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2凝聚法治共识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2凝聚法治共识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凝聚法治共识》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一、政治认同 1.知道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2.了解法治中国建设成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二、法治观念 1.能够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现象,明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行为。 2.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践行法治精神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三、责任意识 1.知道建设法治中国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中学生也不例外。 2.初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 重点 政府依法行政。
教学 难点 厉行法治的要求。
教学过程
导入 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在开始我们今天的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律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冷冰冰的规则,还是温暖人心的守护者?其实,法律不仅仅是约束我们的行为准则,更是保护我们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凝聚法治共识》这一主题。我们将深入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凝聚起全社会的法治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思考如何让法律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如何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授新课 在生活中,人们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 并结合图片归纳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工作是什么? 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 向交通局反映) 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 找工商局办理) 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辍学去打工——( 向教育局求助) 壮壮发现有人乱砍乱伐树木——( 向林业局反映) 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 (到民政局去办理) 思考: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 教师:国家行政机关是重要的法律实施机关,大量的法律,要靠行政机关去落实。 笔记:(1)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可概括为“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权力来源: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宗旨: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4)工作原则: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材料一】北辰区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的要求,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天津市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全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 思考:什么是法治政府?如何建设法治政府呢? 学生: 教师: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图片展示】 结合图片回答:怎样理解依法行政? 学生: 教师:(1)重要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材料二】区公安分局民警在崇明区某水闸外侧现场查获当事人陈某、王某、张某、龚某共同使用一顶渔具(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鉴定为抛撒框架地拉网)进行捕捞作业,有渔获物蟹苗2.32千克(经区发改委认定价值为533.6元)。经查,当事人于案发前两天在同一水域使用相同的渔具和方法共捕捞蟹苗超25千克,销售获利1140元并由当事人分发完毕。该案涉嫌刑事犯罪,经公安机关移送,上海市铁路运输检察院分别对当事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并制作《检察意见书》等材料移送至区农业农村委处理。 思考:政府是怎样做到依法行政的? 学生: 教师: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情景创设】情景一:曹某诉某镇政府信息公开案,法院裁定咨询事项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调整范围。 情景二:小刘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如实反映情况并提供协助,国家安全机关快速完成某重大案件的取证。 情景三: 刘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检察机关从服务经济发展、支持企业创新的角度办案,保护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 思考:这体现了政府依法保障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学生: 教师: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探究分享】 南京市“万人评议机关”活动,公民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推动责任政府建设,增强政府责任意识,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思考:公民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学生: 教师: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公民) 笔记: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①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政府) ②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公民)③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政府) 【案例分析】劳荣枝故意杀人抢劫绑架案 1996年至1999年间,劳荣枝与其情人法子英在多地共同实施抢劫、故意杀人、绑架4起,共致7人死亡,潜逃20年后被捕。最高人民法院对劳荣枝依法核准、执行死刑。最高人民法院依法严惩重大恶性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思考:厉行法治的内涵? 学生: 教师: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梅姨”拐卖儿童案: “梅姨”拐卖儿童案是一起震惊社会的重大人口贩卖案件 。此案涉及多名儿童被拐卖,由张维平等人实施,而“梅姨”则是关键人物,负责转卖被拐儿童。尽管“梅姨”的真实身份至今成谜,且其从未被拍照留下证据,但警方已根据线索画出其模拟画像进行追捕。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部分被拐儿童已被找回,但仍有儿童尚未寻回,如欧阳佳豪。此案不仅揭示了人口贩卖的黑暗面,也引发了社会对儿童安全和防拐意识的关注。 思考: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 教师:拐卖儿童是极其恶劣的犯罪行为,应坚决反对和谴责。社会各界需共同努力,加强法律制裁力度,提高公众防范意识,以保护儿童免受此类伤害。 笔记:如何厉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①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个人) ③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④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社会) ⑤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政府工作报告要接受人大的审议和监督说明( ) ①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 ②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 ③政府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④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没有任何理由和手续就伸手向企业收费,对企业集中开展逐利式乱检查乱罚款,盲目提出超任务向村街企业乱摊派,近日,河北省对霸州市大面积大规模乱收费、乱罚款摊派问题整改最新消息公布,河北省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了严肃问责处理。由此见,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 A.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B.坚持依法治国 C.转变政府职能 D.建设和谐社会 3.贵阳市推动政务信息查询实现“一键通”。“贵阳市政务公开查阅点信息查询一键通”页面上有“一键查”“一键看”“一键访”“一键达”“一键览”等功能,通过整合政策文件、重点领域信息,政务公开专题、政务公开清单等资源,为群众提供了“一平台统揽”的政务公开查询服务。这( ) ①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②能够使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③要求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④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这句话启示我们建设法治政府,必须( ) ①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②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③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④全面推进政府立法工作科学化、民主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我国家长进入“依法带娃”时代。家庭教育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家事”,而是纳入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该法的正式实施说明( ) A.道德和法律能相互替代 B.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C.法律能够约束道德行为 D.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