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我们班四岁了》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班级的发展历程,感受班级成长的点滴,增强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班级、老师和同学的情感。 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班级的优点和不足,学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思考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班级的进步和发展。 让学生明白班徽是班级的重要标志,理解班徽所蕴含的班级精神和奋斗目标,掌握班徽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要素,通过参与班徽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对班级的热爱之情,增强班级凝聚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顾班级成长足迹,发现班级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对班级的热爱和责任感。 帮助学生理解班徽的意义和特点,掌握班徽设计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班徽设计的热情。 让学生认识班级文化的组成部分,体会班级文化对班级和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认识班级不足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并付诸行动。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案例分析法 实践操作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温馨的音乐,如《友谊地久天长》,同时在屏幕上展示一些班级同学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的照片,照片按照时间顺序播放,展现同学们在不同阶段的成长变化。 教师充满感情地说:“同学们,时光荏苒,我们一起在这个班级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从我们踏入这个班级的那一刻起,我们就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如今,我们的班级已经四岁了,就像一个茁壮成长的孩子。在这四年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经历了许多喜怒哀乐。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我们班四岁的成长历程,感受那些难忘的瞬间。” 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自己刚进入班级时的情景吗?那时候的我们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初入班级的感受,与现在的自己进行对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我们班四岁了。 (二)班级成长足迹回顾 班级时光胶囊开启 教师拿出一个提前准备好的 “班级时光胶囊”,里面装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班级物品,如一年级时的班级合影、第一次获得的奖状、同学们制作的手工艺品等。 教师逐一展示这些物品,让学生回忆与之相关的故事和经历。例如,展示一年级的班级合影时,提问学生:“还记得这是我们什么时候拍的照片吗?当时大家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回忆入学时的新鲜感和对新班级的期待。 成长故事分享会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讲述自己在班级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可以是一次有趣的班级活动、一次与同学的合作经历、老师的一次鼓励等。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面前分享小组内最精彩的成长故事。代表在讲述时,可以结合一些照片或实物,让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教师在学生分享过程中,适时进行引导和提问,如:“这件事对你来说为什么特别难忘?”“从这件事中,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件事对我们班级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与班级的关系,以及班级成长对个人的影响。 (三)我们班很棒 —— 优点发现与不足反思 班级优点大搜索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张大白纸和一支马克笔。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的班级有很多优点,让我们一起找一找。想一想,在学习、活动、纪律、同学关系等方面,我们班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 小组内进行讨论,每个学生都要发言,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在大白纸上。例如,在学习方面,可能有同学成绩优秀、学习氛围浓厚;在活动方面,可能有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组织能力强等优点。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认为班级的优点。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 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归纳,将班级的优点写在黑板上,如 “学习氛围好”“活动积极参与”“同学团结友爱”“纪律良好” 等。同时,对学生们积极发现班级优点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们继续保持和发扬这些优点。 班级不足我来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虽然我们班有很多优点,但也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就像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一样,班级也不例外。让我们一起想一想,我们班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呢?” 学生们进行自由发言,提出自己认为班级存在的不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例如:“课堂上有些同学不积极发言”“班级卫生有时候打扫不彻底”“课间休息时有些同学打闹现象比较严重” 等。 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共同探讨问题的根源。例如,对于课堂上同学不积极发言的问题,可能的原因有:害怕答错、对问题不感兴趣、缺乏自信等。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针对一个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解决办法要具体、可行,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对于课堂上同学不积极发言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老师多鼓励学生发言,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小组讨论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自己小组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评价和补充,共同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师对学生们提出的解决办法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创新精神。同时,鼓励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共同努力改进班级的不足之处,让班级变得更加优秀。 (四)班徽的意义与设计 班徽的意义探寻 教师展示一些国内外知名学校或企业的班徽,如哈佛大学、清华大学、阿里巴巴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班徽的特点和设计元素。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图案为什么是这些学校或企业的班徽吗?它们代表了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班徽与组织形象和价值观的关系。 教师讲解班徽的意义:班徽是一个班级的标志,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图案,更是班级精神和奋斗目标的象征。班徽可以凝聚班级成员的力量,让大家有共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它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班级前进的方向。 班徽设计实践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张 A4 纸、彩笔、铅笔和橡皮等绘画工具。 教师提出班徽设计的任务和要求:“同学们,现在轮到你们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为我们的班级设计一个班徽。设计的班徽要体现我们班级的精神和奋斗目标,具有独特性和艺术性。在设计过程中,每个小组要充分讨论,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小组内进行讨论,确定班徽的设计主题和基本思路。学生们可以参考之前讲解的班徽设计要素,结合班级的特点和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意构思。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各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学生们开始动手设计班徽。先用铅笔在纸上画出草图,不断修改和完善,确定大致的形状和图案后,再用彩笔进行上色。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画面的整洁和美观,以及各元素之间的比例和协调。 设计完成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设计的班徽,并向全班同学讲解班徽的设计理念、含义和所代表的班级精神和奋斗目标。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评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对各小组设计的班徽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们的创意和努力。同时,引导学生从其他小组的设计中学习优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班徽设计方案,作为班级的初步班徽。 (五)班级文化的丰富内涵 班级文化知多少 教师提问学生:“除了班徽,我们班级还有哪些文化元素呢?” 引导学生思考班级文化的其他组成部分。 学生们进行自由发言,可能会提到班训、班歌、班级口号、班级活动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介绍班级文化的丰富内涵,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 教师重点讲解班训和班歌的意义和作用。班训是班级的座右铭,是班级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它可以激励同学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班歌是班级的精神象征,它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同学们在歌声中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力量,激发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班训、班歌的创作与分享 班训创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班级的特点和奋斗目标,结合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共同创作班级的班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每个小组提出几条班训候选方案,然后在全班进行讨论和投票,选出最能代表班级精神的班训。例如,“团结友爱,拼搏进取”“勤奋学习,追求卓越”“诚实守信,文明礼貌” 等。 班歌创作:教师鼓励学生们发挥自己的音乐才华,为班级创作一首班歌。可以先确定班歌的主题和风格,如励志、欢快、温馨等,然后根据主题进行歌词创作和旋律谱写。如果学生们在音乐创作方面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歌曲模板或旋律示例,让学生们进行改编和填词。也可以邀请音乐老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们完成班歌的创作。 班训、班歌分享:完成班训和班歌的创作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自己小组创作的班训和班歌,并解释其含义和创作思路。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评价和建议,共同完善班训和班歌。最后,全班同学一起朗诵班训,合唱班歌,感受班级文化的魅力。 班级文化墙建设 教师提出班级文化墙建设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展示我们班级的文化,让班级文化深入人心,我们一起动手建设一个班级文化墙吧。”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确定班级文化墙的主题和内容。可以包括班级的成长照片、优秀作品展示、班徽、班训、班歌、班级荣誉等。同时,要设计好文化墙的布局和排版,使文化墙美观、大方、富有创意。 学生们分成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班级文化墙的建设任务。有的小组负责收集和整理资料,有的小组负责设计和绘制图案,有的小组负责张贴和布置。在建设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文化墙的建设质量和进度。 班级文化墙建设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和评价。让学生们在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感受班级文化的氛围和力量,增强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六)总结与拓展 总结回顾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班级的成长足迹、班级的优点和不足、班徽的设计与意义、班级文化的丰富内涵等。 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我们的班级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你觉得自己在班级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你将如何为班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班级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 拓展延伸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介绍班级的成长故事和班级文化,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让学生们思考如何在家庭中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鼓励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关注班级的发展,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为班级的荣誉而努力奋斗。同时,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班级文化,让班级文化成为同学们成长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定期组织班级文化活动,如班级运动会、文艺汇演、主题班会等,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班级文化的魅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要不断总结和反思班级文化建设的经验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方法,使班级文化始终保持活力和吸引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班级的成长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发现班级优点和不足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班徽设计和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班级文化的内涵和意义。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度不够高,可能是因为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缺乏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