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上(课件+ 教案+ 学案+ 练习四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上(课件+ 教案+ 学案+ 练习四份打包)

资源简介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
新道路
课标要求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活动】 阅读教材第一目,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统治。
1.政治
(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二次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因“济南惨案”,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开进。
(3)改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2.经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原因 (1)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2)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表现 纺织、面粉及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曲折 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聚敛财富,使民族工业发展受阻
1928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五院组成。(摘自教材P128)其实质目的是什么?
提示 维护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一事件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2.误区警示——南京国民政府的“统一”
“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为名义上的统一政府,实际上仍有军阀割据的情况。如,山西仍然是阎锡山的势力范围。
3.概念阐释——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俗名称。1927年以后,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和陈立夫为首的四大家族,利用金融优势地位建立商业垄断和吞并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他们凭借国家政权,接收以前政府的国家资本,发行公债,征收苛捐杂税,进行商业投资。
学习任务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活动】 阅读教材第二目,了解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的表现。
1.开展武装斗争
(1)南昌起义
原因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过程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起义军占领南昌城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
召开 1927年8月7日,汉口
内容 ①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②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③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④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3)秋收起义
①时间:1927年9月。
②经过:毛泽东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2.开辟革命新道路
(1)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建立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会师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意义 ①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②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建立红色政权
①标志: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3)开展土地革命
①措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②意义: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1.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摘自教材P130)材料中的“边界红旗子”指什么?为保证“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中共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措施: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
2.阅读教材P131“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农村革命根据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
提示 主要位于长江以南地区;多位于两省或几省交界的地方。  
助学助考
1.思维点拨——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秋收起义中进攻中心城市失败说明敌强我弱,必须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2.微点拓展——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强调无产阶级只有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夺取全国政权。毛泽东的这个观点指明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之后成为党创建、领导和掌握人民武装并进行斗争的行动口号。
3.概念阐释——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特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为“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4.特别提醒——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性质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民主专政,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权。
5.概念阐释——土地革命
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6.构图解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学习任务三 红军长征
【活动】 阅读教材第三目,指出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背景: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
(2)转折:遵义会议
召开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主题 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内容 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胜利
①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观察教材P132“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红军长征使中国的革命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 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助学助考
1.概念辨析——“左”倾与右倾
(1)“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等等。
(2)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2.误区警示——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只是在军事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并没有彻底清算“左”倾错误。
3.概念阐释——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重点难点
1.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2.难点: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主题一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任务1 史料实证——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原因
史料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原因。
【成果展示】具体原因:城市和农村的敌我力量对比——农村中农民阶级占主体,且有革命的要求,是革命的主力军;城市中工人阶级力量薄弱,反动势力相对强大。
根本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国情决定的。
任务2 历史解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史料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
【成果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有计划的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创立人民革命武装。
任务3 家国情怀——土地革命的意义
史料 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土地分配证
【研讨交流】读图,结合相关史实,概括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意义。
【成果展示】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有利于打破国民党对农村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原因
①必要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农村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②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等。
(2)内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根据地建设是阵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意义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取得了最终胜利。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③“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
主题二 红军长征
任务1 史料实证——遵义会议
史料 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遵义城头霞光闪》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云消雾散”是指什么,毛泽东成为“舵手”是指什么。
【成果展示】云消雾散: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
舵手: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任务2 家国情怀——长征的影响
史料 它(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这一观点作出合理阐释。
【成果展示】阐释:长征中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长征胜利对民主革命的“奠基”意义
(1)思想方面:认识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为延安整风奠定了基础。
(2)组织方面:为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基础。
(3)精神作风方面:英勇不屈、顽强生存的精神,为我党我军的作风建设奠定了基础。
(4)军事方面:红军指战员的素质大大提高,为最终形成强大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5)民众方面:沿途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6)国际方面:为提升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速检速测
1.(2023·第一次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15)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曾发布命令,指出:“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这一暴动”指的是(  )
A.南昌起义 B.金田起义
C.武昌起义 D.广州起义
答案 A
解析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选A项;金田起义是洪秀全领导的广西桂平县武装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排除B项;武昌起义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排除C项;广州起义是指1927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排除D项。
2.(2023年3月黑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14)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这体现的工农武装割据内容是(  )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根据地建设 D.政权建设
答案 A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31“学思之窗”改编)如图所示为某一时期的《土地分配证》。仔细读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此证
B.所有农民都可以分配到土地
C.激发了解放区农民的积极性
D.其目的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一千九百三十一年”“边区”“土地分配”等信息可知,这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这一举措的目的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D项正确;这一证件是边区政府颁发,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一举措激发了根据地农民积极性,而非解放区,排除C项。
4.(2023年7月甘肃省学业水平考试,12)这是中共中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的一次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的会议,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 C
5.(2022年6月广西学业水平考试,11)1935年5月20日,左路红军攻占冕宁县,进入彝民聚居区。刘伯承依照当地习俗,同彝民沽鸡家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立了“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这一做法(  )
A.实现了战略转移 B.传播了革命火种
C.纠正了“左”倾错误 D.促进了抗战胜利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共红军领导人和少数民族首领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立了“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传播了革命火种,B项正确;长征胜利实现了战略转移,排除A项;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红军长征,没有涉及抗战,排除D项。
6.(2023·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12)下面诗歌反映出的长征精神是(  )
A.坚持不懈,革命首创 B.民主科学,爱国进步
C.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D.艰苦奋斗,谦虚谨慎
答案 C
解析 根据“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诗句可知,诗歌反映出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体现了革命首创精神,排除A项;“民主科学,爱国进步”是五四精神,排除B项;《七律·长征》无法体现谦虚谨慎的精神,排除D项。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A组 基础巩固练
题组1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2023·福建厦门高一期末)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这两次“北伐”(  )
A.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B.为了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
C.对象都有北洋军阀
D.两者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
答案 C
解析 国民革命时期广州国民政府为推翻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统治进行的“北伐”,和国民革命失败后南京国民政府讨伐张作霖的“北伐”,对象都有北洋军阀,故选C项;两次北伐之间,1927年7月15日“分共”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破裂,排除A项;“为了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只与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的目的相符,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不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排除D项。
2.(2023·山东枣庄高一期中)1930年,有国民党党部声称:“训政之时,以党权代民权,则政权属于党,治权属于政府,即党行其权,政府尽其能,是谓党治。”这体现了 (  )
A.孙中山训政理念得到践行
B.政党政治蓬勃发展
C.国民党力图维持一党专政
D.国民革命即将实现
答案 C
解析 从“以党权代民权”等语可知,国民党力图维持一党专政,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理念,故选C项,排除A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使得政党政治名存实亡,排除B项;国民革命的时间是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3.(2023·河南郑州高一期末)如图是1912—1928年天津机械制造业新设工厂数示意图。这说明当时天津(  )
A.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
B.洋务企业发展环境良好
C.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受到了英美国家的控制
答案 A
解析 由示意图1912—1928年天津每年新设机械厂的数量可知,这一时期天津机械制造业不断发展,而机械制造业属于重工业,这说明当时天津重工业有了一定增长,故选A项;洋务运动早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就已结束,排除B项;近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天津受英美国家控制的信息,排除D项。
题组2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4.(2023·陕西延安高一期末)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八七会议的决定说明中共(  )
A.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工作重心已转到农村
C.创建了自己的人民军队
D.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可以看出,1927年,八七会议上,中共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准备发动秋收起义,故选A项;中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应该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以后,排除B项;中共创建自己军队的标志应该是南昌起义,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排除D项。
5.(2024·河南顶级名校高一测试)秋收起义中,革命军毅然抛弃国民党的旗帜,公开喊出“暴动打倒国民政府”“农民夺取土地”等口号,首次提出应该“坚决地树起红旗”,并引兵井冈山,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新的革命阵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占领城市并向农村推进
B.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D.开辟了革命胜利的新道路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引兵井冈山,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新的革命阵地”可知,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引兵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D项正确;秋收起义占领城市失败,排除A项;国民革命失败后,在八七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初步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排除B项;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3·山西运城高一期末)下图为1935年初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的宣传漫画。这一运动(  )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B.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答案 B
解析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有利于扩大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故选B项;“土豪”指的是地主阶级,“民族战争”的表述错误,排除A项;“国民革命”失败于1927年,早于题干中的时间“1935年”,排除C项;该时期,中国始终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7.(2023·河南开封高一期末)中央苏区在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还兴办了一些公营民用工业。如长汀造纸厂、长汀印刷厂、汀州弹棉厂、长汀樟脑厂、长汀织布厂、瑞金织布厂、于都卫生材料厂、无线电器材厂等。这些工业(  )
A.成为根据地的经济命脉
B.使苏区度过了经济难关
C.壮大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D.满足了根据地生活所需
答案 C
解析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过渡性经济,材料中兴办公营民用工业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故选C项;材料只说是创办一些公营民用工业,不能证明这些工业成为根据地的经济命脉,排除A项;中央苏区采取的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未能真正解决苏区的经济困境,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利,红军不得不转移进行长征,排除B项;这些工业只是缓解了部分物资短缺所造成的压力和困难,“满足了”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题组3 红军长征
8.(2024·四川成都蓉城名校联盟高一联考)有历史学家评述某次会议认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保证”。这一会议(  )
A.标志着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D.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保证”可知,这是对遵义会议的评述。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项正确;洛川会议标志着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排除A项;中共七大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3·广西百色高一期末)1936年10月,我国西北某地文庙举行了庆祝会师联欢大会。在会上,朱德宣读了党中央从陕北发来的贺电《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这一“西北某地”最有可能是(  )
A.贵州遵义 B.陕北延安
C.甘肃会宁 D.陕北吴起镇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历经艰难跋涉,在会宁实现胜利大会师,所以材料中的“西北某地”应为甘肃会宁,故选C项;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排除A项;红军长征的会师地在甘肃会宁,不在陕北延安,排除B项;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落户“陕北”,排除D项。
10.(2024·河北保定高一期中)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写道:“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此诗体现的是(  )
A.反帝反封建、爱国探索的五四精神
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C.坚定信念、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
D.百折不挠、信念坚定的长征精神
答案 D
解析 根据“行程二万”“六盘山”可知,该诗反映了长征,体现了百折不挠、信念坚定的长征精神。故D正确。
B组 能力提升练
11.(2024·山西大同高一测试)1928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以“继承总理(孙中山)遗教”为口号,颁布了《训政纲领》。下面为该纲领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训政纲领》(  )
第一条 中华民国于训政期间,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
第五条 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
第六条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改及解释,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行之
A.丰富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B.开启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序幕
C.完善了国家行政管理体系
D.意在为一党专政寻求合法性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训政纲领》虽然打着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号,但其内容却着重强调了国民党对国家权力的掌控,故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该纲领意在为一党专政寻求合法性,D项正确。该纲领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扭曲,排除A项;1912年宋教仁改组国民党,标志着近代中国政党政治实践的开始,排除B项;材料与完善国家行政管理体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2024·河北保定高一期中)南昌起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仍然使用了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毛泽东还联合宋庆龄、柳亚子等国民党左派发表《中央委员宣言》,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汲取教训并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明确地接受了国民党左派的直接领导
C.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继续践行团结与合作的统一战线方针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南昌起义,体现了中共继续践行团结与合作的统一战线方针,D项正确;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排除A项;南昌起义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排除B项;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排除C项。故选D项。
13.(2024·河北保定高一期中)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并通过了红军问题、经济政策、工农检察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决议案;选举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  )
A.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B.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C.致力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
D.着力完善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相关立法的制定、决议案的通过、领导人的选举等方面的举措,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B项正确;古田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排除A项;抗日根据地是在1937年之后,排除C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年至1927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4.(2023·安徽合肥六中预测)下表是苏区创建的部分报刊,据表可知,苏区的文化工作(  )
刊名 创刊时间 刊名 创刊时间
《群众》半月刊 1928年7月 《英特纳雄耐尔》 1929年春
《我们的路线》 1930年 《红军战士》 1931年
《赤色儿童》 1931年 《红军生活》 1931年
《赤色先锋》 1931年7月 《列宁三日刊》 1931年夏
《红日》画报 1931年 《消息汇报》 1931年
A.注重形式多样 B.学习苏联经验
C.体现党的宗旨 D.重视军事报道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报刊名称可知,注重群众、军事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相关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通过材料“《我们的路线》《英特纳雄耐尔》《红军战士》”等便体现了党的这一宗旨,故选C项;材料列举的是报刊这一种形式,并未体现形式多样,排除A项;学习苏联经验不是材料的全面反映,排除B项;材料不全是军事方面,还有政治和其他方面,重视军事报道不是材料的特征,排除D项。
15.(2024·河南顶级名校高一测试)下表是学者对长征历史意义的思考,该学者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
(一) 红军长征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
(二) 红军长征是威武雄壮的革命战争史诗,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
(三) 红军长征成功地进行了反对“左”右倾的斗争,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经验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的道路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红军长征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经验”及所学知识可知,在长征中,红军在指导思想、军事战略、党内矛盾处理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项正确;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的道路是指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长征并未开辟革命新道路,排除A项;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即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16.(2024·山西大同高一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曾经说过:“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在资本主义衰败、社会主义兴盛的世界发展大趋势中,发生在辛亥革命失败和中国无产阶级发展壮大之时,就为社会主义新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打开方便之门。
——摘编自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材料二 井冈山斗争始于革命低潮时期。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刻,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大无畏的革命胆识,开创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摘自姜玮、黎康《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形成、基本
内涵与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的内涵,并分析其意义。(8分)
答案 (1)原因: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资产阶级革命的相继失败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广泛宣传。(任答三点即可)
(2)内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形成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井冈山精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任答两点即可)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
新道路
课标要求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活动】 阅读教材第一目,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统治。
1.政治
(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________________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二次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________。因“济南惨案”,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开进。
(3)改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2.经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原因 (1)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2)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____________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表现 ________、面粉及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曲折 ____________凭借国家权力,聚敛财富,使民族工业发展受阻
1928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五院组成。(摘自教材P128)其实质目的是什么?
试答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一事件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2.误区警示——南京国民政府的“统一”
“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为名义上的统一政府,实际上仍有军阀割据的情况。如,山西仍然是阎锡山的势力范围。
3.概念阐释——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俗名称。1927年以后,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和陈立夫为首的四大家族,利用金融优势地位建立商业垄断和吞并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他们凭借国家政权,接收以前政府的国家资本,发行公债,征收苛捐杂税,进行商业投资。
学习任务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活动】 阅读教材第二目,了解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的表现。
1.开展武装斗争
(1)南昌起义
原因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____________的重要性
过程 1927年8月1日,________、贺龙等率起义军占领南昌城
意义 打响了____________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
召开 1927年8月7日,汉口
内容 ①总结了____________失败的教训②纠正了陈独秀的________机会主义错误③确定实行____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④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________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3)秋收起义
①时间:1927年9月。
②经过:________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2.开辟革命新道路
(1)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建立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____________,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会师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意义 ①点燃了“________________”的星星之火②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________________,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建立红色政权
①标志: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________________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3)开展土地革命
①措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②意义: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1.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摘自教材P130)材料中的“边界红旗子”指什么?为保证“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中共采取了哪些措施?
试答                                     
                                    
2.阅读教材P131“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农村革命根据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
试答                                     
                                    
助学助考
1.思维点拨——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秋收起义中进攻中心城市失败说明敌强我弱,必须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2.微点拓展——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强调无产阶级只有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夺取全国政权。毛泽东的这个观点指明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之后成为党创建、领导和掌握人民武装并进行斗争的行动口号。
3.概念阐释——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特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为“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4.特别提醒——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性质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民主专政,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权。
5.概念阐释——土地革命
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6.构图解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学习任务三 红军长征
【活动】 阅读教材第三目,指出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背景: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________”倾错误,导致红军第________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
(2)转折:遵义会议
召开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主题 集中全力解决________和组织问题
内容 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 开始确立以________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胜利
①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_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_________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观察教材P132“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红军长征使中国的革命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试答                                     
                                    
助学助考
1.概念辨析——“左”倾与右倾
(1)“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等等。
(2)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2.误区警示——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只是在军事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并没有彻底清算“左”倾错误。
3.概念阐释——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重点难点
1.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2.难点: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主题一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任务1 史料实证——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原因
史料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原因。
【成果展示】                                     
                                    
                                    
                                    
任务2 历史解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史料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概括“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
【成果展示】                                     
                                    
                                    
                                    
                                    
任务3 家国情怀——土地革命的意义
史料 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土地分配证
【研讨交流】 读图,结合相关史实,概括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意义。
【成果展示】                                     
                                    
                                    
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原因
①必要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农村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②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等。
(2)内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根据地建设是阵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意义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取得了最终胜利。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③“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
主题二 红军长征
任务1 史料实证——遵义会议
史料 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遵义城头霞光闪》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云消雾散”是指什么,毛泽东成为“舵手”是指什么。
【成果展示】                                     
                                    
                                    
                                    
任务2 家国情怀——长征的影响
史料 它(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这一观点作出合理阐释。
【成果展示】                                     
                                    
长征胜利对民主革命的“奠基”意义
(1)思想方面:认识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为延安整风奠定了基础。
(2)组织方面:为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基础。
(3)精神作风方面:英勇不屈、顽强生存的精神,为我党我军的作风建设奠定了基础。
(4)军事方面:红军指战员的素质大大提高,为最终形成强大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5)民众方面:沿途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6)国际方面:为提升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速检速测
1.(2023·第一次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15)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曾发布命令,指出:“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这一暴动”指的是(  )
A.南昌起义 B.金田起义
C.武昌起义 D.广州起义
2.(2023年3月黑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14)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这体现的工农武装割据内容是(  )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根据地建设 D.政权建设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31“学思之窗”改编)如图所示为某一时期的《土地分配证》。仔细读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此证
B.所有农民都可以分配到土地
C.激发了解放区农民的积极性
D.其目的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4.(2023年7月甘肃省学业水平考试,12)这是中共中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的一次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的会议,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5.(2022年6月广西学业水平考试,11)1935年5月20日,左路红军攻占冕宁县,进入彝民聚居区。刘伯承依照当地习俗,同彝民沽鸡家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立了“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这一做法(  )
A.实现了战略转移 B.传播了革命火种
C.纠正了“左”倾错误 D.促进了抗战胜利
6.(2023·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12)下面诗歌反映出的长征精神是(  )
A.坚持不懈,革命首创 B.民主科学,爱国进步
C.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D.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共79张PPT)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课标要求】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时空定位】
课前·预习案
课堂·研学案
速检速测
课后·检测案


学习任务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学习任务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学习任务三 红军长征
主题一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主题二 红军长征
课前 · 预习案
1
【活动】 阅读教材第一目,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统治。
1.政治
(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______________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二次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________。因“济南惨案”,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开进。
(3)改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学习任务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
张作霖
2.经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原因 (1)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2)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__________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表现 ______、面粉及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曲折 __________凭借国家权力,聚敛财富,使民族工业发展受阻
提倡国货
纺织
官僚资本
微思考
1928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五院组成。(摘自教材P128)其实质目的是什么?
提示 维护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一事件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2.误区警示——南京国民政府的“统一”
“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为名义上的统一政府,实际上仍有军阀割据的情况。如,山西仍然是阎锡山的势力范围。
3.概念阐释——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俗名称。1927年以后,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和陈立夫为首的四大家族,利用金融优势地位建立商业垄断和吞并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他们凭借国家政权,接收以前政府的国家资本,发行公债,征收苛捐杂税,进行商业投资。
【活动】 阅读教材第二目,了解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的表现。
1.开展武装斗争
(1)南昌起义
学习任务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原因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__________的重要性
过程 1927年8月1日,________、贺龙等率起义军占领南昌城
意义 打响了__________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武装力量
周恩来
武装反抗
(2)八七会议
召开 1927年8月7日,汉口
内容 ①总结了__________失败的教训
②纠正了陈独秀的______机会主义错误
③确定实行__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④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________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国民革命
右倾
土地革命
枪杆子
(3)秋收起义
①时间:1927年9月。
②经过:________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毛泽东
2.开辟革命新道路
(1)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建立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__________,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会师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意义 ①点燃了“______________”的星星之火
②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______________,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土地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
(2)建立红色政权
①标志: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______________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3)开展土地革命
①措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②意义: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人民革命政权
微思考
1.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摘自教材P130)材料中的“边界红旗子”指什么?为保证“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中共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措施: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
2.阅读教材P131“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农村革命根据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
提示 主要位于长江以南地区;多位于两省或几省交界的地方。  
助学助考
1.思维点拨——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秋收起义中进攻中心城市失败说明敌强我弱,必须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2.微点拓展——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强调无产阶级只有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夺取全国政权。毛泽东的这个观点指明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之后成为党创建、领导和掌握人民武装并进行斗争的行动口号。
3.概念阐释——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特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为“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4.特别提醒——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性质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民主专政,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权。
5.概念阐释——土地革命
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6.构图解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活动】 阅读教材第三目,指出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背景: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____”倾错误,导致红军第____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
学习任务三 红军长征


(2)转折:遵义会议
召开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主题 集中全力解决______和组织问题
内容 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 开始确立以________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军事
毛泽东
(3)胜利
①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会宁
3.意义: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_______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精神
微思考
观察教材P132“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红军长征使中国的革命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 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助学助考
1.概念辨析——“左”倾与右倾
(1)“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等等。
(2)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2.误区警示——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只是在军事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并没有彻底清算“左”倾错误。
3.概念阐释——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课堂·研学案
2
重点难点
1.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2.难点: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主题一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任务1 史料实证——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原因
史料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原因。
【成果展示】具体原因:城市和农村的敌我力量对比——农村中农民阶级占主体,且有革命的要求,是革命的主力军;城市中工人阶级力量薄弱,反动势力相对强大。
根本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国情决定的。
任务2 历史解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史料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
【成果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有计划的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创立人民革命武装。
任务3 家国情怀——土地革命的意义
史料 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土地分配证
【研讨交流】读图,结合相关史实,概括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意义。
【成果展示】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有利于打破国民党对农村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原因
①必要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农村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②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等。
(2)内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根据地建设是阵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意义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取得了最终胜利。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③“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
主题二 红军长征
任务1 史料实证——遵义会议
史料 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遵义城头霞光闪》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云消雾散”是指什么,毛泽东成为“舵手”是指什么。
【成果展示】云消雾散: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
舵手: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任务2 家国情怀——长征的影响
史料 它(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这一观点作出合理阐释。
【成果展示】阐释:长征中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长征胜利对民主革命的“奠基”意义
(1)思想方面:认识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为延安整风奠定了基础。
(2)组织方面:为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基础。
(3)精神作风方面:英勇不屈、顽强生存的精神,为我党我军的作风建设奠定了基础。
(4)军事方面:红军指战员的素质大大提高,为最终形成强大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5)民众方面:沿途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6)国际方面:为提升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速检速测
A
1.(2023·第一次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15)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曾发布命令,指出:“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这一暴动”指的是(  )
A.南昌起义 B.金田起义
C.武昌起义 D.广州起义
解析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选A项;金田起义是洪秀全领导的广西桂平县武装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排除B项;武昌起义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排除C项;广州起义是指1927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排除D项。
2.(2023年3月黑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14)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这体现的工农武装割据内容是(  )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根据地建设 D.政权建设
A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31“学思之窗”改编)如图所示为某一时期的《土地分配证》。仔细读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D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此证
B.所有农民都可以分配到土地
C.激发了解放区农民的积极性
D.其目的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解析 根据材料“一千九百三十一年”“边区”“土地分配”等信息可知,这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这一举措的目的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D项正确;这一证件是边区政府颁发,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一举措激发了根据地农民积极性,而非解放区,排除C项。
4.(2023年7月甘肃省学业水平考试,12)这是中共中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的一次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的会议,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C
5.(2022年6月广西学业水平考试,11)1935年5月20日,左路红军攻占冕宁县,进入彝民聚居区。刘伯承依照当地习俗,同彝民沽鸡家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立了“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这一做法(  )
A.实现了战略转移 B.传播了革命火种
C.纠正了“左”倾错误 D.促进了抗战胜利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共红军领导人和少数民族首领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立了“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传播了革命火种,B项正确;长征胜利实现了战略转移,排除A项;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红军长征,没有涉及抗战,排除D项。
B
6.(2023·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12)下面诗歌反映出的长征精神是(  )
C
A.坚持不懈,革命首创
B.民主科学,爱国进步
C.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D.艰苦奋斗,谦虚谨慎
解析 根据“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诗句可知,诗歌反映出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体现了革命首创精神,排除A项;“民主科学,爱国进步”是五四精神,排除B项;《七律·长征》无法体现谦虚谨慎的精神,排除D项。
课后·检测案
3
C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A组 基础巩固练
题组1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2023·福建厦门高一期末)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这两次“北伐”(  )
A.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B.为了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
C.对象都有北洋军阀
D.两者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
解析 国民革命时期广州国民政府为推翻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统治进行的“北伐”,和国民革命失败后南京国民政府讨伐张作霖的“北伐”,对象都有北洋军阀,故选C项;两次北伐之间,1927年7月15日“分共”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破裂,排除A项;“为了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只与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的目的相符,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不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排除D项。
C
2.(2023·山东枣庄高一期中)1930年,有国民党党部声称:“训政之时,以党权代民权,则政权属于党,治权属于政府,即党行其权,政府尽其能,是谓党治。”这体现了 (  )
A.孙中山训政理念得到践行 B.政党政治蓬勃发展
C.国民党力图维持一党专政 D.国民革命即将实现
解析 从“以党权代民权”等语可知,国民党力图维持一党专政,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理念,故选C项,排除A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使得政党政治名存实亡,排除B项;国民革命的时间是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A
3.(2023·河南郑州高一期末)如图是1912—1928年天津机械制造业新设工厂数示意图。这说明当时天津(  )
A.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
B.洋务企业发展环境良好
C.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受到了英美国家的控制
解析 由示意图1912—1928年天津每年新设机械厂的数量可知,这一时期天津机械制造业不断发展,而机械制造业属于重工业,这说明当时天津重工业有了一定增长,故选A项;洋务运动早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就已结束,排除B项;近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天津受英美国家控制的信息,排除D项。
A
题组2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4.(2023·陕西延安高一期末)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八七会议的决定说明中共(  )
A.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工作重心已转到农村
C.创建了自己的人民军队
D.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解析 据材料“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可以看出,1927年,八七会议上,中共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准备发动秋收起义,故选A项;中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应该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以后,排除B项;中共创建自己军队的标志应该是南昌起义,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排除D项。
D
5.(2024·河南顶级名校高一测试)秋收起义中,革命军毅然抛弃国民党的旗帜,公开喊出“暴动打倒国民政府”“农民夺取土地”等口号,首次提出应该“坚决地树起红旗”,并引兵井冈山,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新的革命阵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占领城市并向农村推进
B.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D.开辟了革命胜利的新道路
解析 根据材料“引兵井冈山,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新的革命阵地”可知,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引兵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D项正确;秋收起义占领城市失败,排除A项;国民革命失败后,在八七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初步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排除B项;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排除C项。故选D项。
B
6.(2023·山西运城高一期末)下图为1935年初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的宣传漫画。这一运动(  )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B.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解析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有利于扩大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故选B项;“土豪”指的是地主阶级,“民族战争”的表述错误,排除A项;“国民革命”失败于1927年,早于题干中的时间“1935年”,排除C项;该时期,中国始终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C
7.(2023·河南开封高一期末)中央苏区在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还兴办了一些公营民用工业。如长汀造纸厂、长汀印刷厂、汀州弹棉厂、长汀樟脑厂、长汀织布厂、瑞金织布厂、于都卫生材料厂、无线电器材厂等。这些工业(  )
A.成为根据地的经济命脉
B.使苏区度过了经济难关
C.壮大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D.满足了根据地生活所需
解析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过渡性经济,材料中兴办公营民用工业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故选C项;材料只说是创办一些公营民用工业,不能证明这些工业成为根据地的经济命脉,排除A项;中央苏区采取的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未能真正解决苏区的经济困境,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利,红军不得不转移进行长征,排除B项;这些工业只是缓解了部分物资短缺所造成的压力和困难,“满足了”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C
题组3 红军长征
8.(2024·四川成都蓉城名校联盟高一联考)有历史学家评述某次会议认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保证”。这一会议(  )
A.标志着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D.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解析 根据材料“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保证”可知,这是对遵义会议的评述。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项正确;洛川会议标志着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排除A项;中共七大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C
9.(2023·广西百色高一期末)1936年10月,我国西北某地文庙举行了庆祝会师联欢大会。在会上,朱德宣读了党中央从陕北发来的贺电《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这一“西北某地”最有可能是(  )
A.贵州遵义 B.陕北延安
C.甘肃会宁 D.陕北吴起镇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历经艰难跋涉,在会宁实现胜利大会师,所以材料中的“西北某地”应为甘肃会宁,故选C项;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排除A项;红军长征的会师地在甘肃会宁,不在陕北延安,排除B项;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落户“陕北”,排除D项。
D
10.(2024·河北保定高一期中)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写道:“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此诗体现的是(  )
A.反帝反封建、爱国探索的五四精神
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C.坚定信念、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
D.百折不挠、信念坚定的长征精神
解析 根据“行程二万”“六盘山”可知,该诗反映了长征,体现了百折不挠、信念坚定的长征精神。故D正确。
D
B组 能力提升练
11.(2024·山西大同高一测试)1928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以“继承总理(孙中山)遗教”为口号,颁布了《训政纲领》。下面为该纲领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训政纲领》(  )
第一条 中华民国于训政期间,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
第五条 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
第六条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改及解释,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行之
A.丰富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B.开启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序幕
C.完善了国家行政管理体系 D.意在为一党专政寻求合法性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训政纲领》虽然打着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号,但其内容却着重强调了国民党对国家权力的掌控,故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该纲领意在为一党专政寻求合法性,D项正确。该纲领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扭曲,排除A项;1912年宋教仁改组国民党,标志着近代中国政党政治实践的开始,排除B项;材料与完善国家行政管理体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D
12.(2024·河北保定高一期中)南昌起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仍然使用了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毛泽东还联合宋庆龄、柳亚子等国民党左派发表《中央委员宣言》,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汲取教训并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明确地接受了国民党左派的直接领导
C.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继续践行团结与合作的统一战线方针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南昌起义,体现了中共继续践行团结与合作的统一战线方针,D项正确;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排除A项;南昌起义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排除B项;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排除C项。故选D项。
B
13.(2024·河北保定高一期中)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并通过了红军问题、经济政策、工农检察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决议案;选举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  )
A.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B.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C.致力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
D.着力完善革命统一战线
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相关立法的制定、决议案的通过、领导人的选举等方面的举措,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B项正确;古田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排除A项;抗日根据地是在1937年之后,排除C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年至1927年,排除D项。故选B项。
C
14.(2023·安徽合肥六中预测)下表是苏区创建的部分报刊,据表可知,苏区的文化工作(  )
刊名 创刊时间 刊名 创刊时间
《群众》半月刊 1928年7月 《英特纳雄耐尔》 1929年春
《我们的路线》 1930年 《红军战士》 1931年
《赤色儿童》 1931年 《红军生活》 1931年
《赤色先锋》 1931年7月 《列宁三日刊》 1931年夏
《红日》画报 1931年 《消息汇报》 1931年
A.注重形式多样 B.学习苏联经验
C.体现党的宗旨 D.重视军事报道
解析 根据材料报刊名称可知,注重群众、军事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相关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通过材料“《我们的路线》《英特纳雄耐尔》《红军战士》”等便体现了党的这一宗旨,故选C项;材料列举的是报刊这一种形式,并未体现形式多样,排除A项;学习苏联经验不是材料的全面反映,排除B项;材料不全是军事方面,还有政治和其他方面,重视军事报道不是材料的特征,排除D项。
C
15.(2024·河南顶级名校高一测试)下表是学者对长征历史意义的思考,该学者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
(一) 红军长征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
(二) 红军长征是威武雄壮的革命战争史诗,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
(三) 红军长征成功地进行了反对“左”右倾的斗争,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经验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的道路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解析 根据材料“红军长征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经验”及所学知识可知,在长征中,红军在指导思想、军事战略、党内矛盾处理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项正确;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的道路是指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长征并未开辟革命新道路,排除A项;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即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16.(2024·山西大同高一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曾经说过:“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在资本主义衰败、社会主义兴盛的世界发展大趋势中,发生在辛亥革命失败和中国无产阶级发展壮大之时,就为社会主义新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打开方便之门。
——摘编自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材料二 井冈山斗争始于革命低潮时期。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刻,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大无畏的革命胆识,开创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摘自姜玮、黎康《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形成、基本
内涵与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的内涵,并分析其意义。(8分)
答案 (1)原因: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资产阶级革命的相继失败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广泛宣传。(任答三点即可)
(2)内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形成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井冈山精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任答两点即可)训练21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分值:6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A组 基础巩固练
题组1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2023·福建厦门高一期末)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这两次“北伐” (  )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为了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
对象都有北洋军阀
两者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
2.(2023·山东枣庄高一期中)1930年,有国民党党部声称:“训政之时,以党权代民权,则政权属于党,治权属于政府,即党行其权,政府尽其能,是谓党治。”这体现了(  )
孙中山训政理念得到践行
政党政治蓬勃发展
国民党力图维持一党专政
国民革命即将实现
3.(2023·河南郑州高一期末)如图是1912—1928年天津机械制造业新设工厂数示意图。这说明当时天津(  )
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
洋务企业发展环境良好
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受到了英美国家的控制
题组2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4.(2023·陕西延安高一期末)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八七会议的决定说明中共(  )
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工作重心已转到农村
创建了自己的人民军队
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5.(2024·河南顶级名校高一测试)秋收起义中,革命军毅然抛弃国民党的旗帜,公开喊出“暴动打倒国民政府”“农民夺取土地”等口号,首次提出应该“坚决地树起红旗”,并引兵井冈山,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新的革命阵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占领城市并向农村推进
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开辟了革命胜利的新道路
6.(2023·山西运城高一期末)如图为1935年初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的宣传漫画。这一运动(  )
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7.(2023·河南开封高一期末)中央苏区在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还兴办了一些公营民用工业。如长汀造纸厂、长汀印刷厂、汀州弹棉厂、长汀樟脑厂、长汀织布厂、瑞金织布厂、于都卫生材料厂、无线电器材厂等。这些工业(  )
成为根据地的经济命脉
使苏区度过了经济难关
壮大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满足了根据地生活所需
题组3 红军长征
8.(2024·四川成都蓉城名校联盟高一联考)有历史学家评述某次会议认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保证”。这一会议 (  )
标志着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9.(2023·广西百色高一期末)1936年10月,我国西北某地文庙举行了庆祝会师联欢大会。在会上,朱德宣读了党中央从陕北发来的贺电《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这一“西北某地”最有可能是 (  )
贵州遵义 陕北延安
甘肃会宁 陕北吴起镇
10.(2024·河北保定高一期中)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写道:“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此诗体现的是 (  )
反帝反封建、爱国探索的五四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坚定信念、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
百折不挠、信念坚定的长征精神
B组 能力提升练
11.(2024·山西大同高一测试)1928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以“继承总理(孙中山)遗教”为口号,颁布了《训政纲领》。下面为该纲领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训政纲领》 (  )
第一条 中华民国于训政期间,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
第五条 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
第六条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改及解释,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行之
丰富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开启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序幕
完善了国家行政管理体系
意在为一党专政寻求合法性
12.(2024·河北保定高一期中)南昌起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仍然使用了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毛泽东还联合宋庆龄、柳亚子等国民党左派发表《中央委员宣言》,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汲取教训并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明确地接受了国民党左派的直接领导
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继续践行团结与合作的统一战线方针
13.(2024·河北保定高一期中)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并通过了红军问题、经济政策、工农检察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决议案;选举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  )
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致力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
着力完善革命统一战线
14.(2023·安徽合肥六中预测)下表是苏区创建的部分报刊,据表可知,苏区的文化工作(  )
刊名 创刊时间 刊名 创刊时间
《群众》半月刊 1928年7月 《英特纳雄耐尔》 1929年春
《我们的路线》 1930年 《红军战士》 1931年
《赤色儿童》 1931年 《红军生活》 1931年
《赤色先锋》 1931年7月 《列宁三日刊》 1931年夏
《红日》画报 1931年 《消息汇报》 1931年
注重形式多样 学习苏联经验
体现党的宗旨 重视军事报道
15.(2024·河南顶级名校高一测试)下表是学者对长征历史意义的思考,该学者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
(一) 红军长征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
(二) 红军长征是威武雄壮的革命战争史诗,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
(三) 红军长征成功地进行了反对“左”右倾的斗争,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经验
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的道路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16.(2024·山西大同高一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曾经说过:“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在资本主义衰败、社会主义兴盛的世界发展大趋势中,发生在辛亥革命失败和中国无产阶级发展壮大之时,就为社会主义新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打开方便之门。
——摘编自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材料二 井冈山斗争始于革命低潮时期。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刻,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大无畏的革命胆识,开创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摘自姜玮、黎康《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形成、基本
内涵与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的内涵,并分析其意义。(8分)
训练21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C [国民革命时期广州国民政府为推翻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统治进行的“北伐”,和国民革命失败后南京国民政府讨伐张作霖的“北伐”,对象都有北洋军阀,故选C项;两次北伐之间,1927年7月15日“分共”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破裂,排除A项;“为了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只与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的目的相符,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不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排除D项。]
2.C [从“以党权代民权”等语可知,国民党力图维持一党专政,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理念,故选C项,排除A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使得政党政治名存实亡,排除B项;国民革命的时间是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3.A [由示意图1912—1928年天津每年新设机械厂的数量可知,这一时期天津机械制造业不断发展,而机械制造业属于重工业,这说明当时天津重工业有了一定增长,故选A项;洋务运动早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就已结束,排除B项;近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天津受英美国家控制的信息,排除D项。]
4.A [据材料“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可以看出,1927年,八七会议上,中共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准备发动秋收起义,故选A项;中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应该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以后,排除B项;中共创建自己军队的标志应该是南昌起义,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排除D项。]
5.D [根据材料“引兵井冈山,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新的革命阵地”可知,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引兵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D项正确;秋收起义占领城市失败,排除A项;国民革命失败后,在八七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初步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排除B项;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排除C项。故选D项。]
6.B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有利于扩大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故选B项;“土豪”指的是地主阶级,“民族战争”的表述错误,排除A项;“国民革命”失败于1927年,早于题干中的时间“1935年”,排除C项;该时期,中国始终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7.C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过渡性经济,材料中兴办公营民用工业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故选C项;材料只说是创办一些公营民用工业,不能证明这些工业成为根据地的经济命脉,排除A项;中央苏区采取的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未能真正解决苏区的经济困境,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利,红军不得不转移进行长征,排除B项;这些工业只是缓解了部分物资短缺所造成的压力和困难,“满足了”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8.C [根据材料“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保证”可知,这是对遵义会议的评述。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项正确;洛川会议标志着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排除A项;中共七大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9.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历经艰难跋涉,在会宁实现胜利大会师,所以材料中的“西北某地”应为甘肃会宁,故选C项;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排除A项;红军长征的会师地在甘肃会宁,不在陕北延安,排除B项;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落户“陕北”,排除D项。]
10.D [根据“行程二万”“六盘山”可知,该诗反映了长征,体现了百折不挠、信念坚定的长征精神。故D正确。]
11.D [根据材料可知,《训政纲领》虽然打着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号,但其内容却着重强调了国民党对国家权力的掌控,故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该纲领意在为一党专政寻求合法性,D项正确。该纲领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扭曲,排除A项;1912年宋教仁改组国民党,标志着近代中国政党政治实践的开始,排除B项;材料与完善国家行政管理体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南昌起义,体现了中共继续践行团结与合作的统一战线方针,D项正确;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排除A项;南昌起义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排除B项;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题干材料体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相关立法的制定、决议案的通过、领导人的选举等方面的举措,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B项正确;古田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排除A项;抗日根据地是在1937年之后,排除C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年至1927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根据材料报刊名称可知,注重群众、军事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相关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通过材料“《我们的路线》《英特纳雄耐尔》《红军战士》”等便体现了党的这一宗旨,故选C项;材料列举的是报刊这一种形式,并未体现形式多样,排除A项;学习苏联经验不是材料的全面反映,排除B项;材料不全是军事方面,还有政治和其他方面,重视军事报道不是材料的特征,排除D项。]
15.C [根据材料“红军长征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经验”及所学知识可知,在长征中,红军在指导思想、军事战略、党内矛盾处理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项正确;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的道路是指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长征并未开辟革命新道路,排除A项;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即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排除D项。故选C项。]
16.(1)原因: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资产阶级革命的相继失败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广泛宣传。(任答三点即可)
(2)内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形成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井冈山精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