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免疫学的实际应用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免疫学的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天花疫苗的发明和使用,根除了大花这种传染病B.注射一定量的细胞因子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C.利用自身干细胞培育相关器官,可解决器官移植中“免疫排斥”的问题D.新生儿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可避免各种疾病的侵扰2.新冠病毒会导致人体患病,因为其能突破皮肤、黏膜,最终影响人体正常细胞的生命活动。而接种灭活的新冠疫苗能起到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皮肤、黏膜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B.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不会攻击新冠病毒C. 接种疫苗后疫苗成分会迅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D. 接种灭活的新冠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3.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图1。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其分泌的调节途径如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应答的稳态有赖于四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B.GC可能通过减少TNF-α和IL-6的数量来达到治疗RA的效果C.IL-4和IL-10能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从而促进免疫反应D.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4.细胞因子是一种可辅助免疫细胞产生对病原体起杀伤作用的物质。新冠病毒感染可引起多种细胞因子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让免疫系统短时间内火力全开,对自身组织产生伤害(即细胞因子风暴)。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结果1:细胞因子风暴可以上调ACE2、EGFR等新冠病毒感染所需的宿主蛋白含量;结果2:抑制宿主细胞内的RPK1激酶活性,可以抑制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结果3:新冠病毒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NSP12)是激活RIPK1激酶的主要因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因子风暴引起自身组织损伤,属于免疫缺陷B.适量使用RIPK1激酶抑制剂可减轻新冠肺炎症状C.NSP12是由新冠病毒自身编码的并在其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D.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细胞因子风暴形成负反馈,使病毒更容易感染人体5.临床证实,将被新冠病毒感染后治愈的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新冠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血清中对新冠肺炎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消毒液 C.抗原 D.抗体6.宠物猫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生活中人被猫狗抓伤、咬伤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动物若携带狂犬病病毒,则可能使人患狂犬病。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它能通过神经纤维迅速侵染到中枢神经系统大量繁殖,人患病后会出现恐水、痉挛、吞咽困难等症状,最终会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如图为狂犬病病毒侵入神经细胞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可能与狂犬病病毒侵染小脑细胞有关B.狂犬病病毒侵入细胞后沿着轴突逆行,与神经冲动在轴突上的传导方向相同C.狂犬病病毒侵入神经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结构特点D.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此时发挥作用的是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7.如图表示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大致关系,其中第Ⅲ阶段病人体内出现的变化主要是( )A.T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B.免疫系统可以摧毁人体内大多数HIV病毒C.HIV在人体内积累时间较长,可导致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D.T细胞逐渐减少的同时,伴随有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出现8.北京科兴新冠灭活疫苗是目前国内接种率较高的疫苗,需要注射两次,注射后对新冠病毒的预防达到91.25%,目前没有严重不良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第二针疫苗能提高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含量B.注射灭活疫苗和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清的原理相同C.可通过接种科兴新冠疫苗对感染新冠病毒患者进行治疗D.已接受疫苗接种的人进入人群密集场所可以不佩戴口罩9.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新冠病毒抗原原理如下图,试纸上有两种抗原抗体存在,胶体金标记的抗体位于试纸的结合垫上,聚集后会呈红色;在检测线(T)上,有另一种针对抗原的抗体,这两种抗体识别抗原表位是不一样的,所以同一个抗原能够同时被这两种抗体所识别。抗-金标抗体位于质控线(C)上,结合多余的金标抗体。咽拭子、鼻拭子样本滴上加样孔之后,由样品垫向吸水垫方向流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控线结果相当于阳性对照B.图2显示待测者为新冠病毒阳性C.检测试纸使用便捷D.抗原和核酸检测配合提高检测准确率10.近日,由国内两家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奥密克戎变异株)正式获准在香港开展新冠疫苗的序贯免疫临床研究,在不远的将来,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将上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疫苗是灭活的病毒,接种后不会引起免疫反应B.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机体不会再感染新冠病毒C.记忆细胞的寿命很短,所以要连续注射三次疫苗D.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及其产物来制备疫苗11.下列有关免疫失调和免疫学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器官移植后病人应服用免疫抑制剂防止术后感染B.HLA必须完全相同才可以进行器官移植C.注射青霉素前进行皮试能判断机体是否对青霉素过敏D.HIV主要侵染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12.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某种传染病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多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属于被动免疫B.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属于被动免疫C.促进致敏B细胞克隆分化出更多数量的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D.促进浆细胞分泌出更多抗体以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属于主动免疫13.随着天气变冷,甲、乙两地暴发了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为研制相应的疫苗,某药物研究所从甲、乙两地分别提取病毒样本(甲地:m型病毒;乙地:n型病毒),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进行注射实验,观察到该动物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首次产生抗体的过程中,B细胞活化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B.流感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靶细胞、辅助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C.实验中第二次注射的是m型病毒,第三次注射的是m型病毒和n型病毒D.研究人员在第三次注射后,机体内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是记忆细胞14.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 )A.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要有一半以上相同B.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会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D.对于供体器官的短缺可通过培养自身的干细胞来解决15.新冠病毒感染以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作为血清学诊断标准,下图曲线表示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后,体内抗体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题图可知,人体感染病毒后一周左右即可检测出核酸阳性B.感染病毒经过2周潜伏期之后,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才开始产生并逐渐增多,此时才能检测出抗体C.在病毒被清除后的一段时间内,IgG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D.在阻断病毒传染上,血清学检测比核酸检测更有优势二、多选题16.研究人员以某过敏原刺激健康小鼠,建立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将这批小鼠分成四组,再用该过敏原刺激模型小鼠,诱发其过敏反应,诱发前的0.5h和诱发后6h,在B、C、D、E组小鼠外耳分别涂浓度为0%、3%、6%、9%的青蒿素乳膏,同时另设健康小鼠为对照组。诱发48h后取小鼠胸腺并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A组,说明B组小鼠发生了对该过敏原的免疫应答B.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C.小鼠发生过敏反应时,机体中分泌抗体的细胞大量释放组织胺,使小鼠出现呼吸困难D.实验结果图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免疫作用17.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于育龄期女性,患者免疫细胞异常活化,产生大量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最终导致多种组织器官受损。临床上常用糖皮质激素(GC)抑制患者免疫应答进行治疗,其作用途径之一是GC进入细胞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形成GC—GR复合物,后者活化后与DNA上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结合,启动IL-10基因的表达并抑制IL-2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IL-2、IL-10对免疫应答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B.GC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免疫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C.临床上过量使用GC时,会产生免疫力低下等副作用D.GC可能与细胞质内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18.免疫应答的特异性与记忆包括三个事件:①对“非己”的分子标志进行特异识别②淋巴细胞反复分裂产生数量大的淋巴细胞群③淋巴细胞分化成特化的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针对胞外毒素,事件①中一个未活化的B细胞只能被一种胞外毒素活化B.针对病毒侵染的细胞,事件①中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需要接受抗原信息C.事件②中,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大量增殖,分泌多种细胞因子D.事件③中,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均能杀灭和清除入侵病原体19.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20.科学家利用克隆小鼠(其遗传物质几乎完全一致)进行特异性免疫研究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提取分离出对细菌X已经产生免疫的小鼠甲和未对细菌X免疫的小鼠乙各自体内的T细胞和血清,分别注入四组未接触细菌X的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再注入等量的细菌X,得到如图实验结果,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Ⅲ组、Ⅳ组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B.由该实验结果可得出小鼠对细菌X的免疫为体液免疫C.Ⅱ组与Ⅳ组相比,可知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增殖D.由实验结果说明细菌X生活在小鼠的内环境中三、填空题21.类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2015年,我国率先研发出了EV71疫苗。该疫苗能诱发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妊娠期间,母亲在注射EV71疫苗后产生的抗体还可以通过胎盘进到胎儿体内,从而使新生婴儿获得对手足口病的免疫力。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有关EV71疫苗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_。A.该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B.该疫苗活化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C.该疫苗可以与EV71病原体特异性结合D.该疫苗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2)下列①~⑨为与人体免疫有关的细胞,选择相应序号回答:①B细胞②浆细胞③记忆B细胞④辅助性T细胞⑤细胞毒性T细胞⑥记忆T细胞⑦巨噬细胞⑧树突状细胞⑨肥大细胞首次注射EV71疫苗后,机体内能摄取、加工处理并呈递抗原信息的细胞是__________;能产生特异性抗EV71抗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 ;能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主要是______;直接接触被EV71侵入的靶细胞,使之裂解的细胞是__________;若接种过该疫苗的人后来感染了EV71,则在二次免疫中迅速增殖分化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的两个辅助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新生婴儿从母体获得的对EV71的免疫力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长期维持,原因是_______。22.新冠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细胞。请回答问题:(1)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借助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对于感染病毒的靶细胞,机体则需通过______细胞的作用使其裂解并释放病毒。(2)某新冠疫苗需进行两次接种,初次接种后需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再次接种。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抗击新冠病毒过程中,发现药物X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为验证药物X的作用,利用小鼠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对浓度(%)吞噬细胞 抗体 细胞毒性T细胞对照组 24 30 20实验组 55 39 20(4)据上题判断,你认为注射疫苗和药物X后可使小鼠不患此类疾病的原理______(相同/不相同),后者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可预防由HPV引起的子宫颈癌,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在人类研发癌症疫苗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1)疫苗通常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成的生物制品。(2)某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了如下接种实验。第1步:接种前,根据__________的特性进行检测,确定人体是否感染HPV。根据检出HPV的情况,分为未检出HPV的A1、A2两组,检出HPV的B1、B2两组;第2步:将A1B1分别接种安慰剂(没有药物作用的针剂);A2B2分别接种_______________;第3步: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统计结果如下表:A1 A2 B1 B2总人数 8000 8000 1181 1179癌前病变人数 83 5 118 117①A1组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B1组,由此可推测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②A1组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A2组,说明接种该疫苗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HPV具有抵抗力。③某同学认为感染HPV后,再注射该种疫苗,依然能起到预防的作用。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_______,结合实验结果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人乳头瘤病毒(HPV)可导致子宫颈癌。请回答下列有关 HPV 疫苗与预防子宫颈癌的相关问题。(1)当个体接种 HPV 疫苗后,该疫苗作为______________可诱导 B 淋巴细胞______________成______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 HPV 感染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因而能够起到降低患子宫颈癌风险的作用。(2)研究表明,受 HPV 侵染的细胞表面的 HLA 分子表达水平下降,会导致癌细胞无法有效地向______________细胞呈递抗原信息,这样,癌细胞就有可能逃避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功能,增加患宫颈癌的概率。(3)HPV 的衣壳蛋白主要由 L1 和 L2 构成,且主要成分是 L1。根据这一信息,医学工作者提出 HPV 疫苗的设计思路:可以纯化或利用基因工程生产 HPV 的______________,并以此为基础设计 HPV 疫苗。25.阿奇霉素进入人体后会抑制细菌的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但不影响人体蛋白质的合成,可起到抗炎作用且抗菌效果较好。糖皮质激素可发挥抗炎、抗感染、抗过敏等效果,并可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糖皮质激素还可对炎症因子的产生、吞噬细胞的功能进行抑制,防止肝肾功能持续受损,并可对机体应激反应进行调节,有助于增强阿奇霉素的疗效。甲泼尼龙为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可扩散透过细胞膜,与细胞质内特异性受体结合,随后进入细胞核内与DNA结合,启动mRNA转录,合成多种酶蛋白。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阿奇霉素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免疫反应。阿奇霉素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但不影响人体蛋白质的合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2)根据糖皮质激素的特点可知,糖皮质激素还可以用于_____(“免疫缺陷病”或“自身免疫病”)的辅助治疗。(3)某人感染了肺炎支原体而患肺炎,服用阿奇霉素后痊愈,但是他还是有可能再次感染肺炎支原体而患病,其原因是_____。有人说,被感染以后无论吃药还是不吃药最终都需要你自己战胜病原体,请你说出里面蕴含的生物学思想:_______。(4)通过人工合成甲泼尼龙作为药物,而不是通过提取糖皮质激素作为药物的原因是______。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天花的根除是天花疫苗发明和使用的结果,A正确;注射一定量的淋巴因子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B正确;利用自身干细胞培育的相关器官进行器官移植时,不会出现免疫排斥现象,C正确;进行预防接种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但不可能避免各种疾病的侵扰,D错误。2.答案:D解析:3.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RA患者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据图1可知,RA患者体内TNF-α和IL-6含量较多,所以它们的作用可能是促进免疫反应,而IL-4和IL-10含量较少,所以它们的作用可能是抑制免疫反应,即四种细胞因子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可以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A正确;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故推测GC可能通过减少TNF-α和IL-6的含量,减弱免疫反应来达到治疗RA的效果,B正确;由题意可知,健康志愿者体内IL-4和IL-10的含量较多,而RA患者体内TNF-α和IL-6的含量较多,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因免疫反应过强导致的免疫功能异常,再结合细胞因子的作用,可推断TNF-α和IL-6能促进免疫反应,但根据本实验并不能判断出IL-4和IL-10能否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误;由图2可以看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当血液中GC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ACTH的分泌活动减少,从而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D正确。4.答案:B解析:A、根据题意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是多种细胞因子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让免疫系统短时间内火力全开,对自身组织产生伤害,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的一种过激反应而非免疫缺陷,A错误;B、由题文“抑制宿主细胞内的RPK1激酶活性,可以抑制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可知,适量使用RIPK1激酶抑制剂可减轻新冠肺炎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症状,B正确;C、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合成蛋白质,NSP12是由新冠病毒自身编码的并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C错误;D、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病人体内,可能会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即在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消灭病毒的同时,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会活化更多免疫细胞,活化后的免疫细胞又会产生更多细胞因子,形成正反馈,使病毒更容易感染人体,D错误。故选:B。5.答案:D解析:A、受新冠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中不在含有新冠病毒,A错误;B、消毒液属于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品,B错误;C、受新冠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中不在含有新冠病毒抗原,C错误;D、受新冠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中含有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起到治疗的作用,D正确。故选:D。6.答案:D解析:A、人的呼吸中枢在脑干,所以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可能与狂犬病病毒侵染脑干细胞有关,A错误;B、狂犬病病毒侵入细胞后,其RNA沿着轴突逆行,与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相反,B错误;C、狂犬病病毒以胞吞的方式入侵神经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C错误;D、当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D确。故选D。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HIV病毒和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的数量变化。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图中第Ⅲ阶段时,病人体内的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说明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A符合题意;第Ⅰ阶段时,HIV浓度明显下降,说明在初期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人体内大多数HIV病毒,B不符合题意;到第Ⅳ阶段时,HIV在人体内积累时间较长,T细胞数量剩余很少,可导致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C不符合题意;第Ⅱ阶段时,T细胞逐渐减少的同时,伴随有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出现,D不符合题意。8.答案:A解析:A、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机体,可促使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所以接种第二针疫苗能提高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含量,A正确;B、注射灭活疫苗的目的是通过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获得更持久的免疫,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清是利用血清中抗体直接抵御病毒,B错误;C、注射疫苗要对未感染者注射,所以不可通过接种科兴新冠疫苗对感染新冠病毒患者进行治疗,C错误;D、已接受疫苗接种的人进入人群密集场所仍然需要佩戴口罩,D错误;故选:A。9.答案:B解析:A、若质控线显示红色条带,检测线也出现红色条带,则新冠病毒检测为阴性;若质控线显示红色条带,而检测线无红色条带出现,则新冠病毒检测为阳性,故质控线结果相当于阳性对照,A正确;B、如果样本液中含有与抗体相对应的抗原,就可以观察到T线和C线均显示出2条带,而图2中C线只有1条带,故图2显示待测者为新冠病毒阴性,B错误;C、检测试纸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操作使用便捷,C正确;D、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的不同点在于特异性和敏感性,抗原和核酸检测配合能提高检测准确率,D正确。故选B。10.答案:D解析:A、疫苗是减毒或灭毒的抗原,但保留了抗原决定簇,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A错误; B、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机体再次被新冠病毒感染时会迅速做出免疫反应,B错误; C、连续注射三次疫苗是为了让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不同的记忆细胞寿命不同,C错误; D、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及其产物来制备疫苗,例如可利用病原体的mRNA来制备疫苗,D正确。故选:D。11.答案:C解析:A、器官移植后病人应服用免疫抑制剂防止对移植的器官产生免疫排斥,免疫抑制剂使免疫功能下降,不能防止术后感染,A错误;B、HLA必须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B错误; C、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注射青霉素前进行皮试能判断机体是否对青霉素过敏,C正确;D、HIV主要侵染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但不属于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艾滋病是由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功能不足,D错误。故选C。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疫苗作为抗原进入机体后,与B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此时B淋巴细胞被致敏,同时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致敏B细胞,促使致敏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记忆细胞和浆细胞,该过程属于主动免疫。综上所述,C项正确。13.答案:C解析:辅助T细胞分泌白介素等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A正确;流感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引起细胞免疫,在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辅助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B正确;由图可知,第二次注射后,抗m抗体浓度迅速增加,且产生了抗抗体,说明第二次注射的是m型病毒和n型病毒,第三次注射后,抗n抗体和抗m抗体浓度都迅速增加,说明第三次注射的是m型病毒和n型病毒,C错误;第三次注射后,机体相应抗体浓度迅速增加,这是机体中的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的结果,D正确。14.答案:C解析: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研究表明,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A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有利于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正确,C错误;对于供体器官的短缺可通过培养自身的干细胞来解决,而且自身的细胞一般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15.答案:D解析: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人体感染病毒后一周左右可检测出核酸阳性,而在此之前,因为病毒量少,可能无法检出,A正确;感染病毒经过2周潜伏期之后,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开始产生并逐渐增多,随后1gG抗体开始产生,此时可能检测出抗体,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病毒被清除后的一段时间内,IgG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而IgM的含量下降较快,C正确;在阻断病毒传染上,核酸检测比血清学检测更有优势,因为核酸检测能更早检测出病毒,便于早发现、早治疗,D错误。16.答案:ABD解析: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A组,说明B组小鼠发生了对该过敏原的免疫应答,A正确;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B正确;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C错误;通过对柱形图数据分析可知D、E组结果与B组比较,胸腺指数偏低,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免疫作用,D正确。17.答案:ACD解析:糖皮质激素(GC)能抑制患者免疫应答,又知GC进入细胞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后,能启动IL-10基因的表达并抑制IL-2基因的表达,因此IL-2、IL-10对免疫应答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A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细胞异常活化,产生大量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最终导致多种组织器官受损,又知糖皮质激素(GC)可影响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抑制患者免疫应答,而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但GC主要通过抑制体液免疫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B错误;GC进入细胞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形成GC—GR复合物,后者活化后与DNA上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结合,启动IL-10基因的表达并抑制IL-2基因的表达,因此GC可能与细胞质内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D正确。18.答案:AB解析:A、胞外毒素是抗原,B细胞与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一个未活化的B细胞只能被一种胞外毒素刺激后活化,A正确;B、病毒侵染的细胞为靶细胞,需要通过细胞免疫将其清除,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需要接受抗原信息的刺激,同时在辅助性T细胞接受抗原信息后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B正确;C、事件②中,辅助性T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在胸腺中成熟,而不是在胸腺中大量增殖,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以加速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误;D、记忆细胞群可以在二次免疫的时候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群,记忆细胞群不具有杀灭和清除入侵病原体的功能,D错误。19.答案:ACD解析:A、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生物,应该选择透气的材料包扎伤口,不能密闭包扎,A错误;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此时破伤风抗毒素相当于过敏原,此反应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正确;C、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不是记忆细胞,C错误;D、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在体内存活的时间较短,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可以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记忆细胞存活的时间较长,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短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D错误。20.答案:BD解析:据图和题干信息分析可知,Ⅲ、Ⅳ组注射的T细胞和血清没有抵抗细菌X的能力,Ⅲ、Ⅳ组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A正确;由该实验结果可知,经过细菌X免疫的甲鼠的T细胞能够有效消灭细菌,而经过免疫小鼠的血清和没有经过免疫小鼠的血清都不能有效地抑制脾脏中细菌的繁殖,抗体一般存在于血清中,可推知小鼠对细菌X的免疫为细胞免疫,B错误;Ⅱ组与Ⅳ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可知,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增殖,C正确;由实验结果说明细菌X生活在小鼠的细胞内,D错误。21.答案:(1)C(2)①⑦⑧;②;④;⑤;③⑥(3)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4)不能 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且病毒变异性强解析:(1)A、该疫苗相当于抗原,可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A正确; B、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收到外来病原体的刺激,该疫苗可以起到此作用,B正确; C、能与EV71病原体特异性结合的是抗体,该疫苗的本质是抗原,不能与EV71病原体特异性结合,C错误; D、疫苗具有针对性,该疫苗主要是预防由肠道病毒刀型(EV71)引起的人类手足口病,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D正确。故选:C。(2)首次注射EV71疫苗后,⑧树突状细胞和⑦巨噬细胞、①B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这些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②浆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主要是④辅助性T细胞;⑤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直接接触被EV7I侵入的靶细胞,使之裂解;接种过疫苗的人再次感染感染EV71,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在二次免疫中迅速增殖分化的细胞是③记忆B细胞和⑥记忆T细胞。(3)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分别是:一是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二是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4)由于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一定的时效性,且病毒变异性强,故新生婴儿从母体获得的对EV71的免疫力不能长期维特。22.答案:(1)浆;细胞毒性T(2)疫苗中的抗原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后被迅速消除(3)将年龄、大小等生理状态相同的若干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注射一定量的药物X,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给两组小鼠同时接种等量且适量的新冠病毒。之后,检测两组小鼠的吞噬细胞、抗体、细胞毒性T细胞等的相对浓度(各项指标);不相同;注射药物X的原理是能提高吞噬细胞和抗体的数量23.答案:(1)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2)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结合;HPV疫苗;感染HPV;不同意;实验结果显示B1组癌前病变的比例与B2组无明显差异,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24.答案:(1)抗原;增殖、分化;浆细胞(2)T;监控和清(3)L1(和L2)解析:(1)疫苗作为抗原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受HPV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表达水平下降,使T细胞不能识别该细胞,导致癌细胞无法有效地向T细胞呈递抗原信息;T细胞对癌细胞的作用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这样癌细胞就有可能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3)衣壳蛋白主要由L1和L2构成,且主要成分是L1,即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L1蛋白,所以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生产HPV的L1或(L1和L2蛋白),设计HPV疫苗。25.答案:(1)不属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核糖体不同(其他答案合理即可)(2)自身免疫病(3)患者产生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存活时间有限(或“肺炎支原体发生了变异”);病原体作为抗原,最终是靠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来战胜的(4)人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少解析:(1)使用药物治疗疾病不属于免疫反应。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阿奇霉素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但不影响人体蛋白质的合成,可能原因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核糖体不同。(2)糖皮质激素还可对炎症因子的产生、吞噬细胞的功能进行抑制,说明糖皮质激素抑制了免疫功能,所以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3)患者虽然痊愈,但是患者产生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存活时间有限,也可能是由于肺炎支原体发生了变异,导致免疫系统不能产生二次免疫,使该患者再次患病。病原体作为抗原,可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清除,最终是靠人体的免疫系统来战胜病原体。(4)由于激素(糖皮质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通过提取的方法成本高昂且产品少,所以通过人工合成甲泼尼龙作为药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