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一、课时:1课时(40分钟)二、教材分析《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富有中国特色的歌曲。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歌词意境优雅,非常适合培养小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能力。歌曲以凤尾竹为主题,描绘了月光下凤尾竹婆娑摇曳的美丽景象,充满诗意和韵味。从音乐角度来看,这首歌曲采用了八六拍,节奏舒缓而富有韵律感。旋律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特色。歌曲结构简单,主要由两个乐句组成,便于学生掌握。同时,歌词中的意象丰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能力。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音乐概念,并能够模仿演唱较为复杂的旋律。在这个年龄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富有意境的音乐也有一定的感受能力。然而,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1. 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美感认识不足。2. 在演唱带有抒情性质的歌曲时,可能缺乏适当的情感表达。3. 对歌曲所描绘的意境理解可能不够深入。4. 在进行创造性的音乐表现时,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四、教学目标1. 审美感知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体会月光下凤尾竹摇曳的美好意境。2. 艺术表现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会用适当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3. 创意实践尝试创造性地设计与歌曲意境相符的肢体动作。探索不同的演唱方式,如独唱、对唱、齐唱等。4. 文化理解了解凤尾竹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如五声音阶的运用。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用柔美的声音演唱。理解并表现歌曲所描绘的优美意境。2. 教学难点: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和动作来展现歌曲的抒情性。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美感。六、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创设月光下凤尾竹的场景,激发学生兴趣。示范法:教师示范正确的演唱方法和动作表现。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索歌曲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学习。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频设备:音响教具:凤尾竹图片或实物、月光场景图片乐器:钢琴或电子琴(用于伴奏)节奏卡片:用于节奏训练八、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美丽的歌曲。(展示凤尾竹和月光的图片)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想到了什么?生:(可能的回答)竹子、月亮、晚上等。师:很好!这些图片展示的是月光下的凤尾竹。谁知道什么是凤尾竹吗?生:(可能的回答)一种竹子,叶子像凤凰的尾巴。师:没错!凤尾竹是一种很特别的竹子,它的叶子细长优美,像凤凰的尾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叫《月光下的凤尾竹》。环节二:讲授新课(25分钟)(一)感知(8分钟)1. 初听歌曲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这首歌曲。想象一下月光下凤尾竹摇曳的样子。(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结束后)师:听完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感受?生:(可能的回答)很优美、很安静、像在画画等。2. 节奏感知师:这首歌的节奏很特别,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请跟我一起拍手。(示范歌曲的基本节奏)全体:(跟随教师拍打节奏)(二)探究(10分钟)1. 歌词学习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歌词。(展示歌词)这首歌主要描述了什么?生:描述了月光下凤尾竹的样子。师:没错。我们一起朗读歌词,感受一下歌词的意境。(带领学生朗读歌词)2. 旋律学习师:现在我们来学习歌曲的旋律。我们先学第一句。(示范演唱第一句)生:(跟随教师学唱第一句)师:很好!我们继续学习下一句。(逐句教唱,注意纠正音准和气息)(三)示范(7分钟)1. 表情训练师:唱这首歌时,我们要用柔美的声音,脸上应该有什么表情呢?生:(示范安静、陶醉的表情)师:对,就是要表现出沉浸在美好意境中的感觉。大家一起试试。2. 动作设计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凤尾竹在月光下摇曳的样子?生:(模仿竹子摇曳的动作)师:很棒!我们把这些动作融入到歌唱中。(示范如何边唱边做动作)环节三:巩固延伸(8分钟)1. 分组练习师:现在我们分成两组,一组演唱,一组做动作,然后互换。(学生分组练习)2. 综合表演师:让我们把学到的都结合起来,完整演唱一遍歌曲,记得加上表情和动作哦!全体:(完整演唱歌曲,配合动作)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2分钟)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优美的歌曲。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演唱,还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美。记住,唱这首歌时要用柔美的声音,表现出安静优雅的意境。作业:1. 在家中练习演唱《月光下的凤尾竹》,下次课上我们会进行小组表演。2. 搜集有关凤尾竹的资料或诗句,下次课分享。十、设计意图(1) 初步感知环节:通过展示凤尾竹和月光的图片,创设优美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让学生闭眼聆听歌曲,培养专注力和音乐感知能力。(2) 探究音乐环节:采用逐步深入的方式,从节奏感知到歌词学习,再到旋律掌握,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歌曲。通过互动问答和示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音乐元素和文化内涵。(3) 巩固延伸环节:通过分组练习和综合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动作,发展其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十一、板书设计月光下的凤尾竹1. 优美的旋律柔美的声音舒缓的节奏2. 诗意的意境月光凤尾竹3. 中国音乐特色五声音阶传统乐器4. 表现方式柔和的表情摇曳的动作十二、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多感官体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表现这首富有中国特色的歌曲。通过创设月光下凤尾竹的意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学生在旋律学习和意境表现方面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设计表现动作时,展现了很强的创造力。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理解还不够深入,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多地融入中国音乐文化的知识。此外,可以考虑引入一些中国传统乐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国音乐的魅力。在演唱技巧方面,一些学生在控制气息和表现柔美声音时还需要更多练习。总的来说,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歌曲,还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了兴趣。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如何更好地将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艺术素养。—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