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松树》教学设计一、课时:1课时(40分钟)二、教材分析《小松树》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中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歌词富有童趣,描绘了小松树在阳光下生长的美好景象。歌曲采用了简单的二拍子节奏,音域适中,非常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音乐水平。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音乐学习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音乐概念,如节奏、旋律等。他们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喜欢唱歌和律动。然而,他们的音准和节奏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表现力也有待提高。此外,学生们天性活泼,喜欢新鲜有趣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保持学习兴趣。四、教学目标1. 审美感知感受歌曲《小松树》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体会歌曲所描绘的小松树形象和大自然的美好。2. 艺术表现学会准确演唱歌曲《小松树》,把握其音准和节奏。能够用优美的声音和适当的表情表现歌曲的意境。3.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律动动作。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小松树的喜爱之情。4. 文化理解认识松树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坚强、长寿)。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理解歌词内容,感受小松树的形象。2. 教学难点:用优美的声音和恰当的表情表现歌曲的意境。创编与歌曲相配的简单律动动作。六、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为学生树立标准。3. 分组合作法: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互动和交流。4. 游戏教学法:设计音乐游戏,增加学习趣味性。5. 创造性教学法:鼓励学生创编动作,培养创造力。七、教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2. 音频设备:音响3. 教学课件:包含歌曲音频、歌词、简谱4. 实物:小松树图片或模型5. 乐器:钢琴或电子琴(用于伴奏)6. 绿色丝巾(用于律动活动)八、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请大家看一看,这是什么?(展示小松树图片)学生:(积极回答)这是小松树!教师:没错,这就是小松树。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小松树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踊跃发言)针叶很短、树干笔直、树冠像伞一样等。教师:很好!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小松树不仅外形美丽,在中国文化中还象征着坚强和长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小松树的歌曲,它的名字就叫《小松树》。环节二:讲授新课(25分钟)(一)感知(5分钟)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曲。请大家仔细聆听,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播放歌曲)(音乐播放完毕)教师:同学们,听完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A:这首歌的节奏很欢快,让人想跟着跳起来。学生B:歌词很有趣,描述了小松树的样子。教师:非常好!这首歌确实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二)探究(15分钟)1. 学习歌词教师:让我们先来看看歌词。(展示歌词)"小松树,针叶短,树干笔直冲云天。树冠圆,像把伞,撑在蓝天下面。"这些歌词描述了小松树的哪些特点?学生C:描述了小松树的针叶很短。学生D:还说了树干很直,一直往上长。教师:说得对!歌词生动地描绘了小松树的形象。现在,让我们一起朗读歌词,感受它的节奏。(全班齐声朗读歌词两遍)2. 学唱歌曲教师:现在我来为大家示范这首歌的演唱。(教师演唱一遍)教师:接下来,我们分句学习。先学第一句"小松树,针叶短"。(教师示范,学生跟唱)(依次学习其他歌词,每句反复练习2-3次)教师:很好!现在我们把整首歌曲连起来唱一遍。(全班合唱一遍)(三)示范(5分钟)教师:同学们唱得很棒!不过,我们还可以用表情和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看老师怎么做:(教师示范:唱"小松树,针叶短"时,双手在头顶比划小树的形状;唱"树干笔直冲云天"时,双手慢慢向上伸展;唱"树冠圆,像把伞"时,双手在头顶画一个圆形)教师:看到了吗?我们可以用动作来表现小松树的样子。现在,请大家站起来,跟着老师一起做。(全班跟随教师做动作,并演唱歌曲)环节三:巩固延伸(8分钟)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小松树长大了"。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扮演小松树,其他同学围成一圈。我们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当唱到"树干笔直冲云天"时,扮演小松树的同学要慢慢站起来,其他同学则要蹲下去。准备好了吗?学生:(兴奋地)准备好了!(分组进行游戏,每组展示一次)教师:太棒了!你们表现得都很好。现在,让我们用这些动作再完整地唱一遍这首歌。(全班站起来,伴随动作演唱歌曲)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松树》这首歌曲。通过这首歌,我们不仅了解了小松树的特点,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记住,就像小松树一样,我们也要努力成长,成为坚强、挺拔的人。作业:1. 在家练习演唱《小松树》,下次上课时我们会进行小组展示。2. 画一幅小松树的图画,用你们的方式表达对小松树的喜爱。3. 和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关于小松树的知识。十、设计意图(1) 初步感知环节:通过展示小松树图片和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同时,简单介绍小松树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2) 探究音乐环节:采用"听、读、唱"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歌曲。通过教师示范和分句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加入动作表现,增强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表现力。(3) 巩固延伸环节:设计"小松树长大了"游戏,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同时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十一、板书设计《小松树》/ | \旋律优美 节奏欢快 歌词童趣| | |音准 节奏感 表现力\ | /热爱大自然十二、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小松树》这首歌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图片导入和游戏活动,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而,在歌曲演唱环节,部分学生在音准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创编动作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但也发现有些学生比较害羞,不敢大胆表现,这启发我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歌曲,还在活动中体会到了音乐的乐趣。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如何将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以及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能力。—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