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下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九下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本课位于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化》中的第2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前一课对于世界产生的影响,有因果关系。本课由“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环境污染和贫富差距加剧”三个子目构成,第一、二子目“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第三子目“环境污染和贫富差距加剧”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读图表文字等多种史料,分析并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的影响,了解工业化国家出现了人口增长、大众教育、城市化、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等变化,强化从图表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解释核心素养。(2)通过小组讨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辩证得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启示,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班级优化大师;视频、导学案(二)教学方法利用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小组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促进者和帮助者。问题式教学: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教师出示相关材料,小组合作探究,组长带领学生梳理本课的学习思路,。情境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看图猜史:图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看图猜史,创设情境:童工走进工厂的原因?引入本节课课题。
新课讲述 概念解读工业化:指工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化首先从英国开始,逐渐向欧洲其他地区和美国扩展,进而发展到世界其他地区。变化一:人口增长1.人口增长的原因材料: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舒小昀《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任务一: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人口会有这种变化?①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满足生存要求; ②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出生率升高,死亡率降低;③科技进步、政局稳定等。2.代表国家(人口增长情况)(1) 英国(19世纪前50年,人口从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2)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作用: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变化二:劳动力结构
任务二:请同学们观察扇形图,并结合课本知识,思考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1)农业人口减少,工商业从业者增加。(2)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
变化三:大众教育发展
大众教育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任务三:大众教育的普及对工业化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
影响: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变化四:城市化概念解读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通过这幅图片,结合图片中的英国分析思考,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后期,工业化国家农村人数流动呈什么趋势 趋势:农村人口比例下降,城市人口比例上升。
相关史事:19世纪40年代一份调查报告描述英国城镇的卫生状况:“在城镇的最热闹地区,也正是在商业中心区,堆满了从肉铺、厕所、垃圾箱和便池中倒出来的垃圾和烂肉烂鱼等。”美国大域市处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1850年的巴黎街道狭窄而幽暗,许多居民区都是名副其实的贫民窟。材料:城市人口的剧增给城市住房、交通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1850年的巴黎道路狭窄、阴暗,建筑非常拥挤,到处都是贫民窟,公共卫生条件也很差,人口的死亡率也很高。整个市区只有两个公园,公共交通设施很少。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近代史》
思考:城市化发展中出现了哪些问题?问题:
①缺乏统一规划;②住房拥挤、居住条件差;③交通不便、公共卫生条件差、疾病流行。角色扮演:针对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你是市政官员,该如何解决?方法:①统一规划城市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城市环境
问题一:环境污染思考:以英国伦敦为例,结合材料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 附近的酿酒作坊、硝皮作坊、洗染作坊和其他工厂污染了河水,使空气中浓烈的人畜便溺气味之外又增加了污染的气味。市区烟囱林立,吐出带硫磺味的浓浊黑烟。人们疾病丛生。 ——(美)克莱顿·罗伯茨《英国史》
原因:
工业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等。问题二:贫富分化
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 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在工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的,罚款六便士。
“……九岁到十岁的孩子,在大清早2、3、4点钟就从肮脏的床上被拉起来,为了勉强糊口,不得不一直干到夜里10、11、12点钟。他们四肢瘦弱,身躯萎缩,神态呆痴,麻木得像石头人一样。”
——《资本论》(引用1860年6月17日伦敦每日电讯的一个报道)问题:漫画和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激化原因:资本家通过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垄断,攫取大部分财富 卢德运动: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首领称为卢德,故名。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材料研读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认为“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一方面,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快速增长,大众文化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自然界和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合作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3.保护生态环境4.注意均衡发展,缩小贫富分化 问题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阅读史料的能力。根据图表信息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训练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分析工业化国家出现了怎样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通过绘制通过表格来归纳近代科学文化成就,进一步强化本课的主体内容,有效科学。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根据材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启示,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训练学生综合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启示,注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随堂练习 1.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这表明工业革命(  )A. 推动了教育的普及B. 推动了思想解放C. 促使生活水平提高D. 提高了人口素质
2.1888年6月,英国一篇报道讲述:在伦敦东区的一家火柴厂,女工们不但收入微薄,而且她们还会因为说话过多、未经允许上厕所等原因被罚扣工资,而火柴厂的股东们却获得了巨额分红。作为个案,这篇报道可以反映出当时英国(  )A. 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B. 工业生产效率迅速提高C. 贫富分化问题日趋严重 D.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课堂限时练,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材料题分析与知识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通过思维导图,再次熟悉基础知识,加强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识。
PAGE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