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2.4 脑和脊髓对反射活动的协同调节(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2.4 脑和脊髓对反射活动的协同调节(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脑和脊髓对反射活动的协同调节
一、单选题
1.自主神经系统(ANS)的功能是调节内脏活动,因此也称内脏神经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肠胃蠕动
B.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膀胱逼尿肌收缩
C.血糖低时,副交感神经—胰岛A细胞系统的活动增强会促进糖原水解
D.寒冷环境中,支配肾上腺的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
2.随意运动是受意识调节、具有一定目的和方向的运动,而不随意运动是指意识清楚,但不能自行控制骨骼肌动作,临床上会出现骨骼肌痉挛现象。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不随意运动一般不受人体意识的支配
B.随意运动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条件反射
C.大脑皮层运动区病变可能会引起不随意运动
D.骨骼肌痉挛的过程中存在神经冲动在躯体运动神经上的传导
3.自律神经失调即自律神经系统内部失去平衡,中医认为自律神经紊乱是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如图是人体自律神经及其相关神经结构的一部分结构图(图中a、b分别表示脑干和脊髓,①、②、③、④表示一些自律神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b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
B.植物人有心跳、呼吸和血压,则其a中的神经中枢可能未受损
C.②、③、④兴奋分别促进呼吸加快、心跳加快、胃肠蠕动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抗衡、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对机体的调节
4.当头发再生时,毛囊中的一些干细胞会迁移并转变为让头发变色的黑素细胞。研究发现,当压力到来时身体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压升高等症状,且在压力应激状态下毛囊中的这些干细胞会被过度激活,全部转化为黑素细胞,从而过早地耗尽了该干细胞储存库。下图为压力应激状态下的毛囊调控机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压力过大会导致头发过早变白
B.去甲肾上腺素会导致毛囊中黑素细胞干细胞迁移比例发生改变
C.压力状态下,黑素细胞干细胞过度激活与副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有关
D.压力状态下,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均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生理过程
5.“脊休克”是指动物的脊髓遭受严重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并暂时丧失反射功能。研究人员损伤某动物的胸椎构建“脊休克”模型动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控制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受脑中高级中枢的调控
B.该模型动物不能完成排尿、排便等所有脊髓控制的反射
C.针刺该模型动物的足部,其无痛感产生
D.切断实验动物脊髓与脑的联系可单独研究脊髓的功能
6.如图表示中枢神经系统由三种传出神经组成,图示中的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在神经节内,节前神经元的轴突与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可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
C.图中躯体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中的节后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
D.兴奋经图中神经节传递时发生的是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7.酒精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酒精在机体内的主要代谢场所为肝脏,其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药物能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酗酒后人常出现走路不稳现象,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小脑
B.服用头孢类药物的人饮酒后,可能会出现乙醛中毒现象
C.酒驾者向装有橙色酸性重铬酸钾的仪器吹气,颜色变成蓝色
D.若血液中乙醛脱氢酶含量超标,可能是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8.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如图是排尿反射过程,a、b、c、d表示不同的神经元。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加快排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P处受损,机体仍能完成简单排尿反射,膀胱仍然能够排出尿液
B.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把信号只能传递给神经元bc
C.在排尿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D.在排尿反射中既存在分级调节又存在反馈调节
9.如图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吸气后肺扩张达到一定容积时,肺牵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呼气后肺缩小,肺牵张感受器刺激减弱,呼气停止,开始吸气。下列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牵张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人体要屏住呼吸只受脑干的调控
C.肺牵张反射可防止剧烈运动时对肺造成损伤
D.肺牵张反射具有负反馈调节机制
10.在脊髓第五颈段水平以下切断脊髓后(保留膈神经对膈肌呼吸的传出支配),实验动物表现为横断面以下部位脊髓所支配的反射均减退以致消失的现象,称为脊休克。脊休克一段时间后动物的血压可回升到一定水平,排尿反射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恢复后再次对动物在第一次离断水平的下方进行第二次脊髓离断手术,脊休克不再出现。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支配膈肌呼吸膈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B.脊休克发生的原因是切断脊髓损伤刺激
C.以上实验可以说明神经调节存在分级调节
D.脊髓中有多种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不同的生理功能
11.排尿反射就是一种典型的正反馈调节。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图示反射弧中,背根是传入神经,腹根是传出神经
B.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释放神经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C.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从而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脊髓段产生了“尿意”
D.逼尿肌、括约肌和传出神经末梢组成了排尿反射弧的效应器
12.排尿反射过程中,人体不会发生的是( )
A.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
B.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副交感神经元传递的信号后产生动作电位
C.神经冲动传导到脊髓产生尿意,经上行神经束传导至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并将兴奋传至效应器
13.脊髓休克是指脊髓遭受严重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并暂时丧失反射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
B.脊髓休克的动物会丧失所有脊髓控制的反射
C.人体胸椎折断导致脊髓休克,针刺其足部无痛感
D.切断实验动物脊髓与脑的联系可研究脊髓的功能
14.调节排尿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人在不受意识的支配下可以完成排尿,也可以在意识的支配下憋尿。排尿时,逼尿肌收缩,尿道内、外括约肌舒张,但外括约肌的活动受大脑意识的调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进而有利于排尿
B.牵张感受器可将兴奋经盆神经传至脊髓即可形成排尿反射
C.神经甲属于不受意识支配的躯体运动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D.大脑通过控制脊髓来调节排尿,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5.最新研究表明帕金森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都可能和一种变异的突触核蛋白有关,这种蛋白质会经由肠神经系统逆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诱发其他正常的突触核蛋白改变构象,引发神经系统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肠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突触与中枢神经系统相联系
B.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中枢位置相同,功能相反
C.神经系统只能通过神经调节来控制各个消化器官
D.吞噬细胞可以消除进入神经系统的α-触核蛋白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A错误;
B、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膀胱逼尿肌收缩,使膀胱缩小而排尿,B正确;
C、血糖调节有神经调节的参与,比如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交感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髓质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C错误;
D、寒冷环境中,支配肾上腺的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D错误。
故选B。
2.答案:B
解析:A、不随意运动指一些意识清楚的患者产生的不能自行控制的骨骼肌动作,一般不受人体意识的控制,A正确;
B、随意运动是受意识调节、具有一定目的和方向的运动,自主神经控制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故随意运动不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B错误;
C、人的意识在大脑皮层产生,所以大脑皮层运动区病变可能会引起不随意运动,C正确;
D、支配骨骼肌运动的是躯体运动神经,肌肉产生痉挛的过程中存在神经冲动的传导,D正确。
故选B。
3.答案:C
解析:植物人有心跳、呼吸和血压,未受损的神经中枢包括心跳中枢、呼吸中枢,心跳中枢和呼吸中枢位于脑干,B正确;题图中①、②、③、④都属于副交感神经,②兴奋导致呼吸变慢,③兴奋导致心跳减慢,④兴奋促进胃肠蠕动,C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抗衡、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对机体的调节,D正确。
4.答案:C
解析:A、由题干可知,压力应激状态下毛囊中的黑素细胞干细胞会被过度激活,全部转化为黑素细胞,长期如此导致干细胞储存库被耗尽,无法转化为黑素细胞,黑色素无法合成导致头发过早变白,A正确;
B、正常情况下一部分黑素细胞干细胞会迁移转变为黑素细胞,但去甲肾上腺素会导致毛囊中黑素细胞干细胞全部迁移转化为黑素细胞,比例发生改变,B正确;
C、由题干可知,当压力到来时身体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压升高等症状,此时应是交感神经兴奋,C错误;
D、压力状态下,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均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生理过程,D正确。
故选C。
5.答案:B
解析:A、脊髓控制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受脑中高级中枢的调控,体现了神经调节的分级调控,A正确;
B、“脊休克”是指动物的脊髓遭受严重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并暂时丧失反射功能,脊休克过后,脊髓可以完成排尿、排便等部分脊髓控制的反射,B错误;
C、该动物脊髓与脑的联系被切断,且由于感觉的形成在大脑,因此针刺足部无痛感产生,C正确;
D、切断实验动物脊髓与脑的联系后,则脊髓的功能不再受脑的支配,因而可用于单独研究脊髓的功能,D正确。
6.答案:D
解析: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A正确。题图中躯体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史的节后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C正确。在神经节内,节前神经元的轴突与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突触处发生的是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
7.答案:C
解析:A、人的小脑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酗酒后人常出现走路不稳现象,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小脑,A正确;
B、头孢类药物能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使得乙醛不能转化为乙酸,所以服用头孢类药物的人饮酒后,可能会出现乙醛中毒现象,B正确;
C、酒驾者向装有橙色酸性重铬酸钾的仪器吹气,颜色变成灰绿色,C错误;
D、正常情况下,乙醛脱氢酶应在肝细胞中发挥作用,若血液中乙醛脱氢酶含量超过正常值,可能是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D正确。
故选C。
8.答案:B
解析:A、若P处受损,脊髓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但是在脊髓的控制下,膀胱仍然可以排出尿液,A正确;
B、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把信号只能传递给神经元b(传入神经元),不能传递给c(传出神经元),B错误;
C、在排尿反射中,膀胱内牵张感受器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在发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C正确;
D、成人适时排尿体现了有意识的对排尿过程的控制,体现了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分级调节,同时,排出尿液时,逼尿肌会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促进排尿过程进一步完成,体现了正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B。
9.答案:B
解析:A、在体内,反射发生时无论在神经纤维还是在突触部位兴奋都是单向传递的,A正确;
B、呼吸中枢位于脑干,高级中枢调控低级中枢,人体屏住呼吸是高级中枢大脑皮层调控低级中枢脑干的结果,B错误;
C、肺牵张反射能调节呼气和吸气可以防止剧烈运动时肺过度扩张,有利于肺的保护,C正确;
D、吸气后肺扩张最终又抑制吸气,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A、支配膈肌呼吸的膈神经是脊髓发出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A正确;
B、脊休克发生的原因是脊髓失去了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B错误;
C、以上实验可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体现了分级调节的特点,C正确;
D、脊髓中有多种神经中枢,如控制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D正确。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A、根据图中兴奋在反射弧的传递方向推测,背根是传入神经,腹根是传出神经,A正确;
B、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兴奋”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B正确;
C、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即受到刺激以后,钠离子内流,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尿意”,C错误;
D、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以及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故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逼尿肌、括约肌组成了排尿反射弧的效应器,D正确。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在完成排尿反射过程中,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并完成反射,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才双向传导,A正确;膀胱逼尿肌接收到传出神经元传递的信号后产生动作电位,产生兴奋进行收缩,B正确;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尿意,脊髓不能产生尿意,C错误;大脑皮层能产生尿意,大脑皮层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并将兴奋传至效应器,发生排尿反射,D正确。
13.答案:B
解析:A、调节内脏器官和躯体运动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A正确;D、脊髓休克的动物会丧失损伤平面以下脊髓控制的反射,B错误;C、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脊髓在胸部段折断,兴奋不能经脊髓传至大脑皮层,因此针刺足部无感觉,C正确;D、切断实验动物脊髓与脑的联系可排除大脑对脊髓的影响,可以单独研究脊髓的功能,D正确。
14.答案:D
解析:A、交感神经兴奋,不会使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才会使膀胱缩小,进而有利于排尿,A错误;
B、反射需要具备完整的反射弧,牵张感受器可将兴奋经盆神经传至脊髓过程没有设计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可形成排尿反射,B错误;
C、尿道外括约肌的活动受大脑意识的调控,据图所示神经甲就是支配尿道外括约肌,因此神经甲属于受意识支配的躯体运动神经,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C错误;
D、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因此大脑通过控制脊髓来调节排尿,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正确。
故选D。
15.答案:A
解析:A、α-突触核蛋白可由肠神经逆行进入中枢神经,两者之间应存在突触连接,A正确;
B、交感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胸段和腰段,副交感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低段,B错误;
C、神经系统还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控制内脏活动,C错误;
D、由于存在血脑屏障,吞噬细胞无法进入神经中枢,由神经胶质细胞负责清除,D错误。
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