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2凝聚法治共识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2凝聚法治共识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4.2 凝聚法治共识
1.政治认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自觉提高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3.法治观念: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观念。
4.责任意识: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努力成为依法国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教学难点:厉行法治的要求。
01政府的作用.宗旨.工作要求.目标
02 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
03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04 厉行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CONTENT
重点
05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是什么?
难点
重点
难点
法治政府
指挥交通
安全检查
环境监察
管理社会生活
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的作用
1.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一名辅警脱下雨衣披在迷路老人身上,送其回家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公安分局在暴风雨中及时救助群众、清除路上多处安全隐患。
政府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
政府的工作要求
国家的一切权力
属于
人民
民主选举
人大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
组成
产生
监督
对其负责
行政机关
执行机关
人民政府
权力来自于人民
性质
①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2.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②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③政府的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的目标:
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
3. 什么是法治政府?(内涵)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4.依法行政的
a.重要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b.要求: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c.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探索实施诉求矛盾集成改革“一码”模式,优化接、派、办、评全周期管理流程,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开发“民情诉递”二维码平台,群众通过扫码,小到环境卫生、邻里纠纷,大到法律咨询调解、巡回法庭案前调解等问题均可“码”上发送至平台。在诉求反映形式上,群众可以采取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群众反映诉求从“四处跑”“线下找”变成“码”上说。同时,打通“民情诉递”二维码平台与“淄博网格”App的接入通道,“淄博网格”App收集的诉求信息,一键转报“民情诉递”二维码平台,避免诉求信息多头报送、重复办理问题。将“12345”热线市民投诉、110警务民情等反映问题纳入“民情诉递”二维码平台收集处置体系,实现一体布局、一体管理、一体处置,推动部门数据交互共享、处置问题协同联动。
法治政府的建设
思考:淄博市张店区的实践,对法治政府建设有何启示?
①政府角度: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天下的事情,制定法令并不困难,难的是认真切实地贯彻执行。
政府角度:
②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动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互联网+政务
思考:国务院、各省市政府开通网络渠道对建设法治政府有何启示?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推动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创新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便于公民参与和监督的新形式。它架起了沟通政府与社会的桥梁。“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够把法律、法规、规章及时向社会传递普及,推送群众最关注的信息和服务。
③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政府角度】
①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
②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公民角度】
③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
4.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5.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厉行法治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
二、厉行法治
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厉行法治?
名言欣赏:
①全面依法治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②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厉行法治
探究:2.厉行法治如何做?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①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探究:2.厉行法治如何做?
抓好“关键少数” 推动法治建设
近几年,山东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自2022年以来,连续选取部分设区的市委和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向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述法,有力提升了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见到实效。
山东省司法厅厅长杨增胜表示:“目前,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正在全省蔚然成风。”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5日 第07版)
③政府: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探究:2.厉行法治如何做?
④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探究:2.厉行法治如何做?
聚焦交警处罚
交警的两种处罚是否矛盾?
法治与德治
⑤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①国家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③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④全社会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 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P55
2.厉行法治如何做?
3.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①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②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③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法律明确: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而用人单位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1.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这体现了政府的工作要求是(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对人民负责
C.提供公共服务
D.管理社会生活
B
2.近年来,江苏省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围绕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完善线上线下办理渠道;聚焦企业群众办事创业“堵点”“难点”,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拓展“省内通办”“跨省通办”范围……这一系列举措有利于( )
A.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B.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C.不断提升政府依法执政的能力
D.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D
3.“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种推动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便于公民监督的新形式,这一举措可以( )
①扩大公民政治权利,保证公民有序参与
②规范公共权力行使,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③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提高政府公信力
④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确保司法公正透明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C
4、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这句话说明国家和社会治理( )
A.必须厉行法治,强化法治文化
B.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C.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D.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