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衡齐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衡齐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衡齐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次月考(9月)
高二上(地理)
分值:100 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3分,48分)
欧洲航海商人驾驶帆船在驶入某些海域时由于无风只能长时间漂流,最后不得不因草料、淡水的缺少而把要运往美洲出售的马匹推下海,故而人们将该海域所在的纬度范围称为“马纬度”。下图为当年欧洲人绕到好望角到亚洲的部分航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最可能会出现“马纬度”现象的地区是( )
A.15°N B.10°N C.0° D.25°S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航段中,洋流流经海域易出现多雾天气
B.②航段中,洋流海域等温线较两侧向北凸
C.③航段中,可看到鱼群踊跃,岸边植被茂密
D.④航段中,1月、2月经过好望角时风雨较大
EutelsatQuantum量子卫星由欧洲空中客车防务及航天公司研发建造,是世界首颗在轨可重新编程量子卫星。世界标准时间2021年7月30日21时,该卫星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到达地球上空的36000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属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一种)。如图示意法属圭亚那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卫星的不利条件是( )
A.靠海交通便利 B.东部靠海对当地居民影响小
C.降水多,发射窗口期短 D.节省燃料,提高火箭运力
4.与库鲁航天中心相比,定轨后的该量子卫星的运行速度( )
A.线速度大,角速度大 B.线速度小,角速度小
C.线速度大,角速度相等 D.线速度相等,角速度大
马尔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下图为马尔他简图及其著名景点“蓝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形成“蓝窗”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是( )
A.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沉积 B.地壳抬升、沉积、海水侵蚀
C.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 D.海水侵蚀、地壳抬升、沉积
6.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如图示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二十大召开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位于图乙中的( )
A.①和②之间 B.②和③之间 C.③和④之间 D.④和①之间
8.根据图甲分析,会议召开期间,太阳直射点运动情况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在A和B之间且向北运动 B.太阳直射点从B处向南运动
C.太阳直射点从D处向北运动 D.太阳直射点在C和D之间且向南运动
伊朗首都德黑兰(35°45′N 51°30′E)夏季白天炎热干旱,晚间天气清凉;冬季冷凉、干燥。某设计公司在德黑兰建造了一座“追日屋”,房间可旋转,外观像木盒,前后两面为活动玻璃门窗。下图示意“追日屋”的房间旋转状态景观(图中①②③为同一房间的不同旋转状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为适应德黑兰的气候特点,“追日屋”的最合理朝向的是
A.朝东 B.朝南
C.朝西 D.朝北
10.图示房间旋转顺序、季节和地方时的搭配,合理的是
A.①→②→③ 春季 6时→12时 B.①→②→③ 夏季 12时→18时
C.③→②→① 秋季 12时→18时 D.③→②→① 冬季 6时→12时
11.当德黑兰房间朝向为②状态时,6月22日悉尼(33°51′S 151°12′E)“追日屋”房间的朝向是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青藏铁路那曲段沿线荒漠化、沙害严重,铁路路基易遭受风蚀或沙埋,为了保障铁路安全运营,采取路基覆盖碎石、地面平铺卵砾石方格的方式。下图为石方格沙障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青藏铁路那曲段采用路基覆盖碎石、地面平铺卵砾石方格方式防沙的原因有( )
A.大风强劲,多为流动沙丘 B.人造旅游景观,增加旅游资源
C.太阳辐射强,人工合成材料寿命长 D.就地取材,坚固但不耐用
13.青藏铁路那曲段石方格沙障的作用主要是( )
A.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弱风力 B.加强蒸发,利于植物生长
C.产生高原热岛效应,增加地面温度 D.增强蒸发,提高降水量
据记载,公元724年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张遂设计了一把拐尺(图1),AB为长边空心管,BC为短边,并在B点系一重锤。通过空心管观测北极星,实测并计算了地球上北极星高度相差一度的南北两地距离(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张遂测量时除使用拐尺外,最有可能使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A.司南 B.测绳 C.日晷 D.浑天仪
15.当观测点由Q地向P地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昼夜变化幅度减小 B.白昼时长逐渐减小
C.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D.正午太阳方位不变
16.根据上述测量,最有可能测算地球的( )
A.半径 经度 B.经度 海拔 C.海拔 纬度 D.纬度 半径
二、综合题
17.(15分)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选择恰当符号并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出图示所在半球的极点。
(2)判断CE是晨线还是昏线,并说明其移动方向。
(3)分别判断图示A、B、D、E四点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
(4)分别计算A、C两点的地方时。
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9年11月29日,李老师从福州(119°E,26°N)出发,前往新疆乌鲁木齐进行为期1个月的支教。李老师乘坐火车经过48小时,12月1日到达乌鲁木齐(88°E,44°N)时,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而此时福州的学生已经在阳光明媚的教室上第二节课。
材料二 李老师在给乌鲁木齐的学生讲到《地球的运动》时,展示了“清华大学的日晷景观图及示意图”(下图)。本校地理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制作了简易的赤道式日晷,如下图所示,用硬纸板折叠一个角度α后分别充当晷面与底座,用细杆垂直穿过晷面中心当作晷针,在晷面上画好全天12个时辰。
材料三 经过为期1个月的支教,李老师于12月30日启程返回福州。下表为“二分二至日前后两地正午太阳高度”。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福州 64° 87° 64° 41°
乌鲁木齐 46° 69° 46° 23°
(1)请你说出12月1日乌鲁木齐与福州日出时间差异并解释其产生原因。
(2)简述将制作好的日晷正确放置时的要求。
(3)说出李老师支教期间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原因。
19.(19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左图为黄河冲积扇局部分布图,商丘古城即坐落于此。右图为左图中洛阳北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
(1)简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2)描述从洛阳北至商丘一线黄河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和沉积厚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该区域古城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河流冲积平原为古城的建立提供的有利条件。地理答案
1-16:CACCCDDDBDCAABAD
17.(1)用“S”在图示顶点(90°附近)标注出来即可。
(2)晨线。自东向西。
(3)线速度:A>B>D>E。角速度:A=B=D=E。
(4)A点的地方时为4时,C点的地方时为6时。
18.(1)差异:乌鲁木齐比福州日出时间晚。原因:乌鲁木齐位于福州以西,越往西日出时间越晚;乌鲁木齐比福州纬度高,此时为冬季黑夜时间更长,日出更晚。
(2)日晷的晷针为南北方向,上端指向北极星(或正北方向)(必答);放置的地面要水平,阳光照射无遮挡。
(3)特点: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原因:两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12月1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19.(1)在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水中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2)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沉积厚度逐渐变薄。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搬运能力逐渐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越靠近冲积扇外缘,沉积物质越少。
(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可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或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