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标要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的新变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时空定位学习任务一 经济的发展【活动1】 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二、三自然段,梳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1.农业的发展耕作制度 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一年三熟经济结构 (1)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2)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边疆农业 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2.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 (1)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2)宋元时期,瓷器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矿冶业 北宋时期煤的开采量很大,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 宋元时期发展迅速,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阅读教材P65“历史纵横”:北宋人口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北宋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提示 变化:人口大量增长,北宋末年实际人口应当超过1亿,是中国古代人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原因:北宋农业发展成就突出,粮食产量提高,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 【活动2】 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四、五自然段,梳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商业成就。商业的繁荣市场 (1)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相当活跃货币 (1)北宋:钱币铸造量多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2)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城市 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的大都和杭州尤以繁华著称海外贸易 (1)税收: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2)商品:输出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等,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3)港口: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活动3】 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六自然段,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宋朝 (1)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2)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元朝 (1)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2)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对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进行取直,大大缩短了航程(3)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观察教材P65“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据图指出元朝社会经济的变化。提示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为保证政治中心大都的供给,所以运河、海运发达。 助学助考1.概念阐释——稻麦复种制稻麦复种制是一种耕作方法,目的是提高农田的产量。稻麦复种制就是以稻、麦两种粮食作物轮种的复种方式,每年六月份种水稻,十月份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小麦,越冬至来年五月收获,麦茬翻耕灌溉后再种水稻,一年两熟。2.特别提醒——棉花种植和推广宋元时期棉花的种植和推广,表明经济作物的种植扩大,反映了农业商品化的加强。南宋棉纺织业兴起,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被原料。3.概念阐释——榷场榷场是宋辽夏金时期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需纳税。榷场互市在辽、夏、金的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发挥了安边绥远的作用。4.特别提醒——金属货币是全国范围内主要的交易货币宋朝时期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但这只是四川地区出现的,而且流通一段时间后不复流通,所以,从全国范围看,金属货币仍是主要的交易货币。5.图解历史——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6.误区警示——经济重心南移不等于政治中心南移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很长时间内是在北方,这是由历史文化渊源、战略地位、北方经济的不断恢复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学习任务二 社会的变化【活动】 阅读教材第二目,思考宋元时期社会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门第观念淡化(1)原因①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②宋朝科举制度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③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2)表现: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2.人身关系松弛(1)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的数量显著减少。(2)宋朝的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3.国家控制松弛经济活动 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日常生活 官府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的限制更为松弛1.宋朝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摘自教材P66)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提示 科举制的不断完善;商品经济的发展;门第观念的淡化。2.宋代实行不抑兼并政策,土地兼并、买卖现象严重,正如宋代有人说“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家”。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提示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助学助考1.概念阐释——租佃关系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2.特别提醒——认识宋代的“不抑兼并”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从本质上说,就是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及土地的商品化,允许地主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国家不再加以干预。3.知识拓展——宋代科举制的发展(1)宋代科举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2)宋代科举考试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大大增加。学习任务三 儒学的复兴【活动】 阅读教材第三目,知道宋朝儒学复兴的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1.儒学复兴运动(1)背景: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2)兴起: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3)内容(4)结果:被称为理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2.程朱理学(1)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2)内容宇宙观 认为“理”即“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人生观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方法论 “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逐渐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3)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助学助考1.概念阐释——理学理学是宋代儒学家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形成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2.图解历史——程朱理学的内涵3.特别说明——宋代理学的特点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全社会每一个家庭中。学习任务四 文学艺术和科技【活动】 阅读教材第四目,概述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的主要成就。1.文学(1)宋词①特点: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②代表: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2)元曲构成 散曲 杂剧特点 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 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3)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2.艺术(1)书法:宋元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2)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3.科技(1)三大发明①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②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③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广泛应用于航海。(2)其他成就科学家 朝代 成就沈括 北宋 《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郭守敬 元朝 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授时历》王祯 《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根据教材P67“元朝杂剧演出壁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杂剧兴起的原因。提示 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需求的增强;知识分子阶层的加入;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助学助考1.易错易混——元曲≠元杂剧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包括歌唱、对白、舞蹈、场景等诸多要素。广义的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两大类。2.概念阐释——市民文化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繁荣,于是逐渐兴起市民阶层,市民文化也随之兴起。快速的都市生活节奏和情感节奏,决定了市民文化热情奔放、浅俗直白的倾向,而市民文化直接推动了宋代诗、词的繁荣发展。3.图解历史——先秦至元文学体裁的变化4.概念阐释——《梦溪笔谈》《梦溪笔谈》由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年)所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记载了北宋时期许多科技成果,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等。5.误区警示——四大发明的作用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但是绝不能夸大其作用。欧洲社会的进步,其根本推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四大发明只是外部因素,起了催化剂的作用。重点难点1.重点:城市商业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2.难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主题一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任务1 历史解释——宋代农业的发展史料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讲究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两宋时期农业发展的新变化。这些变化对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成果展示】变化:讲究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种植专业户出现。影响: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品;推动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任务2 史料实证——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史料 (东京)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商业发展与唐朝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成果展示】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任务3 史料实证——经济重心的南移史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摘编自陆游《渭南文集》史料二 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比重表朝代 南方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北方占全国人口数比例西汉 19.8% 80.2%唐代 43.2% 56.8%北宋 62.9% 37.1%——摘编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研讨交流】两则史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价值?【成果展示】史料一说明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史料二说明北宋南方人口数大大超过北方,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基本定型。任务4 史料实证——宋代社会的变化史料 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宋代社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成果展示】变化:商人地位提高、门第观念淡化。根本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思想观念。1.宋朝农业发展的原因(1)开垦荒田、改良土地:宋朝时期,鼓励百姓开垦荒田,种植农作物;通过耕作、换茬、种植豆科作物和以施肥为主的措施来改良土地。(2)兴修水利、精耕细作:有识之士都重视兴修水利,注重对农田的精耕细作。(3)作物多样、农具先进:宋朝时期,作物之间的交流频繁,丰富了各地区的作物品种;出现了耧锄、砘车和推镰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农具,这些农具有高效、省力、专用、完善、配套等特点。(4)奖励耕种、技术领先:宋朝采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实行奖励耕种的政策;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空前繁荣,技术遥遥领先。2.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大城市空前繁荣,商业市镇经济出现并发展。(5)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主题二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任务1 历史解释——理学的特征史料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宋代理学的特点。【成果展示】特点: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精神;儒学哲学化、思辨化;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是理性主义的哲学。任务2 史料实证——理学的影响史料 从唐到五代,中国文化的价值遭到了很大破坏,宋初人对五代的风气非常痛恨。在这个意义上,理学的出现,承担了重建价值体系的职能。通过对理论挑战和现实问题的创造性回应,古典儒学通过理学而得以复兴。可以说,宋明理学对汉代以后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新的反省,并通过这种反省致力于儒学的复兴。——摘编自陈来《宋明学案:为往圣继绝学》【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理学的历史意义。【成果展示】历史意义:促进了传统儒学的复兴;推动了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重建;丰富和繁荣了中国的思想文化;成为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任务3 唯物史观——宋代文艺的繁荣史料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艺术世俗化趋势的推动因素。【成果展示】城市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娱乐设施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人民消费能力的提高。1.宋代理学的基本特点(1)儒学哲学化:传统的道德信条式的理论经由宋代理学家的改造,发展成哲学理论体系。(2)儒学佛道化:主要表现在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借鉴佛、道的传教谱系,创立“道统”;吸收佛、道的禁欲主义。(3)儒学世俗化:程朱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4)强调伦理道德: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都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2.宋元文化和科技发展的特点特点 阐释高度繁荣 宋元文化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如三大发明、宋词、元曲、书法、绘画等科技领先 许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外传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进程全面发展 (1)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2)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宋元文化丰富多彩市民气息浓厚 城市商业活动的兴盛,使市民阶层得以发展壮大,更加贴近市民阶层的文化兴盛,使书法、绘画更加追求个性速检速测1.(2023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6)北宋时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交子的出现(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减缓了贫富分化的趋势答案 A解析 据材料“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可知,交子产生是因为铁钱不便于交易,纸币交子出现适应了商品流通规模扩大的需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改变”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排除B项;北宋经济重心南移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贫富分化是指人们之间的财富出现了差距,减缓贫富分化需要政府政策的调整,与交子出现无关,排除D项。2.(2022年6月天津学业水平考试,6)下图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转移 B.主流思想变化C.中央集权加强 D.人口数量增长答案 A解析 根据图示和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到宋代基本完成,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因此图片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的南移,A项正确;图示反映的是文化中心的变化,西汉以来中国主流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这不是文化中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以后朝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不能说明文化中心南移的原因,排除C项;人口数量增长不是图示中文化中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3.(2023年3月云南学业水平考试,5)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由此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政治中心的变迁C.阶级结构的变化 D.程朱理学的完善答案 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主要有:南方战乱较少;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等,因此材料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实力上升,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经济方面的内容,而不是政治,也没有体现阶级结构的变化,排除B、C项;程朱理学在南宋集大成,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2023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34)北宋科举入朝为官人数统计表前期 中期 后期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北方 278人 84.5% 274人 63.9% 121人 40.3%南方 51人 15.5% 155人 36.1% 179人 59.7%表中的变化反映了( )A.北方地区经济急剧衰退B.南方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C.南方士族力量日趋强大D.政治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答案 B解析 据材料“北宋科举入朝为官人数统计表”可知,北宋后期南方通过科举为官人数超过北方,与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有关,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其文化的进步,科举入仕人员增多,故选B项;“急剧衰退”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北宋南北方科举为官人数的对比,不涉及科举为官人的身份,得不出“南方士族力量日趋强大”的结论,排除C项;北宋政治中心仍然在北方,排除D项。5.(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9“问题探究”改编)“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此处强调“理”是( )A.自然规律 B.自我意识C.科学精神 D.伦理道德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可知,材料中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在社会生活中理就是纲常伦理,即伦理道德,D项正确;材料所述“理”是指伦理道德,而不是自然规律、自我意识,也不是科学精神,排除A、B、C项。故选D项。6.(2020年7月山东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8)宋元时期,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其中,郭守敬的科学贡献是( )A.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设计和监制了多种天文观测仪器C.用人工磁化方法造出指南针D.对南北方的农业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答案 B解析 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运用他改进、创造的天文仪器,进行了许多精密的天文观测,从而使《授时历》的编定有了可靠的观测基础,故B项正确。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A组 基础巩固练题组1 经济的发展1.(2024·山东德州高一期中)宋代柑橘产地集中在两浙、四川、江西、福建以及两广。这些地区许多农户不再种植粮食,完全以栽培柑橘为业,所需粮食依靠外地供给。这反映出( )A.农业种植技术提高 B.生产专业化发展C.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D.各地经济差距扩大答案 B解析 据材料“这些地区许多农户不再种植粮食,完全以栽培柑橘为业”可知,宋代这些地区成为栽培柑橘的专业区,不再种植粮食等其他农作物,这说明宋代农业生产专业化发展,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柑橘的栽培,不能整体说明农业种植技术提高,排除A项;基层市场是面向大众的,如农村集市出现了固定的市镇,材料没有基层市场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对各地经济进行对比,无法推知各地经济差距扩大,排除D项。2.(2024·辽宁辽阳高一期中)元代人王元恭在《至正四明续志》中记载了市舶物货:由四明(今宁波)进口的货物有玛瑙、珊瑚等一百三十四种,红豆、牛皮等九十种;在出口海外的一百五十种商品中,以纺织品、瓷器、金属制品等为主。这表明元朝( )A.热衷于发展朝贡贸易B.外贸是政府主要收入来源C.手工业生产比较发达D.进口商品以生产资料为主答案 C解析 据材料“有玛瑙、珊瑚等一百三十四种”“红豆、牛皮等九十种”“以纺织品、瓷器、金属制品等为主”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种类丰富,中国出口的商品以手工业产品为主,表明我国的手工业生产比较发达,故选C项。3.(2024·陕西西安高一期中)宋代东京的集市贸易有来自洛阳、成都的酒,江、淮、蜀、闽的名茶,南方的丝织品,西北的石炭,河中和成都的纸,福建、成都、杭州的印本书籍,两浙的漆器,赣州的陶瓷器,等等。这主要说明当时( )A.对外贸易频繁 B.商品经济繁荣C.南方科技发达 D.金融资本雄厚答案 B解析 据材料“来自洛阳、成都的酒……赣州的陶瓷器”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东京的集市贸易商品来源广泛、种类繁多,说明当时的商品经济繁荣,故选B项;材料中东京集市贸易的商品均来自国内各地,并不能反映宋代的对外贸易情形,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东京的集市贸易,与南方科技是否发达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仅能体现宋代的集市贸易情形,无法推断金融资本是否雄厚,排除D项。题组2 社会的变化4.(2024·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一测试)《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佃客只要在每年收获之后,交清地租,就可以和地主商量去留。如果地主非理“拦占”,佃客可以向县官申诉。这一现象表明宋代( )A.政府注重保护农民的利益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削弱C.社会阶层流动性不断增强D.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消除答案 B解析 根据“如果地主非理‘拦占’,佃客可以向县官申诉”可知,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佃户的利益,有利于减轻佃户对主户的人身依附关系,B项正确;政府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排除A项;科举制度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不断增强,排除C项;地主与农民的矛盾不可能消除,排除D项。故选B项。5.(2024·山东德州高一期中)宋代时,“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士人对俗人结姻”相当普遍。这反映出宋代( )A.门第观念淡化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C.择偶标准单一D.科举制度趋于完善答案 A解析 据材料“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士人对俗人结姻”及所学可知,宋朝时期,门第观念淡化,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故选A项;“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主要表现在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等现象,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是人们择偶观的变化,没有体现择偶标准,排除C项;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题组3 儒学的复兴6.(2024·山东菏泽高一期中)北宋理学家程颐说,“发下民之蒙,当明刑禁以示之,使之知畏,然后从而教导之”。这表明程颐主张( )A.德主刑辅 B.尊法敬天C.贵贱有序 D.礼法结合答案 D解析 据材料“当明刑禁以示之”“然后从而教导之”可知程颐认为百姓教化既要依靠官府的法令权威,也要结合社会教化,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故选D项;程颐认为法令禁止在前,社会教化在后,体现了他更加强调法律刑罚的倾向,排除A项;程颐并未将法律意志和社会教化归于上天的意志,无法体现“敬天”的说法,排除B项;“发下民之蒙”说明程颐的观点只针对下层平民,与贵族无关,无法体现“贵贱有序”的主张,排除C项。7.(2024·山东德州高一期中)宋代的儒家学者主张加强道德修养,不为外物所蔽。为此,他们提出( )A.为政以德 B.三教合归儒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答案 C解析 据材料“宋代的儒家学者主张加强道德修养,不为外物所蔽”并结合所学可知,理学要求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而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体现了理学家对道德修养的重视,故选C项。8.(2024·江西省名校联考高一期中)自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始,周敦颐、二程、张载及朱熹得以配享孔子庙庭。到元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是围绕“四书”设问,标准答案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这表明,宋元之际( )A.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B.儒学士大夫地位上升C.理学受到官方重视 D.四书是唯一儒家经典答案 C解析 据材料“周敦颐、二程……标准答案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可知,南宋后期理学代表学者配享孔庙,元代科举考试围绕四书展开,反映出理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推崇,故选C项;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儒学复兴运动,但儒学受到官方尊崇的根本原因是其满足了当时的统治需要,并非儒学复兴运动本身,排除A项;元代存在民族与社会双重歧视,汉人地位较低,元朝实行“诸色户计”,儒户并不受重视,儒学士大夫地位下降,排除B项;四书之外,五经也是当时重要的儒家经典,排除D项。题组4 文学艺术和科技9.(2024·河北保定高一期中)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元杂剧与以往纯文学创作最大的不同是作家个体无法独立完成。因为剧本只是杂剧艺术的一部分,作家必须与艺术家通力合作,通过唱念做打的舞台表演,符合观众审美,才能实现其完整过程。据此可知,元杂剧( )A.与实践结合紧密 B.是早期白话小说C.作者都来自民间 D.深受理学的影响答案 A10.(2024·湖南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一期中)宋元时期科技高度发达。下列关于宋元科技表述错误的是( )序号 代表人物 科技成就① 毕昇 雕版印刷术② 沈括 《梦溪笔谈》③ 郭守敬 《授时历》④ 王祯 《农书》A.① B.②C.③ D.④答案 A解析 毕昇发明的是胶泥活字印刷术,①错误,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年)撰写的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②正确,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授时历》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法,由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等人编制,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③正确,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元朝农学家王祯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④正确,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组 能力提升练11.(2024·山东潍坊高一期中)下表是研究宋史的部分资料。这可用于说明( )史料 部分信息《东京梦华录》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文献通考》 (仁宗时)海舶岁入,象犀、珠玉、香药之类,皇祐中,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A.榷场贸易活跃 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C.对外贸易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 C解析 材料“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是指各国各类商品都汇集到宋朝的东京;“(仁宗时)海舶岁入,象犀、珠玉……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是指北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收入丰厚,所以这都说明宋朝时期对外贸易繁荣,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的对外贸易,榷场贸易是指宋朝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边境地区进行的贸易,二者并不相符,排除A项;虽然《东京梦华录》描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但仅凭这些信息无法判断城市经济功能是否增强,并且《文献通考》中主要涉及的是对外贸易的繁荣,排除B项;对外贸易繁荣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D项。12.(2024·四川成都蓉城名校联盟高一联考)下图为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密度图,该图可用于研究(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门第观念的松动C.高产作物的传入 D.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 D解析 唐至金及南宋时期,北方人口密度总体下降,南方人口密度大幅增加,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密度,未涉及门第观念的变化,排除B项;明清时期,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排除C项。故选D项。13.(2024·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一测试)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心中。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这反映出朱熹( )A.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B.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世俗化C.重视钻研万物“格物致知”D.将儿童作为教育的首要对象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心中”“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的努力推动了儒学的普及化与世俗化,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格物致知”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题干材料信息没有比较,无法得出“将儿童作为教育的首要对象”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14.(2024·河南顶级名校高一测试)朱熹赞赏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关于月亮盈亏的解释,并用“阴阳”的相互作用,解释自然界的雷电、霜雪、彩虹的成因,批判前人的神秘主义错误。而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震亨把其最得力的医学著作命名为《格致余论》。这表明( )A.古代中国科技重道德轻技术B.科技与理学有共通之处C.传统科技注重理论规律探索D.完整的科学体系已形成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理学的求理精神和怀疑精神对宋代科技发展有促进作用。金元医学家朱震亨将理学运用到医学中来,这表明科技与理学有共通之处,B项正确;材料强调理学与科技的关系,A、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且C项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不符,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B项。15.(2024·广东广州高一期末)宋代的东京、临安,有数以千百计的酒楼。樊楼为东京酒楼之甲,每天到此饮酒者达千人之多。人们可以在此欣赏表演,还产生了很多以此为背景的话本。由此可见,当时( )A.世俗文化的繁荣兴盛B.小农经济走向瓦解C.商业突破了时空限制D.市民文化成为主流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15分)16.(2024·江西省名校联考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学者研究发现,唐代温暖期时,北方农业区向周边扩展,水稻广泛分布,甚至连关中、伊洛河流域、黄淮平原等都大面积种植。到两宋寒冷期,北方农业区出现南移现象,水稻种植范围明显缩小。据《水经注》《元和郡县志》《元丰九域志》记载,山西境内的湖泊在北朝时有16个,唐代时有7个,到宋代只剩下3个。河北的情形类似,北朝时有湖、渊、泽、池不下十余处,到唐代时湖泊还不少,宋金之后,这些湖泊多数都湮灭了。唐、五代343年间,河北有41年遭水灾,13年遭旱灾。宋、辽、金319年间,河北有43年遭水灾,35年遭旱灾。黄土高原、关中盆地和华北平原是北方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成为森林最早破坏的地区。——摘编自尹伯成、赵红军《公元11世纪后的气候变冷对宋以后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7分)(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并加以说明。(8分)答案 (1)原因:北方气温降低;北方农业区南移;北方生态恶化;自然灾害严重。(2)示例 补充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说明:两宋时期,宋朝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间曾发生激烈的战争;作为重要战场,北方战乱给民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推动了北方人口的南迁。(其他角度:南方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南方地广人稀,土地广阔且肥沃等)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标要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的新变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时空定位学习任务一 经济的发展【活动1】 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二、三自然段,梳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1.农业的发展耕作制度 宋朝一年两熟的____________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一年三熟经济结构 (1)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____________的农户(2)________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边疆农业 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2.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 (1)宋朝出现了____________;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________和釉里红(2)宋元时期,________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矿冶业 北宋时期________的开采量很大,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 宋元时期发展迅速,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阅读教材P65“历史纵横”:北宋人口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北宋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试答 【活动2】 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四、五自然段,梳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商业成就。商业的繁荣市场 (1)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密切,官方设置________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相当活跃货币 (1)北宋:钱币铸造量多并开始出现纸币——________(2)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________作为主币发行城市 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的大都和杭州尤以繁华著称海外贸易 (1)税收:____________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2)商品:输出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等,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3)港口: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________、明州等【活动3】 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六自然段,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宋朝 (1)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2)长江下游和____________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元朝 (1)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2)为将____________顺利北运,元朝对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进行取直,大大缩短了航程(3)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____________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观察教材P65“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据图指出元朝社会经济的变化。试答 助学助考1.概念阐释——稻麦复种制稻麦复种制是一种耕作方法,目的是提高农田的产量。稻麦复种制就是以稻、麦两种粮食作物轮种的复种方式,每年六月份种水稻,十月份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小麦,越冬至来年五月收获,麦茬翻耕灌溉后再种水稻,一年两熟。2.特别提醒——棉花种植和推广宋元时期棉花的种植和推广,表明经济作物的种植扩大,反映了农业商品化的加强。南宋棉纺织业兴起,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被原料。3.概念阐释——榷场榷场是宋辽夏金时期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需纳税。榷场互市在辽、夏、金的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发挥了安边绥远的作用。4.特别提醒——金属货币是全国范围内主要的交易货币宋朝时期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但这只是四川地区出现的,而且流通一段时间后不复流通,所以,从全国范围看,金属货币仍是主要的交易货币。5.图解历史——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6.误区警示——经济重心南移不等于政治中心南移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很长时间内是在北方,这是由历史文化渊源、战略地位、北方经济的不断恢复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学习任务二 社会的变化【活动】 阅读教材第二目,思考宋元时期社会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门第观念淡化(1)原因①隋唐时期,____________在政治上已经衰落。②宋朝科举制度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__________。③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2)表现: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2.人身关系松弛(1)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的数量显著减少。(2)宋朝的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________。(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________,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3.国家控制松弛经济活动 ____________、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日常生活 官府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的限制更为松弛1.宋朝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摘自教材P66)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试答 2.宋代实行不抑兼并政策,土地兼并、买卖现象严重,正如宋代有人说“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家”。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试答 助学助考1.概念阐释——租佃关系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2.特别提醒——认识宋代的“不抑兼并”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从本质上说,就是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及土地的商品化,允许地主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国家不再加以干预。3.知识拓展——宋代科举制的发展(1)宋代科举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2)宋代科举考试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大大增加。学习任务三 儒学的复兴【活动】 阅读教材第三目,知道宋朝儒学复兴的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1.儒学复兴运动(1)背景: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2)兴起:从________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3)内容(4)结果:被称为理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2.程朱理学(1)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________。(2)内容宇宙观 认为“理”即“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人生观 主张“________________”,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方法论 “____________”,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逐渐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3)影响:从________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助学助考1.概念阐释——理学理学是宋代儒学家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形成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2.图解历史——程朱理学的内涵3.特别说明——宋代理学的特点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全社会每一个家庭中。学习任务四 文学艺术和科技【活动】 阅读教材第四目,概述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的主要成就。1.文学(1)宋词①特点: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②代表:豪放派的________、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________。(2)元曲构成 散曲 杂剧特点 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 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________、王实甫等(3)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________,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2.艺术(1)书法:宋元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____________,不拘法度。(2)绘画:以________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________、人物画水平也很高。3.科技(1)三大发明①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_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②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③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广泛应用于________。(2)其他成就科学家 朝代 成就沈括 北宋 《____________》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郭守敬 元朝 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________》王祯 《________》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根据教材P67“元朝杂剧演出壁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杂剧兴起的原因。试答 助学助考1.易错易混——元曲≠元杂剧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包括歌唱、对白、舞蹈、场景等诸多要素。广义的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两大类。2.概念阐释——市民文化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繁荣,于是逐渐兴起市民阶层,市民文化也随之兴起。快速的都市生活节奏和情感节奏,决定了市民文化热情奔放、浅俗直白的倾向,而市民文化直接推动了宋代诗、词的繁荣发展。3.图解历史——先秦至元文学体裁的变化4.概念阐释——《梦溪笔谈》《梦溪笔谈》由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年)所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记载了北宋时期许多科技成果,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等。5.误区警示——四大发明的作用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但是绝不能夸大其作用。欧洲社会的进步,其根本推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四大发明只是外部因素,起了催化剂的作用。重点难点1.重点:城市商业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2.难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主题一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任务1 历史解释——宋代农业的发展史料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讲究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概括两宋时期农业发展的新变化。这些变化对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成果展示】 任务2 史料实证——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史料 (东京)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商业发展与唐朝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成果展示】 任务3 史料实证——经济重心的南移史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摘编自陆游《渭南文集》史料二 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比重表朝代 南方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北方占全国人口数比例西汉 19.8% 80.2%唐代 43.2% 56.8%北宋 62.9% 37.1%——摘编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研讨交流】 两则史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价值?【成果展示】 任务4 史料实证——宋代社会的变化史料 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概括宋代社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成果展示】 1.宋朝农业发展的原因(1)开垦荒田、改良土地:宋朝时期,鼓励百姓开垦荒田,种植农作物;通过耕作、换茬、种植豆科作物和以施肥为主的措施来改良土地。(2)兴修水利、精耕细作:有识之士都重视兴修水利,注重对农田的精耕细作。(3)作物多样、农具先进:宋朝时期,作物之间的交流频繁,丰富了各地区的作物品种;出现了耧锄、砘车和推镰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农具,这些农具有高效、省力、专用、完善、配套等特点。(4)奖励耕种、技术领先:宋朝采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实行奖励耕种的政策;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空前繁荣,技术遥遥领先。2.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大城市空前繁荣,商业市镇经济出现并发展。(5)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主题二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任务1 历史解释——理学的特征史料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概括宋代理学的特点。【成果展示】 任务2 史料实证——理学的影响史料 从唐到五代,中国文化的价值遭到了很大破坏,宋初人对五代的风气非常痛恨。在这个意义上,理学的出现,承担了重建价值体系的职能。通过对理论挑战和现实问题的创造性回应,古典儒学通过理学而得以复兴。可以说,宋明理学对汉代以后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新的反省,并通过这种反省致力于儒学的复兴。——摘编自陈来《宋明学案:为往圣继绝学》【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理学的历史意义。【成果展示】 任务3 唯物史观——宋代文艺的繁荣史料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艺术世俗化趋势的推动因素。【成果展示】 1.宋代理学的基本特点(1)儒学哲学化:传统的道德信条式的理论经由宋代理学家的改造,发展成哲学理论体系。(2)儒学佛道化:主要表现在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借鉴佛、道的传教谱系,创立“道统”;吸收佛、道的禁欲主义。(3)儒学世俗化:程朱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4)强调伦理道德: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都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2.宋元文化和科技发展的特点特点 阐释高度繁荣 宋元文化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如三大发明、宋词、元曲、书法、绘画等科技领先 许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外传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进程全面发展 (1)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2)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宋元文化丰富多彩市民气息浓厚 城市商业活动的兴盛,使市民阶层得以发展壮大,更加贴近市民阶层的文化兴盛,使书法、绘画更加追求个性速检速测1.(2023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6)北宋时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交子的出现(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减缓了贫富分化的趋势2.(2022年6月天津学业水平考试,6)下图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转移 B.主流思想变化C.中央集权加强 D.人口数量增长3.(2023年3月云南学业水平考试,5)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由此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政治中心的变迁C.阶级结构的变化 D.程朱理学的完善4.(2023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34)北宋科举入朝为官人数统计表前期 中期 后期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北方 278人 84.5% 274人 63.9% 121人 40.3%南方 51人 15.5% 155人 36.1% 179人 59.7%表中的变化反映了( )A.北方地区经济急剧衰退B.南方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C.南方士族力量日趋强大D.政治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5.(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9“问题探究”改编)“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此处强调“理”是( )A.自然规律 B.自我意识C.科学精神 D.伦理道德6.(2020年7月山东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8)宋元时期,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其中,郭守敬的科学贡献是( )A.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设计和监制了多种天文观测仪器C.用人工磁化方法造出指南针D.对南北方的农业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共91张PPT)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标要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的新变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时空定位】课前·预习案课堂·研学案速检速测课后·检测案学习任务一 经济的发展学习任务二 社会的变化学习任务三 儒学的复兴主题一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主题二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目录学习任务四 文学艺术和科技课前 · 预习案1【活动1】 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二、三自然段,梳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1.农业的发展学习任务一 经济的发展耕作制度 宋朝一年两熟的____________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一年三熟经济结构 (1)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__________的农户(2)______ 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边疆农业 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稻麦复种制经济作物棉花2.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 (1)宋朝出现了__________;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________和釉里红(2)宋元时期,______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矿冶业 北宋时期____的开采量很大,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 宋元时期发展迅速,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五大名窑青花瓷瓷器煤 微思考阅读教材P65“历史纵横”:北宋人口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北宋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提示 变化:人口大量增长,北宋末年实际人口应当超过1亿,是中国古代人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原因:北宋农业发展成就突出,粮食产量提高,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 【活动2】 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四、五自然段,梳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商业成就。商业的繁荣市场 (1)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密切,官方设置______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相当活跃货币 (1)北宋:钱币铸造量多并开始出现纸币——______(2)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______作为主币发行榷场交子纸币城市 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的大都和杭州尤以繁华著称海外贸易 (1)税收:__________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2)商品:输出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等,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3)港口: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______、明州等外贸税收泉州【活动3】 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六自然段,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宋朝 (1)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2)长江下游和__________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元朝 (1)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2)为将__________顺利北运,元朝对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进行取直,大大缩短了航程(3)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__________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太湖流域南方财赋长途海运 微思考观察教材P65“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据图指出元朝社会经济的变化。提示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为保证政治中心大都的供给,所以运河、海运发达。助学助考1.概念阐释——稻麦复种制稻麦复种制是一种耕作方法,目的是提高农田的产量。稻麦复种制就是以稻、麦两种粮食作物轮种的复种方式,每年六月份种水稻,十月份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小麦,越冬至来年五月收获,麦茬翻耕灌溉后再种水稻,一年两熟。2.特别提醒——棉花种植和推广宋元时期棉花的种植和推广,表明经济作物的种植扩大,反映了农业商品化的加强。南宋棉纺织业兴起,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被原料。3.概念阐释——榷场榷场是宋辽夏金时期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需纳税。榷场互市在辽、夏、金的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发挥了安边绥远的作用。4.特别提醒——金属货币是全国范围内主要的交易货币宋朝时期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但这只是四川地区出现的,而且流通一段时间后不复流通,所以,从全国范围看,金属货币仍是主要的交易货币。5.图解历史——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6.误区警示——经济重心南移不等于政治中心南移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很长时间内是在北方,这是由历史文化渊源、战略地位、北方经济的不断恢复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活动】 阅读教材第二目,思考宋元时期社会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门第观念淡化(1)原因①隋唐时期,__________在政治上已经衰落。②宋朝科举制度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__________。③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2)表现: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学习任务二 社会的变化士族阶层公平竞争2.人身关系松弛(1)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的数量显著减少。(2)宋朝的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______。(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______,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雇佣契约3.国家控制松弛经济活动 __________、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日常生活 官府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的限制更为松弛土地买卖 微思考1.宋朝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摘自教材P66)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提示 科举制的不断完善;商品经济的发展;门第观念的淡化。2.宋代实行不抑兼并政策,土地兼并、买卖现象严重,正如宋代有人说“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家”。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提示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助学助考1.概念阐释——租佃关系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2.特别提醒——认识宋代的“不抑兼并”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从本质上说,就是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及土地的商品化,允许地主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国家不再加以干预。3.知识拓展——宋代科举制的发展(1)宋代科举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2)宋代科举考试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大大增加。【活动】 阅读教材第三目,知道宋朝儒学复兴的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1.儒学复兴运动(1)背景: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2)兴起:从______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学习任务三 儒学的复兴北宋(4)结果:被称为理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儒家经书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2.程朱理学(1)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______。(2)内容朱熹宇宙观 认为“理”即“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人生观 主张“________________”,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方法论 “__________”,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逐渐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3)影响:从______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南宋助学助考1.概念阐释——理学理学是宋代儒学家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形成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2.图解历史——程朱理学的内涵3.特别说明——宋代理学的特点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全社会每一个家庭中。【活动】 阅读教材第四目,概述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的主要成就。1.文学(1)宋词①特点: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②代表:豪放派的______、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________。学习任务四 文学艺术和科技苏轼李清照(2)元曲构成 散曲 杂剧特点 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 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________、王实甫等关汉卿(3)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______,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话本2.艺术(1)书法:宋元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__________,不拘法度。(2)绘画:以________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________、人物画水平也很高。追求个性山水画花鸟画3.科技(1)三大发明①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②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③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广泛应用于______。毕昇航海(2)其他成就科学家 朝代 成就沈括 北宋 《__________》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郭守敬 元朝 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________》王祯 《______》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梦溪笔谈授时历农书 微思考根据教材P67“元朝杂剧演出壁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杂剧兴起的原因。提示 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需求的增强;知识分子阶层的加入;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助学助考1.易错易混——元曲≠元杂剧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包括歌唱、对白、舞蹈、场景等诸多要素。广义的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两大类。2.概念阐释——市民文化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繁荣,于是逐渐兴起市民阶层,市民文化也随之兴起。快速的都市生活节奏和情感节奏,决定了市民文化热情奔放、浅俗直白的倾向,而市民文化直接推动了宋代诗、词的繁荣发展。3.图解历史——先秦至元文学体裁的变化4.概念阐释——《梦溪笔谈》《梦溪笔谈》由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年)所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记载了北宋时期许多科技成果,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等。5.误区警示——四大发明的作用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但是绝不能夸大其作用。欧洲社会的进步,其根本推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四大发明只是外部因素,起了催化剂的作用。课堂·研学案2重点难点1.重点:城市商业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2.难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主题一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任务1 历史解释——宋代农业的发展史料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讲究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两宋时期农业发展的新变化。这些变化对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成果展示】变化:讲究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种植专业户出现。影响: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品;推动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任务2 史料实证——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史料 (东京)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商业发展与唐朝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成果展示】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任务3 史料实证——经济重心的南移史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摘编自陆游《渭南文集》史料二 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比重表朝代 南方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北方占全国人口数比例西汉 19.8% 80.2%唐代 43.2% 56.8%北宋 62.9% 37.1%——摘编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研讨交流】两则史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价值?【成果展示】史料一说明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史料二说明北宋南方人口数大大超过北方,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基本定型。任务4 史料实证——宋代社会的变化史料 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宋代社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成果展示】变化:商人地位提高、门第观念淡化。根本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思想观念。1.宋朝农业发展的原因(1)开垦荒田、改良土地:宋朝时期,鼓励百姓开垦荒田,种植农作物;通过耕作、换茬、种植豆科作物和以施肥为主的措施来改良土地。(2)兴修水利、精耕细作:有识之士都重视兴修水利,注重对农田的精耕细作。(3)作物多样、农具先进:宋朝时期,作物之间的交流频繁,丰富了各地区的作物品种;出现了耧锄、砘车和推镰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农具,这些农具有高效、省力、专用、完善、配套等特点。(4)奖励耕种、技术领先:宋朝采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实行奖励耕种的政策;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空前繁荣,技术遥遥领先。2.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大城市空前繁荣,商业市镇经济出现并发展。(5)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主题二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任务1 历史解释——理学的特征史料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宋代理学的特点。【成果展示】特点: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精神;儒学哲学化、思辨化;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是理性主义的哲学。任务2 史料实证——理学的影响史料 从唐到五代,中国文化的价值遭到了很大破坏,宋初人对五代的风气非常痛恨。在这个意义上,理学的出现,承担了重建价值体系的职能。通过对理论挑战和现实问题的创造性回应,古典儒学通过理学而得以复兴。可以说,宋明理学对汉代以后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新的反省,并通过这种反省致力于儒学的复兴。——摘编自陈来《宋明学案:为往圣继绝学》【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理学的历史意义。【成果展示】历史意义:促进了传统儒学的复兴;推动了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重建;丰富和繁荣了中国的思想文化;成为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任务3 唯物史观——宋代文艺的繁荣史料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艺术世俗化趋势的推动因素。【成果展示】城市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娱乐设施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人民消费能力的提高。1.宋代理学的基本特点(1)儒学哲学化:传统的道德信条式的理论经由宋代理学家的改造,发展成哲学理论体系。(2)儒学佛道化:主要表现在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借鉴佛、道的传教谱系,创立“道统”;吸收佛、道的禁欲主义。(3)儒学世俗化:程朱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4)强调伦理道德: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都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2.宋元文化和科技发展的特点特点 阐释高度繁荣 宋元文化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如三大发明、宋词、元曲、书法、绘画等科技领先 许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外传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进程全面发展 (1)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2)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宋元文化丰富多彩市民气息浓厚 城市商业活动的兴盛,使市民阶层得以发展壮大,更加贴近市民阶层的文化兴盛,使书法、绘画更加追求个性速检速测A1.(2023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6)北宋时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交子的出现(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减缓了贫富分化的趋势解析 据材料“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可知,交子产生是因为铁钱不便于交易,纸币交子出现适应了商品流通规模扩大的需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改变”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排除B项;北宋经济重心南移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贫富分化是指人们之间的财富出现了差距,减缓贫富分化需要政府政策的调整,与交子出现无关,排除D项。2.(2022年6月天津学业水平考试,6)下图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A.经济重心转移 B.主流思想变化C.中央集权加强 D.人口数量增长解析 根据图示和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到宋代基本完成,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因此图片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的南移,A项正确;图示反映的是文化中心的变化,西汉以来中国主流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这不是文化中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以后朝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不能说明文化中心南移的原因,排除C项;人口数量增长不是图示中文化中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3.(2023年3月云南学业水平考试,5)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由此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政治中心的变迁C.阶级结构的变化 D.程朱理学的完善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主要有:南方战乱较少;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等,因此材料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实力上升,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经济方面的内容,而不是政治,也没有体现阶级结构的变化,排除B、C项;程朱理学在南宋集大成,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A4.(2023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34)北宋科举入朝为官人数统计表B 前期 中期 后期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北方 278人 84.5% 274人 63.9% 121人 40.3%南方 51人 15.5% 155人 36.1% 179人 59.7%表中的变化反映了( )A.北方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B.南方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C.南方士族力量日趋强大 D.政治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解析 据材料“北宋科举入朝为官人数统计表”可知,北宋后期南方通过科举为官人数超过北方,与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有关,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其文化的进步,科举入仕人员增多,故选B项;“急剧衰退”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北宋南北方科举为官人数的对比,不涉及科举为官人的身份,得不出“南方士族力量日趋强大”的结论,排除C项;北宋政治中心仍然在北方,排除D项。5.(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9“问题探究”改编)“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此处强调“理”是( )A.自然规律 B.自我意识C.科学精神 D.伦理道德解析 根据材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可知,材料中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在社会生活中理就是纲常伦理,即伦理道德,D项正确;材料所述“理”是指伦理道德,而不是自然规律、自我意识,也不是科学精神,排除A、B、C项。故选D项。D6.(2020年7月山东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8)宋元时期,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其中,郭守敬的科学贡献是( )A.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设计和监制了多种天文观测仪器C.用人工磁化方法造出指南针D.对南北方的农业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B解析 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运用他改进、创造的天文仪器,进行了许多精密的天文观测,从而使《授时历》的编定有了可靠的观测基础,故B项正确。课后·检测案3B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A组 基础巩固练题组1 经济的发展1.(2024·山东德州高一期中)宋代柑橘产地集中在两浙、四川、江西、福建以及两广。这些地区许多农户不再种植粮食,完全以栽培柑橘为业,所需粮食依靠外地供给。这反映出( )A.农业种植技术提高 B.生产专业化发展C.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D.各地经济差距扩大解析 据材料“这些地区许多农户不再种植粮食,完全以栽培柑橘为业”可知,宋代这些地区成为栽培柑橘的专业区,不再种植粮食等其他农作物,这说明宋代农业生产专业化发展,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柑橘的栽培,不能整体说明农业种植技术提高,排除A项;基层市场是面向大众的,如农村集市出现了固定的市镇,材料没有基层市场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对各地经济进行对比,无法推知各地经济差距扩大,排除D项。C2.(2024·辽宁辽阳高一期中)元代人王元恭在《至正四明续志》中记载了市舶物货:由四明(今宁波)进口的货物有玛瑙、珊瑚等一百三十四种,红豆、牛皮等九十种;在出口海外的一百五十种商品中,以纺织品、瓷器、金属制品等为主。这表明元朝( )A.热衷于发展朝贡贸易 B.外贸是政府主要收入来源C.手工业生产比较发达 D.进口商品以生产资料为主解析 据材料“有玛瑙、珊瑚等一百三十四种”“红豆、牛皮等九十种”“以纺织品、瓷器、金属制品等为主”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种类丰富,中国出口的商品以手工业产品为主,表明我国的手工业生产比较发达,故选C项。B3.(2024·陕西西安高一期中)宋代东京的集市贸易有来自洛阳、成都的酒,江、淮、蜀、闽的名茶,南方的丝织品,西北的石炭,河中和成都的纸,福建、成都、杭州的印本书籍,两浙的漆器,赣州的陶瓷器,等等。这主要说明当时( )A.对外贸易频繁 B.商品经济繁荣C.南方科技发达 D.金融资本雄厚解析 据材料“来自洛阳、成都的酒……赣州的陶瓷器”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东京的集市贸易商品来源广泛、种类繁多,说明当时的商品经济繁荣,故选B项;材料中东京集市贸易的商品均来自国内各地,并不能反映宋代的对外贸易情形,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东京的集市贸易,与南方科技是否发达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仅能体现宋代的集市贸易情形,无法推断金融资本是否雄厚,排除D项。B题组2 社会的变化4.(2024·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一测试)《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佃客只要在每年收获之后,交清地租,就可以和地主商量去留。如果地主非理“拦占”,佃客可以向县官申诉。这一现象表明宋代( )A.政府注重保护农民的利益 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削弱C.社会阶层流动性不断增强 D.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消除解析 根据“如果地主非理‘拦占’,佃客可以向县官申诉”可知,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佃户的利益,有利于减轻佃户对主户的人身依附关系,B项正确;政府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排除A项;科举制度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不断增强,排除C项;地主与农民的矛盾不可能消除,排除D项。故选B项。A5.(2024·山东德州高一期中)宋代时,“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士人对俗人结姻”相当普遍。这反映出宋代( )A.门第观念淡化 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C.择偶标准单一 D.科举制度趋于完善解析 据材料“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士人对俗人结姻”及所学可知,宋朝时期,门第观念淡化,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故选A项;“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主要表现在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等现象,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是人们择偶观的变化,没有体现择偶标准,排除C项;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D题组3 儒学的复兴6.(2024·山东菏泽高一期中)北宋理学家程颐说,“发下民之蒙,当明刑禁以示之,使之知畏,然后从而教导之”。这表明程颐主张( )A.德主刑辅 B.尊法敬天 C.贵贱有序 D.礼法结合解析 据材料“当明刑禁以示之”“然后从而教导之”可知程颐认为百姓教化既要依靠官府的法令权威,也要结合社会教化,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故选D项;程颐认为法令禁止在前,社会教化在后,体现了他更加强调法律刑罚的倾向,排除A项;程颐并未将法律意志和社会教化归于上天的意志,无法体现“敬天”的说法,排除B项;“发下民之蒙”说明程颐的观点只针对下层平民,与贵族无关,无法体现“贵贱有序”的主张,排除C项。C7.(2024·山东德州高一期中)宋代的儒家学者主张加强道德修养,不为外物所蔽。为此,他们提出( )A.为政以德 B.三教合归儒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解析 据材料“宋代的儒家学者主张加强道德修养,不为外物所蔽”并结合所学可知,理学要求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而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体现了理学家对道德修养的重视,故选C项。C8.(2024·江西省名校联考高一期中)自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始,周敦颐、二程、张载及朱熹得以配享孔子庙庭。到元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是围绕“四书”设问,标准答案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这表明,宋元之际( )A.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B.儒学士大夫地位上升C.理学受到官方重视 D.四书是唯一儒家经典解析 据材料“周敦颐、二程……标准答案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可知,南宋后期理学代表学者配享孔庙,元代科举考试围绕四书展开,反映出理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推崇,故选C项;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儒学复兴运动,但儒学受到官方尊崇的根本原因是其满足了当时的统治需要,并非儒学复兴运动本身,排除A项;元代存在民族与社会双重歧视,汉人地位较低,元朝实行“诸色户计”,儒户并不受重视,儒学士大夫地位下降,排除B项;四书之外,五经也是当时重要的儒家经典,排除D项。A题组4 文学艺术和科技9.(2024·河北保定高一期中)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元杂剧与以往纯文学创作最大的不同是作家个体无法独立完成。因为剧本只是杂剧艺术的一部分,作家必须与艺术家通力合作,通过唱念做打的舞台表演,符合观众审美,才能实现其完整过程。据此可知,元杂剧( )A.与实践结合紧密 B.是早期白话小说C.作者都来自民间 D.深受理学的影响A10.(2024·湖南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一期中)宋元时期科技高度发达。下列关于宋元科技表述错误的是( )序号 代表人物 科技成就① 毕昇 雕版印刷术② 沈括 《梦溪笔谈》③ 郭守敬 《授时历》④ 王祯 《农书》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毕昇发明的是胶泥活字印刷术,①错误,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年)撰写的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②正确,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授时历》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法,由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等人编制,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③正确,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元朝农学家王祯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④正确,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史料 部分信息《东京梦华录》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文献通考》 (仁宗时)海舶岁入,象犀、珠玉、香药之类,皇祐中,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B组 能力提升练11.(2024·山东潍坊高一期中)下表是研究宋史的部分资料。这可用于说明( )A.榷场贸易活跃 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C.对外贸易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解析 材料“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是指各国各类商品都汇集到宋朝的东京;“(仁宗时)海舶岁入,象犀、珠玉……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是指北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收入丰厚,所以这都说明宋朝时期对外贸易繁荣,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的对外贸易,榷场贸易是指宋朝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边境地区进行的贸易,二者并不相符,排除A项;虽然《东京梦华录》描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但仅凭这些信息无法判断城市经济功能是否增强,并且《文献通考》中主要涉及的是对外贸易的繁荣,排除B项;对外贸易繁荣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D项。D12.(2024·四川成都蓉城名校联盟高一联考)下图为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密度图,该图可用于研究(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门第观念的松动C.高产作物的传入 D.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 唐至金及南宋时期,北方人口密度总体下降,南方人口密度大幅增加,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密度,未涉及门第观念的变化,排除B项;明清时期,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排除C项。故选D项。B13.(2024·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一测试)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心中。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这反映出朱熹( )A.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B.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世俗化C.重视钻研万物“格物致知”D.将儿童作为教育的首要对象解析 根据材料“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心中”“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的努力推动了儒学的普及化与世俗化,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格物致知”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题干材料信息没有比较,无法得出“将儿童作为教育的首要对象”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B14.(2024·河南顶级名校高一测试)朱熹赞赏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关于月亮盈亏的解释,并用“阴阳”的相互作用,解释自然界的雷电、霜雪、彩虹的成因,批判前人的神秘主义错误。而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震亨把其最得力的医学著作命名为《格致余论》。这表明( )A.古代中国科技重道德轻技术 B.科技与理学有共通之处C.传统科技注重理论规律探索 D.完整的科学体系已形成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理学的求理精神和怀疑精神对宋代科技发展有促进作用。金元医学家朱震亨将理学运用到医学中来,这表明科技与理学有共通之处,B项正确;材料强调理学与科技的关系,A、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且C项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不符,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B项。A15.(2024·广东广州高一期末)宋代的东京、临安,有数以千百计的酒楼。樊楼为东京酒楼之甲,每天到此饮酒者达千人之多。人们可以在此欣赏表演,还产生了很多以此为背景的话本。由此可见,当时( )A.世俗文化的繁荣兴盛B.小农经济走向瓦解C.商业突破了时空限制D.市民文化成为主流二、非选择题(共15分)16.(2024·江西省名校联考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学者研究发现,唐代温暖期时,北方农业区向周边扩展,水稻广泛分布,甚至连关中、伊洛河流域、黄淮平原等都大面积种植。到两宋寒冷期,北方农业区出现南移现象,水稻种植范围明显缩小。据《水经注》《元和郡县志》《元丰九域志》记载,山西境内的湖泊在北朝时有16个,唐代时有7个,到宋代只剩下3个。河北的情形类似,北朝时有湖、渊、泽、池不下十余处,到唐代时湖泊还不少,宋金之后,这些湖泊多数都湮灭了。唐、五代343年间,河北有41年遭水灾,13年遭旱灾。宋、辽、金319年间,河北有43年遭水灾,35年遭旱灾。黄土高原、关中盆地和华北平原是北方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成为森林最早破坏的地区。——摘编自尹伯成、赵红军《公元11世纪后的气候变冷对宋以后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7分)(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并加以说明。(8分)答案 (1)原因:北方气温降低;北方农业区南移;北方生态恶化;自然灾害严重。(2)示例 补充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说明:两宋时期,宋朝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间曾发生激烈的战争;作为重要战场,北方战乱给民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推动了北方人口的南迁。(其他角度:南方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南方地广人稀,土地广阔且肥沃等)训练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分值:6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A组 基础巩固练题组1 经济的发展1.(2024·山东德州高一期中)宋代柑橘产地集中在两浙、四川、江西、福建以及两广。这些地区许多农户不再种植粮食,完全以栽培柑橘为业,所需粮食依靠外地供给。这反映出( )农业种植技术提高 生产专业化发展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各地经济差距扩大2.(2024·辽宁辽阳高一期中)元代人王元恭在《至正四明续志》中记载了市舶物货:由四明(今宁波)进口的货物有玛瑙、珊瑚等一百三十四种,红豆、牛皮等九十种;在出口海外的一百五十种商品中,以纺织品、瓷器、金属制品等为主。这表明元朝( )热衷于发展朝贡贸易外贸是政府主要收入来源手工业生产比较发达进口商品以生产资料为主3.(2024·陕西西安高一期中)宋代东京的集市贸易有来自洛阳、成都的酒,江、淮、蜀、闽的名茶,南方的丝织品,西北的石炭,河中和成都的纸,福建、成都、杭州的印本书籍,两浙的漆器,赣州的陶瓷器,等等。这主要说明当时( )对外贸易频繁 商品经济繁荣南方科技发达 金融资本雄厚题组2 社会的变化4.(2024·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一测试)《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佃客只要在每年收获之后,交清地租,就可以和地主商量去留。如果地主非理“拦占”,佃客可以向县官申诉。这一现象表明宋代( )政府注重保护农民的利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削弱社会阶层流动性不断增强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消除5.(2024·山东德州高一期中)宋代时,“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士人对俗人结姻”相当普遍。这反映出宋代( )门第观念淡化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择偶标准单一 科举制度趋于完善题组3 儒学的复兴6.(2024·山东菏泽高一期中)北宋理学家程颐说,“发下民之蒙,当明刑禁以示之,使之知畏,然后从而教导之”。这表明程颐主张 ( )德主刑辅 尊法敬天贵贱有序 礼法结合7.(2024·山东德州高一期中)宋代的儒家学者主张加强道德修养,不为外物所蔽。为此,他们提出 ( )为政以德 三教合归儒存天理,灭人欲 致良知8.(2024·江西省名校联考高一期中)自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始,周敦颐、二程、张载及朱熹得以配享孔子庙庭。到元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是围绕“四书”设问,标准答案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这表明,宋元之际 ( )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儒学士大夫地位上升理学受到官方重视 四书是唯一儒家经典题组4 文学艺术和科技9.(2024·河北保定高一期中)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元杂剧与以往纯文学创作最大的不同是作家个体无法独立完成。因为剧本只是杂剧艺术的一部分,作家必须与艺术家通力合作,通过唱念做打的舞台表演,符合观众审美,才能实现其完整过程。据此可知,元杂剧 ( )与实践结合紧密 是早期白话小说作者都来自民间 深受理学的影响10.(2024·湖南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一期中)宋元时期科技高度发达。下列关于宋元科技表述错误的是 ( )序号 代表人物 科技成就① 毕昇 雕版印刷术② 沈括 《梦溪笔谈》③ 郭守敬 《授时历》④ 王祯 《农书》① ②③ ④B组 能力提升练11.(2024·山东潍坊高一期中)下表是研究宋史的部分资料。这可用于说明 ( )史料 部分信息《东京梦华录》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文献通考》 (仁宗时)海舶岁入,象犀、珠玉、香药之类,皇祐中,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榷场贸易活跃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对外贸易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2.(2024·四川成都蓉城名校联盟高一联考)下图为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密度图,该图可用于研究 ( )自然经济的解体 门第观念的松动高产作物的传入 经济重心的南移13.(2024·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一测试)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心中。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这反映出朱熹( )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世俗化重视钻研万物“格物致知”将儿童作为教育的首要对象14.(2024·河南顶级名校高一测试)朱熹赞赏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关于月亮盈亏的解释,并用“阴阳”的相互作用,解释自然界的雷电、霜雪、彩虹的成因,批判前人的神秘主义错误。而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震亨把其最得力的医学著作命名为《格致余论》。这表明( )古代中国科技重道德轻技术科技与理学有共通之处传统科技注重理论规律探索完整的科学体系已形成15.(2024·广东广州高一期末)宋代的东京、临安,有数以千百计的酒楼。樊楼为东京酒楼之甲,每天到此饮酒者达千人之多。人们可以在此欣赏表演,还产生了很多以此为背景的话本。由此可见,当时 ( )世俗文化的繁荣兴盛小农经济走向瓦解商业突破了时空限制市民文化成为主流二、非选择题(共15分)16.(2024·江西省名校联考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学者研究发现,唐代温暖期时,北方农业区向周边扩展,水稻广泛分布,甚至连关中、伊洛河流域、黄淮平原等都大面积种植。到两宋寒冷期,北方农业区出现南移现象,水稻种植范围明显缩小。据《水经注》《元和郡县志》《元丰九域志》记载,山西境内的湖泊在北朝时有16个,唐代时有7个,到宋代只剩下3个。河北的情形类似,北朝时有湖、渊、泽、池不下十余处,到唐代时湖泊还不少,宋金之后,这些湖泊多数都湮灭了。唐、五代343年间,河北有41年遭水灾,13年遭旱灾。宋、辽、金319年间,河北有43年遭水灾,35年遭旱灾。黄土高原、关中盆地和华北平原是北方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成为森林最早破坏的地区。——摘编自尹伯成、赵红军《公元11世纪后的气候变冷对宋以后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7分)(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并加以说明。(8分)训练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1.B [据材料“这些地区许多农户不再种植粮食,完全以栽培柑橘为业”可知,宋代这些地区成为栽培柑橘的专业区,不再种植粮食等其他农作物,这说明宋代农业生产专业化发展,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柑橘的栽培,不能整体说明农业种植技术提高,排除A项;基层市场是面向大众的,如农村集市出现了固定的市镇,材料没有基层市场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对各地经济进行对比,无法推知各地经济差距扩大,排除D项。]2.C [据材料“有玛瑙、珊瑚等一百三十四种”“红豆、牛皮等九十种”“以纺织品、瓷器、金属制品等为主”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种类丰富,中国出口的商品以手工业产品为主,表明我国的手工业生产比较发达,故选C项。]3.B [据材料“来自洛阳、成都的酒……赣州的陶瓷器”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东京的集市贸易商品来源广泛、种类繁多,说明当时的商品经济繁荣,故选B项;材料中东京集市贸易的商品均来自国内各地,并不能反映宋代的对外贸易情形,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东京的集市贸易,与南方科技是否发达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仅能体现宋代的集市贸易情形,无法推断金融资本是否雄厚,排除D项。]4.B [根据“如果地主非理‘拦占’,佃客可以向县官申诉”可知,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佃户的利益,有利于减轻佃户对主户的人身依附关系,B项正确;政府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排除A项;科举制度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不断增强,排除C项;地主与农民的矛盾不可能消除,排除D项。故选B项。]5.A [据材料“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士人对俗人结姻”及所学可知,宋朝时期,门第观念淡化,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故选A项;“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主要表现在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等现象,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是人们择偶观的变化,没有体现择偶标准,排除C项;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6.D [据材料“当明刑禁以示之”“然后从而教导之”可知程颐认为百姓教化既要依靠官府的法令权威,也要结合社会教化,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故选D项;程颐认为法令禁止在前,社会教化在后,体现了他更加强调法律刑罚的倾向,排除A项;程颐并未将法律意志和社会教化归于上天的意志,无法体现“敬天”的说法,排除B项;“发下民之蒙”说明程颐的观点只针对下层平民,与贵族无关,无法体现“贵贱有序”的主张,排除C项。]7.C [据材料“宋代的儒家学者主张加强道德修养,不为外物所蔽”并结合所学可知,理学要求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而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体现了理学家对道德修养的重视,故选C项。]8.C [据材料“周敦颐、二程……标准答案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可知,南宋后期理学代表学者配享孔庙,元代科举考试围绕四书展开,反映出理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推崇,故选C项;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儒学复兴运动,但儒学受到官方尊崇的根本原因是其满足了当时的统治需要,并非儒学复兴运动本身,排除A项;元代存在民族与社会双重歧视,汉人地位较低,元朝实行“诸色户计”,儒户并不受重视,儒学士大夫地位下降,排除B项;四书之外,五经也是当时重要的儒家经典,排除D项。]9.A10.A [毕昇发明的是胶泥活字印刷术,①错误,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年)撰写的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②正确,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授时历》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法,由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等人编制,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③正确,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元朝农学家王祯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④正确,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1.C [材料“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是指各国各类商品都汇集到宋朝的东京;“(仁宗时)海舶岁入,象犀、珠玉……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是指北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收入丰厚,所以这都说明宋朝时期对外贸易繁荣,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的对外贸易,榷场贸易是指宋朝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边境地区进行的贸易,二者并不相符,排除A项;虽然《东京梦华录》描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但仅凭这些信息无法判断城市经济功能是否增强,并且《文献通考》中主要涉及的是对外贸易的繁荣,排除B项;对外贸易繁荣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D项。]12.D [唐至金及南宋时期,北方人口密度总体下降,南方人口密度大幅增加,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密度,未涉及门第观念的变化,排除B项;明清时期,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排除C项。故选D项。]13.B [根据材料“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心中”“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的努力推动了儒学的普及化与世俗化,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格物致知”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题干材料信息没有比较,无法得出“将儿童作为教育的首要对象”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14.B [根据材料可知,理学的求理精神和怀疑精神对宋代科技发展有促进作用。金元医学家朱震亨将理学运用到医学中来,这表明科技与理学有共通之处,B项正确;材料强调理学与科技的关系,A、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且C项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不符,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B项。]15.A16.(1)原因:北方气温降低;北方农业区南移;北方生态恶化;自然灾害严重。(2)示例 补充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说明:两宋时期,宋朝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间曾发生激烈的战争;作为重要战场,北方战乱给民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推动了北方人口的南迁。(其他角度:南方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南方地广人稀,土地广阔且肥沃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学案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上.doc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教案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上.doc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共91张PPT)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上.pptx 训练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含答案)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上.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