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4.4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4.4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有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
一、单选题
1.某些细胞毒性T细胞在癌组织环境中能合成膜蛋白CTLA4,这种膜蛋白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因此这个蛋白被称作刹车分子。科学家发现,只要使用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就能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使细胞毒性T细胞持续攻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前需接受癌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刺激
B.提高膜蛋白CTLA4的活性,细胞免疫功能将增强
C.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的作用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癌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2.麻杏石甘汤(MXSGD)为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常用于防治流感,也是新冠疫情防控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方剂之一。为研究MXSGD防治流感的机制,科研人员以正常小鼠和感染了A型流感病毒的模型小鼠为材料,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结果如图所示(注:奥司他韦是一种治疗流感的西药,CCL5是机体内一种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能促使炎症细胞向病灶部分聚集),关于相关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药物的种类及处理的时间,因变量是CCL5的含量
B.CCL5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其含量与炎症程度呈负相关
C.MXSGD与奥司他韦的作用效果接近,都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
D.组2在7天后炎症反应也明显降低,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3.在使用化妆品时,其中的乳化剂可在某些人体内转化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脸部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下图为由乳化剂转化而来的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一样都会产生抗体并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后即可引起该细胞释放组胺
C.致敏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与B细胞膜上的受体能识别同一种过敏原
D.当同种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记忆细胞结合后产生大量抗体而引起过敏反应
4.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调节性T细胞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Mcl-1蛋白可使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Mcl-1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 )
A.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 B.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艾滋病
5.某人感染了HIV,5年后被诊断出患淋巴瘤。最可能的原因是HIV感染后导致( )
A.HIV大量寄生在B细胞内B.TB.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功能丧失
C.B细胞无法转化为浆细胞 D.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
6.过敏反应是常见的一-种免疫异常引起的疾病,全世界20%~40%的人被过敏问题困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会引起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
B.在过敏原刺激下,活化的T细胞能释放组胺等物质
C.过敏反应都具有反应发作迅速,消退也迅速的特点
D.过敏反应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但不具有遗传倾向性
7.下列有关免疫失调所引起的疾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
B.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
C.过敏反应是由过敏原刺激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产生组胺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D.过敏反应一般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而自身免疫病会使导致某些器官功能受到影响
8.肿瘤细胞为了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追杀,在自身表面产生了一种被称为“PD-L1”的蛋白,这个蛋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相结合,就会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这是好人”的错觉,从而放过肿瘤细胞,任其疯狂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攻击自身体内产生的癌变细胞属于自身免疫病
B.图中所示过程人人生来就有,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PD-1和PD-L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PD-1抑制剂类药物,如PD-1抗体,可以减弱PD-1与PD-L1的结合,进而使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9.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艾滋病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 D.抗维生素D佝偻病
10.某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细胞毒性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与这种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尘螨引起荨麻疹
C.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D.艾滋病
11.当人的皮肤破损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炎症部位常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局部发热等现象
B.中性粒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C.受损伤部位的微静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
D.脓液的出现,表示身体免疫正在恶化
12.艾滋病(AIDS)是由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侵入人体后通常可以潜伏8~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主要攻击B细胞,导致患者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B.艾滋病患者体内的HIV增殖能力比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高
C.与正常人相比,艾滋病患者患恶性肿瘤的概率较高
D.HIV可以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不会通过握手接触传播
13.“细胞因子风暴”是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增多的现象。“细胞因子风暴”能够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有效攻击外来病原体,但也会引发机体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因子是指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
B.特异性免疫过程中需要细胞因子来加强免疫反应
C.病毒感染者可能因“细胞因子风暴”而发生自身免疫病
D.“细胞因子风暴”能体现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
14.艾滋病(AIDS)是由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侵入人体后通常可以潜伏8~10年甚至更长时间。医生常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受检人是否携带HIV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分子杂交技术可用来检测受检人是否携带HIV
B.可根据HIV的RNA序列合成小段DNA作为引物
C.可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血液样品中HIV抗原
D.与检测抗原、核酸相比,检测抗体能更早诊断HIV感染
15.PD-1蛋白是存在于许多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是免疫中的一种“分子刹车”,人体正常组织细胞膜上的PD-L1与PD-1结合会促进被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凋亡,是免疫系统的正常平衡机制,但当癌细胞产生的PD-L1与PD-1结合时,能迫使被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过早进入凋亡阶段,从而终止正在进行的免疫反应,通过这种方式癌细胞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可作为APC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B.使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可以阻断PD-1与癌细胞表面的PD-L1的结合,从而使被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有效对付癌细胞
C.PD-1和PD-L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正常细胞膜上的PD-L1与PD-1结合可以防止因免疫细胞过度激活而引发自身免疫病
二、多选题
1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内含逆转录酶)能够精确地识别人体中的一类免疫细胞——T细胞,这种细胞的表面有一种CCR5基因表达的趋化因子蛋白,该蛋白是HIV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调查发现,人群中有少数个体不易感染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侵入机体后进行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是RNA的自我复制过程
B.抑制人体内CCR5基因的表达量,可能会降低HIV的感染率
C.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衰退,极易因其他病原体的感染而死亡
D.少数个体不易感染HIV,可能是因为其体内CCR5基因发生了突变
17.抗体种类很多,结构类似于Y型,由四条肽链组成,其中有多个二硫键,抗体的上部与抗原结合,如图所示,吞噬细胞识别抗体的尾部,从而发挥免疫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分解后的产物总相对分子量大于四条链相对分子量之和
B.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可阻断病毒、胞内菌等进入细胞
C.吞噬细胞识别抗体并直接将其吞噬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D.一种抗体只能由一种浆细胞产生是抗体具有专一性的原因
18.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致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细胞a、b、c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b发育成熟的主要场所是胸腺
B.细胞b、c、d、e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相同
C.图中起抗原呈递作用的是细胞a,能分泌免疫活性物质的有细胞a、b、d等
D.引起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的抗原可能是乙酰胆碱受体或肌肉细胞膜蛋白
19.艾滋病(AIDS)是由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死亡率极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给后代,但不属于遗传病
B.HIV不能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患者体内无相应抗体
C.HIV破坏辅助性T细胞,导致患者后期易出现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D.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用剃须刀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20.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6个月~5岁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能够预防脊髓灰质炎,如图表示该疫苗引发体液免疫的作用机理,M、N、P、Q代表不同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注:IL-4是一种细胞因子;IgA是免疫球蛋白A,属于抗体;dIgA是免疫球蛋白A形成的二聚体。
A.Q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及IL-4
B.N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作用
C.IgA攻击肠道黏膜细胞造成肠道功能紊乱属于过敏反应
D.IgA进入黏膜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膜蛋白的参与
三、填空题
21.2020年春,我国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绝大多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得以康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难以仅靠人体第一、二道防线将其清除,往往需要特异性免疫进行防御,特异性免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机体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同病毒作战。利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捐献的血液,经严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检测分离后,将血清输给临床病人,其中的___________可以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使病毒失活,有助与病人康复。
(3)下图表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第1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第2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图中表示对新冠病毒疫苗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_______细胞的作用。在一定的时间内,若不第2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则以后对新冠病毒疫苗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___。
(4)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有效预防此病毒,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但不能确保接种疫苗的人一定不患此病,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2.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E)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具有的功能是_____。在特异性免疫中,_____免疫主要识别和清除被胞内病原体侵染的细胞和机体产生的异常细胞。
(2)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B细胞活化后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能分泌抗体的_____,小部分分化为_____。淋巴因子会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原因是_____。
(3)已知NE能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6-OHDA是一种能耗竭中枢神经系统的NE的物质。研究小组发现,用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发挥免疫效应的抗原,注射给经6-OHDA处理的小鼠,发现小鼠体液免疫正常,没有受到影响,而用需要借助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的作用才能刺激B细胞发挥免疫效应的抗原,注射给经6-OHDA处理的小鼠,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大大降低。据此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注射NE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有_____(答出两点)。
23.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A.正常免疫 B.自身免疫病 C.免疫缺陷 D.过敏反应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1)_____;(2)_____;(3)_____;(4)_____;(5)_____
24.某小组为了比较超低温预处理和免疫抑制剂对异体神经移植的影响,将多只健康的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编号A、B、C、D。 A组为未经处理的异体神经移植组,B组为超低温冷冻异体神经移植组,C组为异体神经移植应用免疫抑制剂—CSA组,D组为自体神经移植组,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神经传导速率恢复率 诱导动作电位峰值恢复率
A 23.67±4.55 24.63±8.77
B 30.21±3.52 30.21±3.52
C 48.94±4.55 55.67±9.14
D 113.15 98.25
(1)冷冻处理能降低移植体的抗原性,从而影响 对抗原的摄取和处理。CSA能作用于T细胞,抑制T细胞的增殖,服用CSA会导致机体内抗体的浓度下降,其原因是

(2)CSA并非异体抗原特异性免疫抑制剂,它作用于整个T细胞系统,因此易诱发恶性肿瘤和严重机会感染,这与免疫系统的 功能受损有关。
(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超低温冷冻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处理方式中, 更加有利于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 。
25.近年来,屠呦呦教授带领团队开始重点研究青蒿素对其他疾病的疗效,发现双氢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明显效果,根据现有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有确切、稳定的疗效,其中,对盘状红斑狼疮的疗效超过9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超过80%。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免疫学上属于一种__________病,它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样,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将__________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
(2)日常生活中,有人接触了某些花粉会引起皮肤荨麻疹,吃海鲜会呕吐等,都是由于免疫系统过度敏感而引起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双氢青蒿素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到直接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__________的分泌,减轻__________免疫反应,对免疫系统敏感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减少了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4) 艾滋病属于一种免疫缺陷病,HIV在感染初期和潜伏期,临床并无明显症状,可通过检测________(物质)来判断某人是否已感染HIV。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前需接受癌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刺激,A正确; B、题中显示,使用CTLA抗体抑制CTLA4蛋白,就能激活T细胞,使癌细胞持续受到攻击,可据此可推测,提高膜蛋白CTLA4的活性,细胞免疫功能将减弱,B错误; C、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的作用过程体现了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过程,属于体液免疫,C正确; D、细胞毒性T细胞与癌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正确。
故选B。
2.答案:B
解析:A、结合题意及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药物的种类及处理时间,因变量是CCL5的含量,A正确;
B、CCL5是细胞因子,所以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由图可知,其含量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B错误;
C、由图可知,与模型组相比,MXSGD治疗后,小鼠体内的趋化因子CCL5的水平显著降低,与奥司他韦组相近,都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C正确;
D、组2在天后炎症反应也明显降低,免疫系统对外界病原体进行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D正确。
故选B。
3.答案:C
解析:
4.答案:C
解析:Mcl-1蛋白活性被抑制,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免疫反应功能增强。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由免疫反应功能过强导致;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都是免疫反应减弱的;故选C。
5.答案:D
解析:HIV寄生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A错误;HIV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会使辅助性T淋巴细胞死亡,而不仅仅使其分必淋巴因子的功能丧失,B错误,D正确;HIV感染不会影响到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的过程,C错误。
6.答案:A
解析:A、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会引起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但不会出现过敏反应,A正确;
B、组胺是抗体吸附到的那类组织细胞所释放的物质,B错误;
C、过敏反应不一定都具有反应发作迅速,消退也迅速的特点,C错误;
D、过敏反应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性,D错误;
7.答案:B
解析:A、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A正确; B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B错误; C过敏反应是由过敏原刺激肥大细胞等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产生组织胺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C正确; D过敏反应一般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而自身免疫病会导致某些器官的功能受到影响,D正确。
故选:B。
8.答案:C
解析:
9.答案:D
解析:A、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缺失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错误;B、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B正确;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过敏原(毛屑)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C错误;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故选B。
10.答案:A
解析:A、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与题干中的某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最相似,A正确;B、尘螨引起荨麻疹属于过敏反应,与题干中的某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不同,B错误;C、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属于正常的免疫监视功能,与题干中的某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不同,C错误;D、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与题干中的某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不同,D错误。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A、人体皮肤破损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将沿着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产生痛觉,出现疼痛症状;受损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导致受损部位的皮肤变红,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从而会形成局部肿胀,A正确;B、一个中性粒细胞可以吞噬几个细菌,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B错误;C、炎症反应发生时,受损伤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致使皮肤发红,C错误;D、克服感染时,一些白细胞死亡,这些白细胞及以下坏死组织、坏死细胞和活的白细胞结合在一起会形成脓液,脓液的出现,表示身体正在克服感染,身体免疫正在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A。
12.答案:A
解析:
13.答案:A
解析:细胞因子和抗体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体不属于细胞因子,A错误;细胞因子可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强特异性免疫过程,B正确;由题意可知,“细胞因子风暴”能够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有效攻击外来病原体,但也会引发机体损伤,因此病毒感染者可能因“细胞因子风暴”而发生自身免疫病,C正确;“细胞因子风暴”能体现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D正确。
14.答案:D
解析:A、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是否携带HIV时,应该采用含有HIV逆转录生成的DNA片段作为探针,如果存在HIV,则会出现杂交带;如果没有HIV,则不会出现杂交带,A正确;
B、用PCR技术检测受检人是否携带HIV时,可根据HIV的RNA序列合成小段DNA作为引物,B正确;
C、HIV抗原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血液样品中HIV抗原,C正确;
D、HIV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要经过一定的生理过程才会产生特异性的抗体,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因此,检测抗体诊断HIV感染比检测抗原、核酸更晚,D错误。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A、APC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一些B细胞等,可以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A正确;
B、癌症免疫疗法是通过PD-1抑制剂作用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使得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不能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从而使细胞毒性T细胞能重新识别癌细胞,最终通过细胞免疫使癌细胞裂解死亡,B正确;
C、PD-1和PD-L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错误;
D、正常细胞膜上的PD-L1与PD-1结合,能够使被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凋亡,所以可以防止因免疫细胞过度激活而引发自身免疫病,D正确。
故选C。
16.答案:BCD
解析:HIV是逆转录病毒,进入机体后不进行RNA的自我复制过程,而是进行逆转录过程,A错误;根据题干可知CCR5基因表达的趋化因子蛋白是HIV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如果抑制人体内CCR5基因的表达量,则该蛋白质减少,可能会降低HIV的感染率,B正确;HIV攻击人的免疫系统,造成人体免疫系统受损,所以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衰退,极易因其他病原体的感染而死亡,C正确;如果CCR5基因发生突变,则HIV入侵机体细胞缺少主要的辅助受体,因此不易感染HIV,D正确。
17.答案:AB
解析: 抗体分解后的产物为多肽和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之和大于四条链相对分子质量之和,A正确;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可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以及胞内寄生菌侵入宿主细胞,B正确;吞噬细胞吞噬的是抗原一抗体复合物,不直接吞噬抗体,C错误;抗体的专一性体现在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D错误
18.答案:ACD
解析:A、分析题图,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b(辅助性T细胞)发育成熟的主要场所是胸腺,A正确;B、B细胞活化后可分化为细胞d,即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但对抗原无识别作用,B错误;C、分析题图,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图中细胞a和细胞b均能分泌细胞因子,细胞d能分泌抗体,C正确;D、重症肌无力表现为肌肉松弛,肌肉细胞膜无法兴奋,可能是乙酰胆碱不能与肌肉细胞膜受体结合,则自身免疫病的抗原可能是乙酰胆碱受体蛋白或肌肉细胞膜蛋白,使得乙酰胆碱无法发挥作用,D正确。
19.答案:AC
解析: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给后代,但不是遗传病,而是一种传染病,A正确;HIV能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患者体内有相应抗体,B错误;HIV破坏辅助性T细胞,导致患者后期易出现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C正确;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共用剃须刀可能会感染艾滋病,D错误。
20.答案:BD
解析:据图可知,M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N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P细胞是B细胞, Q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不可以识别抗原,A错误。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作用,B正确。IgA攻击肠道黏膜细胞造成肠道功能紊乱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IgA进入黏膜细胞的方式为胞吞,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膜蛋白的识别,D正确。
21.答案:(1)并非人人生来就有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防御作用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抗体
(3)B;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记忆;B、D
(4)疫苗可以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新冠病毒核酸为RNA,单链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注射疫苗产生的相应的记忆细胞在体内存留的时间有限,在新冠病毒入侵时记忆细胞已经消失,则易患病;相应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有限,若在新冠病毒入侵时抗体已经消失,则易患病
解析:(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特点是并非人人生来就有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防御作用的免疫。
(2)新型冠状病毒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同时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因此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机体会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病毒作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捐献的血液中含有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因此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的血清输给临床病人,有助于病人康复。
(3)由于第1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机体会产生记忆细胞,当第2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更多的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因此第2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产生抗体的速度快,且数量多,如曲线B。由于抗体存活的时间较短,因此在一定的时间内,若不第2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则以后对新冠病毒疫苗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D。
(4)由于疫苗可以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因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有效预防此病毒。由于①新冠病毒核酸为RNA,单链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②注射疫苗产生的相应的记忆细胞在体内存留的时间有限,在新冠病毒入侵时记忆细胞已经消失,则易患病;③相应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有限,若在新冠病毒入侵时抗体已经消失,则易患病。所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也不能确保一定不患此病。
22.答案:(1)防卫、监控、清除;细胞
(2)浆细胞;记忆B细胞;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中能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3)NE通过影响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进而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合理即可)
(4)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防卫、监控和清除。在特异性免疫中,细胞免疫主要识别和清除被胞内病原体侵染的细胞和机体产生的异常细胞。
(2)B细胞活化后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淋巴因子会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原因是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中能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3)依赖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的体液免疫会因为NE的缺失而受影响,说明NE通过影响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进而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
(4)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3.答案:(1)D;(2)C;(3)B;(4)B;(5)A
解析:(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这属于海鲜过敏,即D过敏反应。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这属于C免疫缺陷病。
(3)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这属于B自身免疫病。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这属于B自身免疫病。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这属于A正常免疫。
24.答案:(1)吞噬细胞 T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导致淋巴因子的合成量减少,对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促进作用减弱,最终导致抗体的产生减少
(2)监控和清除
(3)使用免疫抑制剂 与超低温冷冻处理相比,使用免疫抑制剂,其神经传导速率的恢复率和动作电位峰值的恢复率均较高
解析:
25.答案:(1)自身免疫;自身物质
(2)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素乱的免疫反应
(3)抗体;体液
(4)抗HIV的抗体
解析:(1)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自身免疫病,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
(2)过敏反应是指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3)根据题意分析,双青蒿素抑制了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导致产生的浆细胞减少,则分泌的抗体减少,减轻了体液免疫反应。
(4)艾滋病是由HIV病毒感染引起的,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能力;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或性传播。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免疫调节过程和三种免疫失调症的致病机理和实例,并根据体液免疫过程判断双青蒿素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