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植物细胞(第1课时)分层练习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2 植物细胞(第1课时)分层练习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资源简介

人教 (2024) 版七上《1.2.2.1 植物细胞(第一课时)》分层练习
1.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③②④⑤ B.⑤③②④① C.⑤③④②① D.①②④③⑤
2.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相接触水滴,再轻轻盖上,目的是( )
A.有利于放大 B.避免产生气泡
C.有利于对光 D.载玻片不容易破裂
3.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下列操作步骤可能导致出现如图所示现象的是( )
A.撕取 B.展平 C.盖片 D.染色
4.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若视野中有许多气泡,原因最可能是制片过程中( )
A.没有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B.滴水过多
C.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 D.染色时间过短
5.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概括为( )
A.擦→撕→滴→展→盖→染→吸 B.擦→滴→撕→展→盖→染→吸
C.擦→滴→撕→展→染→盖→吸 D.擦→滴→撕→展→染→盖
6.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不正确的是( )
A.撕取的洋葱内表皮要尽量的薄
B.撕取的洋葱内表皮要在水滴中展平
C.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盐水
D.盖盖玻片时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7.正确一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如图所示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 )
8.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发现视野中出现大量气泡。最可能原因是在制片过程中( )
A.玻片没有擦干净
B.盖片操作不规范
C.未吸去玻片上多余的水
D.染色不均匀
9.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在换用高倍镜后,调节②来观察物像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②
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
10.如图表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与观察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
(1)②是盖盖玻片操作。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
缓放下。这样做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 而影响观察。
(2) (填序号)表示染色的步骤。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第一次看到的物像如⑤所示,应将装片向 移动后才能达到⑥的效果。此时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读数分别是“10x”和“10x”,这些细胞被放大了 倍。
(4)绘制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图时,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 来表示。
参考答案
1.B
解析: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可记为擦,滴,撕,展,盖,染”,记住了这几个动词的顺序就记住了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如图中,①染,②展,③撕,④盖,⑤滴。
2.B
解析: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缓缓的盖下,这样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避免产生气泡。故B符合题意。
3.C
解析: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来看,视野中出现了很多气泡,这是在盖盖玻片时不规范造成的。
4.C
解析:气泡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一片空白,所以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若视野中有许多气泡,是由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C正确。
5.B
解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为: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平→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平→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正确的顺序是:擦→滴→撕→展→盖→染→吸。
6.C
解析:A.为了能够清楚的去观察撕取的洋葱内表皮要尽量的薄,A正确;
B.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目的是没有重叠,便于观察,B正确;
C.载玻片的中央滴的是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而不是盐水,C错误;
D.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D正确。
7.A
解析:A.图中操作过程中,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可以防止出现气泡,A 符合题意;
B.图中操作中从上向下盖盖玻片,会造成气泡出现,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操作中盖玻片距离水滴太远,也会造成出现气泡,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操作中盖玻片接触水滴的中央,会使液体外溢,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解析:气泡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一片空白,所以图中的黑色物像为气泡,是由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9.C
解析:A、低倍镜换高倍镜后,只需转动甲图中①细准焦螺旋,物像就更加清晰了,A错误;
B、乙图中,②表示的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看到的细胞数量少,B错误;
C、丙图物像在右下方,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右下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右下方移动。C正确;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由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造成的,D错误。
故选:C。
10.答案:(1)气泡
(2)③
(3)右下方 100
(4)细点
解析:(1)在“盖”这一步,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效果。
(2)如图中所示:①是“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②是“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③是“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题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10x”和“10x”,则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
(4)绘图时应该注意:①图形大小、位置要适当;②较暗的部分用细点表示;③标注名称时,一般在图的右侧引出水平指示线;④一般在图的下方写出所画结构的名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