度分布规律
春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2. 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夏至日达最大值
冬至日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夏至日达最小值
冬至日达最大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 每年太阳直射两次
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
1. 四季更替的成因
2. 五带的划分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 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 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 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1)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多朝南。
(2)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多朝北。
4.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北半球冬至日日影最长,北半球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北半球夏至日日影最长,北半球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北半球夏至日朝向正南、北半球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5. 计算楼间距、楼高
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L=h·cot 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6. 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如图所示,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当α+H=90°时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最佳。
例题:
(24-25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试)下图为“伦敦时间12月22日6:00,B地(30°N,90°E)垂直上方的俯视图”,图中的外圈为以B为中心的圆,此时C地太阳高度为0°。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与B地同日期的范围大致占了全球的( )
A.1/4 B.1/2 C.2/3 D.3/4
2.此时A、B的太阳高度差为( )
A.23.5° B.36.5° C.47° D.53.5°
【答案】1.D 2.B
【解析】1.伦敦时间为0°经线地方时,伦敦时间12月22日6:00时,0时经线为90°W,与B地处于同一天的范围是90°W向东到180°经线,共占纬度范围是270°,因此此时与B地同日期的范围大致占了全球的3/4,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伦敦时间12月22日6:00时,B地时间为12月22日12:00时,为当地正午,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则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30°+23.5°)=36.5°,材料信息表明,此时C地太阳高度为0°,则B、C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纬度差,两地纬度差为36.5°,图中A、B两地纬度差与B、C两地纬度差应相等,由此推算出A的纬度应为6.5°S,A、B两地均位于直射点(23.5°S)以北(位于直射点的同一侧),则A、B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与两地纬度差相等,即36.5°,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
1. 公转方向的判读
看南极上空还是北极上空。从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为顺时针;从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为逆时针。
2. 先判断“二至”再判断“二分”
(1)看太阳位置:太阳位于椭圆右焦点,则右侧为近日点(接近冬至日),左侧为远日点(接近夏至日)。
(2)看地轴的指向:地轴北端“左倾左冬,右倾右冬”,即地轴北端向左倾斜,左面为冬至,向右倾斜,右面为冬至。
(3)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连接太阳光线与地心,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从而区分冬季和夏季。
3. 确定了二至点后,结合地球公转的方向即可判断春分和秋分。
昼夜长短的判断方法——“三看”
1. 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 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3. 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基础】
(24-25高二上·云南玉溪·阶段练习)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箭头表示公转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在甲位置时的时间可能是( )
A.1月初 B.3月中旬
C.7月初 D.9月中旬
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山东省的昼长( )
A.逐渐缩短 B.逐渐增长
C.先缩短后增长 D.先增长后缩短
【答案】1.A 2.B
【解析】1.读图,当地球在甲位置时,日地距离最近,为近日点附近,时间为1月初,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甲位于近日点附近,为1月初,乙位于达到远日点之前约2个月的位置,即5月初,从甲到乙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山东省的昼长逐渐增长,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第22届足球世界杯是历史上首次在卡塔尔和中东国家境内举行,将于2022年11月21日进行开幕式,由东道主卡塔尔对阵厄瓜多尔,12月18日结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世界杯开始之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关于世界杯开始之日地球公转的轨道位置和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离远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离近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离远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D.离近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答案】3.D 4.B
【解析】3.读图,②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此可知②表示夏至(6月22日),依据公转方向,③为秋分(9月23日)、④为冬至(12月22日)、①为春分(3月21日)。由材料可知,世界杯开始之日为2022年11月21日,最接近冬至日(12月22日),D正确,排除ABC。故选D。
4.地球1月初公转至近日点,速度最快;7月初公转至远日点,速度最慢。由材料可知,世界杯开始之日2022年11月21日,离近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4-25高二上·山西吕梁·阶段练习)下图为地球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有关黄赤交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角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变化 B.黄道平面为地球自转轨道面
C.导致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 D.目前度数为23°26'
【答案】5.A 6.D
【解析】5.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中①是黄赤交角,A正确;②为黄道平面和地轴的夹角,B错误;③为赤道平面和地轴的夹角,C错误;④与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夹角互补,D错误。故选A。
6.根据所学知识,目前黄赤交角度数为23°26',D正确;黄赤交角并不会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变化,A错误;黄道平面是地球公转轨道面,B错误;黄赤交角与地球自转周期无关,C错误。故选D。
(24-25高二上·河北邯郸·阶段练习)家在北京的小明同学于北京时间2024年7月10日12时到达西雅图(西八区),进行旅游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7.小明到达西雅图时的当地时间是( )
A.7月10日12时 B.7月9日12时 C.7月10日20时 D.7月9日20时
8.小明到达西雅图时,伦敦时间(零时区)是( )
A.7月10日20时 B.7月9日4时 C.7月10日4时 D.7月9日20时
【答案】7.D 8.C
【解析】7.据材料可知,家在北京的小明于北京时间2024年7月10日12时到达西雅图(西八区),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区时,和西雅图西八区区时差16小时,据东加西减原则可计算出刘辉教授到达西雅图时的当地时间是7月10日12时-16小时=7月9日20时,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伦敦时间是指零时区区时,和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差8小时,据东加西减原则可计算出小明到达西雅图时,伦敦时间(零时区)是7月10日12时-8小时=7月10日4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25高三上·新疆乌鲁木齐·阶段练习)2021 年9月24 日 16:27(当地时间),孟晚舟乘坐的我国政府包机从加拿大温哥华(西八区)起飞,于北京时间9月25日21:51在深圳降落。孟晚舟发表感言称: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政府包机从加拿大温哥华起飞时,北京时间是( )
A.9月 25 日8: 27 B.9月 24 日8: 27 C.9月 25 日0: 27 D.9 月 24 日0: 27
10.我国政府包机从加拿大温哥华到深圳的飞行时间约是( )
A.13 小时 B.13.5 小时 C.14小时 D.14.5小时
【答案】9.A 10.B
【解析】9.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差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且东加西减;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飞机起飞时温哥华(西八区)的当地时间是9月24日16: 27, 西八区比东八区晚16个小时, 此时北京时间=9月24日16: 27+16时=9月25日 8 : 27,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由上题分析可知: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是9月25日 8: 27,飞机落地时北京时间是9月25日 21: 51,飞行经过时间是13小时24分,约13.5小时,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提升】
(24-25高二上·辽宁·阶段练习)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完成下面小题。
11.当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时,下列城市中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是( )
A.伦敦(0°) B.旧金山(122°W) C.夏威夷(檀香山)(157、8°W) D.基多(78.3°W)
12.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酒泉(40°N,98°E)发射塔与海南文昌(20°N,111°E)发射塔塔影朝向与当日沈阳市的日出方位为( )
A.酒泉与文昌均朝正北,日出东北 B.酒泉朝西北,文昌朝正北,日出东南
C.酒泉与文昌均朝西北,日出东南 D.酒泉朝东北,文昌朝西北,日出东南
【答案】11.A 12.C
【解析】11.当北京时间为26日11时24分时,0时经线大致位于51°W,即自西三区往东至东十二区为26日,伦敦位于此经度范围内,A正确;旧金山(西八区)、夏威夷(西十一区)、基多(西五区)不在此范围,BCD项错误。故选A。
12.酒泉与文昌均位于120°E以西,火箭发射时北京时间为11时14分,太阳位于两地东南方向,故塔影均朝向西北;发射日期为10月2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日沈阳日出方位为东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25高二上·云南玉溪·阶段练习)北京时间2024年7月22日15:44,我国迎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我国迎来大暑节气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7月21日23:44 B.7月22日7:44
C.7月23日7:44 D.7月23日23:44
14.我国迎来大暑时,赤道上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之比约是( )
A.1:2 B.5:1 C.4:3 D.3:1
15.大暑期间( )
A.漠河出现极昼 B.是北京一年中昼最长的时间
C.泰山日出东南 D.广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答案】13.B 14.B 15.D
【解析】13.由材料可知,我国迎来大暑节气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7月22日15:44。国际标准时间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区时,两地相差8小时。根据区时计算原则可得:国际标准时间=7月22日15:44-8=7月22日7:44,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我国于北京时间7月22日15:44迎来大暑节气,此时180°经线的时间为19:44,即东十二区为7月22日的19:44,新的一天占时区数约19.5个,旧的一天占时区数约4.5个。此时赤道上新旧日期范围之比约为5∶1,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大暑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漠河不在极圈以内,无极昼现象,A错误;北京此时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夏至日北京昼最长,B错误;此期间泰山日出东北日落西北,C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广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D正确。故选D。
(24-25高三上·重庆·开学考试)我国新疆、浙江等地先后引进了“智能太阳花”技术,安装了可以昼开夜合和智能追光,并具备自动清洗、远程操控等功能的太阳能路灯。图为某智能太阳花路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与固定式光伏发电技术相比,“智能太阳花”可以( )
①提高发电效率 ②降低投资成本 ③方便维护运营 ④实现清洁发电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7.与浙江相比,新疆的“智能太阳花”在一天内( )
A.垂直转动角度较大 B.垂直转动角度较小
C.水平转动角度较大 D.水平转动角度较小
18.春分日,当浙江的“智能太阳花”路灯柱影子最短时,新疆的“智能太阳花”( )
A.“花朵”朝向西南 B.“花朵”朝向东南
C.影子朝向正北 D.影子将会变长
【答案】16.A 17.B 18.B
【解析】16.“智能太阳花”可以昼开夜合和智能追光,发电效率 更高,①正确;智能光伏与传统光伏相比,“智能太阳花”需要的技术成本更高,会增加投资成本,②错误;“智能太阳花”具备自动清洗、远程操控等功能,方便维护运营,③正确;“智能太阳花”与固定式光伏发电装置一样都可以实现清洁发电,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智能太阳花”可以智能追光。浙江和新疆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但新疆纬度要比浙江纬度更高。冬半年,由于乌鲁木齐纬度更高,其白昼时间更短,“智能太阳花”水平转动角度更小,而夏半年,由于新疆纬度更高,其白昼时间更长,太阳视运动角度更大,“智能太阳花”水平转动的角度更大,CD错误;新疆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更小,“智能太阳花”垂直转动角度较小,A错误,B正确。故选B。
18.春分日,当浙江的“智能太阳花”路灯柱影子最短时,说明当地的地方时为12点,太阳位于浙江当地的正南方向,新疆位于我国的西部,此时还未到正午12点,太阳在新疆的东南,新疆的“智能太阳花”影子朝向西北,“花朵”朝向东南,AC错误,B正确;太阳高度将继续变大,影子将会变短,D错误。故选B。
(24-25高三上·北京·阶段练习)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20.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答案】19.B 20.A
【解析】19.据题干知为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方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向南行驶,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从重庆到遵义里程240千米,时速80的话,也需要3个小时,若12:00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会照射到,所以应该8:00出发,B正确、D错误;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向南行驶,左侧靠窗会被太阳照到,不利于欣赏风景,排除AC;故选B。
20.根据所学知识,毕节位于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而重庆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高原地区的气温通常比盆地地区低,因此毕节的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地形,A正确;毕节纬度较重庆低,纬度因素不会导致气温低于重庆,排除B;两地均为内陆城市,不沿海,排除B;两地夏季均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排除D;故选A。
【真题】
(2024·浙江·高考真题)我国某中学地理教师给地理社团成员布置模拟天文观测作业,给出以下条件。完成下面小题。1.春分日或秋分日,天气晴朗。
2.月亮比太阳早6小时升起。
3.太阳与月亮最大高度角相等。
21.这一天,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日落时,月亮的亮面朝东 B.月出时,当地地方时为6点
C.日出时,月亮高度角最大 D.月落时,天空出现满天星星
22.当天可见直立杆的月影范围最有可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21.C 22.B
【解析】21.据材料可知,该日为春分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6点日出,18点日落;月亮比太阳早6小时升起,说明日出时,月亮高度最大;日落时,月亮位于地平线以下,看不到月亮,C正确,A错误;月出时,由于月亮比太阳早6小时升起,二分日6点日出,此时地方时为0时,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月落时,太阳高度最大,为12时,天空看不到星星,BD错误。故选C。
22.据材料“月亮比太阳早6小时升起”可知,月亮从月出到月亮高度最大时,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可以看到月影,此时月亮位于东半部天空,影子朝西;日出以后,太阳辐射增强,月影不可见,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2·福建·高考真题)非对称结构保温大棚的保温被通常白天收卷至顶部,以便棚内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收卷的保温被在棚内地面形成遮阴带(下图)。陕西省某地理研学小组观测当地大棚正午地面遮阴带的年内变化(忽略收卷的保温被厚度影响),发现棚内地面遮阴带在2月26日出现,3月29日面积最大,一段时间后变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棚内正午地面遮阴带面积开始变小的日期出现在( )
A.6月29日前后 B.9月15日前后
C.10月16日前后 D.12月14日前后
24.仅支撑柱高度增加1米,则棚内正午地面最大遮阴带( )
A.出现日期提前,面积减小 B.出现日期提前,面积不变
C.出现日期推迟,面积增大 D.出现日期推迟,面积不变
【答案】23.B 24.D
【解析】23.根据所学知识,同一地区,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的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根据材料2月26日棚内出现遮阴带,此后遮阴带面积逐渐增大,3月29日面积最大,此日后遮阴带面积不变,6月22日(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由于3月29日为春分日后8天左右,与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日期为秋分日前8天左右,因此9月15日前后遮阴带面积最大,之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继续降低,遮阴带移至棚外,棚内遮阴带开始变小,故B正确,ACD错误。该题选B。
24.根据材料棚内最大遮阴带的面积和南北屋面保温被的宽度有关,南北保温被,宽度范围越大,最大遮阴带面积最大,和支撑柱的高度无关,支撑柱变高时,最大遮阴带面积不变,但遮阴带全部移动到保温棚底部(此时面积最大)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出现的日期应比之前推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湖北·高考真题)风云三号E星是全球第一颗在晨昏轨道运行的太阳同步气象卫星,与在轨的风云三号C星、D星形成“晨昏、上午、下午”三星组网格局,可实现全球观测资料的100%覆盖。E星装载最先进的微光成像仪,可大幅提高弱光条件下的监测精度。图示意晨昏轨道、上午轨道和下午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与上午轨道卫星和下午轨道卫星相比,晨昏轨道卫星( )
A.两侧温度差异小 B.对地观测时,当地的太阳高度角小
C.太阳能补充不足 D.对地观测时,成像仪太阳光入射少
26.E星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轴( )
A.年变化幅度为23°26' B.日变化幅度为180°
C.年变化幅度为46°52' D.日变化幅度为360°
27.2021年7月某日,当E星观测到巴西圣保罗(23°S,47°W)的万家灯火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墨西哥圣地亚哥(23°N,110°W)此时地表温度最低
B.冰岛雷克雅未克(64°N,22°W)附近海域晨雾弥漫
C.夏威夷火奴鲁鲁(21°N,158°W)烈日当空
D.中国北极黄河站(79°N,12°E)极光绚烂
【答案】25.B 26.A 27.C
【解析】25.晨昏轨道卫星一侧为白昼,一侧为黑夜,两侧温度差异较大,A项错误;对地观测时,地面为凌晨或傍晚,太阳高度角小于上午和下午的太阳高度角,B项正确;大部分卫星运行的动力来自太阳能,三颗轨道卫星均可接触阳光,太阳能补充均充足,C项错误;对地观测时,与上午轨道卫星和下午轨道卫星相比,成像仪太阳光入射角度小,但太阳光入射并不少,D项错误。故选B。
26.材料信息表明,E星为晨昏轨道太阳同步卫星,即沿晨昏圈环绕地球运行,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与直射点的纬度数相同,直射点一年之中移动的最大纬度数为23°26',E星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轴年变化幅度为23°26',A正确,C错误;一天之中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变化很小,不可能达到180°和360°,BD错误。故选A。
27.由材料可知,巴西圣保罗位于47°W,可推其知其位于西三区,万家灯火即入夜后,假设此时为20:00,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火奴鲁鲁为西十一区,区时为12:00,可能出现烈日当空现象,C项正确;圣地亚哥当地时间约为16时,而地表温度日出前后最低,A错误;雷克雅未克当地时间约为22时,不是日出,B错误;此时北极黄河站正值极昼,不易看到极光,D错误。故选C。
(2022·江苏·高考真题)国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 )
A.15分钟 B.30分钟 C.45分钟 D.60分钟
29.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 )
A.9:40 B.10:10 C.10:40 D.11:10
30.空间站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在这期间能看到空间站的地点是( )
A.圣地亚哥 B.卡马国 C.马维尔拉 D.上海
【答案】28.C 29.C 30.C
【解析】28.由图可知北京与国际空间站经度大致相差180°,所以国际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是大致绕地球旋转了一半,由材料可知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所以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45分钟。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29.由下图可知图中A点与120°E相距约为60°,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则A点地方时为6时,则北京时间此时约为10:00,结合上面分析,可知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为10:45,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30.据材料可知,国际空间站90分钟环绕地球1周,则1小时可绕行2/3的路程,空间站到达卡马国上空时,正值该地黑夜,国际空间站与地面较近,此时无法反射到太阳光,不能被肉眼观察到,排除B。到达马维尔拉上空时,正处于黎明,人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空间站,C符合题意;空间站约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不会经过圣地亚哥,排除A;当国际空间经过上海时,为白昼,由于太阳光线太强,可能用肉眼无法看见,排除D。故答案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